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峒相继起事,皆能一呼百应,杀掠吏民,不顾死活,以至于要用大军来平灭。所以这样,是因州府征收财赋催办过急,吏行刻剥害民之政,而州府不敢过问;县衙巧立名目,大肆科敛,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衙不敢过问。普通百姓,深受州的聚敛之害,县的科率之苦,官吏的巧取豪夺,豪强的兼并,盗贼的劫掠,不起而为盗,又能如何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平灭,就像木头,日刻月削,不损则折。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不要只靠用兵镇压。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又因为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接,獠人的骚扰偶有发生,不只因其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于是,辛弃疾又上疏说:“军政之弊,在于统兵将领不能长期任职,士兵被差出或私自占有用于役使,几乎没停止过。士卒则以优闲自得,躲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甚至调大军,从千里之外来讨伐,还没开仗,则军威已挫,辎重也受损失,为害不小。希望照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只隶属三牙、枢密院,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
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测量马殷的营垒故基,在此盖起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顺便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人不喜欢如此,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建军的费用达钜万,辛弃疾善于筹划,每事都很快办妥。谏官弹劾他是在聚敛,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建。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责成监办官,限期一月修成飞虎营栅,违者军法处治。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绘上砦栅图,皇上才解除了误解。当时正值秋雨连绵,负责建营栅的机构说造瓦不易,辛弃疾问“:需要多少瓦?”答“:二十万。”辛弃疾说:“不要忧虑。”命厢官从官舍、祠庙取一部分,又从每户居民家取二块瓦,不到两天就齐了,僚属都很叹服。飞虎军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
他被加官为右文殿修撰,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严重饥荒,命他负责赈灾等事。刚到灾区,就在交通要道张榜宣布:“不卖粮者发配,强买粮者斩首。”又命把官府中的官钱、银器全部拿出,召官吏、儒生、商贾、百姓选出有才干的人,负责借钱、物,并让他们负责买粮运粮,不取子钱,限月底运到城下卖出,于是运粮船接踵而至,粮价自然降低,百姓赖以接济。此时,信州守臣谢源明请求救济米,辛弃疾的幕僚不同意,他说:“大家都是皇帝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发到信州。皇上嘉奖他,进秩一等,因言者反对被罢官,后来,主管冲佑观。
绍熙二年(1191),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皇上召见他,升为大理少卿,加官集贤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辛弃疾为提点刑狱时,曾主持军事,每每叹道“:福州前面是海,为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犷易乱,而帅府空虚,一旦有事,怎么办?”于是他以安抚为务,积极储备,不到一年,积钱五十万缗,称“备安库”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来买米,于是出库粮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则可不以盗贼作乱为祸患。此事未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要在闽中称王。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
庆元元年(1195)被免官,四年(1198),重为主管冲佑观。后起用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同年,宁宗召见他,讨论盐法,加官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定期朝见皇帝。不久,差遣为镇江知府,赐给金带。因推荐人才失误,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遣为绍兴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他推辞不受。进为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命他去京城奏事,任为兵部侍郎,又推辞。升为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去世。皇帝赐给他对衣、金带,在龙图阁待制的职位上辞官,特赠四官。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曾为绍兴年间(1131~1162)的诏书做跋说“:假使这些诏书出现在绍兴之前,就没事奉仇敌之大耻;假使这些诏书行于隆兴之后,就会成就盖世奇功。如今这些诏书与仇敌共存,可悲啊!”人们佩服他的敏锐深切。在长沙为帅时,读书人有上告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是事实,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两相更换,启开一看,名为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忠简一人,怎么又出一赵鼎!”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此人不可失。”打开看,是赵方。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人多经商,故而不利农业,再加上兼并之患,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殓,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1233),赠为光禄大夫。咸淳间(1265~1274),史馆校勘谢枋得访辛弃疾墓旁的僧舍,有痛苦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像是替辛弃疾鸣不平,从黄昏到三更呼声不断。