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明末妖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几天是科考的日子,朝堂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大考上面。刘慧明趁此机会让陈燕翼上疏修历,又让戴涛在报上发文,历数旧历法的种种弊端,以及修改历法的必要性,几天时间就已经把历法的事炒作起来了。
今天的大朝会,刘慧明决定把历法的事情定下来,因此又起了个大早上了离京之前的最后一个早朝。
崇祯也很重视修历的事,特意让钦天监监正李天经带着监里所有骨干分子都来参与早朝。不过,为了保守起见,他并未把“上五休一”和“黄帝纪年”的事拿出来讨论。
李天经带着一帮稍显寒酸的官员立在大厅的角落里,刘慧明在人堆里左看看又看看,很快就看到了一个老外,不用想自然是后世的大名人汤若望了。
早朝的常规流程走完之后,陈燕翼再次上疏修历,作为言官之首的李邦华也出班附议,有了他的背书,整个科道基本上就不会乱来了。
崇祯这次没有当缩头乌龟,很快便定了调,“朕犹记得朕登基伊始便下旨让已故大学士徐光启主持修历,历经五年终于修成,奈何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朕思当寻一可行之机再予以颁行。不曾想一拖数年不决,如今大明国势衰颓,当以新历振之。”
历法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代表着国运,崇祯梦想着新历法能提振国运,这话分量就很重了,一般人根本不敢接话。
新晋的气氛组组长兵部侍郎张缙彦这段时间忙着军械招标之事,崇祯特许他不用上朝,朝堂的气愤就有些调动不起来。
刑部尚书邱瑜是个愣头青,直言不讳道,“太祖颁行之《大统历》已近三百年,其中诸多谬误,愈演愈烈,急需修订。今幸得陛下仁慈降下修历宝谕,诸臣工夙兴夜寐,凡历五载终有所成。不期小人阻梗,或曰新历粗疏,或曰非中土之历,或曰用新历而阻国祚,用旧历而延国祚,皆谬论也。凡新历所成九年矣,新历不用而用旧历,流贼未灭,建虏益昌,此皆不用新历之故也。”
邱瑜有意忽略新历法出自西洋的问题,直接把流寇未灭,建虏未破的责任归结到没有颁行新历法上,也是够扯淡的。他的结论虽然是错的,但逻辑却是正确的,其他人要反驳也只能从新历与旧历的优劣谈起,不能否定历法关乎国运这一定理。
果然,他的话一说完,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户科给事中吴甘来首先发言道,“邱司寇何其迂也,你如何能保证刊行新历就能斩断流寇与建虏的运势?”
邱瑜反驳道,“继续沿用《大统历》则建虏与流寇日张,何不改用新历?”
吴甘来又道,“若改用新历则流寇不灭,建虏不破,又当如何?”
二人就这样蛋孵鸡和鸡生蛋地争论起来,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互相攻讦。
魏藻德代表内阁大学士终于站了出来,劝解道,“两位老大人不要再论了,似你等这样争下去,今天就别想做其他的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场面一下就变得友善起来。
魏藻德又道,“陛下有旨,修历不仅关乎国运,还关乎农时,旧历谬误颇多,已不能指引农事,如此,则新历似更优。”
他自从入阁之后就从不轻易表态,今天一反常态第一个表态支持新历,不禁让朝臣们浮想联翩。
刘慧明不想浪费太多时间,直接站出来道,“我听说一个道理,大凡国运将终,必有三个征兆:一曰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二曰慷慨者,愈发不言;庸俗者,愈发猖狂。三曰凡是皆被合理化,一切皆可虚应一番,从无实策。咱们大明是否存在这三个问题,诸公不妨细想。”
刘慧明话一说完,所有人都怔住了,他今天穿的是崇祯新赐的蟒袍玉带,站在众臣面前犹如鹤立鸡群,说不出的玉树临风,光辉伟岸。
众臣不禁心中疑惑,这还是平时那个谄媚君王、搬弄是非的奸臣吗?这么光辉伟岸的形象,比之于少保、海青天也不妨多让啊!
刘慧明趁他们愣神的功夫继续说道,“单就历法来说,陛下登基伊始便下了旨,如今已过了十六年还未刊行天下,真是一个大大的笑话。我就纳闷了,既然修了为何不刊行?既然不能刊行,为何要修?你们有些人总拿国运说事,我倒要问问你们,什么是国运?国运从何而来?”
一个御史想说话,却被李邦华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得忙不迭地退了回去。
刘慧明自问自答道,“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此,我认为国运来自于民,更确切地说是农民。如今民乱四起,天下不宁,难道不应该安民吗?既然要安民,当然要让他们种地,你们家里都有地,自然明白农时的重要性,旧历连农时都指导不了了,要之何用?相反,新历可以准确地测算节气,用在农事上可以很快改变混乱的局面,只要农民有了地,又按时种下去,获得几季丰收,百姓自然安定,国运自然昌盛,国祚自然绵长。你们可有异议?”
