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八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宋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州观察推官。潘美镇襄阳,讨金陵,以昱随军。昱中夜被酒号叫,军中皆惊,翌日,美遣还。岁余,坐盗用官钱除名,因居襄阳,游索樊、邓间,雍熙中卒。
又有马应者,薄有文艺,多服道士衣,自称"先生"。开宝初效元结中兴颂作勃兴颂,以述太祖下荆、湖之功,欲刊石于永州结颂之侧,县令恶其夸诞,不以闻。太平兴国初,登第,授大理评事,坐事除名,羁旅积年。淳化中,以诗干同年殿中丞牛景,景因奏上,太宗览而嘉之,复授大理评事,未几卒。
又有颖贽、董淳、刘从义善为文章,张翼、谭用之善为诗,张之翰善笺启。贽拔萃登科,至太子中允。淳为工部员外郎、直史馆,奉诏撰孟昶纪事。从义多藏书,尝缵长安碑文为遗风集二十卷。余皆官不达。
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凝,晋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岘生之年,适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也。"因名之曰三美。七岁,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迁著作佐郎。汉乾祐初,加朝散阶。十六,登朝为著作郎。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
建隆初,授太常博士,从祀南郊,赞导乘舆,进退闲雅。太祖谓近侍曰:"此谁氏之子,熟于赞相?"左右即以岘门阀对。俄拜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丁丑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义戒于烦数,请罢之。二年,议孝明、孝惠二后神主祔于别庙,岘以旧礼有二后同庙之文,无各殿异室之说,今二后同祔别庙,亦宜共殿别室。孝明皇后尝母仪天下,宜居上室。孝惠皇后止以追尊,当居次室。从之。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库使李光睿权知州,岘通判州事。代还,是岁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有司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岘献议正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
又尝言:"依旧典,宗庙殿庭设宫县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罴十二案,朝会登歌用五瑞,郊庙奠献用四瑞,回仗至楼前奏采茨之曲,御楼奏隆安之曲,各用乐章。"复举唐故事,宗庙祭科处别设珍膳,用申孝享之意。又谓"八佾之舞以象文德武功,请用玄德升闻、天下大定二舞"。并从其议。事具礼、乐志。
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前代不协律吕者多所考正。朴、俨既没,未有继其职者。会太祖以雅乐声高,诏岘讲求其理,以均节之,自是八音和畅,上甚嘉之。语具律志。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
开宝初,迁司勋员外郎、权知泗州,判吏部南曹,历夔、晋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诏采访。太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
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船载私货贩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
六年,起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复阶勋章服。端拱初,上躬耕籍田,岘奉留司贺表至阙下,因以其所著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奏御,上甚嘉之,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
是秋得暴疾,卒,年五十六。弟山蒙。
山蒙字显仁,凝第四子也。生五六岁,凝教之诵古诗赋,一历辄不忘。试令咏物为四句诗,颇有思致,凝叹赏而奇之,语岘曰:"此儿他日必以文章显,吾老矣,不见,汝曹善保护之。"
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释褐霍丘主簿。雍熙初,知崇仁县,就拜大理评事。江南转运杨缄以其材干奏,移知南昌县。代还,刑部取为详覆官,迁光禄寺丞。
