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第二天一早。
齐衡依旧如往常一样,早早起来都会到府中转转。
还不等他出门,三名官员便已经来到了门口求见。
门前这三人齐衡都不认识,也从未见过,不过却能猜出是什么人。
昨天朱元璋就问过自己派往寿春、安丰、霍丘三地主政的人选,当时齐衡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对于这三人的情况还是一清二楚的。
他们既然是施才英和周念从黄岗城以及濠州城内选上来的,自然也就是他们的属下。
同时,也是按照齐衡规定的各职位锻炼后通过才冒出来的。
这些人哪怕还未曾见过齐衡一面,也都天然的归属于齐衡的派系。
今日他们前来,估摸着也是要动身了,所以前来拜见。
正如齐衡的猜想。
三人在见到齐衡时,当即恭敬的拱手一拜,道:“属下耿云、高文彦、房满,见过大人。”
齐衡细细瞧了瞧面前的三人,点点头:“起来吧。”
随着三人起身,齐衡问道:“准备出发了嘛?”
三人中的耿云立马回道:“回大人,正是,那边催的急,施大人便说要我们早点赶去。”
对此齐衡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道:“该说的施大人应该都跟你们说过了,我只强调一点,你们前往各地主政一方,代表的是咱义军的脸面,大帅的脸面,咱义军在百姓眼中本就是叛军,如果你们到了地方后鱼肉百姓,贪赃枉法,败坏的可不仅仅是咱义军的名声,坏的更是义军的根基。”
“如被发现,对待贪赃枉法之辈,我绝不会留情,希望诸位谨记。”
三人神色肃穆,当即道:“大人放心,我等一定谨记于心。”
“好,去吧。”
“是!”
随着三人离去,余光道的身影也出现在了院子门外。
“余先生,你随我来。”
院子中给余光道留的屋子中,齐衡坐在案桌前的椅子上,对着余光道说道:“我说你写。”
余光道点头,急忙来到了案桌旁坐好,磨墨提笔。
“给我写一份上报大帅的案卷。”
“如今安丰路各处疆土攻克已是定局,为理政所需,需设安丰路总管府,拟任施才英为安丰路总管府总管。周念为濠州州尹。”
“黄岗城毗邻濠州,归入濠州所辖,设寿春城为安丰路总管府所在,寿春城紧邻淮河,顺其直流、支流,可与安丰路境内四通八达,乃最佳都城所选,且安丰路自古便以寿春为都城,名正而言顺。”
“故,上报大帅以批示。”
说到这里,齐衡话音便结束。
不到片刻,余光道也提笔完成。
在面前的文书上轻轻一吹,使墨迹不至于混乱,这才将文书交给了齐衡,说道:“大人,你看看。”
齐衡接过上下查阅后,说道:“行,特我将此文书上报大帅批示。”
“是。”
如今随着安丰路各处疆域的攻占,疆域已经十分辽阔,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简单的处理,根本无法再满足需要。
而且,如今的施才英不过是一个黄岗城的县令,虽说黄岗城特殊,但官职太低。
无论是周念,还是刚刚派出去的耿云、高文彦、房满,其所辖城池都是一府之地。
赴任后便是府尹。
而施才英从中统辖,没有个名正言顺的官职是不行的。
所以,齐衡此番就是要将整个安丰路的行政体系规整。
如此一来,才能上通下达。
施才英坐镇寿春城内,统辖安丰路全境府州,各府州则下理各县,其后各乡。
利用各地之水路,可快速传递情报和讯息。
是安丰路首府最合适的设置地点。
虽然按照朱元璋的话,安丰路之后由他军政一体节制,但到底还不到时候,朱元璋还在这里,该请示领导的还是得请示。
在秀儿的陪伴下,齐衡走出了大帅府的大门,径直来到了黄岗城县衙内。
看着此刻正在县衙中处理政务的施才英,齐衡当即说道:“施大人。”
闻言,施才英抬头看来,见到齐衡,急忙起身快步走了过来,搀扶着齐衡来到了案桌前,说道:“大人有什么事喊我一声就过去了,何必自己过来呢。”
齐衡道:“在府里走动也是走,出来走也是走,就干脆不麻烦你们了。”
说着,齐衡便询问起自己关心的事情。
“我要你派人调查的情况如何了?”
