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
“若帝崩而立幼君,则必立辅政者,永王确辅之……”
这是一份对未来政治局势的全面推演,以复隆皇帝驾崩为前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时政进行一步一步的仔细推敲和预演,其中不夹杂任何主观成分和情感因素,完全就是冷静客观的推断和计算。
根据这份推演报告,复隆皇帝如果真的死了,几乎可以确定一定会立一个娃娃皇帝出来,到时候无论是根据复隆皇帝是遗诏还是遵循传统,会出现一个“顾命大臣”团体,名义上是辅佐还在吃奶的娃娃皇帝,实际上则是掌控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力。作为崇祯皇帝的子嗣,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永王几乎可以确定会出现在辅政大臣的名单之中,这个概率超过了八成,但这并不代表什么,将来的局势会对李吴山非常不利。
不论是根据推演还是为了照顾各方利益,顾命大臣的人数应该不会少于四人,其中至少有两位是出身皇族。也就是说,除了永王之外,应该还会再选一位宗室成员出任顾命大臣,剩余的两个名额则代表着中枢宰辅和地方实力派的利益。
永王本身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复隆皇帝时期因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削藩”迹象,和藩王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这就意味着皇族内部无法团结起来。如此一来,朝廷大权必然会严重倾向于地方实力派。
复隆皇帝一死,无论翁皇后是不是会“垂帘听政”,都会成为政治角力中的一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党”,在大明朝这是有先例可循的……
所谓的“后党”其实就是地方实力派和外戚的综合体,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加强,反应到政治层面上,则会出现“弱干强枝”的趋势,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内,东汉末年的局势很有可能会重演,这个概率非常高。
这种局面会不会出现,完全取决一个事件:立太子。
朝廷会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太子,是一个风向标式的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份推演报告:不立太子。
如果不立太子的话,则会走向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很有可能会出现兄终弟及的模式,永王继复隆皇帝而代之,成为新一任的大明君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局面将会焕然一新。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之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备选方案而已却绝对不是主流。
无论历史最终朝着哪个方向转变,李吴山都必须做出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监军大人高起潜急急慌慌的跑了过来。
高起潜显然是一路狂奔,跑的帽子都歪了,一路高喊着:“圣旨到,圣旨到……”
“高监军稍候,容我摆开香案……”
“别弄那些个东西了,这是万岁的秘旨!”高起潜似乎很着急的样子,连接旨的流程和礼仪都免了,直接就把那份所谓的秘旨递到了李吴山手中。
这个时候从江南传来秘旨,看高起潜这个样子,肯定是出事了。
李吴山本能的紧张了一下……
展开圣旨只扫了一眼,立刻就变得激动起来,一把抓住高起潜的手:“这……这是真的么?”
根本就不用高起潜回答,李吴山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一句没有任何作用的废话。
监军代表着朝廷,他的职责就是上下通达,经由高起潜传达过来的命令一定就是千真万确,绝对不会有错。
秘旨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传位于永王。
不立太子了?
直接兄终弟及把皇位给了永王?
