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百度小说 www.bdxs.cc,中国择吉文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的:麻姑是由凡人修炼而被奉为寿仙的。当然,麻姑成仙的说法是多种多样的。

    麻姑事迹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晋代,东海有孝廉,名王远,字方平,后来当上了中散大夫。他精通“天文图谶河洛之要”,后来辞官入山修道,成了著名神仙。麻姑是王远的妹妹,长的俊俏美丽,本事了得,相传她修道成仙,可掷米成丹砂,能穿木屐在水面上行走。麻姑年龄看似十八九岁,却自称看过“东海三为桑田”。麻姑被人们奉为寿仙即源于此。

    麻姑成为寿星,还与王母娘娘有关。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诞辰,举办蟠桃大会,各路神仙齐来祝寿。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花仙子送上各自的仙花为王母娘娘祝寿。麻姑没有什么好献的,就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造寿酒,献给王母,这就是麻姑献寿的来历。麻姑由此被王母封为女寿仙。“麻姑献寿”也成为民俗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画中麻姑美如天仙,或腾云,伴以飞鹤;或骑鹿,伴以青松;或直身,双手托盘作奉献状,盘中一壶美酒,几枚仙桃或佛手;或肩背一细竹枝,枝上挂一壶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随。麻姑献寿的艺术形象,代表着民间对仁厚的长者和尊贵的客人最诚挚最美好的祝福。

    喜神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庆的神祗。人们总是希望趋吉避凶,追求喜乐而厌弃悲哀烦恼,所以要造出一个喜神来,不仅是人们的一种求安求财心理,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在民间礼俗活动中,喜神经常为人们所奉祀,尤其在婚礼中。但在民间吉神中,喜神却不常见于经传,而且形象也少见于图绘。从一些古籍来看,喜神纯粹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不似其他神祗,还有个依托或姓氏。民间供奉的喜神,其实大多为“月老”和“和合二仙”。

    月下老人

    在民间敬奉的喜神中,月下老人必不可少。月下老人简称“月老”,是婚姻之神。我国至今还有些地方称媒人为“月老”,足见月下老人的影响之大。月下老人

    238

    ◆月下老人

    可以用心使一对青年男女实现花好月圆,也可以粗心大意让一桩婚姻阴差阳错。因为他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所以一直接受着无数含情脉脉的少男少女的礼拜和祈求。

    传说中月老主管着世间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红绳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缘。唐代李复言的传奇小说较早地对此作了详细记载。

    相传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年少未娶。一天夜里,他经过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着一布袋坐着,月光下,翻看着一本书,像在查找什么。韦固问他在翻查什么,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就是流传千年的俗语“千里姻缘一线牵”的来历。

    韦固十分惊奇,忙打听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书查看,笑着对他说:“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头卖菜的瞎老太婆的3岁女儿。”韦固勃然大怒,暗地里派仆人去刺杀那个小女孩。不料,仆人因失手只刺中了她的眉尖。

    14年后,韦固从军立功,相州参军王泰要招他为婿。王泰的女儿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只是眉间常贴一花。韦固问起究竟,才知道此女正是过去月下老人提及的3岁小女,后来被王收养,视为己出。韦固才知道天意不可违,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宋城的县宰知道这件事后,把那间客栈定名为“定婚店”。牵红线的老人,从此称为“月下老人”。

    这个故事既富有传奇性,又包含封建婚姻的悲剧性。对于那些旧时被扭曲的包办婚姻,也许多少能引发人们的思考。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也是喜神。旧时民间举行婚礼时,常挂和合二仙的画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吉祥喜庆。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是传统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欢喜之神,别称“欢天喜地”。和合二仙为民间传说中象征团圆和谐吉庆的二位仙人,是掌管婚姻的喜神,主婚姻和合。

    相传,和合二仙本是肉身投胎,并非仙人,他们都是唐代人。他们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他们同住在一个村子里,亲如兄弟。两人同时爱上一个女子,但互相不知道。后来拾得要和那个女子结婚,寒山于是弃家到苏州枫桥,削发为僧。拾得了解到这件事,亦舍女来到江南,寻找寒山。探知其住处后,乃折一盛开荷花前往见礼。寒山一见,急持一钵斋饭出迎。二人乐极,相向为舞,拾得也出了家。二人在此开山立庙,叫做“寒山寺”。自是,世传之和合神像亦为二,为蓬头之笑面神,一持荷花,一捧圆盒,意为“和(荷)谐合(盒)好”,婚礼之日必挂悬于花烛洞房之中,或常挂与厅堂,以图吉利。