先是,凝尝取古今史传听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山蒙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表上之。俄献所著文赋五十轴,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先是,冯起撰御前登第三榜碑以献,上甚称奖,命直史馆。淳化初,山蒙又撰七榜题名记,并补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遂以本官直集贤院,中谢日,赐绯鱼。三年春,献观灯赋,诏付史馆,迁右正言。
是岁,太宗亲试贡士,山蒙预考校,作歌以献,上对宰相称赏之,召问年几何。时摹印儒行篇,以赐新及第人及三馆、台省官,皆上表称谢。上时御便坐,出表以示宰相,而山蒙洎尤称上旨,因谓李昉曰:"山蒙,宰相子,勤学自立,有文章,能荷堂构,如山蒙者不可多得也。"遂以本官知制诰。不逾年,加水部员外郎、知理检院。至道元年,赐金紫,与王旦同判吏部铨。是秋,晨起将朝,风眩暴作而卒,年四十五。上闻之惊叹,遣中使就家问疾状,并恤其孤,赗赙加等。长子珙才十岁,即授大理评事。次子璬,补太庙斋郎。
山蒙好修饰容仪,自五鼓张灯烛至辨色,冠带方毕。虽幼能属文,殊少警策。每草制,必精思讨索而后成,拘于引类偶对,颇失典诰之体。上以其贵家子,能业文,甚宠待之,欲召入翰林,谓近臣曰:"山蒙眸子眊眊然,胸中必不正,不可以居近侍也。"其命遂寝。
山蒙弟嵲始为三班奉职,淳化中,献文求试,上以故相之后,改授大理评事。
冯吉,字惟一,河南洛阳人。父道,周太师、中书令,追封瀛王。吉,晋天福初以父任秘书省校书郎,迁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户部、司勋郎中,累阶金紫。周显德中,迁太常少卿。
吉嗜学,善属文,工草隶,议者以掌诰许之。然性滑稽无操行,每中书舍人缺,宰相即欲用吉,终以佻薄而止。
雅好琵琶,尤臻其妙,教坊供奉号名手者亦莫能及。父常戒令勿习,吉性所好,亦不能改。道欲辱之,因家宴,令吉奏琵琶为寿,赐以束帛,吉置于肩,左抱琵琶,按膝再拜如伶官状,了无怍色,家人皆大笑。
及为少卿,颇不得意,以杯酒自娱。每朝士宴集,虽不召,亦常自至,酒酣即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时人爱其俊逸,谓之"三绝"。
宋初,受诏撰述明宪皇太后谥议,见称于时。建隆四年卒,年四十五。
<b>部分译文</b>
宋白字太素,河北大名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善做文章了。他常游历于。。、杜之地,曾借宿于张琼家,张琼乃一武将,他钦佩宋白的才华,所以对宋白招待得十分周到。宋白性情豪爽刚直,崇尚气节,注重友情,在词坛上颇有名声。
建隆二年(961),窦仪负责贡举,宋白应考且擢升进士甲科。乾德初年(963),宋白向朝廷献上文章百卷。考试高等,步入仕途,被授予著作佐郎,并被赐予袭衣、犀带。蜀国平定后,宋白被授玉津县令。开宝年间(968~976),阎丕和王洞交相荐举宋白入朝,但宋白以双亲年迈,请求仍留州县做官,于是,宋白又先后知蒲城、卫南二县。
太宗为太子时,宋白曾经献文于他,并有袭衣之赏赐,太宗即位后,擢升宋白为左拾遗,权知兖州,一年后召回朝廷。泰山上有唐玄宗所留刻铭,宋白特摹本以献太宗,且向太宗陈述了山东之人希望皇帝亲幸的愿望。之后,宋白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不久,宋白以直史馆、判吏部南曹,跟随太宗征伐太原,判行在御史台。刘继元受降后的第二天,宋白上平晋颂,太宗当夜召宋白至行宫以示褒慰,并且对宋白说:“待朕回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予你。”宋白表达了感激之情。不久,皇帝拜宋白为中书舍人,并赐金紫之服于宋白。
太平兴国五年(980),宋白与程羽同知贡举,不久充史馆修撰,判馆事。太平兴国八年,宋白再次典贡部,改集贤殿直学士,判院事。未几,宋白被召为翰林学士。雍熙年间(984~987)宋白受召与李窻集诸文士同纂文苑英华一百卷。端拱初年(988),宋白升为礼部侍郎,又知贡举。宋白前后三次典掌贡举,因而引来不少微词,然朝廷所得文士如苏易简、王禹翶、胡宿、李宗谔等人,皆出宋白其门。此时,皇上令恢复旧制,特委任职官,予以处置,宋白只录取了四十八人,罢免辞退的人很多,众人议论纷纷。太宗于是召已罢黜的人到朝廷复试,连录马国祥、叶齐等八百余人。
宋白曾拜访何承矩家,正碰上歌舞酒宴。有一叫赵庆的进士,平素品行欠佳,巴结在何承矩门下,于是便悄然而出叩拜宋白,求宋白推荐自己。等到宋白典掌贡部之时,赵庆竟得以被推举,许多人因此对宋白议论纷纷。宋白又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王沔,淳化二年(991),王沔被罢参知政事。当时寇准正以攻讦他人之短的做法求得自身荣进,王沔因而被罢黜,寇准又说宋白家里的黄金器皿都是举人们所贿赂的,其实宋白曾奉诏撰写钱惟浚碑,得到涂金器皿而已。