谢枋得连夜点蜡烛写祭文,准备清早去祭奠他,祭文成而呼声止。德。。初谢枋得向朝廷请求,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忠敏”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二十岁时,他进入乡学,对于去就取舍他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苟同。绍熙元年(1190)刘宰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调任江宁尉。江宁特别盛行巫术,刘宰下令保伍之间互相纠察,那些从事巫术的人常常是改行当了农民。发生旱灾,帅守命令刘宰用钱、粮赈济受灾的地方,救活了很多人。有掌握妖术号称“真武法”、“穿云子”、“宝华主”的人,都被刘宰禁止。刘宰在他座位的右面写着:“不要轻易发布文引,不要轻易使用杖刑。”刘宰因事出城到郊外,他与手下人吃一样的饭菜、喝一样的水。他离任时,只有箱中装着的主簿赵师秀给他的酬答诗而已。刘宰被调为真州司法。皇上下诏那些指责伪学,不读周敦颐、程颐等人的书的人,才能参加考试。刘宰叹着气说“:平生所学的是什么?头可断,这种事实不能向上汇报。”他始终没上报那些不符合诏旨的人。
刘宰被授予泰兴县令,有个杀人的案子事实已很清楚,杀人犯说:“我在偏僻的神祠中祈祷,已经杀死一个人,忽然刀又跳了三次,就又杀死了三个人,这实际是神让我杀的。”刘宰向州府请示,毁了那个野庙,把杀人犯砍头示众。邻县有个在泰兴县租牛的人,租户和牛的主人有姻亲,乘办丧事的机会偷走借据逃跑。有一天牛的主人的儿子去征收租户的租子,租户却说牛卖给他很长时间了。牛的主人的儿子连年向官府诉讼,没有借据做凭证,官府又因为涉及到别的县就搁置起来不审理。这时主人的儿子向刘宰诉讼,刘宰说:“牛已失去了十年,哪能一下子就得到它。”刘宰就召来两个乞丐慰劳他们并讲了这件事,假托因为别的事把他俩抓到牢狱中,审讯他俩时,这两个乞丐承认自己偷牛卖,刘宰派人到卖牛的地方去验证。租户说“:我的牛是跟某人租来的。”乞丐极力辩解,租户就拿出借据给他们看,租户和他们一起来到官府,盗走借据的人知道自己无法抵赖,还回了牛和租子。一个富人家丢了金钗,只有两个女仆在,就把她们送到官府,这两个女人都认为冤枉。刘宰命令她们每人各拿一根芦草,说:“没偷金钗的人,明天早晨芦草还是原样;如果偷了金钗,芦草就比现在长二寸。”第二天早上一看,一个没变样,另一个把她拿的芦草去掉了二寸,刘宰立即审问她,她果然认罪。有个婆婆诉讼她的两个儿媳妇不赡养她,刘宰召来两个儿媳妇,把她们和婆婆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有的时候给儿媳妇饭吃但不给婆婆,慢慢地观察她们,一个儿媳妇常把自己的饭菜给婆婆吃,婆婆还呵斥她,而另一个儿媳妇恰恰相反。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就得到了事情的真相。
刘宰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期满后,来到京城,韩。。胄正计划用兵,刘宰给邓友龙、薛叔似写信极力讲这是轻率地挑起战争,是国家的大害。后来的结果正如他说的一样。刘宰担任浙东仓司干官,他负责的事都得到了治理,他立即请求辞职,默默地观察形势的变化,顿时不乐意担任官职。不久他退职,监南岳庙。江、淮制置使黄度征召刘宰为自己的幕僚,刘宰推辞说:“皇上召我都不去,现在又能出来做官吗?”嘉定四年(1211),经政事堂审查后,召用刘宰的命令将再度下达,刘宰不去。当时的宰相也多次暗示执政、从官写信挽留刘宰,刘宰都严辞拒绝了。不久品评考核功绩,刘宰表示决不再做官。
理宗刚即位时,任命刘宰为籍田令,刘宰一再推辞,就改为添差通判建康府,刘宰又推辞,请求退休,他就以直秘阁的身份主管仙都观。接受了改官职并授予他管理宫观的任命,他辞直秘阁的官职,朝廷不允许。端平元年(1234),刘宰升为直宝谟阁,仍然主管仙都观,并且把磨勘的时间全都退还。不久,刘宰升为太常丞,郡守按朝廷的命令催促他动身去任职,刘宰不得已勉强上路,走到吴门,他进献章奏后直接回来。当时有名望的人,几乎都被朝廷召用,朝廷所不能招来的,只有刘宰和崔与之。皇上侧身问侍御史王遂这是怎么回事,并且让王遂去安抚他。刘宰升为将作少监,又以直敷文阁的身份为宁国府知府,他都没接受任命。刘宰进升为直显谟阁、主管玉局观,皇上仍希望刘宰能来。召他来朝廷奏事,刘宰也始终没去。不久,刘宰去世,同乡人罢市去送他下葬,人群的队伍长达五十里,人人都像哭自己的亲人那样哭他。
刘宰刚毅正直,明察仁厚,对自己的家乡施以恩惠,他的功绩很多。刘宰设置义仓,创立义役,三次做粥饭给挨饿的人吃,从冬天到夏天,一天有一万多人吃他给的粥饭,柴、米、衣服、药、棺椁、寿衣等物品,没有向他请求而得不到的。某人没有可耕种的土地,某人没有房子住,某人的子女长大了还没娶妻或出嫁,他都一一帮助办理,就像自己负有这些责任似的。桥有损坏的地方,路有不通的地方,即使是巨大的工程,刘宰也一定带头捐财物而使这些事情办成。刘宰身体一向单薄,见到正义的事一定去做,他的财力用完后,他就借贷钱财接着做正义的事。比如定折麦钱的数量,按要求改变县中的牛、斛,毁掉淫邪的祠庙八十四所,凡是可以汇报给上级,有利于乡民的事,没有他不做的。
刘宰隐居三十年,平生没什么嗜好,只是对书他没有不读的。他读书夜以继日,不知疲倦,虽然他广泛地研究、考校训注,而把自己的心得看的最珍贵。刘宰有漫塘文集、语录在世间流行。
刘爚,字晦伯,建阳人。他和弟弟刘韬仲从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1172)他被举荐参加进士考试,调为山阴县主簿。刘爚纠正户口册,不许吏人作恶。他被调为饶州录事,通判黄奕将诬陷刘爚,而自己却因贪赃罪被罢官。都大坑冶耿某哀怜那些暴露在外的遗骸,决定用和尚的丧葬法,给他们水葬或火葬,刘爚给耿某写信说:“假使死者有知,这也是惨祸呀。”他请求选择高地作为墓地埋葬死者。
刘爚调任莲城县令,他罢去添给钱和纲运例钱,免除上供银钱及纲本、二税甲叶、钞盐、军期米等钱,大力兴办学校,请求推行经界法。刘爚改为闽县知县,他用清明简要的方针处理事务,使官府中没有遗留的诉讼案,兴利去害,知无不为。他被差遣为潭州通判,还没上任,遭父丧。当时开始禁止伪学,刘爚跟从朱熹在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得。修建云庄山房,作为养老隐居的地方。刘爚调为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遣为德庆府知府,他大力办学,上奏便利百姓的五件事,又奏请罢去两县的无名租钱,招集武勇民兵。刘爚入朝上奏说:“先前兴兵北伐,是执政者没估计好形势,给陛下带来忧患。现在虽然和议,希望陛下更加恐惧并修身反省,一定要开言路以便广纳忠言益言,一定要振兴公道以便提拔人才,一定要整顿边备以便防御敌人。”
刘爚为提举广东常平。他命令守臣每年把常平米一半换成新的,春末支出,到冬天再补回,存一半准备应急。拖欠亭户钱十万,转运司五万,刘爚用公使、公用两库的余钱补上。他上奏讲义仓、客丁钱、小官俸禄、举荐和留任守令、官商中存在的弊病。刘爚被召入朝中奏事,他首先论说:“公道如果清明,那么人心自然归一,朝廷自然尊贵,虽然处于危险中也可安稳;公道如果废弃,那么人心自然不同,朝廷自然不重要,虽然处于安定中也容易发生危机。”皇上嘉奖了他。他升为尚左郎官,请求节省朝内外冗费来收取纸币。百官轮次奏事时,他说:“希望陛下在经筵讲读、大臣奏对时,反复提问,以便求得义理的真谛,政事的得失,那么圣人的学说就得到应用而且国家也会兴盛了。”他请求搜求人才和修明军政。刘爚升为浙西提点刑狱,他巡察时不避寒暑,平反了很多冤案。有个杀人的罪犯藏在一个权贵家中,吏人不敢去逮捕,刘爚却把罪犯捕获。
