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于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太子嘉的运气实在不好。
他有傲气,傲气逼着,他也得实干起来。有申王多年教导,庶务、心术,皆有所成。治水要实干,他选拔了实干的人,不管是否能言善道,只要肯干活,他便依据其能力、政绩,给予奖赏和提拔。
与此同时,“疏浚”一词拨开了迷雾,打开了新天地,太子嘉毕竟是太子,自有能人投效。在“疏浚”的提示之下,也制定出了可用的计划。这份计划拿到卫希夷与姜先两个有经验的人面前,也要说一声:“做得不错。”
申王又干扰着姜先,免得他为太子嘉添乱。
然而,运气不好。
太子嘉找到了实干的人,找对了方法,且无人干扰,埋头苦干了一年有余,不幸在次年夏,遇到了上游来的洪峰。这洪峰,与姜先和卫希夷,还有那么一点关系——也许还不止一点儿。
从地理上看,唐与申是隔河相望的,上下游的关系略有微妙,却也是谁都祸害不到谁。然而,虞国的地理就比较微妙了,虞国昔年附属之国,即太叔玉异母兄长们的母家,地方更是有趣。
大河一路入海,沿途不断有支流分出,又有旁的水源汇入。卫希夷新得的领地,便包括其中一支水源。卫希夷与姜先疏通河道,建立新城,将上游通了,涝灾得以缓解,洪水顺畅地奔流而下,一气注入了大河。
太子嘉正在勤勤恳恳地挖河,眼见此一处好了,正要往下面走,大水来了!将近一年的功夫,顿时化为泡影,连太子嘉自己,都泡在了水里!也是太子嘉运气不好,若是姜先肯帮他,一定会告诉他,除了“疏浚”还有一个工程,叫做“裁弯取直。”他将弯道都清了,水流下泄,还是不够顺畅的。
大河遇到地势的阻挡,绕着高山弯了好几道大弯。上游的河水到得了这里,惊涛拍岸,拥挤不堪。没有大水时,此处便不是渡河的好去处。大水来时,上游的河水在这里积蓄着能量,一旦绕过最后一道弯,便挟雷霆万钧之势,奔流而下!下游堤岸拦不住河水,顿时便成汪洋。
疏浚之时,太子嘉也有些疑惑——即便疏通了此处,水落到下游岂不更快了?下游怎么办?旋即又想,也是疏浚吧……这可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无怪乎姜先在蛮地一去便是五年了。
提到姜先,便要提一提目前二人的敌对状态。太子嘉无路可退,鼓起劲来,耗时一年半,居然将这弯绕之地疏通了!河道畅通之时,两岸山呼不绝。这里是水流最急、最难疏通的地方,过了这道难关,剩下的都是坦途!
就在这个时候,汇入大河的一股大水猛然间增大!与夏季汛期重叠在了一起,找太子嘉来了——姜先之新城初建,亦大兴水利。
自申王往下,都对太子嘉寄予厚望。他肯俯下身来做事,更让人看到了希望。与此同时,卫希夷与姜先的压力却变大了,姜先几乎泡在了河岸上,卫希夷也不能闲着,她要督促建城。之所以分了她这个任务,却是申王说中了——唐国需要听到君主的好消息,生几个孩子,可以振奋人心。
卫希夷规划督造的新城,隐隐带着龙首城的影子。昔年南君的王城,便有许后带来的规制的影子,卫希夷所见之大城,又以龙首城为最。自己想做的时候,不自觉便受了影响。诸臣皆不以为意,龙首城的规制,不过是中土诸城优点的集大成者而已。
陈后与女杼得到消息,拼命地往新城赶——陈后被陈侯接回娘家小住散心去了,听说将要做祖母,岂不着急?两个女人气赶到了卫希夷的跟前,凡辛苦的活计都给她拦住了,卫希夷只好由动手改为动口,规划了新城,又给姜先的河工出主意。
“疏浚之后,还须筑堤,”卫希夷提出了自己思考后的结果,“河岸不结实,水流还是会蔓延开来的。”
姜先深以为然,一道挖河,一道垒堤,双管齐下,将河道拓宽,又将堤岸筑实。好容易将自家的事情做完了,紧张地关注着太子嘉的进展。若是太子嘉将事办成,则……好事必将多磨。
庚给出的建议是:“于上游筑坝,待大水来时……”
一句话,要坏了太子嘉的好事。姜先在实地考察之后,否则了这项提议:“水流太急,筑坝费时费工。”
庚只得怏怏作罢。
卫希夷安慰她道:“如此,便可问心无愧了。”
庚嘀咕一声:“这样我也问心无愧。”
卫希夷?……
无论如何,实际操作起来,若只为给别人添堵,筑坝得不偿失,姜先将这部人力抽了出来,疏通河道、加固拓宽后的河堤。再有剩余,便用来筑城。筑城之时,内心也是焦虑的——人不够用。
自天气异常以来,自上而下,无不挣扎。唐国虽休养生息十余年,近几年却是大事不断,先是国君远征,归国后便有内乱,内乱之后又是迁都。不但迁都,还要治水。一样一样,都要人力,且都要青壮年。此消彼涨,河工、筑城的多了,耕种、渔猎的便少了,连生计,都要成问题了。恶性循环。