张去华与宋白同年考生,因尼姑道安之事而坐罪遭贬。宋白一向与张去华友情深厚,于是也受到牵连而出为保大军节度行军司马。过了一年,宋白上书自陈无罪,有“来日苦少,去日苦多”之语,太宗读后很同情宋白,将宋白召回做卫尉卿,不久又拜为礼部侍郎、编修国史。至道初年(995),宋白为翰林学士承旨。第二年,擢升户部侍郎,不久又兼秘书监。宋真宗即位时,改任吏部侍郎,判昭文馆。
起初,宋白将唐代陆贽的榜子集献给真宗,真宗觉察宋白此举的用意在于求任用,遂命宋白知开封府以试其才,然而,宋白任此职不久,就厌倦了整天听讼断事的烦琐工作,请求罢任。咸平四年(1001),朝廷擢升王钦若、冯拯、陈尧叟入掌机要,因宋白资格老,又是宿旧而拜其为礼部尚书。
宋白学问宏博,文思敏捷,但其词作大多放荡肆意,不拘章法。他久居内署,十分厌烦平直言语,所起草的词疏简略曲回,多不合圣意。景德二年(1005),宋白与梁周翰同时被罢,而拜为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旧三馆学士限五天在内殿起居,当钱易上言后致使朝廷令学士皆赴外朝。宋白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在上朝时足跌坏。不久,上表求退,皇上因眷恋宋白乃旧臣未应允,宋白于是又上表请退,就以兵部尚书之职而退休。于是派遣宰臣访问他家的资产,担心他的家里匮乏,当时宋白的继母还很健康,皇上东封泰山,宋白坐在肩舆上由人抬着到北苑向皇上辞行,两人谈了很久,宋白升为吏部尚书,赐帛五十匹。
大中祥符三年(1010),遭母丧。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宋白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赠官左仆射。录用其孙宋懿孙为将作监主簿,宋孝孙试秘书省校书郎,从子宋唐臣试秘书省正字。
宋白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不拘小节,赡济亲族,抚恤孤幼,世人称其和睦。聚书数万卷,图画有很多堪称奇古。曾分门别类纂集故事千余门,号建章集。唐贤士编集遗漏者,宋白大多收集补齐。后辈有文艺才能的,必极力加以称赞鼓励,当时才德杰出人士多以他为师,如胡旦、田锡都出自他的门下。陈彭年举进士,轻率不稳重,喜欢嘲笑别人,宋白厌恶他的为人,黜除了他,陈彭年感到不满,后居近侍,制定贡举条制,多有互相制约的内容,大概是因为宋白那件事而设置的。恰逢有关部门定宋白谥号为“文宪”内朝发出密奏说宋白一向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改谥号为“文安”有文集一百卷。
梁周翰字元褒,郑州管城人。其父梁彦温,曾为廷州马步军都校。梁周翰年幼时十分好学,十岁即能做词。周广顺二年(952),考中进士,被授虞城主簿,但他称病未赴任。宰相范质、王溥认为梁周翰是有名望的人,不应当让他到外地做官,因此改任梁周翰为开封府户曹参军。宋朝建立后,范质、王溥仍为宰相,引梁周翰为秘书郎、直史馆。
这时,左拾遗、知制诰高锡上封,议论武成王庙配享七十二贤人,其中王僧辩以不善终,恐非全德之人。于是皇上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高锡一同铨定庙中选人,只有功德终始无瑕疵者才能被选入。梁周翰为此上书说:“我以为自天地开创以来,四海之内,圣贤辈出,源远不断,但未有十全十美之人。周公可谓圣人,他帮助武王平定天下,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其功德昭然于天下,即便如此,他仍然有内外交困的时候,外则淮夷发难,内则管、蔡攻讦,以致颠沛困顿,步履维艰。这可称得上尽善尽美吗?我以为不能。孔子亦是圣人,他删定诗、书,厘定礼、乐,推崇尧、舜,张扬文王、武王,然而他最终也无奈离开鲁国而四处游历,且遭厄运于陈国,虽一度见用于鲁定公、哀公,但又为季、孟所排挤。他还劝降盗跖走南子的后门,有损于其声名,这难道也称得上尽善尽美吗?我以为不能。至于其他区区后世之贤人,比之这两位圣人,就更加逊色,如果我们一味指责他们未能始终不渝,善始善终,就未免太苛刻了。
“自唐朝开始,姜太公被推崇,被祭奠,究其用心,大概是因为唐人意识到:天下虽广大,但也不可偃旗息鼓,世上有纷争,就难免会发生战争。而姜子牙的保民之道,用兵之道,可资借用。贞元之际(785-805),唐朝更加重视祭典之制,以历代武将充实庙宇,如文宣王庙像之侧,安排其弟子左右排列护侍。这种做法,虽称不上典范,但足以为后世所效仿。何况从前,并不缺乏通达事理的贤人,考虑到讨论的困难,所以只需对他们进行大体的把握。现在如果要分门别类进行考查,得出肯定与否定的结论,就不能以偏概全,所谓以羔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如果是这样,恐怕就选不出值得肯定的人了。
