百度小说 www.bdxs.cc,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至于西部和南部区域这次受灾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等,因为朝廷下发了足够的权力,韩彻已经派人加急去就近的区域调拨了。
所以松州这次虽受灾严重,但救济措施实施还算及时又得当。
然而同样做过刺史官职的韩彻此时也很清楚,杨刺史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
对于地方主官来说,征缴赋税就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即便是因天灾造成的,“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那也是地方官员的失职。
这时候的百姓抗风险能力也是真的很低,这会又正值一年一度的夏税征缴期间,松州突然遭此灾害,那些百姓又如何能足额缴纳得出赋税来。
对此,韩彻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解决计划。然而他这时候还要快速赶去受灾情况极可能更为严重的裕州,就只好先表示他已经知晓,事后定会帮忙向朝廷呈请。
接着,韩彻再将这次随行工作组里的一官员留下,帮助杨刺史继续剩下的灾后处理事务,就准备出发裕州了。
物资和粮食已经从就近州郡的常平仓调拨,如今对全国各州郡的常平仓都被韩彻掌控在手中,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像之前京城严重缺粮,急切需要从其他州郡调拨粮食时,明明朝廷以为要有粮食的常平仓,最后却调拨不出粮食的情况。
而只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东西不再出现短缺,也没有出现水患过后易滋生出来的各类疾病,其他方面的事情相对比之下,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对比之下,裕州这边遭受到的台风影响确实也要大很多。韩彻赶过来的这一路所看到的田地里的农作物,损害都特别的严重。
不过在房屋这块,整体情况却比松州西部区域要好很多。
那些用生蚝壳子层层迭迭的,黏合在外墙上,早就已经成为了裕州这个沿海地区的房屋修建特色。
这种将生蚝外壳黏合到外墙上,不仅防潮效果极佳。空气中少了那股黏糊潮湿的感觉,让人居住的舒适感得以极大的加强。也因为生蚝外壳的坚硬和防水防腐蚀,使得裕州居然抵抗住了这场大台风对房屋的摧毁!
韩彻在裕州这么巡查下来后,自得到消息那刻起,就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方才真正的被挪开了。
之后,韩彻在做完物资调配等安排后,就又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准备从当初修建的石桥,去往安南和杞县等县城做实地巡查。
这座石桥因为当初韩彻采用的也是生蚝造桥技术,这么多年来,随着上面吸附的生蚝繁殖得越来越多,桥基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受到海潮水腐蚀等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坚固。
于是在这场大台风下,它也一样坚/挺了下来。
数年过去,安南的县令当然也已经不再是当初接任韩彻的钱县丞。
安南现在任职的这位县令姓周,也是知晓韩彻曾经任职过安南的。甚至因为当初是韩彻一手将安南这么一个历来作为朝廷流放发配的偏远毒瘴之地,发展成为了整个裕州最为富庶之地,县城里如今还保留了不少韩彻当初所推行的基础建设和经济举措。
这位周县令也着实是个能拉得下脸的,在陪同韩彻做灾后巡查等工作时,只要一让他找到机会,就来跟韩彻打感情牌,各种叫穷叫困难:“大人,安南此次受水患之害甚重,辖下农田作物尽数被毁,又叫我如何能忍心去催促他们交税。”
得,这位周县令说到底,其实主要也是在担忧安南夏税征缴一事。
“周县令,待完成救灾的一干事务后,我会替安南百姓向朝廷呈送文书恳请的。”韩彻不由得叹了口气,跟之前回答杨刺史一样,此刻也这般说道。
也别管周县令这么做,到底是真的在为安南的百姓忧心,还是实际主要是为自己的政绩考虑,只要最终的结果,是能将好处落实到安南百姓头上,韩彻心里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谢韩大人,多谢韩大人!”周县令不由得大喜,连忙对韩彻作揖行礼道。
