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重生之君临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姜源摇摇头,叹气道:“我很担心,三皇子从中作梗。”过去这些天,君律忙着养伤,姜源可没闲着,他顺藤摸瓜摸出了王安元背后的人,却发现那人竟是三皇子卫盏。
第49章卫盏
“他不作梗才是怪事,只看作成什么样罢了。”君律面无表情地说道。经历过前世那一遭,他对卫家这一代的皇子全无好感,至少已经成年的这几位,没有一个像样的,真是家门不幸。
姜源低低地叹了口气,无奈道:“再是奉旨行事,世伯的折子都递上去了,陛下迟迟不发话,也显得……”很难得的,姜源竟然语塞了,他有点不知道,接下去的话该怎么说。
君澜毕竟是持有皇帝密旨的,只要他的行事和赈灾有关,就说不上是名不正言不顺。可问题是,易州的情况太复杂了,君澜为了稳定局面,用的又是雷霆手段,牵扯面就非常广了。
眼下是特殊时期,除了自身有利益纠葛的三皇子卫盏,其他人也许不会多说什么,可等君澜把易州的事摆平了,真正的麻烦或许才刚刚开始,皇帝的案头保准能摆满弹劾他的折子。
而在这些折子里头,最严重的罪名大概就是拥兵自重。姜源是跟着君澜来易州的,事情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君澜的确是调兵了,因为不以武力相逼,他镇不住人心浮动的易州。
再说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君澜不掘地三尺再统一分配,如何保证易州这个冬天不会有太多的人饿死。但在千里之外的渝京,君澜的举动会被如何解读,姜源真的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神佑皇帝要是个心胸开阔的,就该在此时再给君澜一道明旨,让他见机行事。
可皇帝偏偏就是没有消息,这样君澜在易州做得越多,日后能被人挑出的错处也就越多。
姜源说着犹自陷入了沉思,等他回过神才发现君律凑到了面前,正直直地盯着自己看。
“你别不声不响就靠得这么近,很吓人的好不好?”姜源捂着胸口,一脸被惊吓到的表情。
“我是想说,事已至此我们想得再多也没用。换成我们站在伯父的位置,也会那么做的,合不合规矩不是最重要的,总不能让易州的老百姓饿死吧,其他的事,只能顺其自然了。”
易州的坑就有那么深,从君澜被派到易州来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在君律最糟糕的设想里,神佑皇帝有可能因为君澜的自作主张不大满意,但不至于就要对他如何。因为密旨是他给君澜的,就算君澜的行为出格了点,也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而非为了私利。
只是那帮子文官弹劾起来,皇帝不见得会帮君澜承担压力,还有可能让他承担骂名。
长期以来,有太丨祖皇帝收复故土的遗训压着,大衍皇朝不说重武轻文,武将的地位是绝对不比文官低的。但在成祖皇帝之后,这样的局面发生了改变,而且是颠覆性的。
毕竟,该打的仗都被成祖皇帝打完了,哪怕睿宗皇帝主观上没有轻视武将的想法,客观上也是更倚重文官的。到了先帝和当今,重文轻武的苗头就出来了,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可君律做梦都不会想到,神佑皇帝对君澜的忌惮之心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上许多。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就算君澜的手段不那么温和,有些时候甚至显得有点残忍。可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且明年春天还有力气去耕作,君律觉得就是值得的。
早先的刘县令和李县令有个很残酷的说法,就是先饿死一批扛不住的人,剩下的粮食省一省,勉强也就能熬出来了。
君律起初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想法,这不是视人命如草芥是什么,简直太不像话了。可后来看到整个易州的余粮数目,君律默然了,这是真的不够吃,不牺牲一部分人,只会饿死更多的人。
君澜没有狠到不给某一部分人粮食,但在把能安顿能打发的人都安置了,也挖尽了各郡县存粮的潜力之后,君澜制定了很严苛的领取粮食的标准,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
君澜的做法说不上不公平,粮食就这么多,按劳分配已经是很公平公正的了。可那些劳动力不足的老弱病残幼,若是没有旁人的接济,这个冬天就会很难过了。
易州的人都明白,君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君澜的安排感到服气,可有孟凌山和他手下的兵马,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站出来反对的。再说了,反对有什么用,换个分配方式自己得到的恐怕还不如现在呢。