“像乐毅、廉颇,皆奔逃而被俘虏;韩信、彭越,皆获罪而被杀。白起则被迫自刎,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左车乃冤死之将,孙膑实受刑之人,穰苴冤死于齐国,吴起屈死于楚国。周勃称厚重,有叛逆谋反之嫌,陈平善谋略,有收受贿赂之谤,亚夫则死于狱吏,邓艾死于诬陷。李广误了进军日期而自杀,窦婴树朋党而丧身。邓禹败于回溪,终身无统率军旅之重托;马援死于蛮徼,还尸时无赐奠之仪式。其余如诸葛亮等人,事奉偏方之主;王景略之辈,辅佐非正统之君。关羽为敌国所擒,张飞遭部下所害。凡此名将,都是人间雄杰,如硬要找出瑕疵,他们都不可能例外,也可能都要遭淘汰,被抛弃。但是这些将相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连樵夫牧童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从内心十分钦佩他们,如果一旦除去他们的神位,将他们迁出庙祠,吹毛求异代之疵,投袖愤古人之恶,必将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议论纷纷。景行高山,不再享历史高名;英魂烈魄,将有恨于明时。
“何况陛下方欲重振军威,讲求兵法,修建武祠,目的就是为了激励武将戎臣,使他们从过去那些名将中获得智慧与精神。然而,如果不将那些名将神位摆放进去,武祠便形同虚设,臣私下以为这是欠妥当和公允的。凡事要在得体,贵在得中,若今之可以议古,恐来者也会非今。愿圣上体察我的忠心,颁发开明敕令。请求圣上批转此疏,供朝廷讨论。”
梁周翰上书后,没有得到回音。
乾德中(963~968),梁周翰献拟制二十篇,被提升为右拾遗,时逢整修皇宫,梁周翰又上五凤楼赋,并为许多人所传诵。五代以来,文体卑弱,文章衰微,梁周翰与高锡、柳开、范杲习尚淳朴古雅,且齐名友好,故当时有“高、梁、柳、范”之称。起初,太祖曾于军中认识周翰的父亲,而大将石守信又与其父为故知。有一天,太祖对石守信说他打算用梁周翰为知制诰,石守信便向梁周翰透了点口风,没想到梁周翰急不可待地上表谢皇上,结果太祖发怒,并打消了起用梁周翰掌诰的念头。
梁周翰在通判绵、眉二州时,因在眉州打人至死,被削夺二官,起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开宝三年(970),梁周翰再迁右拾遗,监绫锦院,改左阙兼知大理正事。当时,朝廷将进行郊祀活动,梁周翰为此上疏说“:陛下再次郊祀上帝,应当广布恩泽,实行赦宥。臣以为天下很大,而其中有恩泽未到之处,宜推而广之。方今赋税所征很多,加以科变之物,名目繁多,调发供输,不无重困。现在西蜀、淮南、荆、潭、广、桂之地,皆归为王土,陛下若能以三方所得之利,减免诸道赋税之入,如此一来,则恩泽可均,民力可宽了。”不久,梁周翰又因杖打锦工而被起诉,太祖非常恼怒,斥责梁周翰说“:你难道不知道别人的肤血与自己是一样的吗?为何滥施酷刑?”将杖打梁周翰时,梁周翰自言:“我有负天下才名,所为不得当。”太祖气消了,只授他司农寺丞。第二年,梁周翰为太子中允。
太平兴国中(976~984),梁周翰知苏州。他精通音律,喜欢。。博,唯以饮酒寻乐为务。苏州有位姓钱的乐官,家有数百人,梁周翰令其每天出百人表演歌舞,供自己玩乐。由于他不治郡务,被责以本官分司西京。一月之后,被授左赞善大夫,仍分局。不久,梁周翰任楚州团练副使。雍熙中(984~987),宰相李虻以梁周翰有名望,召他为右补阙,赐绯鱼,让他赴江淮提举茶盐。
梁周翰以辞学为他人所赞许,但经常被派往地方做官,心有不满,自然也不乐吏事。这时翰林学士宋白等人上奏称梁周翰有史才,朝廷遂命其兼史馆修撰。逢太宗亲试贡士,周翰为考官,太宗亲赐金紫之服于他,太宗还对宰相说他有文才,于是,梁周翰得迁起居舍人。淳化五年(994),张秘建议重新设置左右史之职,朝廷辄命梁周翰与李宗谔分领左右史之职。周翰兼起居郎,因上疏说:“从今以后,崇政、长春殿的皇帝宣谕之言,侍臣所论之事,望依旧中书修为时政记,枢密院之事,涉及军事机密,亦令枢密院自行编纂,每到月末送到史馆,其余机构,凡有对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皆应分条报送史馆,以备编录。仍令郎与舍人分管崇政殿,以记载言行,别为起居注,每月将所记之事先送皇上审阅,然后降付史馆。”皇帝采纳了梁周翰的建议。起居注送皇帝审阅是自梁周翰建议后开始的。梁周翰早有声誉,但长期被冷落,现在被擢升,实乃时论所望。
逢考察京朝官员,规定有敢隐瞒前犯者,皆除名为民。梁周翰受谴责特多。判馆杨徽之率三馆学士到宰相之府,认为梁周翰非故有规避,其实所犯频繁,不能全记,于是止罚金百斤。
起初,赵安易建议在西川铸造大铁钱,以一当十,梁周翰上书说:“古时候,货、币、钱三者兼用,若钱少于货、币,即铸造大钱,或当一百,或当五十,这种做法不过是要广其钱而足用耳。现在不如让蜀民之贸易者,凡铁钱一钱只作一钱用,官中市物则以两钱当一钱。川地患在少盐,请求在益州设置榷院,入物交易,则公私两利。”至道中(995~997),梁周翰升迁为工部郎中。