似乎猜到了齐衡会问到这个事情,施才英当即从案桌的公文堆中找出一份折起来的地图。
这地图十分粗略,只是将整个黄岗城以及濠州周边的地形画了出来。
施才英指着画上的地形,说道:“大人你看,濠州、黄岗、凤阳三地之间,皆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毗邻淮西支流,土地肥沃,是种粮的上好之选。”
“根据粗略的估算,三地之间的土地有15万顷左右,但因为实在宽广,虽毗邻淮河支流,腹地却依旧河流缺少,想要取水,还需打井。”
“按照大人的设想,属下觉得在这里,若设一常备水库,便可大大改善这15万顷土地的用水问题。”
“并且,因紧靠淮河支流,东濠水和西濠水,往后运输漕运便可顺道而上直通淮河,顺淮河河道,可抵达整个安丰府,极为方便。”
“并且,属下在实地查探过后,发现一处地势低浅之地,其内高度很深,应该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听着施才英的讲述,齐衡一边看着他自己画的图,一边在自己系统空间中查看着系统奖励的各省各市详图。
如果施才英的话没有问题,那这里确实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之地。
齐衡之所以会想到要在濠州黄岗附近寻找一处大面积的适宜种植的耕地,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如今的黄岗城中,足足容纳了十八万的百姓!
当然,这是因为涵盖了原本黄岗、濠州以及滁州三地的全部百姓。
但这样的人口规模,可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在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北方诸省皆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损耗。
其中山东河南最为严重,富庶的河南山东之地,到明朝建立时,人口相加竟然才不过一百多万。
整整两个行省的土地面积上,竟然才一百多万的人口,可想而知有多荒凉。
而其中情况最好的,莫过于山西。
山西因为身处太行山脉之中,地理优势让他们没有遭受太多的灾难,元末的水灾也没有太过影响到山西。
甚至还连年丰收。
所以,整个山西的人口总数保持在五六百万的程度。
可这五六百万的人口,却是分散在整个山西境内的。
如今,仅仅一个黄岗城,曾经的一个小镇。
竟然容纳了十八万人口!
这还仅仅只是登记在册的百姓数量,加上此刻城中的一万兵力,人口总数便达到了惊人的十九万!
这样的人口规模,即便放在整个濠州境内,也足以让濠州各处开花。
如果按照当初李善长的办法,一定会使城中的百姓回归到原地。
以此分担黄岗城的压力。
不过,齐衡却并不打算如此。
百姓既然已经来了,再行迁移肯定会产生民怨。
这是其一。
其二,百姓散了有散了的好处,聚集在一起,也有聚集在一起的好处。
如今全国各地都是一片萧条。
即便这些百姓分散到各处,他们又能给当地带来多大的改变?
并且,为此他还得支付相应的损耗,如管理成本的增加,运输支出的增加等等。
既然如此,何不将他们留在这里,让整个黄岗城、濠州这一带,依靠着这些百姓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迅速的发展起来。
然后由点带面,倚靠安丰路境内天然丰富的水路,盘活整个安丰路的经济。
不过,这只是战略层面的展望,关键的还是如何落地。
首先这十八万百姓,外加一万兵力每天吃的粮食,该如何解决。
如果大面积的种植土豆之类的高产粮食,自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但显然不是长久的办法。
诸如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量粮食,都只能当作副粮。
除了口味习惯这些原因外,各种粮食当中所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小麦水稻既然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演变依旧是华夏人主食所用,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这年头别说小麦水稻了,有的时候能抢到几块树皮都是幸事。
但齐衡的目标显然不仅于此。
所以,解决自身粮食产量问题,甚至达到产出的程度,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如今黄岗城内的百姓虽然多,但依靠着这一年来齐衡在黄岗城的治政成果,尤其是等到秋收时,满足城中百姓短时间的粮食需求还是足够的。
但来年、后年、大后年,如何解决。
黄岗城外的良田就这么点,无论分给谁,产量也就那么点。
所以,在齐衡的思考中,便打算玩一场大的。
光在黄岗城周边发展没有多大的前景,要来,就将整个濠州西面全部改造成粮产区。
一万五千顷的土地,就是150万亩的土地。
只要能解决腹地用水的问题,就能将这150万亩的土地化为良田。