周县令其实也知道现阶段最要紧的也还是救济灾民,于是接下来的陪同当中,他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并且在救济的物资和粮食被运输过来后,周县令也相当配合的立即安排衙门官吏针对安南各村镇的具体受灾情况做好分配,并赶紧分发了下去。
另外,韩彻抵达安州之时,就还安排了快骑去就近的州郡,征调一批大夫和过去应对台风暴雨这种水患灾害必备的一些常用药材。
这些大夫和药材也被分作两批,较为就近松州的,直接去往那边。较为就近裕州的,也直接到裕州来。
而此时,裕州和松州的两位刺史,也在为这事而暗自心惊。因为他们为官多年,还从未见到过哪一次灾后的救济工作能行动得这么快速。
不管是粮食也好,还是物资或者是大夫和药材也好,韩彻只需要做吩咐下去,就都能以比过往要快捷许多的时间,被送至指定的地方来了。
别看这都是救灾时期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然而事实就是,在过去的历朝历代,莫说是地方州郡了,哪怕是天子所在的京城,也很难做到这么有效率的各项应对举措。
这些时日,越是感受到这种情况的两个州郡的相关地方官员,就越是在心里大感震惊。
两地的官员们对着韩彻的态度最近也是越来越恭敬,在进行救灾工作时更是越来越认真负责。
一方面救灾工作进展的越是顺利和快捷,对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也全都是好处的。另一方面,他们见到了韩彻对地方上的这份强大又全面的掌控能力后,又哪里还敢心生懈怠。
唯恐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任职时的表现就全都被人汇报给了韩彻。
说实话,天高皇帝远。
因为交通上的种种不便利的限制,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能力,何止是只有常平仓所展现出来的那些问题。
这是时下大环境造成的,韩彻也没办法解决。
对于眼下这些地方官员们的担忧,韩彻也是看在眼里,却什么都没说。
待到这个时候,韩彻终于能腾开手,然后他便将两地的灾后救济的具体情况,还有一封针对裕州和松州这次受灾后,百姓夏税缴纳的问题,向朝廷呈请的文书,一并交由驿站,让其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在这封呈请文书里,韩彻所提议的办法就是,以盈余补足短缺。
第130章
措施
韩彻在呈给京城的文书里,还将这次救济两地所用的物资和粮食等各项耗费,都做出较为详细的数据列表。
文书里还写到了两个州郡这次的一些重灾区域,百姓田地里的农作物受灾甚为严重,赋税恐难以足额缴纳。然后针对这一情况,韩彻就向朝廷提议按照各县城的具体情况,实施以盈余填补不足。
 ... -->>
至于西部和南部区域这次受灾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等,因为朝廷下发了足够的权力,韩彻已经派人加急去就近的区域调拨了。
所以松州这次虽受灾严重,但救济措施实施还算及时又得当。
然而同样做过刺史官职的韩彻此时也很清楚,杨刺史目前最担忧的是什么。
对于地方主官来说,征缴赋税就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和使命。即便是因天灾造成的,“农夫桑妇将无以应赋税”,那也是地方官员的失职。
这时候的百姓抗风险能力也是真的很低,这会又正值一年一度的夏税征缴期间,松州突然遭此灾害,那些百姓又如何能足额缴纳得出赋税来。
对此,韩彻心里已经有了一些解决计划。然而他这时候还要快速赶去受灾情况极可能更为严重的裕州,就只好先表示他已经知晓,事后定会帮忙向朝廷呈请。
接着,韩彻再将这次随行工作组里的一官员留下,帮助杨刺史继续剩下的灾后处理事务,就准备出发裕州了。
物资和粮食已经从就近州郡的常平仓调拨,如今对全国各州郡的常平仓都被韩彻掌控在手中,自然也就不会再出现像之前京城严重缺粮,急切需要从其他州郡调拨粮食时,明明朝廷以为要有粮食的常平仓,最后却调拨不出粮食的情况。
而只要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东西不再出现短缺,也没有出现水患过后易滋生出来的各类疾病,其他方面的事情相对比之下,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相对比之下,裕州这边遭受到的台风影响确实也要大很多。韩彻赶过来的这一路所看到的田地里的农作物,损害都特别的严重。
不过在房屋这块,整体情况却比松州西部区域要好很多。
那些用生蚝壳子层层迭迭的,黏合在外墙上,早就已经成为了裕州这个沿海地区的房屋修建特色。
这种将生蚝外壳黏合到外墙上,不仅防潮效果极佳。空气中少了那股黏糊潮湿的感觉,让人居住的舒适感得以极大的加强。也因为生蚝外壳的坚硬和防水防腐蚀,使得裕州居然抵抗住了这场大台风对房屋的摧毁!