真宗做太子前就知梁周翰之名,并召见了他,让他呈上自己所写的文章,梁周翰就全部把他的文章纂写呈献,太子也答以书信。真宗即位,还未行庆典,就首先擢升梁周翰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判史馆、昭文馆。咸平三年(1000),梁周翰被召为翰林学士,并受诏与赵安易同修族籍。由于唐末战乱,致使籍谱丧失殆尽,因此,修纂籍谱没有参照,梁周翰只得创意为之,还显得颇有条理。真宗车驾亲幸澶渊前,命梁周翰判留司御史台,梁周翰恳求护从真宗去澶渊,得到了真宗的同意。第二年,梁周翰被授给事中,与宋白俱罢学士。大中祥符元年(1008),梁周翰迁升工部侍郎。逾年,梁周翰因病去世,终年八十一岁。真宗怜悯他,将其儿子梁忠宝录用为大理评事,并赐钱为他办理了丧事。
梁周翰性情急躁,遇事过于严暴,故多缺憾与失败。晚年才思显现枯竭,起草诏书多不合圣上之意。梁周翰有文集五十卷及续因话录。
州观察推官。潘美镇襄阳,讨金陵,以昱随军。昱中夜被酒号叫,军中皆惊,翌日,美遣还。岁余,坐盗用官钱除名,因居襄阳,游索樊、邓间,雍熙中卒。
又有马应者,薄有文艺,多服道士衣,自称"先生"。开宝初效元结中兴颂作勃兴颂,以述太祖下荆、湖之功,欲刊石于永州结颂之侧,县令恶其夸诞,不以闻。太平兴国初,登第,授大理评事,坐事除名,羁旅积年。淳化中,以诗干同年殿中丞牛景,景因奏上,太宗览而嘉之,复授大理评事,未几卒。
又有颖贽、董淳、刘从义善为文章,张翼、谭用之善为诗,张之翰善笺启。贽拔萃登科,至太子中允。淳为工部员外郎、直史馆,奉诏撰孟昶纪事。从义多藏书,尝缵长安碑文为遗风集二十卷。余皆官不达。
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凝,晋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岘生之年,适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也。"因名之曰三美。七岁,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迁著作佐郎。汉乾祐初,加朝散阶。十六,登朝为著作郎。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
建隆初,授太常博士,从祀南郊,赞导乘舆,进退闲雅。太祖谓近侍曰:"此谁氏之子,熟于赞相?"左右即以岘门阀对。俄拜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丁丑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义戒于烦数,请罢之。二年,议孝明、孝惠二后神主祔于别庙,岘以旧礼有二后同庙之文,无各殿异室之说,今二后同祔别庙,亦宜共殿别室。孝明皇后尝母仪天下,宜居上室。孝惠皇后止以追尊,当居次室。从之。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库使李光睿权知州,岘通判州事。代还,是岁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有司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岘献议正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
又尝言:"依旧典,宗庙殿庭设宫县三十六架,加鼓吹熊罴十二案,朝会登歌用五瑞,郊庙奠献用四瑞,回仗至楼前奏采茨之曲,御楼奏隆安之曲,各用乐章。"复举唐故事,宗庙祭科处别设珍膳,用申孝享之意。又谓"八佾之舞以象文德武功,请用玄德升闻、天下大定二舞"。并从其议。事具礼、乐志。
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前代不协律吕者多所考正。朴、俨既没,未有继其职者。会太祖以雅乐声高,诏岘讲求其理,以均节之,自是八音和畅,上甚嘉之。语具律志。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
开宝初,迁司勋员外郎、权知泗州,判吏部南曹,历夔、晋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诏采访。太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
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船载私货贩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
六年,起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复阶勋章服。端拱初,上躬耕籍田,岘奉留司贺表至阙下,因以其所著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奏御,上甚嘉之,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
是秋得暴疾,卒,年五十六。弟山蒙。
山蒙字显仁,凝第四子也。生五六岁,凝教之诵古诗赋,一历辄不忘。试令咏物为四句诗,颇有思致,凝叹赏而奇之,语岘曰:"此儿他日必以文章显,吾老矣,不见,汝曹善保护之。"
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第,释褐霍丘主簿。雍熙初,知崇仁县,就拜大理评事。江南转运杨缄以其材干奏,移知南昌县。代还,刑部取为详覆官,迁光禄寺丞。
