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白衣悠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年不相遇,我等你一年;十年不重逢,我等你十年。给我一个承诺,我会等你上千年。
十八主角的故事中,潇湘这篇的笔调是最温婉清丽的,精美外衣下的情节淡定从容,幽怨中带着一点心伤,忽视年华流水的坚韧,但终究还是擦肩而过的遗憾。琉璃寂寞的这篇千媚潇,这样思念悠远绵长的故事,应该于春日的午后,于暗香浮动的牡丹丛里,羧猊炉中点一尾冰麝龙涎,在熏香冉冉中,细细地品。
潇湘的故事,我读过数次,但津津乐道与赞叹的,只是作者文笔的谴卷缠绵,字句的华丽,惟独不是男女主角的如斯深情。也许所有人都在感动于潇湘对慕容一等就是二十四年的痴情,但纵观整个故事,我只想问两句,潇湘真的爱过慕容吗?她那所谓的痴情,是真爱,还是自恋?
他们的故事中,有着浪漫无比的开头:潇湘与慕容的初遇,是在她在十六岁那年的牡丹花会上。城中最大的牡丹园里,花意正浓,人群熙攘。于花影憧憧、暗香浮动中,拾花伤怀的少女与白衣华冠的少年,两目交接,青春的觉醒,是瞬间的事情——不过是片刻的目光交接,却有如清晨丛林里的一滴露珠,机缘巧合地落在掌心,温润的感觉顺着掌纹蔓延至心底,终是抹不去了。
这样的一见钟情浪不浪漫?很浪漫。但这种浪漫经得起推敲么?
当时的慕容白衣华冠,面白如玉,目若朗星,活脱脱一个翩翩佳公子的形象。故事里说:“潇湘的心弦被奇异地拨动了一下。这十六年中,上门提亲者如过江之鲫,可她所见的,不过是些浮花浪蕊、轻薄浅俗之流。想不到在这花影憧憧、暗香浮动中,竟有如此气韵跳脱之人。”
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我们常以为,当看到一个人时,我们看到的是容貌、气质和神情。其实,这只是意识层面上的“看到”潜意识层面的“看到”更加关键、更加丰富也更加重要。表面上看,潇湘见到的是一个神采飞扬的清俊少年,但实际上,她在看到这个少年的第一眼,已经嗅到了这个少年的一切重要的心性,这些她无法诉诸于言语的信息,在对她说,这个人像极了你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男人。
这个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男人是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人的童年时期,异性父母是我们生命中第一个爱上的人。
故事里并没有描写潇湘父亲的笔墨。但从潇湘的性情才华,以及生活环境上看,不难窥出其父的影子。不说什么dna遗传学,单从潇湘的际遇来判断吧。潇湘六岁遇见画魂,这个云游画师被她的父母挽留了下来,成了她的老师。古代的封建社会,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潇湘从六岁开始,便学习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由此可见,潇湘的家庭教育非常开明。在古代闺阁小姐聘请私塾老师的也有,像牡丹亭的杜丽娘便是杜宝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闰秀,特请开药铺的落第秀才陈最良为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的背景一目了然,他是开药铺的。有户籍,有居所,有档案记录在内,所以杜宝才放心聘请他。
杜宝当时是南安太守,别说一个官宦之家,即便是我们寻常人户,若是聘请教师来教育自家小孩,最起码也得对人家的身家背景知根知底,才放心把小孩托付给他,而画魂当时不过云游画师,什么是云游画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街边艺人。没有户籍,更无底细,古代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清誉声明看得最重,牡丹亭里,杜宝就对女儿管教得异常严酷,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许丫环春香伴陪,除父亲和老师陈最良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对自家女儿都如此,何况还是唰选师傅?若不是潇湘的父亲慧眼识才,肯定画魂的学识和才华,我想极少人会这么冒险,把一个流浪画师聘进府来。
而这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了,潇湘的父亲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乃闻弦知雅意的人?若非如此,他怎么能慧眼识英才,肯定得了画魂的学识?