刘爚升为国子司业,他对宰相史弥远说,请求把朱熹所著的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注释作为劝讲的内容,以求正君定国,慰抚天下学者和士大夫的心。刘爚上奏说:“宋朝兴起,使六经隐微的旨意,孔、孟的古训,在千年之后得以阐明,用它事父则孝,事君则忠,它就是世人所说的道学。庆元以来,权奸当国,怕人们议论自己,就指责道学是伪学,斥退研习道学的人,禁止有关道学的书籍,使学者们无所依从,不能区别义和利,行为也不高尚,人的各种欲望泛滥起来,廉耻之心日益丧失。回想先前禁绝道学的事,不能不承担这个罪责。希望人们做官以后,恪尽职守,树立名节,却不能做到。请罢去关于伪学的诏书,禁止邪说,端正人心,这是国家的福分。”他又请求把朱熹的白鹿洞规颁行于太学,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印刷颁行。又说“:浙西是国家的根本之地,应该诏命长吏、监司禁止强暴,抚恤百姓,致力于储积以防备凶荒,严禁聚敛以舒缓民力。”
刘爚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盱眙军接伴金国使臣。回京后,他说“:两淮地区,是江南的屏障,在兵祸盗贼破坏之后,更应加强经画治理,一定要在招集流散百姓的同时,就考虑足食足兵的计策。臣看淮东,那里土地广阔肥沃,有陂泽水泉的便利条件,但荒芜的很多。那里的百姓剽悍勇敢,熟习边防战斗的事,但安居的少。如果真能经画郊野,招集流亡的百姓,按数量给他们授田,使他们不要担心土地被广占和抛荒,把沟渠分别储水,又可防备敌人的战马往来奔驰。替他们准备好农具,借给他们种粮,根据地形的险易,建成房屋,使他们互相保护,联结成什伍,教给他们武艺,使他们互相监督。或者一乡为一团,一里为一队,设立长官和副官。平时就耕种土地,有敌情就防守,有余力就参战。”皇上采纳了这个意见。
刘爚升为国子祭酒兼侍立修注官。他议奏贡举方面的五项弊端。他兼任权兵部侍郎,改为兼权刑部侍郎,被封为建阳县开国男,赐给他封地。他为权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升为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当时朝臣争相沉默,不论国事,有议论国事稍微恳切的,众人就认为他怪异。刘爚上奏说:“希望明确告诉大臣,要褒奖忠直以振作士气,惩戒奸邪使官僚恭谨。请选择州县的典狱官。”冬天打雷,皇上恐惧,刘爚上奏说“:选择监司考察贪吏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访求百姓的疾苦,有陛下的恩泽没贯彻下去的,法令对百姓不利的,都照实汇报,朝廷给以变通,那么民心就会悦服而老天的惩罚也就解除了。”他又请求选择沿边众将。
刘爚兼工部侍郎。他上奏说:“请让沿边百姓,各自结成什伍,在乡里训练教阅,有危险就互相救援,无事时就耕种,寓军于农,这不只是一时的便利。”他请求在沿边州郡筑城、停止派贺正使。他试刑部侍郎,仍旧兼职,赐给他对衣、金带,他推辞,皇上不允。他两次请求辞官,都没被允许。他上奏断绝给金人的岁币,在历阳建制置司以便应援两淮。夏季大旱,他应诏上疏说:“言路堵塞时就疏导使人们能言,人心郁闷时就疏导使心情舒畅,上面既然开不忌讳的大门,下面定有言无不尽的人,他们指出朝政的缺失,讲明朝廷的是非。有人认为这是沽名钓誉,但陛下对这些逆耳的话,真实的话,放弃它们也不觉得可惜,甜言蜜语,陛下接受它们也不觉察。”他请求罢去瑞庆圣节,谢绝金国使臣来朝。
刘爚被进封子爵,任权工部尚书,赐给他衣带、鞍马。兼任太子右庶子,仍兼左谕德。他每次给太子讲读到经史中所陈述的声色嗜欲之戒时,就十分恳切,反复地讲解。献上读诗的体会,詹事戴溪读后很赞赏。刘爚去世后,被赠为光禄大夫,他的后代被录用为官,赐谥号“文简”他著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云庄外稿。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绍熙元年(1190)考中进士,被授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胄禁道学,考校文字,转运司传檄文,让柴中行自己讲伪学的错处,柴中行奋笔写道“:我从小读程颐的书才考中进士,如果认为是伪学,不愿考校。”
柴中行调任江州学教授,母亲去世除去丧服后,他被广西转运司召用为干官,统帅要荐举他,派自己的门客试探柴中行,柴中行严肃地说:“身为大帅,而称别人为恩主、恩相,我感到这很可耻。不要玷污我!”他负责昭州政事,免去丁钱,减少苗斛,赈济贫困。转运司委托柴中行去巡视属郡民情,他由桂林属县经柳、象、宾州进入邕管,询问百姓的疾苦,先处理各种事情而后汇报,除去盐息使远地百姓受惠。嘉定初年,柴中行被差遣为主管尚书吏部架阁文字,升为太学正,博士。百官轮次奏事,他首先论说君主的威严被侵夺那么国势就轻;其次论说士大夫寡廉耻、少骨气,应该培养天下刚毅果敢的风气;最后论说权臣当政,包庇成风,现在旧习仍在,应采用先朝严惩赃吏的法令。他认为太学是风教的先锋,童子科复试胄子舍选,有恃势营私的,柴中行向长官提出,守法无私。他升为太常主簿,转为军器监丞。
柴中行出朝任光州知州,他严格保伍法,精练兵卒,增辟屯田,城壕营寨、器械粮草,全都齐备,治理政务的成绩是淮右之首。又逐条规定离边境最近、离边境稍近的地方,有紧急事应上奏朝廷,大概说:“边防兵应像蛇一样,首尾相应。草寇合兵进犯,那么邻道来救援,草寇分兵袭击,那么邻郡来救援。援兵多,虽危险但不会失败。”又说:“淮、襄的土豪丁壮,过去用兵时,对那些倾财效力的人,朝廷没守信用,不给以赏赐,应该立即加以补救,也可以使他们情绪激昂,为国效死力。”
柴中行升为西京转运使兼提点刑狱。他认为襄阳是自古以来必争之地,守备尤其应该周密。当时任边帅的人政令烦苛,日夜同老百姓争利,柴中行规劝他们,他们不听。当时天大旱,柴中行除去全部酒税,指斥征税官,给酷吏处以黥刑,随后就下雨了。官府收取盐钞赢余过重,赋税日益增多,商人不愿意经营,官府收入日益减少,盐钞日益滞积。柴中行在交通要道出告示,表示盐税一钱不增,商人又集中在这里。柴中行改任直秘阁、襄阳知府兼京西统帅,仍任转运使。江陵戎司移驻到襄州,兵政久已松弛。柴中行向朝廷汇报,考核军队虚实,旧额有军人二万二千,现存的才半数,立即招补缺额。从此朝廷把节制的权力归到帅司。强烈弹劾李珙的不法以惩戒贪官,阐明扈再兴有功以勉励宿将,上关朝廷,下关将帅。
柴中行升为江东转运司判官,不久改为湖南提点刑狱。豪强家习于杀人,或者收养亡命之徒,横行江湖,柴中行把他们都绳之以法。华亭县令贪虐,执法的吏人交相推荐他,柴中行笑着说:“这是想阻止我按规定处理他呀。”最终还是处治了他。柴中行入京为吏部郎官。因为他立志要启迪君心,上奏说喜欢升官、苟同、欺罔,是士大夫风俗的三个弊病。选择曹官的法则被破坏,官吏互相攀援为奸,柴中行遇事都持平公正,不为权势所屈服,因此选官公平。
柴中行被提升为宗正少卿。他上疏说“:陛下刚秉政就把刚德定为治国的根本,改变风俗就用刚德除去权奸,如今可以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但是刚德实在是人主的大权,不能总拿出来而不收回,先前的教训,是可以很好地借鉴呀。”又说“:朝廷用人,表面上显示包容,而暗地里掩饰情迹,内定要任用得宠的人,而表面上故意突出他,让他有机会表现,听到和看到的虽然很好,实际没什么可以使天下人心服的。先前改变风俗,元气已被挽回了。近年想求得清静,十分厌恶人们进言,于是大臣奏事,不是观望就是迎合,不是徘徊就是退避,而当面和陛下争辩的风气不多了,这是掌权大臣的责任。”
柴中行兼任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四月,天降大雨冰雹,雷电交加,边境告急,以致失地丧师,淮甸震动。柴中行马上奏明朝内外有二条失误,朝廷有十条忧患,大概是:“今日的事,是因为君主把天下事都委托给一个宰相,这个宰相又把治理天下的策略只和几个心腹商议,而满朝官员只能相视以目,不敢进言。甚至边境地区有什么请求,很久也不报上来,如果有什么失误,谁来负责?”