——————————————————————
太子嘉的运气实在不好。
他有傲气,傲气逼着,他也得实干起来。有申王多年教导,庶务、心术,皆有所成。治水要实干,他选拔了实干的人,不管是否能言善道,只要肯干活,他便依据其能力、政绩,给予奖赏和提拔。
与此同时,“疏浚”一词拨开了迷雾,打开了新天地,太子嘉毕竟是太子,自有能人投效。在“疏浚”的提示之下,也制定出了可用的计划。这份计划拿到卫希夷与姜先两个有经验的人面前,也要说一声:“做得不错。”
申王又干扰着姜先,免得他为太子嘉添乱。
然而,运气不好。
太子嘉找到了实干的人,找对了方法,且无人干扰,埋头苦干了一年有余,不幸在次年夏,遇到了上游来的洪峰。这洪峰,与姜先和卫希夷,还有那么一点关系——也许还不止一点儿。
从地理上看,唐与申是隔河相望的,上下游的关系略有微妙,却也是谁都祸害不到谁。然而,虞国的地理就比较微妙了,虞国昔年附属之国,即太叔玉异母兄长们的母家,地方更是有趣。
大河一路入海,沿途不断有支流分出,又有旁的水源汇入。卫希夷新得的领地,便包括其中一支水源。卫希夷与姜先疏通河道,建立新城,将上游通了,涝灾得以缓解,洪水顺畅地奔流而下,一气注入了大河。
太子嘉正在勤勤恳恳地挖河,眼见此一处好了,正要往下面走,大水来了!将近一年的功夫,顿时化为泡影,连太子嘉自己,都泡在了水里!也是太子嘉运气不好,若是姜先肯帮他,一定会告诉他,除了“疏浚”还有一个工程,叫做“裁弯取直。”他将弯道都清了,水流下泄,还是不够顺畅的。
大河遇到地势的阻挡,绕着高山弯了好几道大弯。上游的河水到得了这里,惊涛拍岸,拥挤不堪。没有大水时,此处便不是渡河的好去处。大水来时,上游的河水在这里积蓄着能量,一旦绕过最后一道弯,便挟雷霆万钧之势,奔流而下!下游堤岸拦不住河水,顿时便成汪洋。
疏浚之时,太子嘉也有些疑惑——即便疏通了此处,水落到下游岂不更快了?下游怎么办?旋即又想,也是疏浚吧……这可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无怪乎姜先在蛮地一去便是五年了。
提到姜先,便要提一提目前二人的敌对状态。太子嘉无路可退,鼓起劲来,耗时一年半,居然将这弯绕之地疏通了!河道畅通之时,两岸山呼不绝。这里是水流最急、最难疏通的地方,过了这道难关,剩下的都是坦途!
就在这个时候,汇入大河的一股大水猛然间增大!与夏季汛期重叠在了一起,找太子嘉来了——姜先之新城初建,亦大兴水利。
自申王往下,都对太子嘉寄予厚望。他肯俯下身来做事,更让人看到了希望。与此同时,卫希夷与姜先的压力却变大了,姜先几乎泡在了河岸上,卫希夷也不能闲着,她要督促建城。之所以分了她这个任务,却是申王说中了——唐国需要听到君主的好消息,生几个孩子,可以振奋人心。
卫希夷规划督造的新城,隐隐带着龙首城的影子。昔年南君的王城,便有许后带来的规制的影子,卫希夷所见之大城,又以龙首城为最。自己想做的时候,不自觉便受了影响。诸臣皆不以为意,龙首城的规制,不过是中土诸城优点的集大成者而已。
陈后与女杼得到消息,拼命地往新城赶——陈后被陈侯接回娘家小住散心去了,听说将要做祖母,岂不着急?两个女人气赶到了卫希夷的跟前,凡辛苦的活计都给她拦住了,卫希夷只好由动手改为动口,规划了新城,又给姜先的河工出主意。
“疏浚之后,还须筑堤,”卫希夷提出了自己思考后的结果,“河岸不结实,水流还是会蔓延开来的。”
姜先深以为然,一道挖河,一道垒堤,双管齐下,将河道拓宽,又将堤岸筑实。好容易将自家的事情做完了,紧张地关注着太子嘉的进展。若是太子嘉将事办成,则……好事必将多磨。
庚给出的建议是:“于上游筑坝,待大水来时……”
一句话,要坏了太子嘉的好事。姜先在实地考察之后,否则了这项提议:“水流太急,筑坝费时费工。”
庚只得怏怏作罢。
卫希夷安慰她道:“如此,便可问心无愧了。”
庚嘀咕一声:“这样我也问心无愧。”
卫希夷?……
无论如何,实际操作起来,若只为给别人添堵,筑坝得不偿失,姜先将这部人力抽了出来,疏通河道、加固拓宽后的河堤。再有剩余,便用来筑城。筑城之时,内心也是焦虑的——人不够用。
自天气异常以来,自上而下,无不挣扎。唐国虽休养生息十余年,近几年却是大事不断,先是国君远征,归国后便有内乱,内乱之后又是迁都。不但迁都,还要治水。一样一样,都要人力,且都要青壮年。此消彼涨,河工、筑城的多了,耕种、渔猎的便少了,连生计,都要成问题了。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