刘慧明直接把国运和三农问题联系起来,而历法是指导农事的重要工具,这... -->>
这几天是科考的日子,朝堂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大考上面。刘慧明趁此机会让陈燕翼上疏修历,又让戴涛在报上发文,历数旧历法的种种弊端,以及修改历法的必要性,几天时间就已经把历法的事炒作起来了。
今天的大朝会,刘慧明决定把历法的事情定下来,因此又起了个大早上了离京之前的最后一个早朝。
崇祯也很重视修历的事,特意让钦天监监正李天经带着监里所有骨干分子都来参与早朝。不过,为了保守起见,他并未把“上五休一”和“黄帝纪年”的事拿出来讨论。
李天经带着一帮稍显寒酸的官员立在大厅的角落里,刘慧明在人堆里左看看又看看,很快就看到了一个老外,不用想自然是后世的大名人汤若望了。
早朝的常规流程走完之后,陈燕翼再次上疏修历,作为言官之首的李邦华也出班附议,有了他的背书,整个科道基本上就不会乱来了。
崇祯这次没有当缩头乌龟,很快便定了调,“朕犹记得朕登基伊始便下旨让已故大学士徐光启主持修历,历经五年终于修成,奈何反对之声甚嚣尘上,朕思当寻一可行之机再予以颁行。不曾想一拖数年不决,如今大明国势衰颓,当以新历振之。”
历法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代表着国运,崇祯梦想着新历法能提振国运,这话分量就很重了,一般人根本不敢接话。
新晋的气氛组组长兵部侍郎张缙彦这段时间忙着军械招标之事,崇祯特许他不用上朝,朝堂的气愤就有些调动不起来。
刑部尚书邱瑜是个愣头青,直言不讳道,“太祖颁行之《大统历》已近三百年,其中诸多谬误,愈演愈烈,急需修订。今幸得陛下仁慈降下修历宝谕,诸臣工夙兴夜寐,凡历五载终有所成。不期小人阻梗,或曰新历粗疏,或曰非中土之历,或曰用新历而阻国祚,用旧历而延国祚,皆谬论也。凡新历所成九年矣,新历不用而用旧历,流贼未灭,建虏益昌,此皆不用新历之故也。”
邱瑜有意忽略新历法出自西洋的问题,直接把流寇未灭,建虏未破的责任归结到没有颁行新历法上,也是够扯淡的。他的结论虽然是错的,但逻辑却是正确的,其他人要反驳也只能从新历与旧历的优劣谈起,不能否定历法关乎国运这一定理。
果然,他的话一说完,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户科给事中吴甘来首先发言道,“邱司寇何其迂也,你如何能保证刊行新历就能斩断流寇与建虏的运势?”
邱瑜反驳道,“继续沿用《大统历》则建虏与流寇日张,何不改用新历?”
吴甘来又道,“若改用新历则流寇不灭,建虏不破,又当如何?”
二人就这样蛋孵鸡和鸡生蛋地争论起来,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互相攻讦。
魏藻德代表内阁大学士终于站了出来,劝解道,“两位老大人不要再论了,似你等这样争下去,今天就别想做其他的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场面一下就变得友善起来。
魏藻德又道,“陛下有旨,修历不仅关乎国运,还关乎农时,旧历谬误颇多,已不能指引农事,如此,则新历似更优。”
他自从入阁之后就从不轻易表态,今天一反常态第一个表态支持新历,不禁让朝臣们浮想联翩。
刘慧明不想浪费太多时间,直接站出来道,“我听说一个道理,大凡国运将终,必有三个征兆:一曰无论何事,均黑白不分。二曰慷慨者,愈发不言;庸俗者,愈发猖狂。三曰凡是皆被合理化,一切皆可虚应一番,从无实策。咱们大明是否存在这三个问题,诸公不妨细想。”
刘慧明话一说完,所有人都怔住了,他今天穿的是崇祯新赐的蟒袍玉带,站在众臣面前犹如鹤立鸡群,说不出的玉树临风,光辉伟岸。
众臣不禁心中疑惑,这还是平时那个谄媚君王、搬弄是非的奸臣吗?这么光辉伟岸的形象,比之于少保、海青天也不妨多让啊!
刘慧明趁他们愣神的功夫继续说道,“单就历法来说,陛下登基伊始便下了旨,如今已过了十六年还未刊行天下,真是一个大大的笑话。我就纳闷了,既然修了为何不刊行?既然不能刊行,为何要修?你们有些人总拿国运说事,我倒要问问你们,什么是国运?国运从何而来?”
一个御史想说话,却被李邦华狠狠地瞪了一眼,吓得忙不迭地退了回去。
刘慧明自问自答道,“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此,我认为国运来自于民,更确切地说是农民。如今民乱四起,天下不宁,难道不应该安民吗?既然要安民,当然要让他们种地,你们家里都有地,自然明白农时的重要性,旧历连农时都指导不了了,要之何用?相反,新历可以准确地测算节气,用在农事上可以很快改变混乱的局面,只要农民有了地,又按时种下去,获得几季丰收,百姓自然安定,国运自然昌盛,国祚自然绵长。你们可有异议?”
刘慧明直接把国运和三农问题联系起来,而历法是指导农事的重要工具,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