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百度小说 www.bdxs.cc,百年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万雄兵进武昌,

    三镇万民喜若狂。

    听讲道理信天父,

    脱掉长衣换戎装!

    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克汉口、占汉阳,欲攻武昌。

    汉阳与武昌隔江相望,江面辽阔,每遇大风大雨,交通异常不便。

    翼王立马江边,凝神观察两岸地势。李开芳、唐正才、石祥祯、李秀成、陈玉成诸将站列在他的左右。石达开望着汹涌澎湃的江水,注视着烟雾弥漫的武昌城,思考着如何进军。他胯下的宝马“胭脂红”,昂着头,打着喷鼻,前蹄不住踏地,好像等候主人的命令。翼王看罢多时,用鞭指着大江说:“我们就从这里渡江,抢占对面江岸,而后强攻省城。你们看怎么样?”李开芳道:“据探子报,湖北巡抚常大淳,龟缩在武昌城里,不敢露面。守城的妖兵,仅有两千八百名。我军攻必取,战必克,无往而不胜。这武昌孤城,何惧之有?依卑职看,怎么打,怎么有理。”石达开听了,十分不悦,目光严肃地看着李开芳道:“自古兵家最忌骄傲。越是顺利,就越应谨慎。武昌乃湖北省城,又是各朝兵家必争之地。城坚而大,易守难攻。贼妖头常大淳,足智而知兵,顽固又好狡,素有能者之名。面对强敌,我们不能有丝毫大意。南王殉职、西王归天的教训怎能忘记?况武昌一战的胜负,关系极大。我辈身为统兵大将,切莫轻敌,千万戒骄戒躁才是。”翼王的语气严厉而又中肯,让人听了,感到心悦诚服。李开芳面红耳赤,连连称是。典水匠唐正才说道:“翼王教诲,语重心长,我等受益匪浅。卑职打算在这里建造浮桥一座,从汉阳的晴川阁直通到武昌的汉阳门,横跨长江,人马得渡,何患武昌不克!”翼王听了,很感兴趣,忙说道:“很好。你再说得详细一些!”唐正才接着说道:“以巨缆横缚大木,上覆板障。人马来往,履如坦途。浮桥左右,多系大铁锚,抛入江中,虽大风浪不能动。”翼王连声夸好,说道:“此法甚妙!这项工程就交给你了。越快越好!”“谨遵千岁之命!”翼王又指着罗大纲、陈玉成、李秀成三将说:“你们去协助唐正才兄弟,快把浮桥修好!”“遵命!”

    书要简短。从这天开始,上万名太平军,在唐正才的指挥下,日夜奋战,浮桥工程进展得很快。

    这天,石达开正在江岸视察浮桥修筑情况,忽听对岸传来哭叫之声。抬头一看,武昌城外大火突起,浓烟滚滚,百姓扶老携幼,四处逃散。翼王一怔,忙派人打探这是何故?探马回来禀报说:湖北巡抚常大淳狗急跳墙,正拿百姓撤气呢!

    常大淳,湖南衡阳人,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福建粮道、护理布政使、浙江盐运使、安徽按察使、湖北布政使等职。咸丰元年,又升任湖北巡抚。他一生为官,对皇上感情深厚,对义军恨入骨髓,是满清朝廷的忠实奴才。

    常大淳见太平军压境,十分震惊,急忙把武昌的主要官员召集到抚衙议事。常大淳说:“王纲不振,贼盗横行,长毛子造反,乃朝廷之大患。时下汉阳、汉口俱失,贼兵压境,武昌危在旦夕。我辈既食君禄,当为皇上分忧。兄弟蒙皇上错爱,身为巡抚要职,守土有责,誓与省城共存亡。倘有不测,宁愿以身报国。”提督双福欠身道:“请中丞大人放心!武昌城池坚固,巨炮百门,弹药足用;又有长江天堑,要塞多处。谅长毛子难以得逞。”知府宋建仁道:“守城官兵士气很高,巡逻放哨无一懈怠。双军门治军有方,中丞大人治民有法。何愁省城不保?”常大淳冷笑道:“话虽如此,也不要疏忽大意。”他问双福:“你的兵力是怎么安排的?”“回禀中丞!”双福欠身答道,“按您的意思,卑职已把外围的九营军兵都调进城里了。唯大江要塞,留下五百人马,以防贼兵登岸。”常大淳摇着头说:“不好!应当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城里来。才能摸成一个拳头,利于防守。”“是,我马上就传令。”常大淳又说:“昨天我登城巡视了一下,见城外民房,离城根较近。兵法以清野为先,若不及早毁除,其害大矣。广西、湖南等省,皆因城外民房毁除未尽,致使贼匪藏身,潜掘地道。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他又对知府宋建仁说:“请老兄以我的名义,发出布告,向百姓陈明利弊。限令在五天之内,把城郊的民房毁尽!违抗者格杀勿论!”“卑职这就去办。”常大淳欠身离座,当众宣布道:“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现在是当臣子的为皇上出力的时候,愿诸位各尽其力。倘若有人失职怯敌,唯军法从事!”

