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到底有无树
百度小说 www.bdxs.cc,舂风又绿古琴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菩提树,在古代的印度,叫毕婆罗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的犹如我们的杨、柳、桐、槐。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普通的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成为释迦族的圣人,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其实,山川草木,皆有佛性,真理就隐含在普通的自然事物中。“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你自己有没有一棵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树树皆菩提之树!反之,若只迷信于外的物相,纵然是坐于菩提树下,也是无用的。
相传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传给弟子们继承,他命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他们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
最受大家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做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家看了都赞叹神秀境界很高,五祖却批评说:“做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惠能不识字,在五祖处的舂米房工作。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于是托人亦夜书一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认为他才是见到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惠能便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以上是中国禅宗历史上最有名的公案,尔等禅外之人,当然不得而知了。
禅是什么?作为一种宗教的内容,禅指的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意思为“静虑”具体指安住一心、静心思考的宗教修行活动。禅传入中国后,在隋唐时期形成了民族化的宗派——禅宗。禅宗渗透了中国人对禅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倾向,认为学禅不一定非要有一定的固定程序,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担水劈柴是禅,甚至一句话、一个手势也都可以表示禅,并形成了众多的禅门流派。
禅是超越知识的,没有固定法则的,它是一种认识的方便之门。如何进入此门,只有靠自己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禅从智慧上超越人世的繁杂,使人我之间回到本然圆融的状态。禅意盎然间,我们往往于稚拙处猛然醒豁。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因为菩提树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世间本无禅,因为万般禅机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醒悟之时。
菩提树,在古代的印度,叫毕婆罗树,是印度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的犹如我们的杨、柳、桐、槐。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普通的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终于成为一代伟大的教主,成为释迦族的圣人,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
其实,山川草木,皆有佛性,真理就隐含在普通的自然事物中。“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你自己有没有一棵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树树皆菩提之树!反之,若只迷信于外的物相,纵然是坐于菩提树下,也是无用的。
相传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传给弟子们继承,他命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他们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
最受大家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做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大家看了都赞叹神秀境界很高,五祖却批评说:“做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惠能不识字,在五祖处的舂米房工作。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于是托人亦夜书一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认为他才是见到诸法空性,悟入佛道的人。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惠能便成为禅宗的六祖大师。
以上是中国禅宗历史上最有名的公案,尔等禅外之人,当然不得而知了。
禅是什么?作为一种宗教的内容,禅指的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意思为“静虑”具体指安住一心、静心思考的宗教修行活动。禅传入中国后,在隋唐时期形成了民族化的宗派——禅宗。禅宗渗透了中国人对禅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倾向,认为学禅不一定非要有一定的固定程序,日常生活中的吃饭睡觉、担水劈柴是禅,甚至一句话、一个手势也都可以表示禅,并形成了众多的禅门流派。
禅是超越知识的,没有固定法则的,它是一种认识的方便之门。如何进入此门,只有靠自己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禅从智慧上超越人世的繁杂,使人我之间回到本然圆融的状态。禅意盎然间,我们往往于稚拙处猛然醒豁。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菩提本无树,因为菩提树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世间本无禅,因为万般禅机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醒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