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贝当观点相同,认为必须停战的议员,包括了肖当这个典型的激进社会党党棍当副总理。可是,对停战的最强有力的支持,却是来自陆、海军军官,来自高级官员。由于新内阁中包括了达尔朗、亨茨格这样一些武将和布蒂埃、佩鲁通这样一些文官,因此,与议会制政府背道而驰的倾向仍继续存在。博杜安主持了外交部。赖伐尔大失所望,他一直在幕后孜孜钻营,谋取此职。赖伐尔之被排斥,是夏尔-鲁干的事,后者通过魏刚向贝当强调指出,鉴于赖伐尔的众所周知的仇英心理,任命他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危险的。贝当觉得很为难,从而露出他曾对赖伐尔许过愿,但是面对着夏尔-鲁以辞职相威胁,贝当让了步,提出让赖伐尔改任掌玺部长。可是赖伐尔除了当外交部长外,不愿接受任何职务,他的朋友马尔凯和他一起没有参加政府。
新政府在6月16-第一个行动,是要求西班牙大使转交一份照会给德国人,问他们要什么条件才答应停战。接着又在6月17日向全国广播,在广播中贝当宣布,必须停止战争行动,并谋求与德国象军人与军人之间那样达成体面的和平。贝当的措词——“必须停止战斗”——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一个停火的号令;它完全瓦解了军队的斗志,使德国人轻而易举地大批包围和俘虏了更多的法军。向纳粹领袖们去要求体面的和平,这看来可能缺乏一种现实感。然而,这番话出自贝当的口中,却没有理由认为它不是诚恳的。这是造成此后两年幻想的一个适时的序曲。博杜安力图弥补贝当的演说所造成的损害,后来又广播了一个说明,指出战事尚未结束,只有体面的条件才能接受;可是德国人却不急于提出任何条件,无论是体面的也罢,不体面的也罢,而是继续向前推进。6月18日,他们占领了贝尔福、科耳马尔、迪戎和勒克勒佐,法国政府通过广播宣布,所有人口在两万以上的城镇都不设防。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尚待作出决定,那就是,是否要把政府迁往北非,是否要在那个根据地同英国肩并肩地继续战斗下去,这个问题尚未解决。但是,法国的军事领袖们认为,法国在军事上首屈一指,那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不相信,不可一世的法国参谋总部既已战败,却还会有任何其他国家——其中肯定包括英国——能获成功。魏刚不相信,法属北非能提供有效的抵抗来对付德国人。此外,贝当和魏刚都已表明过态度不离开祖国,而是要留下来同人民共患难。人家向魏刚举出荷兰女王的例子,魏刚回答说,不能把君主和总理相提并论:第三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已经有过一百多个总理了。魏刚的主导思想是清楚的:对君主的效忠,也许能使社会结构甚至在外国占领下存在下去,但是一个受人怀疑的共和政权,一旦政府迁走,就得不到人民这样的效忠了。戴高乐在6月8日同魏刚会晤时,表示过这样的看法,认为法国本土即使战败,法兰西帝国仍然存在,魏刚答复说,回过头去重提帝国的往事,那是傻话。6月19日,内阁决定迁往佩皮尼扬,从而再次延缓了这个争端的解决,一面提出了一项折衷方案,建议把政府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北非,总统、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负责人员、内阁副总理随同前往,其余人员在贝当领导下被授予特殊的应变权利留在法国。6月19日下午2时,勒布伦正要出发前往佩皮尼扬这个去非洲的中途站的时候,迁移的事推迟了,据说是由于贝当的顾问阿利贝的干涉。