柴中行被调为秘书监、崇政殿说书。他透彻地论述说“:往年把道学看作伪学的人,想把讲求道学的人流放到远方,堵塞言路,使忠义的人闭口不言,天下的风气怎能再被破坏成这样呢?”又说“:要想获得人心,不如除去贪吏;要想除去贪吏,不如使朝廷清明。大臣守法则小臣廉洁,身居高位的人以身作则,那么州县小吏凭什么敢胡作非为?”又论说治理内政和外患,分辨君子和小人,大概是:执政、侍从、台谏、给舍的选用,和任命三衙、京尹,都是朝廷的大事,因此选用的人一定是君主亲自提拔的,这样大权不交给臣下。现在或是私谒,或是请见,或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先定下来,或者是满朝官员不认识。附会的人被任用,争相做妇人做的事,对天下国家的利害安危,不只自己不敢说,而且也不许别人说。大臣被附会的邪说所贻误,边境守臣中真正逃跑的被他们遮掩而认为是受到诬陷,真正怯懦的被他们赞扬成是勇敢,金帛堆在陛下面前,是非混淆,来欺骗国家,欺骗陛下。希望明确诏告大臣,去掉私心,开诚布公。”
柴中行升为秘阁修撰、赣州知州。他治盗有方,赣州地区很清静。他请求辞官回家祭祀,得到允许,因言论被罢官。理宗即位后,柴中行以右文殿修撰的身份主管南京鸿庆宫,理宗赐给他金带。柴中行去世。柴中行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四儿子。李光被贬到岭海时,李孟传才六岁,他侍奉母亲住在乡间,立志学习。贺允中、徐度都认为他是奇人,曾几乎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龙大渊被降官担任浙东总管,知道李孟传是名门子弟,偶然相遇后一定去谈话,李孟传严辞拒绝了他。李孟传为干办江东提刑司,改到浙东常平司任职。
李孟传的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守丧期满后,调任江山县丞,他辞去这个官职,为监南岳庙、行在编估局,还没上任,又改为楚州司户参军,他自己乘车去上任。办完公事后,他就关起门来读易。郡守、部使者都不敢把他看待成下属的官吏,徐积的坟墓在楚州境内,被野草淹没了很久,李孟传加以修整。他修复了陈公塘,使农田得到了灌溉。他担任象山县知县,知州认为他是属县中最有政绩的知县,就把他推荐给朝廷,从官也大多数联合起来推荐他,李孟传主管官告院,他与同僚一起上封事,请求到北宫,又给宰相写信。
李孟传升为将作监主簿。丞相赵汝愚刚掌权,正赶上严重的饥荒,李孟传被派去巡视江、池、鄂三大军所储备的粮食,在巡视途中他被任命为太府丞。李孟传完成任务后,赵汝愚被罢去,朋党的议论兴起,而李孟传奉命巡视没有违背皇上旨意的地方,他当着皇上面说:“我曾经因为出使的事往返四千里,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都十分穷困,吃穿都很缺乏。国家的安危,是以老百姓为根本的,如今根本已空虚,形势已很明显,陛下应该时刻想着如何保住这个国家。”当时韩。。胄逐走留正和赵汝愚,太府簿吴王寿和韩。。胄是姻亲,就说台谏将要弹劾朱熹,李孟传气愤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士大夫将要争辩,即使遭到鼎镬这样的酷刑也不退避。”
李孟传兼任考功郎。他又趁机对皇上说“:国家长期培养人才,就像天地哺育植物一样,供给它们水分养料,等它们长成后就能够作为大厦的栋梁。现在士大夫都有苟且升官的心思,他们的政绩也不显著,才能还小时,而心思已经跑到担任台阁上了,国家不稍微加以扶持和整顿,将有很大的弊病。”李孟传又说:“武举和士兵比武时,专门取那些力气大的,这样在战场上难以做到一定取得胜利。唐代时取人的标准是:徒步射箭、弓弩以至骑马射箭,各以射中目标的多少为等级,应该采用这个标准实行。”韩。。胄与李孟传有老交情,韩。。胄曾向李孟传致意,李孟传辞谢说:“我已经六十岁了,已经决心不做官了。”韩。。胄羞愧地离去。李孟传请求到地方任职,他被任命为江州知州,他在任时江州的诉讼官司没有了。韩。。胄对李孟传不满意。李孟传请求辞官,他又为处州知州。
李孟传升为广西提点刑狱,改为江东提举常平,调到福建任职。皇上下诏让李孟传回到京城去奏对,他首先议论说,用人应该先看是否有气节然后再看是否有才能,应该招用忠直的人以便扶持公正的议论。旧友中有在政府任职的,屈己来问候他特别殷勤,李孟传知道他的用意,就辞谢说:“我长期不去朝廷,能得到一个好名声,就是幸福了。”说完这些话后李孟传立即出关。李孟传来到闽,闽地发生大饥荒,他就打开粮仓赈济饥民,劝人们互相帮助,灾民没有流落饿死的。韩。。胄被杀,李孟传又升为提点刑狱,调到江东任职,他又推辞。丞相史弥远,是他的亲戚,人们认为这正是李孟传被提拔任用的时机,但李孟传交回提点刑狱的官印,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回到家中。李孟传再次担任管理宫观的闲职,朝廷又以仓部郎召用他,他又推辞。
李孟传升为浙东提点刑狱,没几个月,他又请求辞官,再次上奏章,他被加官为直秘阁,调到江东任职,他没上任。而去主管明道宫。李孟传进升为直宝谟阁,他退休,去世,终年八十四岁。李孟传常告诫自己的子孙说“:立身不如与世无争,涵养自己不如自己保护自己。遵守法度则福到,追求爵禄则辱来。”他有盘溪集、宏词类稿、左氏说、读史、杂志、记善、记异等书在世间流行。
峒相继起事,皆能一呼百应,杀掠吏民,不顾死活,以至于要用大军来平灭。所以这样,是因州府征收财赋催办过急,吏行刻剥害民之政,而州府不敢过问;县衙巧立名目,大肆科敛,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衙不敢过问。普通百姓,深受州的聚敛之害,县的科率之苦,官吏的巧取豪夺,豪强的兼并,盗贼的劫掠,不起而为盗,又能如何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平灭,就像木头,日刻月削,不损则折。希望陛下认真考虑导致盗贼起事的原因,讲求平盗之术,不要只靠用兵镇压。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又因为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接,獠人的骚扰偶有发生,不只因其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于是,辛弃疾又上疏说:“军政之弊,在于统兵将领不能长期任职,士兵被差出或私自占有用于役使,几乎没停止过。士卒则以优闲自得,躲在大营里为利,他们奔走于权势之家,苟且偷生,所以军队中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究,冒名顶替者不查问。平时奸民们毫无忌惮,遇有战事士卒不堪一击。甚至调大军,从千里之外来讨伐,还没开仗,则军威已挫,辎重也受损失,为害不小。希望照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军的样子,另建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军名,只隶属三牙、枢密院,专由帅臣节制调动,这样,可使夷獠知我军武威,而望风慑服。”
