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五代群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佶离开京城后,截留了许多南方送到开封的重要文件和物质。赵桓很生气,上朝时臭着一张脸,心里的台词是:难道我摊上的是假爹?李纲说:“当初是我劝他禅位的,我再去把他请回来好不好?赵桓说好。赵佶回来了,住在龙德宫。和所有退居二线的领导一样,赵佶在一些必须签署的文件上书名老拙,称赵桓为陛下。
赵佶本来是五月端午那天出生,嫌端午不吉利,改为十月初十,并把这一天定为天宁节,举国欢庆。退居二线后的第一个天宁节,赵桓率领紧要的大臣和皇亲到龙德宫贺寿。家宴上赵佶先喝了一杯,又倒上一杯请赵桓喝。赵桓坚决不喝老爸倒的这杯酒,无论谁劝都不喝,坐了一会儿便以不打扰老爸休息为由从龙德宫退出。
赵桓怕徽宗害他,不过虎毒不食子,徽宗应该不会害他。而且当着许多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的面,赵桓死了他面子往哪儿放?
赵桓走后,赵佶在宫里嚎啕大哭。
这日正值钦宗设朝坐殿,进本官俯伏启奏:“兀术大兵五十余万已近黄河,望陛下即速发兵退敌。”赵桓问:“谁能担任统帅指挥抗金?”李纲答:“白时中、李邦彦身为宰相,抚慰将士抵抗金兵乃是他们俩人的职责。”白时中道:“臣观满朝文武全才,无如李纲、宗泽。圣上若命李纲为元帅,宗泽为先锋,决能退得金兵。”钦宗准奏,于是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
正在这时,内待报告说皇后已经准备动身离开开封了。宋钦宗一听脸色都变了,急忙离座说:“朕不能留在这里了,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李纲跪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以死挽留赵桓。赵桓对李纲说:“朕今接受卿的请求留下来。治兵御敌的事由你全权负责,万万不可稍有疏忽。”
辅左大臣劝宋钦宗向襄阳一带逃跑。李纲对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之而去,这合适吗?”赵桓默然不答。
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纲反驳说:“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而且宗庙、社稷都在这里,怎能丢掉呢!为今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
当天夜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劝赵桓尽早离京,赵桓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第二天早上李纲入朝,看见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李纲着急地大声问道:“你等究竟愿意留下来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跟随皇上逃跑?”禁卫军齐声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我等愿意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话,李纲急忙入宫对赵桓说:“陛下已答应留下,怎么又要启程了?禁军父母妻子都在这里,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四散回都,谁来保卫陛下?况且金兵已经很近,如果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陛下如何抵挡得住?”赵桓这才醒悟过来,下令召回皇后。为了稳定人心,李纲立即晓谕军民说:“圣上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者,斩!”禁卫六军一齐高呼“万岁!”
李纲正在部署守城,金军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驼冈。赵桓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李邦彦说:“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没有别的法子。”李纲反驳道:“金兵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我们万一出战不利,可以闭城固守,同时急招各路勤王之师,那时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千万不能割地求和!”