    自从私有财产出现,追求财富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人们认为财神可以助人发财,所以过去各地敬财神之风甚盛,非常崇拜“财神”。旧时把财神当吉祥神来供奉和崇拜,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富裕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旧时人们把对财富的渴望之情寄托于

    神仙,塑造出了文财神武财神,以满足各

    大阶层人士祈财的不同需求。虽然年年祈财也中未必发财,但人们在这样的祥瑞环境里总能国获得慰藉。财神是中国各阶层最普遍的信仰上对象之一。下影响最大的财神赵公明五众财神传说中,影响最大祭祀最多

    千

    的是赵公明。

    年

    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是虚构的人物。传说他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入山修道,被汉代张道陵天师收为徒弟,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使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赵公明原为邪神恶神,后被降服,在《封神演义》中成为财神。240

    财神赵公明的形象,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关于他的赐财功能,《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人人心,备受欢迎。

    武财神关公

    在中华商界有一种独特的关公文化,那就是奉关公为财神。按说关公与财神没有联系,为什么以关公为财神呢?这主要是与人们对关公的“忠义”敬仰有关。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记有关羽被

    迫降曹后,曹操企图以金钱高官美女来收买关羽,但关羽丝毫不为所动,仍离开曹操,来到刘备身边,因此关羽被塑造成“千古忠义第一人”。面对财富,很多人往往见利忘义。所以,人们希望在金钱面前要像关公那样坚守诚信和忠义,不能见利忘义见色忘义,所以把关公奉为武财神来供祀。

    文财神比干范蠡

    民间把比干范蠡作为文财神敬奉,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他们的人品人格崇敬。《史记。殷本纪》载:比干是殷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正直。而纣王荒淫无度,残酷暴虐,比干直言劝谏。纣王不仅不听,还把比干剖膛挖心。后世奉比干为财神,主要是对他心地纯正率直无私品格的敬仰。范蠡为文财神,是因为他原为越王勾践的大臣,足智多谋,帮越王打败了吴王,不居功领赏,反则隐名埋姓,到齐国经商,积了一笔财产,自号陶朱公。但他发家致富又能散财,接济穷人。所以,人们把他奉为文财神。

    民间不论供奉的是赵公元帅武财神,还是比干文财神,旁边都要配有利市仙官。利市仙官民间称为小财神,来历不明。据《封神演义》讲,他为赵公元帅的徒弟,叫姚少司,被姜子牙封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所谓利市,也就是做生意吉利走运,一本万利。迎利市仙官,古时是在正月初五,天刚放亮就可听到一阵鞭炮声。清蔡云有《竹枝词》云:“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该诗把人们为祈财求利而抢先祭神的习俗生动描绘出来,表现了人们求财的功利心理。

    241

    ◆文财神

    旧时民间,人们求子之心最为急切,因此,很多人对送子护子之神更显得虔诚谨慎。在中国人的传说中,不管是送子观音泰山娘娘还是张仙神,都是人们求子心切愿望的体现。

    旧时,人们最关心的是传宗接代和孩

    子健康成长,于是,产生了各种祈子护子

    大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到送子观音泰山娘中娘张仙等送子护子之神面前去敬拜叩求。国观音菩萨送子上观音菩萨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送子下神。送子观音庙在许多地方都有,“望子者五咸往求祷”,一般是求祷后,拿一只绣鞋回千家,俗信可立即生子。甚至一些汉民家中奉

    年

    有观音像,以随时拜求。

    观音菩萨为佛国诸菩萨之首席,在妇女信徒的心目中,其声望甚至超过了佛祖。《法华经》说:“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

    242

    声,皆得解

    ◆送子观音菩萨脱,以是名

    观世音”。据说观世音事无巨细,只要求她,她无不过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送子。所以,观世音又被称为送子观音。

    人们通常把观世音塑造成一伴美丽端庄大慈大悲的女神形象,有的怀抱一小孩,有的手持宝瓶和杨枝,意在履行其“送子”和“向人间抛洒甘露”的职责。婚后无子女的妇女要专门去拜观音,以求早得贵子。

    碧霞元君送子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在华北最受崇拜。“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旧时,娘娘庙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庙宇之一。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民间有几种传说。

    一说她的前身是玉女。据传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石像,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几百年后,宋真宗到泰山封禅,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一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这种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泰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中表述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

    张仙护子

    过去不少地方有张仙祠张仙庙,供祀张仙爷。他是专门保护人间幼童的。据说张仙的前身,是花蕊夫人的爱夫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宋太祖乾德三年,孟昶兵败降宋,且七天后死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被送到了汴京皇宫。花蕊夫人不忘故主,时时怀念前夫,就画了一张孟昶挟弓射猎的画像,奉祀在宫中。为避嫌,就对见到这画像的人讹说:“这是送子之神,拜祀他会令人得子。”一天,赵匡胤见到此画,问起来,花蕊夫人顺口把上面的说法告诉了他。再问她这位神仙的姓名时,她随口捏造说:“叫张仙,我蜀中人皆奉祀他。”她的随口一编却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民间。妇女求子心切,纷纷挂起张仙其实是孟昶的像来。