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测量马殷的营垒故基,在此盖起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顺便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人不喜欢如此,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终于没半途而废。建军的费用达钜万,辛弃疾善于筹划,每事都很快办妥。谏官弹劾他是在聚敛,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建。辛弃疾把金字牌藏起,责成监办官,限期一月修成飞虎营栅,违者军法处治。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筹建经过,并绘上砦栅图,皇上才解除了误解。当时正值秋雨连绵,负责建营栅的机构说造瓦不易,辛弃疾问“:需要多少瓦?”答“:二十万。”辛弃疾说:“不要忧虑。”命厢官从官舍、祠庙取一部分,又从每户居民家取二块瓦,不到两天就齐了,僚属都很叹服。飞虎军成,雄镇一方,是长江沿岸各军之冠。
他被加官为右文殿修撰,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严重饥荒,命他负责赈灾等事。刚到灾区,就在交通要道张榜宣布:“不卖粮者发配,强买粮者斩首。”又命把官府中的官钱、银器全部拿出,召官吏、儒生、商贾、百姓选出有才干的人,负责借钱、物,并让他们负责买粮运粮,不取子钱,限月底运到城下卖出,于是运粮船接踵而至,粮价自然降低,百姓赖以接济。此时,信州守臣谢源明请求救济米,辛弃疾的幕僚不同意,他说:“大家都是皇帝的子民。”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发到信州。皇上嘉奖他,进秩一等,因言者反对被罢官,后来,主管冲佑观。
绍熙二年(1191),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皇上召见他,升为大理少卿,加官集贤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辛弃疾为提点刑狱时,曾主持军事,每每叹道“:福州前面是海,为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犷易乱,而帅府空虚,一旦有事,怎么办?”于是他以安抚为务,积极储备,不到一年,积钱五十万缗,称“备安库”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来买米,于是出库粮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则可不以盗贼作乱为祸患。此事未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要在闽中称王。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
庆元元年(1195)被免官,四年(1198),重为主管冲佑观。后起用他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同年,宁宗召见他,讨论盐法,加官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定期朝见皇帝。不久,差遣为镇江知府,赐给金带。因推荐人才失误,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差遣为绍兴知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他推辞不受。进为宝文阁待制,又进龙图阁、知江陵府。命他去京城奏事,任为兵部侍郎,又推辞。升为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去世。皇帝赐给他对衣、金带,在龙图阁待制的职位上辞官,特赠四官。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曾为绍兴年间(1131~1162)的诏书做跋说“:假使这些诏书出现在绍兴之前,就没事奉仇敌之大耻;假使这些诏书行于隆兴之后,就会成就盖世奇功。如今这些诏书与仇敌共存,可悲啊!”人们佩服他的敏锐深切。在长沙为帅时,读书人有上告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是事实,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两相更换,启开一看,名为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忠简一人,怎么又出一赵鼎!”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此人不可失。”打开看,是赵方。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人多经商,故而不利农业,再加上兼并之患,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殓,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绍定六年(1233),赠为光禄大夫。咸淳间(1265~1274),史馆校勘谢枋得访辛弃疾墓旁的僧舍,有痛苦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像是替辛弃疾鸣不平,从黄昏到三更呼声不断。谢枋得连夜点蜡烛写祭文,准备清早去祭奠他,祭文成而呼声止。德。。初谢枋得向朝廷请求,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忠敏”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二十岁时,他进入乡学,对于去就取舍他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苟同。绍熙元年(1190)刘宰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调任江宁尉。江宁特别盛行巫术,刘宰下令保伍之间互相纠察,那些从事巫术的人常常是改行当了农民。发生旱灾,帅守命令刘宰用钱、粮赈济受灾的地方,救活了很多人。有掌握妖术号称“真武法”、“穿云子”、“宝华主”的人,都被刘宰禁止。刘宰在他座位的右面写着:“不要轻易发布文引,不要轻易使用杖刑。”刘宰因事出城到郊外,他与手下人吃一样的饭菜、喝一样的水。他离任时,只有箱中装着的主簿赵师秀给他的酬答诗而已。刘宰被调为真州司法。皇上下诏那些指责伪学,不读周敦颐、程颐等人的书的人,才能参加考试。刘宰叹着气说“:平生所学的是什么?头可断,这种事实不能向上汇报。”他始终没上报那些不符合诏旨的人。