假设全部种成土豆,仅一季,便可得土豆750亿斤,5亿石。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如果种植水稻,可得10.5亿斤,700万石水稻。
按照Y安地震时补助的粮食标准,每一个成年人一天的粮食补助1斤计算。
一年就是365斤,而10.5亿斤的水稻,就可以满足280多万人口一年的需求!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以及这一片区域的未来潜力。
其中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比如,不适合种植的地形、每年消耗量,劳力一家妇孺消耗、人力无法满足所有土地耕种等等原因。
可哪怕最终的结果达到理论数据上的十分之一,产量也足以让黄岗城中的十八万以及一万兵力一年吃饱喝足。
甚至还能盈余近一半,到时候满足了基础的粮食需求,盈余的粮食便可以成为货品,对外界交易,达到物资交换的目的,使百姓的日子更加富足。
不得不说,这个设想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完成这一设想的基础条件他们都已经具备。
水泥、混凝土、钢铁、大量的劳动力,前期建设所需物资等等。
在脑海中不断推算,拾遗补缺的齐衡,越发觉得这个工程的可行性很高。
不过想到施才英马上就要赶赴寿春出任安丰路总管府总管,齐衡便说道:“这样,你继续考察,看有没有什么并未计算其中的因素,另外,在完成考察后,你执笔拟定一个大的计划,随后交付给周念。”
“此后的细节,则由周念来接任继续。”
听着齐衡的话,施才英一愣。
“大人,可是属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齐衡听的出施才英的疑惑,便笑道:“你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此后的事情也只能由周念接任了。”
施才英还是没有听太明白什么意思,可齐衡却没有再多说。
如今文书虽已经上报朱元璋,但具体结果还需要朱元璋最终裁定。
所以在结果下来之前,最好还是先不要说的好。
面对齐衡故弄玄虚的话,施才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而齐衡却在这时对着身边的秀儿说道:“秀儿,我们回去了。”
压根不管此时施才英那满脸的困惑。
当齐衡回到府中时,余光道也带着文书走了回来,在看到齐衡时,立马说道:“大人,大帅已经阅批了。”
结果没有出乎齐衡的意料,因为自己文书上的内容基本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事情。
施才英的升任这几乎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识。
而至于总管府的设立,以及城池的选择,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随之,齐衡便直接说道:“将文书送去县衙交由施才英看一下,省的他今晚上睡不着。”
余光道不太明白齐衡这话中的意思,但还是按照他的命令去做了。
县衙中。
正如齐衡猜测的一样,施才英整个人的心思都在思考着齐衡刚刚那些话的意思。
直到余光道到来,并且将文书上的内容交给他看后,这次明白了齐衡为什么说要周念来接任了。
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不过想到接下来濠州要进行这么一场宏大的工程,施才英还真舍不得走。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这个工程完成,整个濠州北部将彻底成为整个安丰路的经济中心。
因为这里是最有钱,粮食最多,百姓最多的地方。
反倒是自己去的寿春,虽是都城,却有些名不副实了。
最重要的是,工程一旦完成,将对整个安丰路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政绩!
甚至可能名留青史。
因为这一片粮区的建成,会有多少的百姓免于饥饿。
如果这么大个工程是别人跟他说,施才英只会当作一个笑话来看。
可这毕竟是齐衡啊......
自从他来到黄岗城,出任了黄岗城的县令后,他所看到的,见到的,哪一件不是奇迹。
对于齐衡,他已经产生了天然的信任感。
哪怕他跟自己说他能将月亮捞下来,他也会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目光太过短浅了。
不过,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看的开,眼光看的很远。
虽然有点被周念捞了便宜的心情,但想到周念是自己的至交好友,接下来自己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时,心里也就没有那么想不开了。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发挥价值的地方。
没有必要因为这个事情而想不开。
相反,他应该好好想想接下来作为整个安丰路的总管,自己该如何做。
一旦这个产粮区真的建成,自己该如何配合他们,亦或者提前准备。
比如漕运的建设.....