先是,凝尝取古今史传听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山蒙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表上之。俄献所著文赋五十轴,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先是,冯起撰御前登第三榜碑以献,上甚称奖,命直史馆。淳化初,山蒙又撰七榜题名记,并补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献,遂以本官直集贤院,中谢日,赐绯鱼。三年春,献观灯赋,诏付史馆,迁右正言。
是岁,太宗亲试贡士,山蒙预考校,作歌以献,上对宰相称赏之,召问年几何。时摹印儒行篇,以赐新及第人及三馆、台省官,皆上表称谢。上时御便坐,出表以示宰相,而山蒙洎尤称上旨,因谓李昉曰:"山蒙,宰相子,勤学自立,有文章,能荷堂构,如山蒙者不可多得也。"遂以本官知制诰。不逾年,加水部员外郎、知理检院。至道元年,赐金紫,与王旦同判吏部铨。是秋,晨起将朝,风眩暴作而卒,年四十五。上闻之惊叹,遣中使就家问疾状,并恤其孤,赗赙加等。长子珙才十岁,即授大理评事。次子璬,补太庙斋郎。
山蒙好修饰容仪,自五鼓张灯烛至辨色,冠带方毕。虽幼能属文,殊少警策。每草制,必精思讨索而后成,拘于引类偶对,颇失典诰之体。上以其贵家子,能业文,甚宠待之,欲召入翰林,谓近臣曰:"山蒙眸子眊眊然,胸中必不正,不可以居近侍也。"其命遂寝。
山蒙弟嵲始为三班奉职,淳化中,献文求试,上以故相之后,改授大理评事。
冯吉,字惟一,河南洛阳人。父道,周太师、中书令,追封瀛王。吉,晋天福初以父任秘书省校书郎,迁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户部、司勋郎中,累阶金紫。周显德中,迁太常少卿。
吉嗜学,善属文,工草隶,议者以掌诰许之。然性滑稽无操行,每中书舍人缺,宰相即欲用吉,终以佻薄而止。
雅好琵琶,尤臻其妙,教坊供奉号名手者亦莫能及。父常戒令勿习,吉性所好,亦不能改。道欲辱之,因家宴,令吉奏琵琶为寿,赐以束帛,吉置于肩,左抱琵琶,按膝再拜如伶官状,了无怍色,家人皆大笑。
及为少卿,颇不得意,以杯酒自娱。每朝士宴集,虽不召,亦常自至,酒酣即弹琵琶,弹罢赋诗,诗成起舞。时人爱其俊逸,谓之"三绝"。
宋初,受诏撰述明宪皇太后谥议,见称于时。建隆四年卒,年四十五。
<b>部分译文</b>
宋白字太素,河北大名人,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善做文章了。他常游历于。。、杜之地,曾借宿于张琼家,张琼乃一武将,他钦佩宋白的才华,所以对宋白招待得十分周到。宋白性情豪爽刚直,崇尚气节,注重友情,在词坛上颇有名声。
建隆二年(961),窦仪负责贡举,宋白应考且擢升进士甲科。乾德初年(963),宋白向朝廷献上文章百卷。考试高等,步入仕途,被授予著作佐郎,并被赐予袭衣、犀带。蜀国平定后,宋白被授玉津县令。开宝年间(968~976),阎丕和王洞交相荐举宋白入朝,但宋白以双亲年迈,请求仍留州县做官,于是,宋白又先后知蒲城、卫南二县。
太宗为太子时,宋白曾经献文于他,并有袭衣之赏赐,太宗即位后,擢升宋白为左拾遗,权知兖州,一年后召回朝廷。泰山上有唐玄宗所留刻铭,宋白特摹本以献太宗,且向太宗陈述了山东之人希望皇帝亲幸的愿望。之后,宋白参与修撰太祖实录,不久,宋白以直史馆、判吏部南曹,跟随太宗征伐太原,判行在御史台。刘继元受降后的第二天,宋白上平晋颂,太宗当夜召宋白至行宫以示褒慰,并且对宋白说:“待朕回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予你。”宋白表达了感激之情。不久,皇帝拜宋白为中书舍人,并赐金紫之服于宋白。
太平兴国五年(980),宋白与程羽同知贡举,不久充史馆修撰,判馆事。太平兴国八年,宋白再次典贡部,改集贤殿直学士,判院事。未几,宋白被召为翰林学士。雍熙年间(984~987)宋白受召与李窻集诸文士同纂文苑英华一百卷。端拱初年(988),宋白升为礼部侍郎,又知贡举。宋白前后三次典掌贡举,因而引来不少微词,然朝廷所得文士如苏易简、王禹翶、胡宿、李宗谔等人,皆出宋白其门。此时,皇上令恢复旧制,特委任职官,予以处置,宋白只录取了四十八人,罢免辞退的人很多,众人议论纷纷。太宗于是召已罢黜的人到朝廷复试,连录马国祥、叶齐等八百余人。
宋白曾拜访何承矩家,正碰上歌舞酒宴。有一叫赵庆的进士,平素品行欠佳,巴结在何承矩门下,于是便悄然而出叩拜宋白,求宋白推荐自己。等到宋白典掌贡部之时,赵庆竟得以被推举,许多人因此对宋白议论纷纷。宋白又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王沔,淳化二年(991),王沔被罢参知政事。当时寇准正以攻讦他人之短的做法求得自身荣进,王沔因而被罢黜,寇准又说宋白家里的黄金器皿都是举人们所贿赂的,其实宋白曾奉诏撰写钱惟浚碑,得到涂金器皿而已。