可私下里赵桓却接受李邦彦的意见,派使者李棁前往金营议和。李纲问赵桓为什么不派他去。赵桓回答说:“卿性格刚直,前去议和不合适。”李纲奏道:“金军兵临城下,勤王之师又没有到来,暂时议和也可以。但议和条款要恰当。如果朝廷迫于威势答应他们的要求,金军就会轻视我们,那样后患无穷。”赵桓不听,仍让李棁出使金营。
果然李棁到了金营,吓得什么话都不敢说,只是带回了金军提出的议和条款: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李邦彦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而李纲坚决反对。他说:“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够呢?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还怎么立国?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只要拖几天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那时金军所提条款就不必实现了,他们也不得不赶快退去。”李纲和李邦彦等反复争辩,赵桓却默无一言。但是等李纲一退出去,赵桓就交给了张邦昌一个“美差”——与金和议。
这次和议,基本上把张邦昌逼进了死路。张邦昌向钦宗要割地圣旨,钦宗不予,要河北印绶,又不予。可见钦宗根本没有让他回来的意思。
不过这次和议促成了张邦昌与康王之间的革命友谊。钦宗派康王同去,估计对康王也是早有忌惮。
去金国做人质是有生命危险的,很可能有去无回。宋徽宗有31个儿子,却只有年仅19岁的赵构挺身而出。而正是因为赵构敢于为国赴难,不但在靖康之变时幸免于难,而且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康王拜别钦宗,钦宗召集两班文武问道:“今有康王愿至金营为质,你等众卿,谁保殿下同去?”当有新科状元秦桧出班奏道:“臣愿保殿下同往。”徽宗道:“若得爱卿同去甚好,等待回朝之日,加封官职不校。”当下钦宗退回宫内,百官退朝。
赵构回家跟夫人告别后,进宫去见母亲。宫人报告说韦妃去了太上皇的寝宫,赵构赶紧跟了过去。他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跪在地上,正抱着太上皇的大腿失声痛哭,头上的首饰掉了一地。太上皇神色尴尬,还有几分不耐烦。徽宗说,九哥有胆有识,你应该为生下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他愿意为国尽忠,你干吗不让他去啊?韦妃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死了我也没办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个儿子,他对您来说只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说,这样吧,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宫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宫边上。如果赵构能够平安回来就封他做太傅,加节度使。可韦妃还是抱着太上皇的腿哭个不停。赵构走过去向父亲行了个礼,又把母亲搀扶起来,说孩儿是自愿的,能为国尽忠我很高兴,母亲不要哭,也不要为难父亲了。宋徽宗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赵构又向徽宗施礼,说儿子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请父亲多加保重,说完就告辞了。
第二天,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等人送行。分别时赵构跟钦宗讲:“如果朝廷有机会出兵,不要管我,该打就打,死了我也认了。”跟他一起出使的宰相张邦昌一听这话就哭了。赵构回过头来对他说:“相公这是何意啊?大丈夫报国理所当然,我刚19岁,年纪轻轻的都不怕死,你那么大岁数,哭个什么劲儿呀?”
张邦昌、秦桧同了康王前去金营为质。只见金国的武士们在大帐门口排成两列,刀出鞘,箭上弦,横眉怒目,杀气腾腾。张邦昌先进营去。秦桧保着殿下立在营门之外。
斡离不把赵构留在军中十多日,赵构每天该看书看书,该练武练武,一切若无其事。张邦昌则是每天都哭,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看到赵构整天悠哉游哉地念书,斡离不感到很奇怪,装作很随意地踱进帐中,斜眼看着赵构,问他看什么书。赵构说是《孙子兵法》,斡离不一听仰天大笑,说你们学兵法有什么用,就你们那样的兵将,不过是我们的刀下之鬼。赵构手指斡离不身后的一张宝弓说:“这张弓是你的吗?”斡离不说,“是我的铁胎宝弓,大金国除了我没有人能把它拉开。赵构说要试一下,斡离不随手把弓递给赵构,说你当心,别把手指头割下来。赵构神色自若地搭上箭,拉满弓,突然间对准斡离不,吓得斡离不赶紧窜出帐外。赵构面色不改地将弓竖起,一箭穿透大帐射了出来。
斡离不一看,这么一个19岁的小孩居然能把铁胎宝弓拉开,他倍感诧异,又隐隐不服,便说你敢跟我比试比试射箭吗?赵构欣然应允。斡离不立了一个箭靶,说咱俩一人射三箭,看谁射得准。斡离不先射,他第一箭高于靶心一寸,第二箭正中靶心,第三箭低于靶心一寸,三箭在一条线上。射罢,他将弓递给赵构,一副胜券在握、得意洋洋的样子。赵构微微一笑,拉弓扣弦,连发三箭,皆中靶心,三箭也在一条线上,而后箭箭头射在前箭箭尾上,水平更高。金太子谓:“此必将臣之子,假为亲王来质。”语斡离不道:“康王... -->>
赵佶离开京城后,截留了许多南方送到开封的重要文件和物质。赵桓很生气,上朝时臭着一张脸,心里的台词是:难道我摊上的是假爹?李纲说:“当初是我劝他禅位的,我再去把他请回来好不好?赵桓说好。赵佶回来了,住在龙德宫。和所有退居二线的领导一样,赵佶在一些必须签署的文件上书名老拙,称赵桓为陛下。
赵佶本来是五月端午那天出生,嫌端午不吉利,改为十月初十,并把这一天定为天宁节,举国欢庆。退居二线后的第一个天宁节,赵桓率领紧要的大臣和皇亲到龙德宫贺寿。家宴上赵佶先喝了一杯,又倒上一杯请赵桓喝。赵桓坚决不喝老爸倒的这杯酒,无论谁劝都不喝,坐了一会儿便以不打扰老爸休息为由从龙德宫退出。
赵桓怕徽宗害他,不过虎毒不食子,徽宗应该不会害他。而且当着许多皇亲国戚文武大臣的面,赵桓死了他面子往哪儿放?