刘宰被授予泰兴县令,有个杀人的案子事实已很清楚,杀人犯说:“我在偏僻的神祠中祈祷,已经杀死一个人,忽然刀又跳了三次,就又杀死了三个人,这实际是神让我杀的。”刘宰向州府请示,毁了那个野庙,把杀人犯砍头示众。邻县有个在泰兴县租牛的人,租户和牛的主人有姻亲,乘办丧事的机会偷走借据逃跑。有一天牛的主人的儿子去征收租户的租子,租户却说牛卖给他很长时间了。牛的主人的儿子连年向官府诉讼,没有借据做凭证,官府又因为涉及到别的县就搁置起来不审理。这时主人的儿子向刘宰诉讼,刘宰说:“牛已失去了十年,哪能一下子就得到它。”刘宰就召来两个乞丐慰劳他们并讲了这件事,假托因为别的事把他俩抓到牢狱中,审讯他俩时,这两个乞丐承认自己偷牛卖,刘宰派人到卖牛的地方去验证。租户说“:我的牛是跟某人租来的。”乞丐极力辩解,租户就拿出借据给他们看,租户和他们一起来到官府,盗走借据的人知道自己无法抵赖,还回了牛和租子。一个富人家丢了金钗,只有两个女仆在,就把她们送到官府,这两个女人都认为冤枉。刘宰命令她们每人各拿一根芦草,说:“没偷金钗的人,明天早晨芦草还是原样;如果偷了金钗,芦草就比现在长二寸。”第二天早上一看,一个没变样,另一个把她拿的芦草去掉了二寸,刘宰立即审问她,她果然认罪。有个婆婆诉讼她的两个儿媳妇不赡养她,刘宰召来两个儿媳妇,把她们和婆婆安排在一个房间里,有的时候给儿媳妇饭吃但不给婆婆,慢慢地观察她们,一个儿媳妇常把自己的饭菜给婆婆吃,婆婆还呵斥她,而另一个儿媳妇恰恰相反。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就得到了事情的真相。
刘宰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期满后,来到京城,韩。。胄正计划用兵,刘宰给邓友龙、薛叔似写信极力讲这是轻率地挑起战争,是国家的大害。后来的结果正如他说的一样。刘宰担任浙东仓司干官,他负责的事都得到了治理,他立即请求辞职,默默地观察形势的变化,顿时不乐意担任官职。不久他退职,监南岳庙。江、淮制置使黄度征召刘宰为自己的幕僚,刘宰推辞说:“皇上召我都不去,现在又能出来做官吗?”嘉定四年(1211),经政事堂审查后,召用刘宰的命令将再度下达,刘宰不去。当时的宰相也多次暗示执政、从官写信挽留刘宰,刘宰都严辞拒绝了。不久品评考核功绩,刘宰表示决不再做官。
理宗刚即位时,任命刘宰为籍田令,刘宰一再推辞,就改为添差通判建康府,刘宰又推辞,请求退休,他就以直秘阁的身份主管仙都观。接受了改官职并授予他管理宫观的任命,他辞直秘阁的官职,朝廷不允许。端平元年(1234),刘宰升为直宝谟阁,仍然主管仙都观,并且把磨勘的时间全都退还。不久,刘宰升为太常丞,郡守按朝廷的命令催促他动身去任职,刘宰不得已勉强上路,走到吴门,他进献章奏后直接回来。当时有名望的人,几乎都被朝廷召用,朝廷所不能招来的,只有刘宰和崔与之。皇上侧身问侍御史王遂这是怎么回事,并且让王遂去安抚他。刘宰升为将作少监,又以直敷文阁的身份为宁国府知府,他都没接受任命。刘宰进升为直显谟阁、主管玉局观,皇上仍希望刘宰能来。召他来朝廷奏事,刘宰也始终没去。不久,刘宰去世,同乡人罢市去送他下葬,人群的队伍长达五十里,人人都像哭自己的亲人那样哭他。
刘宰刚毅正直,明察仁厚,对自己的家乡施以恩惠,他的功绩很多。刘宰设置义仓,创立义役,三次做粥饭给挨饿的人吃,从冬天到夏天,一天有一万多人吃他给的粥饭,柴、米、衣服、药、棺椁、寿衣等物品,没有向他请求而得不到的。某人没有可耕种的土地,某人没有房子住,某人的子女长大了还没娶妻或出嫁,他都一一帮助办理,就像自己负有这些责任似的。桥有损坏的地方,路有不通的地方,即使是巨大的工程,刘宰也一定带头捐财物而使这些事情办成。刘宰身体一向单薄,见到正义的事一定去做,他的财力用完后,他就借贷钱财接着做正义的事。比如定折麦钱的数量,按要求改变县中的牛、斛,毁掉淫邪的祠庙八十四所,凡是可以汇报给上级,有利于乡民的事,没有他不做的。
刘宰隐居三十年,平生没什么嗜好,只是对书他没有不读的。他读书夜以继日,不知疲倦,虽然他广泛地研究、考校训注,而把自己的心得看的最珍贵。刘宰有漫塘文集、语录在世间流行。
刘爚,字晦伯,建阳人。他和弟弟刘韬仲从学于朱熹、吕祖谦。乾道八年(1172)他被举荐参加进士考试,调为山阴县主簿。刘爚纠正户口册,不许吏人作恶。他被调为饶州录事,通判黄奕将诬陷刘爚,而自己却因贪赃罪被罢官。都大坑冶耿某哀怜那些暴露在外的遗骸,决定用和尚的丧葬法,给他们水葬或火葬,刘爚给耿某写信说:“假使死者有知,这也是惨祸呀。”他请求选择高地作为墓地埋葬死者。
刘爚调任莲城县令,他罢去添给钱和纲运例钱,免除上供银钱及纲本、二税甲叶、钞盐、军期米等钱,大力兴办学校,请求推行经界法。刘爚改为闽县知县,他用清明简要的方针处理事务,使官府中没有遗留的诉讼案,兴利去害,知无不为。他被差遣为潭州通判,还没上任,遭父丧。当时开始禁止伪学,刘爚跟从朱熹在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得。修建云庄山房,作为养老隐居的地方。刘爚调为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遣为德庆府知府,他大力办学,上奏便利百姓的五件事,又奏请罢去两县的无名租钱,招集武勇民兵。刘爚入朝上奏说:“先前兴兵北伐,是执政者没估计好形势,给陛下带来忧患。现在虽然和议,希望陛下更加恐惧并修身反省,一定要开言路以便广纳忠言益言,一定要振兴公道以便提拔人才,一定要整顿边备以便防御敌人。”
刘爚为提举广东常平。他命令守臣每年把常平米一半换成新的,春末支出,到冬天再补回,存一半准备应急。拖欠亭户钱十万,转运司五万,刘爚用公使、公用两库的余钱补上。他上奏讲义仓、客丁钱、小官俸禄、举荐和留任守令、官商中存在的弊病。刘爚被召入朝中奏事,他首先论说:“公道如果清明,那么人心自然归一,朝廷自然尊贵,虽然处于危险中也可安稳;公道如果废弃,那么人心自然不同,朝廷自然不重要,虽然处于安定中也容易发生危机。”皇上嘉奖了他。他升为尚左郎官,请求节省朝内外冗费来收取纸币。百官轮次奏事时,他说:“希望陛下在经筵讲读、大臣奏对时,反复提问,以便求得义理的真谛,政事的得失,那么圣人的学说就得到应用而且国家也会兴盛了。”他请求搜求人才和修明军政。刘爚升为浙西提点刑狱,他巡察时不避寒暑,平反了很多冤案。有个杀人的罪犯藏在一个权贵家中,吏人不敢去逮捕,刘爚却把罪犯捕获。
刘爚升为国子司业,他对宰相史弥远说,请求把朱熹所著的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注释作为劝讲的内容,以求正君定国,慰抚天下学者和士大夫的心。刘爚上奏说:“宋朝兴起,使六经隐微的旨意,孔、孟的古训,在千年之后得以阐明,用它事父则孝,事君则忠,它就是世人所说的道学。庆元以来,权奸当国,怕人们议论自己,就指责道学是伪学,斥退研习道学的人,禁止有关道学的书籍,使学者们无所依从,不能区别义和利,行为也不高尚,人的各种欲望泛滥起来,廉耻之心日益丧失。回想先前禁绝道学的事,不能不承担这个罪责。希望人们做官以后,恪尽职守,树立名节,却不能做到。请罢去关于伪学的诏书,禁止邪说,端正人心,这是国家的福分。”他又请求把朱熹的白鹿洞规颁行于太学,把朱熹的四书集注印刷颁行。又说“:浙西是国家的根本之地,应该诏命长吏、监司禁止强暴,抚恤百姓,致力于储积以防备凶荒,严禁聚敛以舒缓民力。”
