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端起饭碗就冲了出去。
佟家大姐和佟五伯正在捧着热气腾腾的饭碗“享用晚餐”,杨疯子劈头盖脸的就问了一句:“黑豆和高粱是哪里来的?”
“杨……阿布卡,是这样的……”佟家大姐说:“我们卸下车上的东西之时,才发现每一辆车的车底下都藏着一个黑布口袋,口袋里装着黑豆、绿豆和高粱,还有些谷子。”
佟五伯说道:“我们商量了一下,认为这是您的朋友送给您吃的,所以专门把这些东西储存起来,用来给你一个人吃,别人都不许碰……”
“东西在哪儿,快带我去看看!”
这些真正的粮食和其他的粮食副产品完全不同,全都装在黑色的口袋里,其中多是些豆类,豇豆、黄豆和黑豆为主,还有些红豆和绿豆。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谷子、高粱和荞麦之类的东西了。
如果郑头儿真的希望能够吃到粮食的话,就应该送来黄米或者是高粱米,而不是弄这些没有脱壳的东西。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黑色的口袋……
杨疯子已经明白过来了:“这些东西绝不能碰,连一粒都不许吃。”
“我们当然不会吃这些金贵的粮食,全都留给你一个人吃……”
“这是种子!是种子,你们明白吗?”
这里的一把谷子,只要撒到地里去,经过春耕夏播之后,到了秋季就能收获半口袋或者是满满的一口袋黄米。
种子就是希望,种子就是未来!种子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你的身体太虚弱了,我担心……”佟家大姐忧心忡忡的说道:“你可千万不能有任何意外啊。若是你倒下了,天就塌了,吃的好一点谁也不会说什么……”
杨疯子的身体状况早已大不如前,再也不复以前的雄健和强壮,完全就是一个弱不禁风的病夫,连走路都必须拄着拐杖,哪里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还不如佟五伯的身子骨更硬朗呢。
万一要是杨疯子有任何三长两短,就全完蛋了。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让他吃的更好一点,身体更强壮一点……
“饿死爹娘,不吃种粮,不能吃种粮啊。”杨疯子反反复复的念叨着这句话“这里的每一粒种子,都不许吃,谁都不许,等到天气转暖之后,要撒播到地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
饿死爹娘不吃种粮是一句很通俗的谚语,足以说明种粮的重要性了。这个道理佟五伯等人不是不明白,但却没有办法。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粮食,但这里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无论再怎么节省,那点粮食都不足以支撑到新粮收获的季节。唯一的办法……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杨疯子再次去城里借粮,不论如何他都是汉人的大英雄,总是有机会借到些粮米的……
但杨疯子却知道那种可能已绝对不存在了。
眼前的这点不是粮食的粮食,就是最后的支援,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对方送来了种子,就足以说明以后不会再有任何类似的援助了,他们必须自力更生,或者说是自生自灭。
对于这一点,少女伊勒佳极度反对让杨疯子再次外出借粮,她的理由极其充分:“为了这点吃的,阿布卡已经被打成了这个样子。若是再出去借,若是阿布卡被打死了……阿布卡再也不能出去了,再也不能,他必须和我们在一起……”
杨疯子说道:“眼下的这点口粮肯定不够,但却可以支撑一阵子。大家都是有手有脚的人,怎能总是指望借粮过活?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必须劳作……”
所谓的“皇家猎苑”其实不过是一片荆棘密布草莽丛生的“蛮荒地带”,既没有良田可供开垦也没有工具可供使用,更是严重缺乏必要的原材料,看似无法从事任何生产活动,但却拥有一个别处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劳动成本。
这有的是人,而且劳动力的成本几乎为零。
为了现在的身上衣衫口中食,为了以后的长远打算,不论男女不分老幼,全都动员起来。
身强力壮的男人们用原始的工具挖开一处处斜坡,建造出一个又一个简陋的土窑,然后砍伐树木烧薪为炭。或者是砸开冰封的河面,从冰冷的水底捞出一块块胶泥,用最原始的工艺仿佛揉搓制造出简陋的泥盆、泥罐,再用柴草煅烧成为可以勉强凑合着使用的陶制器皿……
女子们则在树林中找到荨麻或者是藤麦,把表皮剥离下来,一点一点的搓制成绳,然后割芦苇编草席,或者是割藤条编制匾、筐、篮等常用器物……
老人和孩子们则专门找到那些“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或者是“红泥坑”,不厌其烦的收集“碱土”和“红泥”,然后用大量的清水反复淘洗,最后蒸干就可以得到少量的“土碱”和“土硝”了……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不管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多么原始,也不论生产效率有多么底下,在劳动力价格为零的前提之下,数以万计的男男女女昼夜不同的劳作着,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相当惊人。
所有的这些东西,基本上全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旗人们只能从事生产,作为唯一一个可以走出这里的人,杨疯子天然就是最终的销售者。
这些所谓的商品,其实并不怎么好,却胜在价格低廉。一斤谷子就可以换三个荆条筐或者是四个黑条提篮,一把剪刀再加一把绣花针,就能换到三十六斤上好的白炭,如此低廉的价格总是可以吸引到一些商人。
在完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杨疯子终于联络上了京城的几家杂货铺,第一笔交易就在南海子边上顺利完成。
七十车上好的白炭和一百多车杂炭,再加上四千多丈麻绳和许许多多的草绳、苇席等物,以及两袋子“土碱”和少量的“土硝”,以低的让人不敢相信的价格销售出去。换回来四百多石“黑面粉”和一些的碎米,以及锄头、镰刀、砍柴刀、针线、铁钉等生产生活用具。最要紧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第一次拥有了食用盐……
自力更生,终于初见成效!