张去华与宋白同年考生,因尼姑道安之事而坐罪遭贬。宋白一向与张去华友情深厚,于是也受到牵连而出为保大军节度行军司马。过了一年,宋白上书自陈无罪,有“来日苦少,去日苦多”之语,太宗读后很同情宋白,将宋白召回做卫尉卿,不久又拜为礼部侍郎、编修国史。至道初年(995),宋白为翰林学士承旨。第二年,擢升户部侍郎,不久又兼秘书监。宋真宗即位时,改任吏部侍郎,判昭文馆。
起初,宋白将唐代陆贽的榜子集献给真宗,真宗觉察宋白此举的用意在于求任用,遂命宋白知开封府以试其才,然而,宋白任此职不久,就厌倦了整天听讼断事的烦琐工作,请求罢任。咸平四年(1001),朝廷擢升王钦若、冯拯、陈尧叟入掌机要,因宋白资格老,又是宿旧而拜其为礼部尚书。
宋白学问宏博,文思敏捷,但其词作大多放荡肆意,不拘章法。他久居内署,十分厌烦平直言语,所起草的词疏简略曲回,多不合圣意。景德二年(1005),宋白与梁周翰同时被罢,而拜为刑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旧三馆学士限五天在内殿起居,当钱易上言后致使朝廷令学士皆赴外朝。宋白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在上朝时足跌坏。不久,上表求退,皇上因眷恋宋白乃旧臣未应允,宋白于是又上表请退,就以兵部尚书之职而退休。于是派遣宰臣访问他家的资产,担心他的家里匮乏,当时宋白的继母还很健康,皇上东封泰山,宋白坐在肩舆上由人抬着到北苑向皇上辞行,两人谈了很久,宋白升为吏部尚书,赐帛五十匹。
大中祥符三年(1010),遭母丧。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宋白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赠官左仆射。录用其孙宋懿孙为将作监主簿,宋孝孙试秘书省校书郎,从子宋唐臣试秘书省正字。
宋白诙谐幽默,喜欢开玩笑,不拘小节,赡济亲族,抚恤孤幼,世人称其和睦。聚书数万卷,图画有很多堪称奇古。曾分门别类纂集故事千余门,号建章集。唐贤士编集遗漏者,宋白大多收集补齐。后辈有文艺才能的,必极力加以称赞鼓励,当时才德杰出人士多以他为师,如胡旦、田锡都出自他的门下。陈彭年举进士,轻率不稳重,喜欢嘲笑别人,宋白厌恶他的为人,黜除了他,陈彭年感到不满,后居近侍,制定贡举条制,多有互相制约的内容,大概是因为宋白那件事而设置的。恰逢有关部门定宋白谥号为“文宪”内朝发出密奏说宋白一向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改谥号为“文安”有文集一百卷。
梁周翰字元褒,郑州管城人。其父梁彦温,曾为廷州马步军都校。梁周翰年幼时十分好学,十岁即能做词。周广顺二年(952),考中进士,被授虞城主簿,但他称病未赴任。宰相范质、王溥认为梁周翰是有名望的人,不应当让他到外地做官,因此改任梁周翰为开封府户曹参军。宋朝建立后,范质、王溥仍为宰相,引梁周翰为秘书郎、直史馆。
这时,左拾遗、知制诰高锡上封,议论武成王庙配享七十二贤人,其中王僧辩以不善终,恐非全德之人。于是皇上诏吏部尚书张昭、工部尚书窦仪与高锡一同铨定庙中选人,只有功德终始无瑕疵者才能被选入。梁周翰为此上书说:“我以为自天地开创以来,四海之内,圣贤辈出,源远不断,但未有十全十美之人。周公可谓圣人,他帮助武王平定天下,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其功德昭然于天下,即便如此,他仍然有内外交困的时候,外则淮夷发难,内则管、蔡攻讦,以致颠沛困顿,步履维艰。这可称得上尽善尽美吗?我以为不能。孔子亦是圣人,他删定诗、书,厘定礼、乐,推崇尧、舜,张扬文王、武王,然而他最终也无奈离开鲁国而四处游历,且遭厄运于陈国,虽一度见用于鲁定公、哀公,但又为季、孟所排挤。他还劝降盗跖走南子的后门,有损于其声名,这难道也称得上尽善尽美吗?我以为不能。至于其他区区后世之贤人,比之这两位圣人,就更加逊色,如果我们一味指责他们未能始终不渝,善始善终,就未免太苛刻了。
“自唐朝开始,姜太公被推崇,被祭奠,究其用心,大概是因为唐人意识到:天下虽广大,但也不可偃旗息鼓,世上有纷争,就难免会发生战争。而姜子牙的保民之道,用兵之道,可资借用。贞元之际(785-805),唐朝更加重视祭典之制,以历代武将充实庙宇,如文宣王庙像之侧,安排其弟子左右排列护侍。这种做法,虽称不上典范,但足以为后世所效仿。何况从前,并不缺乏通达事理的贤人,考虑到讨论的困难,所以只需对他们进行大体的把握。现在如果要分门别类进行考查,得出肯定与否定的结论,就不能以偏概全,所谓以羔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如果是这样,恐怕就选不出值得肯定的人了。