这时发生了“马赛”号事件。为迁往北非作准备工作的达尔朗,通知内政部长波马雷说,他在波尔多有一条船“马赛”号,已经准备就绪,好让那些想要离开的人上船。赫里欧和让纳内后来在7月10日午后的议会会议上为他们那些搭乘“马赛”号离去的同僚辩护时,坚决认为达尔朗的安排具有官方性质,赖伐尔承认,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到末了,乘船前往非洲的只有二十四名国民议会议员和一名参议院议员,其中包括达拉第、芒代尔、康平希、让?泽、孟戴斯-弗朗斯。他们到达卡萨布兰卡时,芒代尔曾企图组织一个政府继续作战,但被该地当局以保护他不受民众袭击为名软禁在船上;先期从英国派去的达夫?库珀(当时的情报部长)和戈特勋爵,被阻止同他接触。这些被政府宣称为“逃犯”的人,在适当的时候统统被押回了法国。
德国人这时已经准备好让法国人作出决定,为了加速这个过程,他们在第二天,有一群议员,约八十人,在都城旅社开会,会议由赖伐尔主持,他率领了一个情绪激动的代表团去见勒布伦,用粗暴的语言警告他不许离开法国。这位总统吓坏了。他后来写道:“我的面前是一些发狂的人,他们已经不能控制自己,打着手势,七嘴八舌地一起喧嚷。”赖伐尔告诉勒布伦,假如他要离开法国,他就再也不要回来。贝当这时终于下令,要整个政府留在法国。
与此同时,法国停战谈判的全权代表已被指定,6月21日,亨茨格将军、勒吕克将军、贝尔热雷将军和莱昂?诺埃尔到贡比涅,在一节火车车厢里得到了希特勒和他部下的接见,1918年的停战条约,就是在这节车厢里签订的。德国方面提出的条件用电报通知了波尔多。法国方面的答复是,要求对方作一些让步,特别是不要占领巴黎和让法国的舰队停泊在北非诸港。第一项要求,声称第二项要求是细节问题,应留给停战委员会去解决,并拒绝作任何让步。法国政府由于已决定结束战争和留在法国,所以无从对德国提出的条件进行争议。实际上,两方都比对方原来所了解的更愿意达成协议。希特勒非常担心,唯恐法国政府离开法国和法国舰队落入英国人手中。而贝当政府坚定不移的,恰恰也正是这两点。另外,在占领区内,行政权力可由法国官员在德国的管制下继续行使,这一让步大大超出了贝当和他的部长们原来所希望的。他们认为,这就提供了一个在占领军和法国居民之间保持缓冲的机会,从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使居民免于遭到德国占领的最坏后果。而德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着妙棋,既可使法国的行政机关为他们工作,又可免于遭到抵抗和可能免于出现瓦解的情况,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将会阻止他们把法国的农业和工业拴在纳粹的战争机器上。
内阁在6月22日没有再费什么力就同意接受德国的条件。停战委员会继续其悲伤的旅程,前往意大利去进行同样的谈判。意大利参战的经过可以非常简单地叙述如下。在阿尔卑斯山区,法军的三个师曾成功地守住阵地,抵御了在数量上远远胜过自己的意大利军队,并使敌军遭受了很大的伤亡。6月第二天,法国同意大利的停战条约就签字了。
在法国,停火于6月24-25日夜间生效,不过,马其诺防线上的一些孤立的据点,却直到6月30日才投降。根据同德国停战协定的条款,法国被划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法国的军队将被遣散和解除武装,海军将在德国的控制下复员,占领区的一切武器、军火、设施、机器和军需品将完整无缺地移交给德国人。法国政府担保不让法国人继续对德国作战。法国将支付占领军的费用。侨居在法国的德国人,凡是德国指名索讨的,都将移交给德国方面。德国战俘将被释放,原有的法国战俘在缔结和约以前,将继续由德国看管。这些条款,尤其是与法国战俘和占领费用有关的条款,只是在假定战事实际上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方才会被法国方面接受的。但是这些条款却使德国人拥有了一种手段,可对法国几乎无限制地施加压力。法国同意大利停战协定的条款,除了在细节上作了必要的改动以外,大体是相同的。