姜源摇摇头,叹气道:“我很担心,三皇子从中作梗。”过去这些天,君律忙着养伤,姜源可没闲着,他顺藤摸瓜摸出了王安元背后的人,却发现那人竟是三皇子卫盏。
第49章卫盏
“他不作梗才是怪事,只看作成什么样罢了。”君律面无表情地说道。经历过前世那一遭,他对卫家这一代的皇子全无好感,至少已经成年的这几位,没有一个像样的,真是家门不幸。
姜源低低地叹了口气,无奈道:“再是奉旨行事,世伯的折子都递上去了,陛下迟迟不发话,也显得……”很难得的,姜源竟然语塞了,他有点不知道,接下去的话该怎么说。
君澜毕竟是持有皇帝密旨的,只要他的行事和赈灾有关,就说不上是名不正言不顺。可问题是,易州的情况太复杂了,君澜为了稳定局面,用的又是雷霆手段,牵扯面就非常广了。
眼下是特殊时期,除了自身有利益纠葛的三皇子卫盏,其他人也许不会多说什么,可等君澜把易州的事摆平了,真正的麻烦或许才刚刚开始,皇帝的案头保准能摆满弹劾他的折子。
而在这些折子里头,最严重的罪名大概就是拥兵自重。姜源是跟着君澜来易州的,事情的前因后果看得清清楚楚,君澜的确是调兵了,因为不以武力相逼,他镇不住人心浮动的易州。
再说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君澜不掘地三尺再统一分配,如何保证易州这个冬天不会有太多的人饿死。但在千里之外的渝京,君澜的举动会被如何解读,姜源真的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神佑皇帝要是个心胸开阔的,就该在此时再给君澜一道明旨,让他见机行事。
可皇帝偏偏就是没有消息,这样君澜在易州做得越多,日后能被人挑出的错处也就越多。
姜源说着犹自陷入了沉思,等他回过神才发现君律凑到了面前,正直直地盯着自己看。
“你别不声不响就靠得这么近,很吓人的好不好?”姜源捂着胸口,一脸被惊吓到的表情。
“我是想说,事已至此我们想得再多也没用。换成我们站在伯父的位置,也会那么做的,合不合规矩不是最重要的,总不能让易州的老百姓饿死吧,其他的事,只能顺其自然了。”
易州的坑就有那么深,从君澜被派到易州来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在君律最糟糕的设想里,神佑皇帝有可能因为君澜的自作主张不大满意,但不至于就要对他如何。因为密旨是他给君澜的,就算君澜的行为出格了点,也是为了他的江山社稷,而非为了私利。
只是那帮子文官弹劾起来,皇帝不见得会帮君澜承担压力,还有可能让他承担骂名。
长期以来,有太丨祖皇帝收复故土的遗训压着,大衍皇朝不说重武轻文,武将的地位是绝对不比文官低的。但在成祖皇帝之后,这样的局面发生了改变,而且是颠覆性的。
毕竟,该打的仗都被成祖皇帝打完了,哪怕睿宗皇帝主观上没有轻视武将的想法,客观上也是更倚重文官的。到了先帝和当今,重文轻武的苗头就出来了,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可君律做梦都不会想到,神佑皇帝对君澜的忌惮之心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上许多。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就算君澜的手段不那么温和,有些时候甚至显得有点残忍。可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且明年春天还有力气去耕作,君律觉得就是值得的。
早先的刘县令和李县令有个很残酷的说法,就是先饿死一批扛不住的人,剩下的粮食省一省,勉强也就能熬出来了。
君律起初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想法,这不是视人命如草芥是什么,简直太不像话了。可后来看到整个易州的余粮数目,君律默然了,这是真的不够吃,不牺牲一部分人,只会饿死更多的人。
君澜没有狠到不给某一部分人粮食,但在把能安顿能打发的人都安置了,也挖尽了各郡县存粮的潜力之后,君澜制定了很严苛的领取粮食的标准,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
君澜的做法说不上不公平,粮食就这么多,按劳分配已经是很公平公正的了。可那些劳动力不足的老弱病残幼,若是没有旁人的接济,这个冬天就会很难过了。
易州的人都明白,君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也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来。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君澜的安排感到服气,可有孟凌山和他手下的兵马,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站出来反对的。再说了,反对有什么用,换个分配方式自己得到的恐怕还不如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