这个消息来的太过于突然,以至于李吴山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一瞬间,李吴山就明白了复隆皇帝的心意。
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了这个大一统的局面,宁可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要传给永王。
光是这份心思,就足以让复隆皇帝在李吴山心目中的形象顿时就高大起来。
这是才一个皇帝应有的觉悟。
虽然复隆皇帝有点喜欢揽功,总是想把李吴山和大旗军的功劳占为己有,总是以雄才大略的君主自居,总是认为自己是大明朝的中兴之主。
按照他本人的文治武功,恐怕配不上这样的称号,更谈不上什么雄才大略。
但是,在传位一事上的英明之举,足以让他的历史地位瞬间高涨。
为了“大一统”,而牺牲到子孙后代的皇位,足以称得上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了。
虽然李吴山从来都没有把这个皇帝看做是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是这一刻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事实:帝王终究是帝王,目光之深远不是一般的小人物可以比拟的。
复隆皇帝曾经是李吴山的学生,时至今... -->>
第四百八十四章 始料未及
“若帝崩而立幼君,则必立辅政者,永王确辅之……”
这是一份对未来政治局势的全面推演,以复隆皇帝驾崩为前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时政进行一步一步的仔细推敲和预演,其中不夹杂任何主观成分和情感因素,完全就是冷静客观的推断和计算。
根据这份推演报告,复隆皇帝如果真的死了,几乎可以确定一定会立一个娃娃皇帝出来,到时候无论是根据复隆皇帝是遗诏还是遵循传统,会出现一个“顾命大臣”团体,名义上是辅佐还在吃奶的娃娃皇帝,实际上则是掌控了大明王朝的最高权力。作为崇祯皇帝的子嗣,因为天然的血缘关系,永王几乎可以确定会出现在辅政大臣的名单之中,这个概率超过了八成,但这并不代表什么,将来的局势会对李吴山非常不利。
不论是根据推演还是为了照顾各方利益,顾命大臣的人数应该不会少于四人,其中至少有两位是出身皇族。也就是说,除了永王之外,应该还会再选一位宗室成员出任顾命大臣,剩余的两个名额则代表着中枢宰辅和地方实力派的利益。
永王本身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复隆皇帝时期因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削藩”迹象,和藩王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和睦,这就意味着皇族内部无法团结起来。如此一来,朝廷大权必然会严重倾向于地方实力派。
复隆皇帝一死,无论翁皇后是不是会“垂帘听政”,都会成为政治角力中的一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党”,在大明朝这是有先例可循的……
所谓的“后党”其实就是地方实力派和外戚的综合体,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加强,反应到政治层面上,则会出现“弱干强枝”的趋势,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内,东汉末年的局势很有可能会重演,这个概率非常高。
这种局面会不会出现,完全取决一个事件:立太子。
朝廷会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太子,是一个风向标式的事件。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份推演报告:不立太子。
如果不立太子的话,则会走向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向,很有可能会出现兄终弟及的模式,永王继复隆皇帝而代之,成为新一任的大明君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局面将会焕然一新。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之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备选方案而已却绝对不是主流。
无论历史最终朝着哪个方向转变,李吴山都必须做出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监军大人高起潜急急慌慌的跑了过来。
高起潜显然是一路狂奔,跑的帽子都歪了,一路高喊着:“圣旨到,圣旨到……”
“高监军稍候,容我摆开香案……”
“别弄那些个东西了,这是万岁的秘旨!”高起潜似乎很着急的样子,连接旨的流程和礼仪都免了,直接就把那份所谓的秘旨递到了李吴山手中。
这个时候从江南传来秘旨,看高起潜这个样子,肯定是出事了。
李吴山本能的紧张了一下……
展开圣旨只扫了一眼,立刻就变得激动起来,一把抓住高起潜的手:“这……这是真的么?”
根本就不用高起潜回答,李吴山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是一句没有任何作用的废话。
监军代表着朝廷,他的职责就是上下通达,经由高起潜传达过来的命令一定就是千真万确,绝对不会有错。
秘旨中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传位于永王。
不立太子了?
直接兄终弟及把皇位给了永王?
这个消息来的太过于突然,以至于李吴山竟然没有反应过来。
一瞬间,李吴山就明白了复隆皇帝的心意。
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了这个大一统的局面,宁可不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要传给永王。
光是这份心思,就足以让复隆皇帝在李吴山心目中的形象顿时就高大起来。
这是才一个皇帝应有的觉悟。
虽然复隆皇帝有点喜欢揽功,总是想把李吴山和大旗军的功劳占为己有,总是以雄才大略的君主自居,总是认为自己是大明朝的中兴之主。
按照他本人的文治武功,恐怕配不上这样的称号,更谈不上什么雄才大略。
但是,在传位一事上的英明之举,足以让他的历史地位瞬间高涨。
为了“大一统”,而牺牲到子孙后代的皇位,足以称得上是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了。
虽然李吴山从来都没有把这个皇帝看做是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但是这一刻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事实:帝王终究是帝王,目光之深远不是一般的小人物可以比拟的。
复隆皇帝曾经是李吴山的学生,时至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