    常大淳并不糊涂,他已经认识到武昌失守是必然的了,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但他还要做垂死挣扎。由他签署的布告发出以后,咸丰二年十一月初六,提督双福亲自领兵拆毁临城十丈以内的民房。无家可归的百姓,扶老携幼被押进武昌。双福下令,只留汉阳、武胜二门,其他城门皆闭。结果人多门少,被挤死踏伤者,数以百计。当日,官兵还拆毁了望山门外桥,保安门外旧桥。十一月初八,常大淳亲自出马,督促官兵拆房。因房多人少,难以如期拆完,他竟下令放火焚烧。

    十一月初九,四城外一齐放火,直烧得土崩瓦裂,浓烟冲天。没来得及跑走的老百姓,尽皆葬身火海。初十,大火越烧越炽。双福请示常大淳说:“黄鹄矶头的观音阁,乃本朝建国初期所建,工程浩大,古迹珍贵,庙中大士金像高三丈,乃国之瑰宝。是不是免烧?”“烧!一定要烧!”常大淳说,“观音阁,阁势峻嶂,逼接女墙。倘发逆据之,对我威胁甚大,还有什么可怜惜的?”双福不敢反驳,唯命照办。可叹一座古刹名胜,也毁于大火之中。

    书不赘述。这场大火一直烧了十天,城外居民房屋,焚毁殆尽。常大淳的心这才安定了一些。他这种“烧房御敌”之法,还受到很多人的赏识。在此后几十年间,又被各地同类所用。许多通都大邑、名胜古迹,均被清朝官兵弄得残破荒芜。

    石达开听了探子禀报,真是义愤填膺,立即命令唐正才,加快速度修桥,以攻城救民。咸丰二年十二月三日,浮桥工程告竣。翼王石达开率领大队人马冲过长江,直逼武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常大淳依仗城墙坚固,火力充足,拼死抵抗。可是,现在的太平军,不仅人多势众、骁勇善战,还有了攻城的巨炮。即使敌城固若金汤,也不难攻破。

    石达开在距城一里的板桥督战,炮战进行了两小时后,命令太平军向武昌发动猛攻。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罗大纲、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石祥祯八员大将,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八匹战马风驰电掣般扑到城下。八将同时甩镣下马,一手擎盾,一手提剑,准备爬城。恰在这时,文昌门被太平军大炮击毁,城墙塌了二十多丈。陈玉成年轻腿快,捷足先登,从这里爬上城头。紧接着,那七位猛将也陆续上来了,与守城清兵交了手。太平军一见主将舍身冒险,一个个奋勇攀城,士气倍增,一声呐喊,抢占了文昌门,太平军大队人马冲进武昌。清军犹作困兽之斗,以巷为战,且战且藏。太平军犹如下山猛虎,猛追不舍。巡抚常大淳见大势已去,抱着他的巡抚大印,投井自杀了。提督双福死于乱军之中,知府宋建仁自刎。余者官吏,皆做了刀下之鬼。

    翼王进城后,立刻出榜安民,派兵维持秩序。同时,打开府库,开仓放粮,砸开监狱,释放囚犯。太平军进了武昌,一再申明“官兵不留,百姓勿伤”,真是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深受百姓拥护。没有几天的工夫,人们的恐慌情绪就消失了。店铺开张营业,百姓安心生活,男女走上街头,个个欢声笑语,谈论着对圣兵的见闻。

    石达开为消除百姓各种疑虑,加深对太平军的理解,以利扩充兵员,命胡以晃负责,组织太平军走上街头,散发《天条书》和《三字经》,宣讲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太平军杀妖救民的宗旨,名曰“讲道理”。城内百姓纷纷聚来听讲,越听越觉新奇,一传十,十传百,男女老幼接踵赶来,听得非常认真,对太平天国有了初步认识。

    一八五三年一月二十旧,天王洪秀全驾临武昌。事先传下诏旨:举行入城仪式,接见全城百姓,亲自向武昌臣民“讲道理”。

    翼王接旨后,马上着手准备,鸣锣击鼓,通知老百姓。并派人打扫街道,平整路面,清除垃圾,修补城垣。军民一齐动手,搞得热火朝天。石达开还命太平军在武昌城郊阅马场的宽阔草坪上,面南背北,修筑一座高台,上建彩棚,柱涂红漆,正中设宝座,-上挑红灯。真是宏伟壮观,古朴庄严。

    这天,从黎明开始,十几万老百姓陆续走进会场,男女老少、五行八作都来了。年轻人不拘小节,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孩童们天真顽皮,在人群中蹿来蹿去,追逐嬉戏。整个会场,人山人海,像开了锅。

    其实,来得人虽多,可未必都是拥护太平军的。他们之中,有的好奇,有的好胜,尤其多数老年人,都是面色阴沉,心事重重。他们不相信朝代能变,皇帝老子会垮台;更不相信这些草莽英雄能成其大事。还有些人对崇拜上帝有反对情绪,认为这是“左道旁门”;还有极少数人从心底憎恨义军。认为推翻朝廷的行为是大逆不道。怀有这种心理的,大都是读书之人、商贾士绅之流和官宦人家子弟。

    闲话少叙。正晌午时,从汉阳的晴川阁,出现了一队精兵。跨过浮桥,来到武昌汉阳门,一拐弯,又出现在阅马场上。人们顿时沸腾起来:“天王来了!”“新皇上来了!”呼声此起彼伏,人们俱都神着脖子,踮起脚跟,向前张望。但见绣旗开道,罗伞飘摇,上百名穿着锦衣绣袄的卫士,簇拥着几个穿黄袍的人,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台前。卫士布好了警戒,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出现在台上。只见他:

    头顶金冠嵌珠宝,

    身披杏黄蟒龙袍;

    缕金玉带腰中系,

    方头黄靴足上着。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