还有,一旦这个计划破产了。
接下来整个黄岗城濠州城中十多万的百姓口粮,该如何解决。
毕竟,如今以黄岗城中的存粮以及今年的收成,也仅够支撑一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这些劳力全部去开耕荒田,建设水道、水库。
粮食的产量绝对会下降很多。
想着这些,施才英对自己接下来前往寿春城后的政务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粮食和人口一定是当前最为主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上寿春城以及西南方向的安丰、霍丘两地,因为脱脱大军的征调兵力,壮劳力十分的短缺,这些事情都是阻碍他完成治政方向的困难。
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事情,并且在短时间内恢复这三地的耕种劳作,或许还能赶得上今年年前的秋收。
如果事情顺利,对于明年开春后的计划,就有了极大的帮助。
sp; 第二天一早。
齐衡依旧如往常一样,早早起来都会到府中转转。
还不等他出门,三名官员便已经来到了门口求见。
门前这三人齐衡都不认识,也从未见过,不过却能猜出是什么人。
昨天朱元璋就问过自己派往寿春、安丰、霍丘三地主政的人选,当时齐衡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对于这三人的情况还是一清二楚的。
他们既然是施才英和周念从黄岗城以及濠州城内选上来的,自然也就是他们的属下。
同时,也是按照齐衡规定的各职位锻炼后通过才冒出来的。
这些人哪怕还未曾见过齐衡一面,也都天然的归属于齐衡的派系。
今日他们前来,估摸着也是要动身了,所以前来拜见。
正如齐衡的猜想。
三人在见到齐衡时,当即恭敬的拱手一拜,道:“属下耿云、高文彦、房满,见过大人。”
齐衡细细瞧了瞧面前的三人,点点头:“起来吧。”
随着三人起身,齐衡问道:“准备出发了嘛?”
三人中的耿云立马回道:“回大人,正是,那边催的急,施大人便说要我们早点赶去。”
对此齐衡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道:“该说的施大人应该都跟你们说过了,我只强调一点,你们前往各地主政一方,代表的是咱义军的脸面,大帅的脸面,咱义军在百姓眼中本就是叛军,如果你们到了地方后鱼肉百姓,贪赃枉法,败坏的可不仅仅是咱义军的名声,坏的更是义军的根基。”
“如被发现,对待贪赃枉法之辈,我绝不会留情,希望诸位谨记。”
三人神色肃穆,当即道:“大人放心,我等一定谨记于心。”
“好,去吧。”
“是!”
随着三人离去,余光道的身影也出现在了院子门外。
“余先生,你随我来。”
院子中给余光道留的屋子中,齐衡坐在案桌前的椅子上,对着余光道说道:“我说你写。”
余光道点头,急忙来到了案桌旁坐好,磨墨提笔。
“给我写一份上报大帅的案卷。”
“如今安丰路各处疆土攻克已是定局,为理政所需,需设安丰路总管府,拟任施才英为安丰路总管府总管。周念为濠州州尹。”
“黄岗城毗邻濠州,归入濠州所辖,设寿春城为安丰路总管府所在,寿春城紧邻淮河,顺其直流、支流,可与安丰路境内四通八达,乃最佳都城所选,且安丰路自古便以寿春为都城,名正而言顺。”
“故,上报大帅以批示。”
说到这里,齐衡话音便结束。
不到片刻,余光道也提笔完成。
在面前的文书上轻轻一吹,使墨迹不至于混乱,这才将文书交给了齐衡,说道:“大人,你看看。”
齐衡接过上下查阅后,说道:“行,特我将此文书上报大帅批示。”
“是。”
如今随着安丰路各处疆域的攻占,疆域已经十分辽阔,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简单的处理,根本无法再满足需要。
而且,如今的施才英不过是一个黄岗城的县令,虽说黄岗城特殊,但官职太低。
无论是周念,还是刚刚派出去的耿云、高文彦、房满,其所辖城池都是一府之地。
赴任后便是府尹。
而施才英从中统辖,没有个名正言顺的官职是不行的。
所以,齐衡此番就是要将整个安丰路的行政体系规整。
如此一来,才能上通下达。
施才英坐镇寿春城内,统辖安丰路全境府州,各府州则下理各县,其后各乡。
利用各地之水路,可快速传递情报和讯息。
是安丰路首府最合适的设置地点。
虽然按照朱元璋的话,安丰路之后由他军政一体节制,但到底还不到时候,朱元璋还在这里,该请示领导的还是得请示。
在秀儿的陪伴下,齐衡走出了大帅府的大门,径直来到了黄岗城县衙内。
看着此刻正在县衙中处理政务的施才英,齐衡当即说道:“施大人。”
闻言,施才英抬头看来,见到齐衡,急忙起身快步走了过来,搀扶着齐衡来到了案桌前,说道:“大人有什么事喊我一声就过去了,何必自己过来呢。”
齐衡道:“在府里走动也是走,出来走也是走,就干脆不麻烦你们了。”
说着,齐衡便询问起自己关心的事情。
“我要你派人调查的情况如何了?”