刘爚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盱眙军接伴金国使臣。回京后,他说“:两淮地区,是江南的屏障,在兵祸盗贼破坏之后,更应加强经画治理,一定要在招集流散百姓的同时,就考虑足食足兵的计策。臣看淮东,那里土地广阔肥沃,有陂泽水泉的便利条件,但荒芜的很多。那里的百姓剽悍勇敢,熟习边防战斗的事,但安居的少。如果真能经画郊野,招集流亡的百姓,按数量给他们授田,使他们不要担心土地被广占和抛荒,把沟渠分别储水,又可防备敌人的战马往来奔驰。替他们准备好农具,借给他们种粮,根据地形的险易,建成房屋,使他们互相保护,联结成什伍,教给他们武艺,使他们互相监督。或者一乡为一团,一里为一队,设立长官和副官。平时就耕种土地,有敌情就防守,有余力就参战。”皇上采纳了这个意见。
刘爚升为国子祭酒兼侍立修注官。他议奏贡举方面的五项弊端。他兼任权兵部侍郎,改为兼权刑部侍郎,被封为建阳县开国男,赐给他封地。他为权刑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升为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当时朝臣争相沉默,不论国事,有议论国事稍微恳切的,众人就认为他怪异。刘爚上奏说:“希望明确告诉大臣,要褒奖忠直以振作士气,惩戒奸邪使官僚恭谨。请选择州县的典狱官。”冬天打雷,皇上恐惧,刘爚上奏说“:选择监司考察贪吏是当前的头等大事,访求百姓的疾苦,有陛下的恩泽没贯彻下去的,法令对百姓不利的,都照实汇报,朝廷给以变通,那么民心就会悦服而老天的惩罚也就解除了。”他又请求选择沿边众将。
刘爚兼工部侍郎。他上奏说:“请让沿边百姓,各自结成什伍,在乡里训练教阅,有危险就互相救援,无事时就耕种,寓军于农,这不只是一时的便利。”他请求在沿边州郡筑城、停止派贺正使。他试刑部侍郎,仍旧兼职,赐给他对衣、金带,他推辞,皇上不允。他两次请求辞官,都没被允许。他上奏断绝给金人的岁币,在历阳建制置司以便应援两淮。夏季大旱,他应诏上疏说:“言路堵塞时就疏导使人们能言,人心郁闷时就疏导使心情舒畅,上面既然开不忌讳的大门,下面定有言无不尽的人,他们指出朝政的缺失,讲明朝廷的是非。有人认为这是沽名钓誉,但陛下对这些逆耳的话,真实的话,放弃它们也不觉得可惜,甜言蜜语,陛下接受它们也不觉察。”他请求罢去瑞庆圣节,谢绝金国使臣来朝。
刘爚被进封子爵,任权工部尚书,赐给他衣带、鞍马。兼任太子右庶子,仍兼左谕德。他每次给太子讲读到经史中所陈述的声色嗜欲之戒时,就十分恳切,反复地讲解。献上读诗的体会,詹事戴溪读后很赞赏。刘爚去世后,被赠为光禄大夫,他的后代被录用为官,赐谥号“文简”他著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云庄外稿。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绍熙元年(1190)考中进士,被授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胄禁道学,考校文字,转运司传檄文,让柴中行自己讲伪学的错处,柴中行奋笔写道“:我从小读程颐的书才考中进士,如果认为是伪学,不愿考校。”
柴中行调任江州学教授,母亲去世除去丧服后,他被广西转运司召用为干官,统帅要荐举他,派自己的门客试探柴中行,柴中行严肃地说:“身为大帅,而称别人为恩主、恩相,我感到这很可耻。不要玷污我!”他负责昭州政事,免去丁钱,减少苗斛,赈济贫困。转运司委托柴中行去巡视属郡民情,他由桂林属县经柳、象、宾州进入邕管,询问百姓的疾苦,先处理各种事情而后汇报,除去盐息使远地百姓受惠。嘉定初年,柴中行被差遣为主管尚书吏部架阁文字,升为太学正,博士。百官轮次奏事,他首先论说君主的威严被侵夺那么国势就轻;其次论说士大夫寡廉耻、少骨气,应该培养天下刚毅果敢的风气;最后论说权臣当政,包庇成风,现在旧习仍在,应采用先朝严惩赃吏的法令。他认为太学是风教的先锋,童子科复试胄子舍选,有恃势营私的,柴中行向长官提出,守法无私。他升为太常主簿,转为军器监丞。
柴中行出朝任光州知州,他严格保伍法,精练兵卒,增辟屯田,城壕营寨、器械粮草,全都齐备,治理政务的成绩是淮右之首。又逐条规定离边境最近、离边境稍近的地方,有紧急事应上奏朝廷,大概说:“边防兵应像蛇一样,首尾相应。草寇合兵进犯,那么邻道来救援,草寇分兵袭击,那么邻郡来救援。援兵多,虽危险但不会失败。”又说:“淮、襄的土豪丁壮,过去用兵时,对那些倾财效力的人,朝廷没守信用,不给以赏赐,应该立即加以补救,也可以使他们情绪激昂,为国效死力。”
柴中行升为西京转运使兼提点刑狱。他认为襄阳是自古以来必争之地,守备尤其应该周密。当时任边帅的人政令烦苛,日夜同老百姓争利,柴中行规劝他们,他们不听。当时天大旱,柴中行除去全部酒税,指斥征税官,给酷吏处以黥刑,随后就下雨了。官府收取盐钞赢余过重,赋税日益增多,商人不愿意经营,官府收入日益减少,盐钞日益滞积。柴中行在交通要道出告示,表示盐税一钱不增,商人又集中在这里。柴中行改任直秘阁、襄阳知府兼京西统帅,仍任转运使。江陵戎司移驻到襄州,兵政久已松弛。柴中行向朝廷汇报,考核军队虚实,旧额有军人二万二千,现存的才半数,立即招补缺额。从此朝廷把节制的权力归到帅司。强烈弹劾李珙的不法以惩戒贪官,阐明扈再兴有功以勉励宿将,上关朝廷,下关将帅。
柴中行升为江东转运司判官,不久改为湖南提点刑狱。豪强家习于杀人,或者收养亡命之徒,横行江湖,柴中行把他们都绳之以法。华亭县令贪虐,执法的吏人交相推荐他,柴中行笑着说:“这是想阻止我按规定处理他呀。”最终还是处治了他。柴中行入京为吏部郎官。因为他立志要启迪君心,上奏说喜欢升官、苟同、欺罔,是士大夫风俗的三个弊病。选择曹官的法则被破坏,官吏互相攀援为奸,柴中行遇事都持平公正,不为权势所屈服,因此选官公平。
柴中行被提升为宗正少卿。他上疏说“:陛下刚秉政就把刚德定为治国的根本,改变风俗就用刚德除去权奸,如今可以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但是刚德实在是人主的大权,不能总拿出来而不收回,先前的教训,是可以很好地借鉴呀。”又说“:朝廷用人,表面上显示包容,而暗地里掩饰情迹,内定要任用得宠的人,而表面上故意突出他,让他有机会表现,听到和看到的虽然很好,实际没什么可以使天下人心服的。先前改变风俗,元气已被挽回了。近年想求得清静,十分厌恶人们进言,于是大臣奏事,不是观望就是迎合,不是徘徊就是退避,而当面和陛下争辩的风气不多了,这是掌权大臣的责任。”
柴中行兼任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四月,天降大雨冰雹,雷电交加,边境告急,以致失地丧师,淮甸震动。柴中行马上奏明朝内外有二条失误,朝廷有十条忧患,大概是:“今日的事,是因为君主把天下事都委托给一个宰相,这个宰相又把治理天下的策略只和几个心腹商议,而满朝官员只能相视以目,不敢进言。甚至边境地区有什么请求,很久也不报上来,如果有什么失误,谁来负责?”
