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十龙夺嫡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到风帆时代的海战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一种战法,那就是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的霍雷肖-纳尔逊以及他所倡导的纳尔逊战法,正是由于纳尔逊所提倡的纳尔逊战法的诞生,从而导致了风帆时代战列线战法的消亡。所谓的纳尔逊战法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当敌舰队采用一字长蛇阵时,我方舰队可以分成两路纵队,将敌舰队拦腰切成三段,一路纵队打阻击,另一路则以优势兵力集中围攻敌被切断、包围之船只,采用接舷战的模式对被围之敌进行围歼,待歼灭被围之敌后,继续对剩余残敌发动总攻,总是形成以多打少的战场局部优势,从而赢得整场海战。
尽管此时离霍雷肖-纳尔逊出生还有半个世纪,但是这并不妨碍大清海军对纳尔逊战法的了解,实际上大清海军在日常的训练中对此战法早已了如指掌,也没少就这种战法进行过相应的演习,但是,纳尔逊战法有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风向,要求使用纳尔逊战法的舰队必须处于上风,否则无法发起强烈冲击来切断敌军舰队;其二,纳尔逊战法对舰队水手的能力要求极高,若是己方的操纵风帆的能力不足,还没等你发起冲击,对方早已做好了应变的准备,一旦无法做到攻击的突然性,强行使用此战法只能给自身带来重大伤亡,而无法有效地消灭敌军;其三,纳尔逊战法由于是以一字纵队冲击敌方战列线,无法在行驶中对敌开火。只能被动挨打,对于己方士兵的勇气也是个极大的考验,能不能顶住那段至关重要的冲击路程就是个严峻地考验。
勇气?大清海军最不缺少的就是勇气,尽管刚开战之初,从未经历过如此大场面的大清官兵会有些慌乱,但是崇尚进攻与冒险的大清海军绝对不缺乏拼死作战的勇气;上风?大清舰队一上来就抢占上风。除了显示自身拼死决战的勇气之外,也是想着采用纳尔逊战法,但是到了底儿,乔海龙还是没有使用此等突击战法。并不是乔海龙没有冒险地精神,而是大清海军的基本能力不足以使用此等战法----凭心而论,大清海军的训练是很严格的,水手地训练水平在当今海军诸强国中也算得上不错,至少不比西班牙、荷兰等国差,但是跟英格兰海军一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一旦无法实施切断敌舰队的作战计划,等待大清舰队的只能是陷入敌舰队的重围,被敌优势舰队所击垮。
此刻,大清后线舰队拖住了英格兰的后线舰队,而中间三艘威字号缠住了英格兰舰队地旗舰,双方舰队的前、中两线已经杀成了僵持,大清前线舰队已经成功脱离了战场,实施纳尔逊战法的条件已经成熟,唯一的关键之处在于“演龙”号能否顶住艘敌舰的攻击。从而为大清前线舰队的机动迂回争取时间,若是“演龙”号顶不住,溃逃了,或是被击沉了。那么原先正攻击“演龙”号的四艘敌舰必然会向战场中央靠近,如此一来,大清前线舰队不但无法冲破英格兰舰队的战列线,就连原先局面占优的三艘威字号都将遭到敌优势兵力地沉重打击,若是如此,大清海军必将面临着全军覆灭的惨败之局。
“演龙”号是艘中型战舰,共有火炮六十四门,除开前后各两门炮外,能投入攻击的只有三十门火炮。而面对着的是英格兰海军地一艘一级战列舰、三艘二级战列舰共计一百九十二门火炮的狂轰乱炸。尽管清军后装拉绳式火炮的射击速度要高出英军的前装旧式火炮一截,但是面对着英格兰方面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开战不到一刻钟“演龙”号已经是损伤严重:主桅断折、船身处处破损,全船多处起火,最要命的是吃水线附近连中三弹,漏水严重,两层炮甲板只剩下不到十门的火炮还能勉强反击,官兵死伤累累,舰长战死,大副战死,二副战死,剩余的四十余大清官兵在三副廖成洪的带领下兀自顽强地战斗着。
廖成洪,浙江宁波人,上海海军学院毕业,中尉军衔,不到三十,上舰不过仅有四年时间,在大清海军中属默默无闻之辈,平日里也无甚突出表现,其上司对他地评语就只有一条:刻板。是地,刻板,廖成洪就是一个严守命令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变通,对他来说,命令就是命令,执行就是了,不必问为什么,也不必去理会做了之后会如何。对于一个海军高级将领所需要地敏锐洞察力而言廖成洪绝对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海军将领,但是作为一个海军基层军官,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廖成洪无疑是极为优秀的---舰长、大副、二副相继战死,船体损毁,战舰开始下沉,船员死伤过半,火炮损毁殆尽,主桅断折,按大清海军的作战条例,此时的“演龙”号完全可以撤出战斗,或是弃舰逃生,但是廖成洪却并没有忘记舰长临死前的交待----战斗到最后一人。
坚持作战的意义何在廖成洪并不清楚,他只清楚这是命令,既然是命令,那就得拼死执行,因此尽管此刻“演龙”号几乎已经没有了反击的火力,但廖成洪并没有下令撤出战斗,而是咬紧牙关,指挥着手下官兵坚持在清军战列的最前沿,而这时候由于“演龙”号主桅折断、船舱进水严重,船速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原本拉开一段距离的中央战场逐渐赶了上来,透过浓浓的黑烟,已经可以看见正与三艘“威字号”全力厮杀的英格兰旗舰“大不列颠”号那庞大的船身了,廖成洪下达了一个令敌、我双方都有些预想不到的... -->>