赵桓走后,赵佶在宫里嚎啕大哭。
这日正值钦宗设朝坐殿,进本官俯伏启奏:“兀术大兵五十余万已近黄河,望陛下即速发兵退敌。”赵桓问:“谁能担任统帅指挥抗金?”李纲答:“白时中、李邦彦身为宰相,抚慰将士抵抗金兵乃是他们俩人的职责。”白时中道:“臣观满朝文武全才,无如李纲、宗泽。圣上若命李纲为元帅,宗泽为先锋,决能退得金兵。”钦宗准奏,于是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
正在这时,内待报告说皇后已经准备动身离开开封了。宋钦宗一听脸色都变了,急忙离座说:“朕不能留在这里了,朕要同皇后一起启程。”李纲跪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以死挽留赵桓。赵桓对李纲说:“朕今接受卿的请求留下来。治兵御敌的事由你全权负责,万万不可稍有疏忽。”
辅左大臣劝宋钦宗向襄阳一带逃跑。李纲对赵桓说:“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之而去,这合适吗?”赵桓默然不答。
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说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纲反驳说:“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而且宗庙、社稷都在这里,怎能丢掉呢!为今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
当天夜里,宰相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劝赵桓尽早离京,赵桓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动身。第二天早上李纲入朝,看见禁卫军整装待发,皇上的乘舆也准备好了。李纲着急地大声问道:“你等究竟愿意留下来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跟随皇上逃跑?”禁卫军齐声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我等愿意死守京城!”
听了禁卫军的话,李纲急忙入宫对赵桓说:“陛下已答应留下,怎么又要启程了?禁军父母妻子都在这里,陛下强迫他们护驾出走,万一中途四散回都,谁来保卫陛下?况且金兵已经很近,如果探知乘舆尚未走远,用健马快追,陛下如何抵挡得住?”赵桓这才醒悟过来,下令召回皇后。为了稳定人心,李纲立即晓谕军民说:“圣上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者,斩!”禁卫六军一齐高呼“万岁!”
李纲正在部署守城,金军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驼冈。赵桓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李邦彦说:“都城兵微将寡,勤王兵一时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没有别的法子。”李纲反驳道:“金兵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我们万一出战不利,可以闭城固守,同时急招各路勤王之师,那时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千万不能割地求和!”