“像乐毅、廉颇,皆奔逃而被俘虏;韩信、彭越,皆获罪而被杀。白起则被迫自刎,伍子胥被吴王赐死。左车乃冤死之将,孙膑实受刑之人,穰苴冤死于齐国,吴起屈死于楚国。周勃称厚重,有叛逆谋反之嫌,陈平善谋略,有收受贿赂之谤,亚夫则死于狱吏,邓艾死于诬陷。李广误了进军日期而自杀,窦婴树朋党而丧身。邓禹败于回溪,终身无统率军旅之重托;马援死于蛮徼,还尸时无赐奠之仪式。其余如诸葛亮等人,事奉偏方之主;王景略之辈,辅佐非正统之君。关羽为敌国所擒,张飞遭部下所害。凡此名将,都是人间雄杰,如硬要找出瑕疵,他们都不可能例外,也可能都要遭淘汰,被抛弃。但是这些将相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连樵夫牧童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从内心十分钦佩他们,如果一旦除去他们的神位,将他们迁出庙祠,吹毛求异代之疵,投袖愤古人之恶,必将使人们感到困惑不解,议论纷纷。景行高山,不再享历史高名;英魂烈魄,将有恨于明时。
“何况陛下方欲重振军威,讲求兵法,修建武祠,目的就是为了激励武将戎臣,使他们从过去那些名将中获得智慧与精神。然而,如果不将那些名将神位摆放进去,武祠便形同虚设,臣私下以为这是欠妥当和公允的。凡事要在得体,贵在得中,若今之可以议古,恐来者也会非今。愿圣上体察我的忠心,颁发开明敕令。请求圣上批转此疏,供朝廷讨论。”
梁周翰上书后,没有得到回音。
乾德中(963~968),梁周翰献拟制二十篇,被提升为右拾遗,时逢整修皇宫,梁周翰又上五凤楼赋,并为许多人所传诵。五代以来,文体卑弱,文章衰微,梁周翰与高锡、柳开、范杲习尚淳朴古雅,且齐名友好,故当时有“高、梁、柳、范”之称。起初,太祖曾于军中认识周翰的父亲,而大将石守信又与其父为故知。有一天,太祖对石守信说他打算用梁周翰为知制诰,石守信便向梁周翰透了点口风,没想到梁周翰急不可待地上表谢皇上,结果太祖发怒,并打消了起用梁周翰掌诰的念头。
梁周翰在通判绵、眉二州时,因在眉州打人至死,被削夺二官,起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开宝三年(970),梁周翰再迁右拾遗,监绫锦院,改左阙兼知大理正事。当时,朝廷将进行郊祀活动,梁周翰为此上疏说“:陛下再次郊祀上帝,应当广布恩泽,实行赦宥。臣以为天下很大,而其中有恩泽未到之处,宜推而广之。方今赋税所征很多,加以科变之物,名目繁多,调发供输,不无重困。现在西蜀、淮南、荆、潭、广、桂之地,皆归为王土,陛下若能以三方所得之利,减免诸道赋税之入,如此一来,则恩泽可均,民力可宽了。”不久,梁周翰又因杖打锦工而被起诉,太祖非常恼怒,斥责梁周翰说“:你难道不知道别人的肤血与自己是一样的吗?为何滥施酷刑?”将杖打梁周翰时,梁周翰自言:“我有负天下才名,所为不得当。”太祖气消了,只授他司农寺丞。第二年,梁周翰为太子中允。
太平兴国中(976~984),梁周翰知苏州。他精通音律,喜欢。。博,唯以饮酒寻乐为务。苏州有位姓钱的乐官,家有数百人,梁周翰令其每天出百人表演歌舞,供自己玩乐。由于他不治郡务,被责以本官分司西京。一月之后,被授左赞善大夫,仍分局。不久,梁周翰任楚州团练副使。雍熙中(984~987),宰相李虻以梁周翰有名望,召他为右补阙,赐绯鱼,让他赴江淮提举茶盐。
梁周翰以辞学为他人所赞许,但经常被派往地方做官,心有不满,自然也不乐吏事。这时翰林学士宋白等人上奏称梁周翰有史才,朝廷遂命其兼史馆修撰。逢太宗亲试贡士,周翰为考官,太宗亲赐金紫之服于他,太宗还对宰相说他有文才,于是,梁周翰得迁起居舍人。淳化五年(994),张秘建议重新设置左右史之职,朝廷辄命梁周翰与李宗谔分领左右史之职。周翰兼起居郎,因上疏说:“从今以后,崇政、长春殿的皇帝宣谕之言,侍臣所论之事,望依旧中书修为时政记,枢密院之事,涉及军事机密,亦令枢密院自行编纂,每到月末送到史馆,其余机构,凡有对拜、除改、沿革、制置之事,皆应分条报送史馆,以备编录。仍令郎与舍人分管崇政殿,以记载言行,别为起居注,每月将所记之事先送皇上审阅,然后降付史馆。”皇帝采纳了梁周翰的建议。起居注送皇帝审阅是自梁周翰建议后开始的。梁周翰早有声誉,但长期被冷落,现在被擢升,实乃时论所望。
逢考察京朝官员,规定有敢隐瞒前犯者,皆除名为民。梁周翰受谴责特多。判馆杨徽之率三馆学士到宰相之府,认为梁周翰非故有规避,其实所犯频繁,不能全记,于是止罚金百斤。
起初,赵安易建议在西川铸造大铁钱,以一当十,梁周翰上书说:“古时候,货、币、钱三者兼用,若钱少于货、币,即铸造大钱,或当一百,或当五十,这种做法不过是要广其钱而足用耳。现在不如让蜀民之贸易者,凡铁钱一钱只作一钱用,官中市物则以两钱当一钱。川地患在少盐,请求在益州设置榷院,入物交易,则公私两利。”至道中(995~997),梁周翰升迁为工部郎中。
真宗做太子前就知梁周翰之名,并召见了他,让他呈上自己所写的文章,梁周翰就全部把他的文章纂写呈献,太子也答以书信。真宗即位,还未行庆典,就首先擢升梁周翰为驾部郎中、知制诰,不久又判史馆、昭文馆。咸平三年(1000),梁周翰被召为翰林学士,并受诏与赵安易同修族籍。由于唐末战乱,致使籍谱丧失殆尽,因此,修纂籍谱没有参照,梁周翰只得创意为之,还显得颇有条理。真宗车驾亲幸澶渊前,命梁周翰判留司御史台,梁周翰恳求护从真宗去澶渊,得到了真宗的同意。第二年,梁周翰被授给事中,与宋白俱罢学士。大中祥符元年(1008),梁周翰迁升工部侍郎。逾年,梁周翰因病去世,终年八十一岁。真宗怜悯他,将其儿子梁忠宝录用为大理评事,并赐钱为他办理了丧事。
梁周翰性情急躁,遇事过于严暴,故多缺憾与失败。晚年才思显现枯竭,起草诏书多不合圣上之意。梁周翰有文集五十卷及续因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