提到风帆时代的海战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一种战法,那就是被称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的霍雷肖-纳尔逊以及他所倡导的纳尔逊战法,正是由于纳尔逊所提倡的纳尔逊战法的诞生,从而导致了风帆时代战列线战法的消亡。所谓的纳尔逊战法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当敌舰队采用一字长蛇阵时,我方舰队可以分成两路纵队,将敌舰队拦腰切成三段,一路纵队打阻击,另一路则以优势兵力集中围攻敌被切断、包围之船只,采用接舷战的模式对被围之敌进行围歼,待歼灭被围之敌后,继续对剩余残敌发动总攻,总是形成以多打少的战场局部优势,从而赢得整场海战。
尽管此时离霍雷肖-纳尔逊出生还有半个世纪,但是这并不妨碍大清海军对纳尔逊战法的了解,实际上大清海军在日常的训练中对此战法早已了如指掌,也没少就这种战法进行过相应的演习,但是,纳尔逊战法有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风向,要求使用纳尔逊战法的舰队必须处于上风,否则无法发起强烈冲击来切断敌军舰队;其二,纳尔逊战法对舰队水手的能力要求极高,若是己方的操纵风帆的能力不足,还没等你发起冲击,对方早已做好了应变的准备,一旦无法做到攻击的突然性,强行使用此战法只能给自身带来重大伤亡,而无法有效地消灭敌军;其三,纳尔逊战法由于是以一字纵队冲击敌方战列线,无法在行驶中对敌开火。只能被动挨打,对于己方士兵的勇气也是个极大的考验,能不能顶住那段至关重要的冲击路程就是个严峻地考验。
勇气?大清海军最不缺少的就是勇气,尽管刚开战之初,从未经历过如此大场面的大清官兵会有些慌乱,但是崇尚进攻与冒险的大清海军绝对不缺乏拼死作战的勇气;上风?大清舰队一上来就抢占上风。除了显示自身拼死决战的勇气之外,也是想着采用纳尔逊战法,但是到了底儿,乔海龙还是没有使用此等突击战法。并不是乔海龙没有冒险地精神,而是大清海军的基本能力不足以使用此等战法----凭心而论,大清海军的训练是很严格的,水手地训练水平在当今海军诸强国中也算得上不错,至少不比西班牙、荷兰等国差,但是跟英格兰海军一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一旦无法实施切断敌舰队的作战计划,等待大清舰队的只能是陷入敌舰队的重围,被敌优势舰队所击垮。
此刻,大清后线舰队拖住了英格兰的后线舰队,而中间三艘威字号缠住了英格兰舰队地旗舰,双方舰队的前、中两线已经杀成了僵持,大清前线舰队已经成功脱离了战场,实施纳尔逊战法的条件已经成熟,唯一的关键之处在于“演龙”号能否顶住艘敌舰的攻击。从而为大清前线舰队的机动迂回争取时间,若是“演龙”号顶不住,溃逃了,或是被击沉了。那么原先正攻击“演龙”号的四艘敌舰必然会向战场中央靠近,如此一来,大清前线舰队不但无法冲破英格兰舰队的战列线,就连原先局面占优的三艘威字号都将遭到敌优势兵力地沉重打击,若是如此,大清海军必将面临着全军覆灭的惨败之局。
“演龙”号是艘中型战舰,共有火炮六十四门,除开前后各两门炮外,能投入攻击的只有三十门火炮。而面对着的是英格兰海军地一艘一级战列舰、三艘二级战列舰共计一百九十二门火炮的狂轰乱炸。尽管清军后装拉绳式火炮的射击速度要高出英军的前装旧式火炮一截,但是面对着英格兰方面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开战不到一刻钟“演龙”号已经是损伤严重:主桅断折、船身处处破损,全船多处起火,最要命的是吃水线附近连中三弹,漏水严重,两层炮甲板只剩下不到十门的火炮还能勉强反击,官兵死伤累累,舰长战死,大副战死,二副战死,剩余的四十余大清官兵在三副廖成洪的带领下兀自顽强地战斗着。
廖成洪,浙江宁波人,上海海军学院毕业,中尉军衔,不到三十,上舰不过仅有四年时间,在大清海军中属默默无闻之辈,平日里也无甚突出表现,其上司对他地评语就只有一条:刻板。是地,刻板,廖成洪就是一个严守命令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变通,对他来说,命令就是命令,执行就是了,不必问为什么,也不必去理会做了之后会如何。对于一个海军高级将领所需要地敏锐洞察力而言廖成洪绝对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海军将领,但是作为一个海军基层军官,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廖成洪无疑是极为优秀的---舰长、大副、二副相继战死,船体损毁,战舰开始下沉,船员死伤过半,火炮损毁殆尽,主桅断折,按大清海军的作战条例,此时的“演龙”号完全可以撤出战斗,或是弃舰逃生,但是廖成洪却并没有忘记舰长临死前的交待----战斗到最后一人。
坚持作战的意义何在廖成洪并不清楚,他只清楚这是命令,既然是命令,那就得拼死执行,因此尽管此刻“演龙”号几乎已经没有了反击的火力,但廖成洪并没有下令撤出战斗,而是咬紧牙关,指挥着手下官兵坚持在清军战列的最前沿,而这时候由于“演龙”号主桅折断、船舱进水严重,船速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原本拉开一段距离的中央战场逐渐赶了上来,透过浓浓的黑烟,已经可以看见正与三艘“威字号”全力厮杀的英格兰旗舰“大不列颠”号那庞大的船身了,廖成洪下达了一个令敌、我双方都有些预想不到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