柴中行被调为秘书监、崇政殿说书。他透彻地论述说“:往年把道学看作伪学的人,想把讲求道学的人流放到远方,堵塞言路,使忠义的人闭口不言,天下的风气怎能再被破坏成这样呢?”又说“:要想获得人心,不如除去贪吏;要想除去贪吏,不如使朝廷清明。大臣守法则小臣廉洁,身居高位的人以身作则,那么州县小吏凭什么敢胡作非为?”又论说治理内政和外患,分辨君子和小人,大概是:执政、侍从、台谏、给舍的选用,和任命三衙、京尹,都是朝廷的大事,因此选用的人一定是君主亲自提拔的,这样大权不交给臣下。现在或是私谒,或是请见,或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先定下来,或者是满朝官员不认识。附会的人被任用,争相做妇人做的事,对天下国家的利害安危,不只自己不敢说,而且也不许别人说。大臣被附会的邪说所贻误,边境守臣中真正逃跑的被他们遮掩而认为是受到诬陷,真正怯懦的被他们赞扬成是勇敢,金帛堆在陛下面前,是非混淆,来欺骗国家,欺骗陛下。希望明确诏告大臣,去掉私心,开诚布公。”
柴中行升为秘阁修撰、赣州知州。他治盗有方,赣州地区很清静。他请求辞官回家祭祀,得到允许,因言论被罢官。理宗即位后,柴中行以右文殿修撰的身份主管南京鸿庆宫,理宗赐给他金带。柴中行去世。柴中行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
李孟传,字文授,是资政殿学士李光的四儿子。李光被贬到岭海时,李孟传才六岁,他侍奉母亲住在乡间,立志学习。贺允中、徐度都认为他是奇人,曾几乎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龙大渊被降官担任浙东总管,知道李孟传是名门子弟,偶然相遇后一定去谈话,李孟传严辞拒绝了他。李孟传为干办江东提刑司,改到浙东常平司任职。
李孟传的母亲去世,他为母亲守丧期满后,调任江山县丞,他辞去这个官职,为监南岳庙、行在编估局,还没上任,又改为楚州司户参军,他自己乘车去上任。办完公事后,他就关起门来读易。郡守、部使者都不敢把他看待成下属的官吏,徐积的坟墓在楚州境内,被野草淹没了很久,李孟传加以修整。他修复了陈公塘,使农田得到了灌溉。他担任象山县知县,知州认为他是属县中最有政绩的知县,就把他推荐给朝廷,从官也大多数联合起来推荐他,李孟传主管官告院,他与同僚一起上封事,请求到北宫,又给宰相写信。
李孟传升为将作监主簿。丞相赵汝愚刚掌权,正赶上严重的饥荒,李孟传被派去巡视江、池、鄂三大军所储备的粮食,在巡视途中他被任命为太府丞。李孟传完成任务后,赵汝愚被罢去,朋党的议论兴起,而李孟传奉命巡视没有违背皇上旨意的地方,他当着皇上面说:“我曾经因为出使的事往返四千里,经过的地方老百姓都十分穷困,吃穿都很缺乏。国家的安危,是以老百姓为根本的,如今根本已空虚,形势已很明显,陛下应该时刻想着如何保住这个国家。”当时韩。。胄逐走留正和赵汝愚,太府簿吴王寿和韩。。胄是姻亲,就说台谏将要弹劾朱熹,李孟传气愤地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士大夫将要争辩,即使遭到鼎镬这样的酷刑也不退避。”
李孟传兼任考功郎。他又趁机对皇上说“:国家长期培养人才,就像天地哺育植物一样,供给它们水分养料,等它们长成后就能够作为大厦的栋梁。现在士大夫都有苟且升官的心思,他们的政绩也不显著,才能还小时,而心思已经跑到担任台阁上了,国家不稍微加以扶持和整顿,将有很大的弊病。”李孟传又说:“武举和士兵比武时,专门取那些力气大的,这样在战场上难以做到一定取得胜利。唐代时取人的标准是:徒步射箭、弓弩以至骑马射箭,各以射中目标的多少为等级,应该采用这个标准实行。”韩。。胄与李孟传有老交情,韩。。胄曾向李孟传致意,李孟传辞谢说:“我已经六十岁了,已经决心不做官了。”韩。。胄羞愧地离去。李孟传请求到地方任职,他被任命为江州知州,他在任时江州的诉讼官司没有了。韩。。胄对李孟传不满意。李孟传请求辞官,他又为处州知州。
李孟传升为广西提点刑狱,改为江东提举常平,调到福建任职。皇上下诏让李孟传回到京城去奏对,他首先议论说,用人应该先看是否有气节然后再看是否有才能,应该招用忠直的人以便扶持公正的议论。旧友中有在政府任职的,屈己来问候他特别殷勤,李孟传知道他的用意,就辞谢说:“我长期不去朝廷,能得到一个好名声,就是幸福了。”说完这些话后李孟传立即出关。李孟传来到闽,闽地发生大饥荒,他就打开粮仓赈济饥民,劝人们互相帮助,灾民没有流落饿死的。韩。。胄被杀,李孟传又升为提点刑狱,调到江东任职,他又推辞。丞相史弥远,是他的亲戚,人们认为这正是李孟传被提拔任用的时机,但李孟传交回提点刑狱的官印,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回到家中。李孟传再次担任管理宫观的闲职,朝廷又以仓部郎召用他,他又推辞。
李孟传升为浙东提点刑狱,没几个月,他又请求辞官,再次上奏章,他被加官为直秘阁,调到江东任职,他没上任。而去主管明道宫。李孟传进升为直宝谟阁,他退休,去世,终年八十四岁。李孟传常告诫自己的子孙说“:立身不如与世无争,涵养自己不如自己保护自己。遵守法度则福到,追求爵禄则辱来。”他有盘溪集、宏词类稿、左氏说、读史、杂志、记善、记异等书在世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