贝当观点相同,认为必须停战的议员,包括了肖当这个典型的激进社会党党棍当副总理。可是,对停战的最强有力的支持,却是来自陆、海军军官,来自高级官员。由于新内阁中包括了达尔朗、亨茨格这样一些武将和布蒂埃、佩鲁通这样一些文官,因此,与议会制政府背道而驰的倾向仍继续存在。博杜安主持了外交部。赖伐尔大失所望,他一直在幕后孜孜钻营,谋取此职。赖伐尔之被排斥,是夏尔-鲁干的事,后者通过魏刚向贝当强调指出,鉴于赖伐尔的众所周知的仇英心理,任命他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危险的。贝当觉得很为难,从而露出他曾对赖伐尔许过愿,但是面对着夏尔-鲁以辞职相威胁,贝当让了步,提出让赖伐尔改任掌玺部长。可是赖伐尔除了当外交部长外,不愿接受任何职务,他的朋友马尔凯和他一起没有参加政府。
新政府在6月16-第一个行动,是要求西班牙大使转交一份照会给德国人,问他们要什么条件才答应停战。接着又在6月17日向全国广播,在广播中贝当宣布,必须停止战争行动,并谋求与德国象军人与军人之间那样达成体面的和平。贝当的措词——“必须停止战斗”——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一个停火的号令;它完全瓦解了军队的斗志,使德国人轻而易举地大批包围和俘虏了更多的法军。向纳粹领袖们去要求体面的和平,这看来可能缺乏一种现实感。然而,这番话出自贝当的口中,却没有理由认为它不是诚恳的。这是造成此后两年幻想的一个适时的序曲。博杜安力图弥补贝当的演说所造成的损害,后来又广播了一个说明,指出战事尚未结束,只有体面的条件才能接受;可是德国人却不急于提出任何条件,无论是体面的也罢,不体面的也罢,而是继续向前推进。6月18日,他们占领了贝尔福、科耳马尔、迪戎和勒克勒佐,法国政府通过广播宣布,所有人口在两万以上的城镇都不设防。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尚待作出决定,那就是,是否要把政府迁往北非,是否要在那个根据地同英国肩并肩地继续战斗下去,这个问题尚未解决。但是,法国的军事领袖们认为,法国在军事上首屈一指,那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不相信,不可一世的法国参谋总部既已战败,却还会有任何其他国家——其中肯定包括英国——能获成功。魏刚不相信,法属北非能提供有效的抵抗来对付德国人。此外,贝当和魏刚都已表明过态度不离开祖国,而是要留下来同人民共患难。人家向魏刚举出荷兰女王的例子,魏刚回答说,不能把君主和总理相提并论:第三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已经有过一百多个总理了。魏刚的主导思想是清楚的:对君主的效忠,也许能使社会结构甚至在外国占领下存在下去,但是一个受人怀疑的共和政权,一旦政府迁走,就得不到人民这样的效忠了。戴高乐在6月8日同魏刚会晤时,表示过这样的看法,认为法国本土即使战败,法兰西帝国仍然存在,魏刚答复说,回过头去重提帝国的往事,那是傻话。6月19日,内阁决定迁往佩皮尼扬,从而再次延缓了这个争端的解决,一面提出了一项折衷方案,建议把政府一分为二,一部分迁往北非,总统、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负责人员、内阁副总理随同前往,其余人员在贝当领导下被授予特殊的应变权利留在法国。6月19日下午2时,勒布伦正要出发前往佩皮尼扬这个去非洲的中途站的时候,迁移的事推迟了,据说是由于贝当的顾问阿利贝的干涉。