似乎猜到了齐衡会问到这个事情,施才英当即从案桌的公文堆中找出一份折起来的地图。
这地图十分粗略,只是将整个黄岗城以及濠州周边的地形画了出来。
施才英指着画上的地形,说道:“大人你看,濠州、黄岗、凤阳三地之间,皆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毗邻淮西支流,土地肥沃,是种粮的上好之选。”
“根据粗略的估算,三地之间的土地有15万顷左右,但因为实在宽广,虽毗邻淮河支流,腹地却依旧河流缺少,想要取水,还需打井。”
“按照大人的设想,属下觉得在这里,若设一常备水库,便可大大改善这15万顷土地的用水问题。”
“并且,因紧靠淮河支流,东濠水和西濠水,往后运输漕运便可顺道而上直通淮河,顺淮河河道,可抵达整个安丰府,极为方便。”
“并且,属下在实地查探过后,发现一处地势低浅之地,其内高度很深,应该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听着施才英的讲述,齐衡一边看着他自己画的图,一边在自己系统空间中查看着系统奖励的各省各市详图。
如果施才英的话没有问题,那这里确实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之地。
齐衡之所以会想到要在濠州黄岗附近寻找一处大面积的适宜种植的耕地,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如今的黄岗城中,足足容纳了十八万的百姓!
当然,这是因为涵盖了原本黄岗、濠州以及滁州三地的全部百姓。
但这样的人口规模,可是非常恐怖的。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在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北方诸省皆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损耗。
其中山东河南最为严重,富庶的河南山东之地,到明朝建立时,人口相加竟然才不过一百多万。
整整两个行省的土地面积上,竟然才一百多万的人口,可想而知有多荒凉。
而其中情况最好的,莫过于山西。
山西因为身处太行山脉之中,地理优势让他们没有遭受太多的灾难,元末的水灾也没有太过影响到山西。
甚至还连年丰收。
所以,整个山西的人口总数保持在五六百万的程度。
可这五六百万的人口,却是分散在整个山西境内的。
如今,仅仅一个黄岗城,曾经的一个小镇。
竟然容纳了十八万人口!
这还仅仅只是登记在册的百姓数量,加上此刻城中的一万兵力,人口总数便达到了惊人的十九万!
这样的人口规模,即便放在整个濠州境内,也足以让濠州各处开花。
如果按照当初李善长的办法,一定会使城中的百姓回归到原地。
以此分担黄岗城的压力。
不过,齐衡却并不打算如此。
百姓既然已经来了,再行迁移肯定会产生民怨。
这是其一。
其二,百姓散了有散了的好处,聚集在一起,也有聚集在一起的好处。
如今全国各地都是一片萧条。
即便这些百姓分散到各处,他们又能给当地带来多大的改变?
并且,为此他还得支付相应的损耗,如管理成本的增加,运输支出的增加等等。
既然如此,何不将他们留在这里,让整个黄岗城、濠州这一带,依靠着这些百姓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迅速的发展起来。
然后由点带面,倚靠安丰路境内天然丰富的水路,盘活整个安丰路的经济。
不过,这只是战略层面的展望,关键的还是如何落地。
首先这十八万百姓,外加一万兵力每天吃的粮食,该如何解决。
如果大面积的种植土豆之类的高产粮食,自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但显然不是长久的办法。
诸如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高产量粮食,都只能当作副粮。
除了口味习惯这些原因外,各种粮食当中所蕴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同,小麦水稻既然能够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演变依旧是华夏人主食所用,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当然,这年头别说小麦水稻了,有的时候能抢到几块树皮都是幸事。
但齐衡的目标显然不仅于此。
所以,解决自身粮食产量问题,甚至达到产出的程度,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
如今黄岗城内的百姓虽然多,但依靠着这一年来齐衡在黄岗城的治政成果,尤其是等到秋收时,满足城中百姓短时间的粮食需求还是足够的。
但来年、后年、大后年,如何解决。
黄岗城外的良田就这么点,无论分给谁,产量也就那么点。
所以,在齐衡的思考中,便打算玩一场大的。
光在黄岗城周边发展没有多大的前景,要来,就将整个濠州西面全部改造成粮产区。
一万五千顷的土地,就是150万亩的土地。
只要能解决腹地用水的问题,就能将这150万亩的土地化为良田。
假设全部种成土豆,仅一季,便可得土豆750亿斤,5亿石。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
如果种植水稻,可得10.5亿斤,700万石水稻。
按照Y安地震时补助的粮食标准,每一个成年人一天的粮食补助1斤计算。
一年就是365斤,而10.5亿斤的水稻,就可以满足280多万人口一年的需求!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据,以及这一片区域的未来潜力。