    张仙的形象一般是:穿着一身华丽衣服,面中敷粉,唇若涂朱,五绺长髯漂洒胸前。他左手张弓,右手持弹,作仰面直射状。右上角还画有一只天狗。此像常贴于烟囱旁,民间传说,天狗会顺烟囱钻进屋内,吓唬孩子,传染天花。张仙爷守住了烟筒口,天狗就不敢进屋了。所以画像两旁常贴一副对联:“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横批是“子孙绳绳”。

    民间附会说,张仙所挟之“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故而张仙有护子而兼送子之功。

    旧时,人们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抵御灾难的能力较低,因此,往往把希望寄托于神灵,希望得到它们的保护。各种各样的保护神也就应运而生,反映了民众追求平安幸福和寻求某种心理安慰的愿望。

    在民间,保护神是一种在人们心里更

    为重要的神灵,他们能够驱鬼避邪。譬如。

    大钟馗石敢当。此外,保护一方水土的土地中和城隍等,同样是民间重要的保护神。国家宅保护神钟馗和石敢当上旧时民间,人们喜欢在门上贴门神,用下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五祥等,钟馗是在民间影响最深的门神之一,是

    千

    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年

    钟馗的形象是豹头虬髯,目如环,鼻如钩,耳如钟,头戴乌纱帽,脚著黑朝鞋,身穿大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捉鬼,怒目而视,一副威风凛凛,正气凛然的模样。

    传说,钟馗原是陕西终南山人,才华出众,曾赴长安参加武举考试,但因为相貌丑陋没有中举,于是恼羞成怒撞死在殿阶上。当朝皇帝唐高祖听说后特别赐给红官袍予以安葬。后玄宗皇帝患脾病,久治不愈。一天晚上唐玄宗睡着后,忽然梦见一小鬼偷窃宫中财物,并且沿着殿墙逃跑,唐玄宗急244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问

    他是什么人,他回答:“武举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来后,第二天病就好了。于是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所画之像与玄宗梦中所见一模一样,玄宗大悦,将之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从此,钟馗作为驱鬼捉鬼的门神流传至今。

    石敢当,又叫“泰山石敢当”,是中国民间的一种镇邪物。石敢当是一块石碑,上面或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几个字,一般立于家宅大门边,或街衢巷口,或桥道要冲,以禁压不祥之物,保佑人间平安吉祥。

    “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唐代颜师古作注说,“敢当”是“所向无敌”的意思。他认为石敢当是一位所向无敌的勇士。

    石敢当除了植于巷陌桥道之冲外,在民间盖房时也有妙用。凡民间建宅盖房,禁忌“门对门”“门对弄”“屋脊对门”,俗以为不祥,相冲相克。凡遇此种情况,民间便在对面“恶向”处的墙上,嵌一小块“石敢当”镇宅石,或将此碑立于对冲处,或在门框上书“石敢当”字样,即可驱逐鬼魅。

    城市保护神土地与城隍

    土地,俗称土地爷,是众神中最不起眼地位低微的小神,可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神祗之一。土地神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于土地的崇拜。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极为敬重,因为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衣食。土地甚至被看做是整个人类的保护神。

    最初的土地神,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土堆,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土地神变得越来越人格化。最早出现的人格化的土地神是汉代的蒋子文,他被奉为三国时代钟山的土地神。后来又有汉末文学家祢衡被奉为杭州瓜山的土地神,汉代大臣萧何曹参被奉为一些县衙门的土地神,南宋爱国名将岳飞被奉为临安太学的土地神。

    在古汉语中,城与隍有着不同的含义。城是指垒土而成的城墙,隍是指无水的护城河。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就代指城市。后来城隍一词就成为城市保护神的专称。

    据史料记载,城隍的主要来源是“死人”从已经去世的人中选拔城隍。有的时候通过在阴间的考试择优录用。如《聊斋志异》第一篇就是《考城隍》。也有的时候是根据人生前的表现,直接由上界任命,比如说,会稽的城隍庞玉,桂林的城隍苏缄,杭州城隍周新,上海城隍秦裕伯,北京城隍文天祥杨椒山。民间将这些已故的英雄和正直的名臣奉为城隍神,祈望他们的英灵能像生前那样保护百姓,伸张正义,除暴安良。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