说,端起饭碗就冲了出去。
佟家大姐和佟五伯正在捧着热气腾腾的饭碗“享用晚餐”,杨疯子劈头盖脸的就问了一句:“黑豆和高粱是哪里来的?”
“杨……阿布卡,是这样的……”佟家大姐说:“我们卸下车上的东西之时,才发现每一辆车的车底下都藏着一个黑布口袋,口袋里装着黑豆、绿豆和高粱,还有些谷子。”
佟五伯说道:“我们商量了一下,认为这是您的朋友送给您吃的,所以专门把这些东西储存起来,用来给你一个人吃,别人都不许碰……”
“东西在哪儿,快带我去看看!”
这些真正的粮食和其他的粮食副产品完全不同,全都装在黑色的口袋里,其中多是些豆类,豇豆、黄豆和黑豆为主,还有些红豆和绿豆。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谷子、高粱和荞麦之类的东西了。
如果郑头儿真的希望能够吃到粮食的话,就应该送来黄米或者是高粱米,而不是弄这些没有脱壳的东西。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黑色的口袋……
杨疯子已经明白过来了:“这些东西绝不能碰,连一粒都不许吃。”
“我们当然不会吃这些金贵的粮食,全都留给你一个人吃……”
“这是种子!是种子,你们明白吗?”
这里的一把谷子,只要撒到地里去,经过春耕夏播之后,到了秋季就能收获半口袋或者是满满的一口袋黄米。
种子就是希望,种子就是未来!种子的意义,无论怎么强调都不算过分。
“你的身体太虚弱了,我担心……”佟家大姐忧心忡忡的说道:“你可千万不能有任何意外啊。若是你倒下了,天就塌了,吃的好一点谁也不会说什么……”
杨疯子的身体状况早已大不如前,再也不复以前的雄健和强壮,完全就是一个弱不禁风的病夫,连走路都必须拄着拐杖,哪里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还不如佟五伯的身子骨更硬朗呢。
万一要是杨疯子有任何三长两短,就全完蛋了。
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应该让他吃的更好一点,身体更强壮一点……
“饿死爹娘,不吃种粮,不能吃种粮啊。”杨疯子反反复复的念叨着这句话“这里的每一粒种子,都不许吃,谁都不许,等到天气转暖之后,要撒播到地里去,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
饿死爹娘不吃种粮是一句很通俗的谚语,足以说明种粮的重要性了。这个道理佟五伯等人不是不明白,但却没有办法。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粮食,但这里的人口实在太多了,无论再怎么节省,那点粮食都不足以支撑到新粮收获的季节。唯一的办法……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杨疯子再次去城里借粮,不论如何他都是汉人的大英雄,总是有机会借到些粮米的……
但杨疯子却知道那种可能已绝对不存在了。
眼前的这点不是粮食的粮食,就是最后的支援,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对方送来了种子,就足以说明以后不会再有任何类似的援助了,他们必须自力更生,或者说是自生自灭。
对于这一点,少女伊勒佳极度反对让杨疯子再次外出借粮,她的理由极其充分:“为了这点吃的,阿布卡已经被打成了这个样子。若是再出去借,若是阿布卡被打死了……阿布卡再也不能出去了,再也不能,他必须和我们在一起……”
杨疯子说道:“眼下的这点口粮肯定不够,但却可以支撑一阵子。大家都是有手有脚的人,怎能总是指望借粮过活?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必须劳作……”
所谓的“皇家猎苑”其实不过是一片荆棘密布草莽丛生的“蛮荒地带”,既没有良田可供开垦也没有工具可供使用,更是严重缺乏必要的原材料,看似无法从事任何生产活动,但却拥有一个别处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劳动成本。
这有的是人,而且劳动力的成本几乎为零。
为了现在的身上衣衫口中食,为了以后的长远打算,不论男女不分老幼,全都动员起来。
身强力壮的男人们用原始的工具挖开一处处斜坡,建造出一个又一个简陋的土窑,然后砍伐树木烧薪为炭。或者是砸开冰封的河面,从冰冷的水底捞出一块块胶泥,用最原始的工艺仿佛揉搓制造出简陋的泥盆、泥罐,再用柴草煅烧成为可以勉强凑合着使用的陶制器皿……
女子们则在树林中找到荨麻或者是藤麦,把表皮剥离下来,一点一点的搓制成绳,然后割芦苇编草席,或者是割藤条编制匾、筐、篮等常用器物……
老人和孩子们则专门找到那些“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或者是“红泥坑”,不厌其烦的收集“碱土”和“红泥”,然后用大量的清水反复淘洗,最后蒸干就可以得到少量的“土碱”和“土硝”了……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不管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多么原始,也不论生产效率有多么底下,在劳动力价格为零的前提之下,数以万计的男男女女昼夜不同的劳作着,所爆发出来的生产力相当惊人。
所有的这些东西,基本上全都是用来交换的商品,旗人们只能从事生产,作为唯一一个可以走出这里的人,杨疯子天然就是最终的销售者。
这些所谓的商品,其实并不怎么好,却胜在价格低廉。一斤谷子就可以换三个荆条筐或者是四个黑条提篮,一把剪刀再加一把绣花针,就能换到三十六斤上好的白炭,如此低廉的价格总是可以吸引到一些商人。
在完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杨疯子终于联络上了京城的几家杂货铺,第一笔交易就在南海子边上顺利完成。
七十车上好的白炭和一百多车杂炭,再加上四千多丈麻绳和许许多多的草绳、苇席等物,以及两袋子“土碱”和少量的“土硝”,以低的让人不敢相信的价格销售出去。换回来四百多石“黑面粉”和一些的碎米,以及锄头、镰刀、砍柴刀、针线、铁钉等生产生活用具。最要紧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第一次拥有了食用盐……
自力更生,终于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