其中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比如,不适合种植的地形、每年消耗量,劳力一家妇孺消耗、人力无法满足所有土地耕种等等原因。
可哪怕最终的结果达到理论数据上的十分之一,产量也足以让黄岗城中的十八万以及一万兵力一年吃饱喝足。
甚至还能盈余近一半,到时候满足了基础的粮食需求,盈余的粮食便可以成为货品,对外界交易,达到物资交换的目的,使百姓的日子更加富足。
不得不说,这个设想的可行性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完成这一设想的基础条件他们都已经具备。
水泥、混凝土、钢铁、大量的劳动力,前期建设所需物资等等。
在脑海中不断推算,拾遗补缺的齐衡,越发觉得这个工程的可行性很高。
不过想到施才英马上就要赶赴寿春出任安丰路总管府总管,齐衡便说道:“这样,你继续考察,看有没有什么并未计算其中的因素,另外,在完成考察后,你执笔拟定一个大的计划,随后交付给周念。”
“此后的细节,则由周念来接任继续。”
听着齐衡的话,施才英一愣。
“大人,可是属下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齐衡听的出施才英的疑惑,便笑道:“你马上就要离开这里了,此后的事情也只能由周念接任了。”
施才英还是没有听太明白什么意思,可齐衡却没有再多说。
如今文书虽已经上报朱元璋,但具体结果还需要朱元璋最终裁定。
所以在结果下来之前,最好还是先不要说的好。
面对齐衡故弄玄虚的话,施才英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而齐衡却在这时对着身边的秀儿说道:“秀儿,我们回去了。”
压根不管此时施才英那满脸的困惑。
当齐衡回到府中时,余光道也带着文书走了回来,在看到齐衡时,立马说道:“大人,大帅已经阅批了。”
结果没有出乎齐衡的意料,因为自己文书上的内容基本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没有太多出乎意料的事情。
施才英的升任这几乎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识。
而至于总管府的设立,以及城池的选择,也不算什么意外的事情。
随之,齐衡便直接说道:“将文书送去县衙交由施才英看一下,省的他今晚上睡不着。”
余光道不太明白齐衡这话中的意思,但还是按照他的命令去做了。
县衙中。
正如齐衡猜测的一样,施才英整个人的心思都在思考着齐衡刚刚那些话的意思。
直到余光道到来,并且将文书上的内容交给他看后,这次明白了齐衡为什么说要周念来接任了。
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不过想到接下来濠州要进行这么一场宏大的工程,施才英还真舍不得走。
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这个工程完成,整个濠州北部将彻底成为整个安丰路的经济中心。
因为这里是最有钱,粮食最多,百姓最多的地方。
反倒是自己去的寿春,虽是都城,却有些名不副实了。
最重要的是,工程一旦完成,将对整个安丰路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功绩,政绩!
甚至可能名留青史。
因为这一片粮区的建成,会有多少的百姓免于饥饿。
如果这么大个工程是别人跟他说,施才英只会当作一个笑话来看。
可这毕竟是齐衡啊......
自从他来到黄岗城,出任了黄岗城的县令后,他所看到的,见到的,哪一件不是奇迹。
对于齐衡,他已经产生了天然的信任感。
哪怕他跟自己说他能将月亮捞下来,他也会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目光太过短浅了。
不过,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看的开,眼光看的很远。
虽然有点被周念捞了便宜的心情,但想到周念是自己的至交好友,接下来自己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时,心里也就没有那么想不开了。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发挥价值的地方。
没有必要因为这个事情而想不开。
相反,他应该好好想想接下来作为整个安丰路的总管,自己该如何做。
一旦这个产粮区真的建成,自己该如何配合他们,亦或者提前准备。
比如漕运的建设.....
还有,一旦这个计划破产了。
接下来整个黄岗城濠州城中十多万的百姓口粮,该如何解决。
毕竟,如今以黄岗城中的存粮以及今年的收成,也仅够支撑一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这些劳力全部去开耕荒田,建设水道、水库。
粮食的产量绝对会下降很多。
想着这些,施才英对自己接下来前往寿春城后的政务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粮食和人口一定是当前最为主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加上寿春城以及西南方向的安丰、霍丘两地,因为脱脱大军的征调兵力,壮劳力十分的短缺,这些事情都是阻碍他完成治政方向的困难。
如果能够解决这些事情,并且在短时间内恢复这三地的耕种劳作,或许还能赶得上今年年前的秋收。
如果事情顺利,对于明年开春后的计划,就有了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