再来,同样是闺阁小姐,杜丽娘和潇湘同样画得一手好画,写一手好字,但杜丽娘养在深闺人未识,画得小像后,独自赏析垂影自怜;而潇湘却是才名在外,天赋才情闻名遐迩,那副空谷幽竹甚至都流传到了民间,传到了慕容手上。两人截然相反的机遇,可以窥见两个教育方式截然相反的家庭,或者可以说,从中看到的,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父亲。
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在他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杜宝要请个老先生教女儿读书,这本来是好事,然而他另有目的,那就是一方面要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
这是所有封建社会下,父母的典型心理,那么潇湘的父亲是不是呢?潇湘苦等了慕容二十四年,从她十六岁开始,到三十岁,女子最丰盛华美的待嫁时期都已过去,她还待字闺中。换成是寻常的父母,早就愁白了头,罗嗦念叨自不在话下,稍微急功近利脾气急噪点的,搞不好恐吓逼婚,把女儿打晕强行送上花轿的都有,但潇湘的父亲对她的意愿却不曾勉强过,才得以让她二十四年的等待得以保持。
能做到这一点的父母,非常的不容易。他是真正懂得心疼自己女儿的父亲,若非懂得,他不会纵容女儿这样漫长得等待一个只见过两次面的男子,若非真的怜惜,他不会缠绵病榻之际,还念念不望女儿的归宿。他把儿女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当成私有物,或者是博得自己青云直上,换取荣华富贵的工具。(单看潇湘的才貌性情,足以配得上富贵官宦人家吧)
故事里描写这一段,不过才短短数字,但这几个字却可以窥出当家做主的潇湘的父亲的性情:才华横溢,且不被礼教所拘泥;因注重精神自由,故不为世俗所束缚;崇尚人道主义,所以克己忍让。想必年轻时,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
有心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慕容的那篇主角故事,参照下两人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长大的潇湘,有这样的父亲当择偶标准,可想而知眼界会有多高,拒绝了那么多求亲的男子,最后为仅仅萍水相逢的慕容而一见钟情。当她目光触及慕容的面容时,可否因为熟悉感而惊喜?
这也是我怀疑潇湘到底爱过慕容没有的根据之一:她与慕容,接触不过两面,字数短短,话都没有说几句,更别谈朝夕相处。怎么算爱上?在我看来,没有经过生活接触,没有经历过性格摩擦,观念碰撞的两个人,再如何谈其深爱,都是自以为是的肤浅。
可潇湘不但爱了,还为了他蹉跎了半辈子的青春年华,为什么?
我唯一能信服的理由是:慕容... -->>
一年不相遇,我等你一年;十年不重逢,我等你十年。给我一个承诺,我会等你上千年。
十八主角的故事中,潇湘这篇的笔调是最温婉清丽的,精美外衣下的情节淡定从容,幽怨中带着一点心伤,忽视年华流水的坚韧,但终究还是擦肩而过的遗憾。琉璃寂寞的这篇千媚潇,这样思念悠远绵长的故事,应该于春日的午后,于暗香浮动的牡丹丛里,羧猊炉中点一尾冰麝龙涎,在熏香冉冉中,细细地品。
潇湘的故事,我读过数次,但津津乐道与赞叹的,只是作者文笔的谴卷缠绵,字句的华丽,惟独不是男女主角的如斯深情。也许所有人都在感动于潇湘对慕容一等就是二十四年的痴情,但纵观整个故事,我只想问两句,潇湘真的爱过慕容吗?她那所谓的痴情,是真爱,还是自恋?
他们的故事中,有着浪漫无比的开头:潇湘与慕容的初遇,是在她在十六岁那年的牡丹花会上。城中最大的牡丹园里,花意正浓,人群熙攘。于花影憧憧、暗香浮动中,拾花伤怀的少女与白衣华冠的少年,两目交接,青春的觉醒,是瞬间的事情——不过是片刻的目光交接,却有如清晨丛林里的一滴露珠,机缘巧合地落在掌心,温润的感觉顺着掌纹蔓延至心底,终是抹不去了。
这样的一见钟情浪不浪漫?很浪漫。但这种浪漫经得起推敲么?