可私下里赵桓却接受李邦彦的意见,派使者李棁前往金营议和。李纲问赵桓为什么不派他去。赵桓回答说:“卿性格刚直,前去议和不合适。”李纲奏道:“金军兵临城下,勤王之师又没有到来,暂时议和也可以。但议和条款要恰当。如果朝廷迫于威势答应他们的要求,金军就会轻视我们,那样后患无穷。”赵桓不听,仍让李棁出使金营。
果然李棁到了金营,吓得什么话都不敢说,只是带回了金军提出的议和条款: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李邦彦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而李纲坚决反对。他说:“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够呢?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还怎么立国?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只要拖几天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那时金军所提条款就不必实现了,他们也不得不赶快退去。”李纲和李邦彦等反复争辩,赵桓却默无一言。但是等李纲一退出去,赵桓就交给了张邦昌一个“美差”——与金和议。
这次和议,基本上把张邦昌逼进了死路。张邦昌向钦宗要割地圣旨,钦宗不予,要河北印绶,又不予。可见钦宗根本没有让他回来的意思。
不过这次和议促成了张邦昌与康王之间的革命友谊。钦宗派康王同去,估计对康王也是早有忌惮。
去金国做人质是有生命危险的,很可能有去无回。宋徽宗有31个儿子,却只有年仅19岁的赵构挺身而出。而正是因为赵构敢于为国赴难,不但在靖康之变时幸免于难,而且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康王拜别钦宗,钦宗召集两班文武问道:“今有康王愿至金营为质,你等众卿,谁保殿下同去?”当有新科状元秦桧出班奏道:“臣愿保殿下同往。”徽宗道:“若得爱卿同去甚好,等待回朝之日,加封官职不校。”当下钦宗退回宫内,百官退朝。
赵构回家跟夫人告别后,进宫去见母亲。宫人报告说韦妃去了太上皇的寝宫,赵构赶紧跟了过去。他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跪在地上,正抱着太上皇的大腿失声痛哭,头上的首饰掉了一地。太上皇神色尴尬,还有几分不耐烦。徽宗说,九哥有胆有识,你应该为生下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他愿意为国尽忠,你干吗不让他去啊?韦妃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死了我也没办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个儿子,他对您来说只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说,这样吧,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宫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宫边上。如果赵构能够平安回来就封他做太傅,加节度使。可韦妃还是抱着太上皇的腿哭个不停。赵构走过去向父亲行了个礼,又把母亲搀扶起来,说孩儿是自愿的,能为国尽忠我很高兴,母亲不要哭,也不要为难父亲了。宋徽宗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赵构又向徽宗施礼,说儿子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请父亲多加保重,说完就告辞了。
第二天,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等人送行。分别时赵构跟钦宗讲:“如果朝廷有机会出兵,不要管我,该打就打,死了我也认了。”跟他一起出使的宰相张邦昌一听这话就哭了。赵构回过头来对他说:“相公这是何意啊?大丈夫报国理所当然,我刚19岁,年纪轻轻的都不怕死,你那么大岁数,哭个什么劲儿呀?”
张邦昌、秦桧同了康王前去金营为质。只见金国的武士们在大帐门口排成两列,刀出鞘,箭上弦,横眉怒目,杀气腾腾。张邦昌先进营去。秦桧保着殿下立在营门之外。
斡离不把赵构留在军中十多日,赵构每天该看书看书,该练武练武,一切若无其事。张邦昌则是每天都哭,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看到赵构整天悠哉游哉地念书,斡离不感到很奇怪,装作很随意地踱进帐中,斜眼看着赵构,问他看什么书。赵构说是《孙子兵法》,斡离不一听仰天大笑,说你们学兵法有什么用,就你们那样的兵将,不过是我们的刀下之鬼。赵构手指斡离不身后的一张宝弓说:“这张弓是你的吗?”斡离不说,“是我的铁胎宝弓,大金国除了我没有人能把它拉开。赵构说要试一下,斡离不随手把弓递给赵构,说你当心,别把手指头割下来。赵构神色自若地搭上箭,拉满弓,突然间对准斡离不,吓得斡离不赶紧窜出帐外。赵构面色不改地将弓竖起,一箭穿透大帐射了出来。
斡离不一看,这么一个19岁的小孩居然能把铁胎宝弓拉开,他倍感诧异,又隐隐不服,便说你敢跟我比试比试射箭吗?赵构欣然应允。斡离不立了一个箭靶,说咱俩一人射三箭,看谁射得准。斡离不先射,他第一箭高于靶心一寸,第二箭正中靶心,第三箭低于靶心一寸,三箭在一条线上。射罢,他将弓递给赵构,一副胜券在握、得意洋洋的样子。赵构微微一笑,拉弓扣弦,连发三箭,皆中靶心,三箭也在一条线上,而后箭箭头射在前箭箭尾上,水平更高。金太子谓:“此必将臣之子,假为亲王来质。”语斡离不道:“康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