这时发生了“马赛”号事件。为迁往北非作准备工作的达尔朗,通知内政部长波马雷说,他在波尔多有一条船“马赛”号,已经准备就绪,好让那些想要离开的人上船。赫里欧和让纳内后来在7月10日午后的议会会议上为他们那些搭乘“马赛”号离去的同僚辩护时,坚决认为达尔朗的安排具有官方性质,赖伐尔承认,他们的说法是正确的。到末了,乘船前往非洲的只有二十四名国民议会议员和一名参议院议员,其中包括达拉第、芒代尔、康平希、让?泽、孟戴斯-弗朗斯。他们到达卡萨布兰卡时,芒代尔曾企图组织一个政府继续作战,但被该地当局以保护他不受民众袭击为名软禁在船上;先期从英国派去的达夫?库珀(当时的情报部长)和戈特勋爵,被阻止同他接触。这些被政府宣称为“逃犯”的人,在适当的时候统统被押回了法国。
德国人这时已经准备好让法国人作出决定,为了加速这个过程,他们在第二天,有一群议员,约八十人,在都城旅社开会,会议由赖伐尔主持,他率领了一个情绪激动的代表团去见勒布伦,用粗暴的语言警告他不许离开法国。这位总统吓坏了。他后来写道:“我的面前是一些发狂的人,他们已经不能控制自己,打着手势,七嘴八舌地一起喧嚷。”赖伐尔告诉勒布伦,假如他要离开法国,他就再也不要回来。贝当这时终于下令,要整个政府留在法国。
与此同时,法国停战谈判的全权代表已被指定,6月21日,亨茨格将军、勒吕克将军、贝尔热雷将军和莱昂?诺埃尔到贡比涅,在一节火车车厢里得到了希特勒和他部下的接见,1918年的停战条约,就是在这节车厢里签订的。德国方面提出的条件用电报通知了波尔多。法国方面的答复是,要求对方作一些让步,特别是不要占领巴黎和让法国的舰队停泊在北非诸港。第一项要求,声称第二项要求是细节问题,应留给停战委员会去解决,并拒绝作任何让步。法国政府由于已决定结束战争和留在法国,所以无从对德国提出的条件进行争议。实际上,两方都比对方原来所了解的更愿意达成协议。希特勒非常担心,唯恐法国政府离开法国和法国舰队落入英国人手中。而贝当政府坚定不移的,恰恰也正是这两点。另外,在占领区内,行政权力可由法国官员在德国的管制下继续行使,这一让步大大超出了贝当和他的部长们原来所希望的。他们认为,这就提供了一个在占领军和法国居民之间保持缓冲的机会,从而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使居民免于遭到德国占领的最坏后果。而德国人则认为,这是一着妙棋,既可使法国的行政机关为他们工作,又可免于遭到抵抗和可能免于出现瓦解的情况,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将会阻止他们把法国的农业和工业拴在纳粹的战争机器上。
内阁在6月22日没有再费什么力就同意接受德国的条件。停战委员会继续其悲伤的旅程,前往意大利去进行同样的谈判。意大利参战的经过可以非常简单地叙述如下。在阿尔卑斯山区,法军的三个师曾成功地守住阵地,抵御了在数量上远远胜过自己的意大利军队,并使敌军遭受了很大的伤亡。6月第二天,法国同意大利的停战条约就签字了。
在法国,停火于6月24-25日夜间生效,不过,马其诺防线上的一些孤立的据点,却直到6月30日才投降。根据同德国停战协定的条款,法国被划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法国的军队将被遣散和解除武装,海军将在德国的控制下复员,占领区的一切武器、军火、设施、机器和军需品将完整无缺地移交给德国人。法国政府担保不让法国人继续对德国作战。法国将支付占领军的费用。侨居在法国的德国人,凡是德国指名索讨的,都将移交给德国方面。德国战俘将被释放,原有的法国战俘在缔结和约以前,将继续由德国看管。这些条款,尤其是与法国战俘和占领费用有关的条款,只是在假定战事实际上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方才会被法国方面接受的。但是这些条款却使德国人拥有了一种手段,可对法国几乎无限制地施加压力。法国同意大利停战协定的条款,除了在细节上作了必要的改动以外,大体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