韩彻在裕州这么巡查下来后,自得到消息那刻起,就一直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方才真正的被挪开了。
之后,韩彻在做完物资调配等安排后,就又带着韩老三和一干工作组,准备从当初修建的石桥,去往安南和杞县等县城做实地巡查。
这座石桥因为当初韩彻采用的也是生蚝造桥技术,这么多年来,随着上面吸附的生蚝繁殖得越来越多,桥基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受到海潮水腐蚀等情况,反而变得越来越坚固。
于是在这场大台风下,它也一样坚/挺了下来。
数年过去,安南的县令当然也已经不再是当初接任韩彻的钱县丞。
安南现在任职的这位县令姓周,也是知晓韩彻曾经任职过安南的。甚至因为当初是韩彻一手将安南这么一个历来作为朝廷流放发配的偏远毒瘴之地,发展成为了整个裕州最为富庶之地,县城里如今还保留了不少韩彻当初所推行的基础建设和经济举措。
这位周县令也着实是个能拉得下脸的,在陪同韩彻做灾后巡查等工作时,只要一让他找到机会,就来跟韩彻打感情牌,各种叫穷叫困难:“大人,安南此次受水患之害甚重,辖下农田作物尽数被毁,又叫我如何能忍心去催促他们交税。”
得,这位周县令说到底,其实主要也是在担忧安南夏税征缴一事。
“周县令,待完成救灾的一干事务后,我会替安南百姓向朝廷呈送文书恳请的。”韩彻不由得叹了口气,跟之前回答杨刺史一样,此刻也这般说道。
也别管周县令这么做,到底是真的在为安南的百姓忧心,还是实际主要是为自己的政绩考虑,只要最终的结果,是能将好处落实到安南百姓头上,韩彻心里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谢韩大人,多谢韩大人!”周县令不由得大喜,连忙对韩彻作揖行礼道。
周县令其实也知道现阶段最要紧的也还是救济灾民,于是接下来的陪同当中,他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并且在救济的物资和粮食被运输过来后,周县令也相当配合的立即安排衙门官吏针对安南各村镇的具体受灾情况做好分配,并赶紧分发了下去。
另外,韩彻抵达安州之时,就还安排了快骑去就近的州郡,征调一批大夫和过去应对台风暴雨这种水患灾害必备的一些常用药材。
这些大夫和药材也被分作两批,较为就近松州的,直接去往那边。较为就近裕州的,也直接到裕州来。
而此时,裕州和松州的两位刺史,也在为这事而暗自心惊。因为他们为官多年,还从未见到过哪一次灾后的救济工作能行动得这么快速。
不管是粮食也好,还是物资或者是大夫和药材也好,韩彻只需要做吩咐下去,就都能以比过往要快捷许多的时间,被送至指定的地方来了。
别看这都是救灾时期必须要做到的事情,然而事实就是,在过去的历朝历代,莫说是地方州郡了,哪怕是天子所在的京城,也很难做到这么有效率的各项应对举措。
这些时日,越是感受到这种情况的两个州郡的相关地方官员,就越是在心里大感震惊。
两地的官员们对着韩彻的态度最近也是越来越恭敬,在进行救灾工作时更是越来越认真负责。
一方面救灾工作进展的越是顺利和快捷,对他们这些地方官员也全都是好处的。另一方面,他们见到了韩彻对地方上的这份强大又全面的掌控能力后,又哪里还敢心生懈怠。
唯恐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任职时的表现就全都被人汇报给了韩彻。
说实话,天高皇帝远。
因为交通上的种种不便利的限制,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能力,何止是只有常平仓所展现出来的那些问题。
这是时下大环境造成的,韩彻也没办法解决。
对于眼下这些地方官员们的担忧,韩彻也是看在眼里,却什么都没说。
待到这个时候,韩彻终于能腾开手,然后他便将两地的灾后救济的具体情况,还有一封针对裕州和松州这次受灾后,百姓夏税缴纳的问题,向朝廷呈请的文书,一并交由驿站,让其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在这封呈请文书里,韩彻所提议的办法就是,以盈余补足短缺。
第130章
措施
韩彻在呈给京城的文书里,还将这次救济两地所用的物资和粮食等各项耗费,都做出较为详细的数据列表。
文书里还写到了两个州郡这次的一些重灾区域,百姓田地里的农作物受灾甚为严重,赋税恐难以足额缴纳。然后针对这一情况,韩彻就向朝廷提议按照各县城的具体情况,实施以盈余填补不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