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明灯医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上面讲了胆囊的疾病,我们再来看看小肠的疾患,从上到下谈六腑,容易加深印象。
谈小肠的疾患时,我们先来看看小肠功能,可以概括为两点:
1、受盛化物;2、主泌别清浊
第一点:受盛化物:小肠主受盛化物是小肠主受盛和主化物的合称。受盛,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指的是变化、消化、化生之谓。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成的食糜,起到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二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
第二点主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即精微物质。浊即代谢产物。
小肠主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其中分清,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进行吸收,再通过脾之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供给营养。而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诸病源候论?诸淋候》中写道“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溲便”。因为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写道:“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
因“小肠主液”,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大便,而且也影响小便,表现为小便短少。所以泄泻初期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
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即消化吸收过程,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食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清(即精微含津液)和浊(即糟粕,含废液)两部分,前者赖脾之转输而被吸收,后者下降入大肠。
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在脏象学说中,往往把它归属于脾胃纳运的范畴内。脾胃纳运功能,实际上包括了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全部内容,以及营养生理学的部分内容。故曰:“人纳水谷,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小肠化糟粕传于大肠而下降”(《医原》)。所谓“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实即小肠消化吸收的功能。所以,小肠消化吸收不良之候,属脾失健运范畴之内,多从脾胃论治。
临床中,凡小肠功能吸收较差的患者,多出现身体消瘦,面色黄白,饮食稍稍不注意即出现腹痛腹泻,历代医家的治疗大多认为患者脾胃虚弱,从调理脾胃入手进行调治。其实不然,小肠之功能但从脾胃入手,往往收效不佳!
胃的主要功能是腐熟水谷,小肠的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脾的功能是主运化。小肠功能体现在在胃与脾之间,没有小肠受盛化物,则胃中之食糜无以下传,没有小肠的泌别清浊,则脾之所运无物可以体现,小肠就好像一个桥梁,沟通胃与脾的桥!
胃腐熟水谷之热来源于心,心寒则胃之腐熟功能减弱,心热则胃之腐熟功能增强;脾之运化功能依附于肾,肾阳虚则脾阳虚,运化功能减退,肾阳不虚,则脾之功能健全。
因此小肠之功能体现在胃与脾之中,实则体现在心与肾之中也!调理心肾才能调理脾胃,调理心肾也就能调理小肠!
现代医学对肝、心、脾、肺、肾五脏均有研究,对胆、大肠、胃、膀胱也均有研究,并均有可以测定之仪器。但针对小肠和三焦则无确定之仪器,三焦因其实质的争议尚可理解,但小肠这一重要的脏器因无特定仪器检查,这样盛行的西医治疗方案针对小肠病研究少之又少,导致很多疾病没能及时检查而导致误诊。
或许有人说,可以做小肠镜检查,的确可以。但因此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困难,在全国能做此检查的医院寥寥无几,小肠之病果真无足轻重乎?
《脉经》中写道: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左寸浮取无脉,为之阳绝,即无小肠脉,小肠有疝瘕,借用现代医学来说,是小肠内有息肉,小肠外壁有淋巴结肿大。患者表现为苦脐痹,也就是患者肚脐周围疼痛,这种病例在临床上很... -->>
上面讲了胆囊的疾病,我们再来看看小肠的疾患,从上到下谈六腑,容易加深印象。
谈小肠的疾患时,我们先来看看小肠功能,可以概括为两点:
1、受盛化物;2、主泌别清浊
第一点:受盛化物:小肠主受盛化物是小肠主受盛和主化物的合称。受盛,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指的是变化、消化、化生之谓。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成的食糜,起到容器的作用,即受盛作用;二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
第二点主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即精微物质。浊即代谢产物。
小肠主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其中分清,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进行吸收,再通过脾之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输布全身,供给营养。而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诸病源候论?诸淋候》中写道“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于胞,行于阴,为溲便”。因为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张景岳在《类经?脏象类》中写道:“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故曰化物出焉”。
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
因“小肠主液”,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大便,而且也影响小便,表现为小便短少。所以泄泻初期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
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即消化吸收过程,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食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清(即精微含津液)和浊(即糟粕,含废液)两部分,前者赖脾之转输而被吸收,后者下降入大肠。
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在脏象学说中,往往把它归属于脾胃纳运的范畴内。脾胃纳运功能,实际上包括了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全部内容,以及营养生理学的部分内容。故曰:“人纳水谷,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小肠化糟粕传于大肠而下降”(《医原》)。所谓“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实即小肠消化吸收的功能。所以,小肠消化吸收不良之候,属脾失健运范畴之内,多从脾胃论治。
临床中,凡小肠功能吸收较差的患者,多出现身体消瘦,面色黄白,饮食稍稍不注意即出现腹痛腹泻,历代医家的治疗大多认为患者脾胃虚弱,从调理脾胃入手进行调治。其实不然,小肠之功能但从脾胃入手,往往收效不佳!
胃的主要功能是腐熟水谷,小肠的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脾的功能是主运化。小肠功能体现在在胃与脾之间,没有小肠受盛化物,则胃中之食糜无以下传,没有小肠的泌别清浊,则脾之所运无物可以体现,小肠就好像一个桥梁,沟通胃与脾的桥!
胃腐熟水谷之热来源于心,心寒则胃之腐熟功能减弱,心热则胃之腐熟功能增强;脾之运化功能依附于肾,肾阳虚则脾阳虚,运化功能减退,肾阳不虚,则脾之功能健全。
因此小肠之功能体现在胃与脾之中,实则体现在心与肾之中也!调理心肾才能调理脾胃,调理心肾也就能调理小肠!
现代医学对肝、心、脾、肺、肾五脏均有研究,对胆、大肠、胃、膀胱也均有研究,并均有可以测定之仪器。但针对小肠和三焦则无确定之仪器,三焦因其实质的争议尚可理解,但小肠这一重要的脏器因无特定仪器检查,这样盛行的西医治疗方案针对小肠病研究少之又少,导致很多疾病没能及时检查而导致误诊。
或许有人说,可以做小肠镜检查,的确可以。但因此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困难,在全国能做此检查的医院寥寥无几,小肠之病果真无足轻重乎?
《脉经》中写道: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左寸浮取无脉,为之阳绝,即无小肠脉,小肠有疝瘕,借用现代医学来说,是小肠内有息肉,小肠外壁有淋巴结肿大。患者表现为苦脐痹,也就是患者肚脐周围疼痛,这种病例在临床上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