当时的慕容白衣华冠,面白如玉,目若朗星,活脱脱一个翩翩佳公子的形象。故事里说:“潇湘的心弦被奇异地拨动了一下。这十六年中,上门提亲者如过江之鲫,可她所见的,不过是些浮花浪蕊、轻薄浅俗之流。想不到在这花影憧憧、暗香浮动中,竟有如此气韵跳脱之人。”
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我们常以为,当看到一个人时,我们看到的是容貌、气质和神情。其实,这只是意识层面上的“看到”潜意识层面的“看到”更加关键、更加丰富也更加重要。表面上看,潇湘见到的是一个神采飞扬的清俊少年,但实际上,她在看到这个少年的第一眼,已经嗅到了这个少年的一切重要的心性,这些她无法诉诸于言语的信息,在对她说,这个人像极了你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男人。
这个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男人是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人的童年时期,异性父母是我们生命中第一个爱上的人。
故事里并没有描写潇湘父亲的笔墨。但从潇湘的性情才华,以及生活环境上看,不难窥出其父的影子。不说什么dna遗传学,单从潇湘的际遇来判断吧。潇湘六岁遇见画魂,这个云游画师被她的父母挽留了下来,成了她的老师。古代的封建社会,向来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潇湘从六岁开始,便学习诗词歌赋,水墨丹青,由此可见,潇湘的家庭教育非常开明。在古代闺阁小姐聘请私塾老师的也有,像牡丹亭的杜丽娘便是杜宝为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闰秀,特请开药铺的落第秀才陈最良为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的背景一目了然,他是开药铺的。有户籍,有居所,有档案记录在内,所以杜宝才放心聘请他。
杜宝当时是南安太守,别说一个官宦之家,即便是我们寻常人户,若是聘请教师来教育自家小孩,最起码也得对人家的身家背景知根知底,才放心把小孩托付给他,而画魂当时不过云游画师,什么是云游画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的街边艺人。没有户籍,更无底细,古代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清誉声明看得最重,牡丹亭里,杜宝就对女儿管教得异常严酷,除了书房和绣楼,不许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许丫环春香伴陪,除父亲和老师陈最良外,不得与任何男性接触。对自家女儿都如此,何况还是唰选师傅?若不是潇湘的父亲慧眼识才,肯定画魂的学识和才华,我想极少人会这么冒险,把一个流浪画师聘进府来。
而这是不是从侧面说明了,潇湘的父亲也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乃闻弦知雅意的人?若非如此,他怎么能慧眼识英才,肯定得了画魂的学识?
再来,同样是闺阁小姐,杜丽娘和潇湘同样画得一手好画,写一手好字,但杜丽娘养在深闺人未识,画得小像后,独自赏析垂影自怜;而潇湘却是才名在外,天赋才情闻名遐迩,那副空谷幽竹甚至都流传到了民间,传到了慕容手上。两人截然相反的机遇,可以窥见两个教育方式截然相反的家庭,或者可以说,从中看到的,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父亲。
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在他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杜宝要请个老先生教女儿读书,这本来是好事,然而他另有目的,那就是一方面要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
这是所有封建社会下,父母的典型心理,那么潇湘的父亲是不是呢?潇湘苦等了慕容二十四年,从她十六岁开始,到三十岁,女子最丰盛华美的待嫁时期都已过去,她还待字闺中。换成是寻常的父母,早就愁白了头,罗嗦念叨自不在话下,稍微急功近利脾气急噪点的,搞不好恐吓逼婚,把女儿打晕强行送上花轿的都有,但潇湘的父亲对她的意愿却不曾勉强过,才得以让她二十四年的等待得以保持。
能做到这一点的父母,非常的不容易。他是真正懂得心疼自己女儿的父亲,若非懂得,他不会纵容女儿这样漫长得等待一个只见过两次面的男子,若非真的怜惜,他不会缠绵病榻之际,还念念不望女儿的归宿。他把儿女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把当成私有物,或者是博得自己青云直上,换取荣华富贵的工具。(单看潇湘的才貌性情,足以配得上富贵官宦人家吧)
故事里描写这一段,不过才短短数字,但这几个字却可以窥出当家做主的潇湘的父亲的性情:才华横溢,且不被礼教所拘泥;因注重精神自由,故不为世俗所束缚;崇尚人道主义,所以克己忍让。想必年轻时,也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
有心的同学可以去读一读慕容的那篇主角故事,参照下两人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长大的潇湘,有这样的父亲当择偶标准,可想而知眼界会有多高,拒绝了那么多求亲的男子,最后为仅仅萍水相逢的慕容而一见钟情。当她目光触及慕容的面容时,可否因为熟悉感而惊喜?
这也是我怀疑潇湘到底爱过慕容没有的根据之一:她与慕容,接触不过两面,字数短短,话都没有说几句,更别谈朝夕相处。怎么算爱上?在我看来,没有经过生活接触,没有经历过性格摩擦,观念碰撞的两个人,再如何谈其深爱,都是自以为是的肤浅。
可潇湘不但爱了,还为了他蹉跎了半辈子的青春年华,为什么?
我唯一能信服的理由是:慕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