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此刻变得相当好奇。
“解释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诸位也用不上,把它们看成是数学算术这种工具就行。
只不过数学是用来计算的,而这两个东西是用来培养农作物的定理!”
李泰尽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把这些东西进行解释起来,则进一步说道,
“有了这两个工具后,我们已能一定程度上对物种进行改良,从而增加每亩产量。”
而听到这些话语,在场众人都是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李世民也露出了笑容。
青雀做事情向来不会让自己感觉到失望,果然他发现了问题后,马上就动手想办法了。
李泰耸耸肩说道:“但现实是,这东西想要出成果真的很慢。
也许成千上万次的尝试,都未必能够得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积累经验,直到一个神农似的人物出现。
希望他能靠着匪夷所思的农业天赋,整合我所做的资料能有所成果!”
“神农似的人物……”豆卢宽感觉李泰是在糊弄自己,不由道,
“那神农似的人物到底是什么人物,这种人物应该要去哪里找!”
“比如汉代的氾胜之,北魏的贾思勰,按照年数去算,我大唐若能存在三百年,差不多应该能出一个!”李泰略带着几分玩笑,又带着几分认真的说道。
说实话,李泰还真不算是说谎话,因为大唐唐末时,还真出了一位写《四时纂要》的韩鄂,一时间能与《齐民要术》齐名。
不过后来有了更全面的《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四时纂要》连古代四大农书的排名都排不上了。
但即使如此,却也不能否认韩鄂的伟大。
听到李泰的话,在场的大臣都有几分的尴尬,不知道李泰是不是在说笑。
而豆卢宽道:“莫非没这人出现,那我大唐田亩就不能再增长不成!”
“那到不是!”李泰摇摇头道,“通过技术积累,肯定是能够让每亩田地的种植增产的。
但卢尚书不是种田人有些不明白,试验田里种得粮食,跟普通百姓种得粮食是不同的。
因为普通百姓没有,试验田里面的条件,他们所需要的方法更需要普适性。
就好像是我,下令用最好的麦种,最好的金肥,最好的农具,最优质的水源。
种植出来的小麦自然是非常好,甚至有可能冲击小麦的单亩极限。
这是我的种田能力很厉害吗?不是的,这只是说明我比普通百姓有钱!”
“你上次种植出来的那一亩三石四斗的田亩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李世民问道。
“咳咳!”李泰咳嗽了几下,然后正色说道,“那也是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阿耶!”
李泰倒也没有让李世民把这问题继续纠缠下去,而是继续说道:
“但这种天才人物的存在,能够极快总结经验,寻找到正确道路。
最重要得是,他们弄出来的方式能拥有普适性,可复制,随便个老农都能轻易掌握。
但我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只能开农业学府,通过提高种田者的基础素质,来下降学习的农业技能的难度!
说实话,在我看来所谓天才并不是看你能够把某样东西能够做到极致,这顶多就是匠人。
真正的天才应该是能把很多特殊东西变得普适化,是个人就能掌握,这才是真天才。”
“也就是说,越王所想的两条办法,都不是短期内能找到问题解答的吗!”房玄龄道。
“为什么诸位这么着急?”李泰看着在场众人,不理解道,
“现在大唐在册人口有三百万户吧。等到将来到达不说一千八百万户那么的多,就算是我所提出的一千两百万户都还很远,没一百年时间肯定不可能达到。
为什么大家需要现在就想着解决所有事情?慢慢来不行吗?”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在场众人也是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得不说,李泰所说的暂停讨论,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倒让众人稍微反应过来,的确现在去思量百年后的情况,的确太遥远了。
“的确,我等为这数据所惊,的确有几分的迫切了!”房玄龄道,
“农业学府已经布局未来,也许正是如越王所说,会出一个农业人物解决这问题。
不过这样,我觉得朝廷也需要对农业学府有一定支持,毕竟这件事情关乎大唐传承!”
不管?怎么可能不管!
华夏人做事情想来就是,自己这辈子能解决的事肯定是自己这辈子解决。
自己这辈子解决不了要丢给下一代来解决,那也会积蓄力量,给下一代去解决的资本。
而不是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躺下来混吃等死算了。
除非真是那种这辈子不论怎么努力,下一代生下来就是只能给别人做牛做马。
这样这代人才会无奈选择放弃与躺平,秉着为孩子着想的心思,还是别让孩子出世遭罪。
所以,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这代人哪怕没办法,也会尽自己努力,去阻止悲剧的到来,而不是真的把这问题丢给后来的朝廷。
作为一手打造出了李唐王朝的第一代,他们哪怕知道李唐王朝不可能万世一系,却也绝对不希望,自己看到问题,却眼睁睁的看着这问题不去理会,任由这问题真的爆破大唐。
“那既然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李泰主动开口道。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也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商量得出来的,挥挥手道:
“你先回去吧,记得快点给郑白渠动工!”
说实话,在计算这东西后,李世民清楚感受到了一股紧迫感。
“圣人,天色渐晚,贱内向来给臣准备好晚饭,若回去的晚了,怕这饭菜就凉了!”房玄龄也开口道。
“今天的事,所有四品和四品以上的人全部上奏一份奏疏,说说你们的想法!”李世民沉着脸说道:“散朝!”
“臣等告退!”
(本章完)
房玄龄听到李泰的话,此刻变得相当好奇。
“解释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诸位也用不上,把它们看成是数学算术这种工具就行。
只不过数学是用来计算的,而这两个东西是用来培养农作物的定理!”
李泰尽可能用自己的理解把这些东西进行解释起来,则进一步说道,
“有了这两个工具后,我们已能一定程度上对物种进行改良,从而增加每亩产量。”
而听到这些话语,在场众人都是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李世民也露出了笑容。
青雀做事情向来不会让自己感觉到失望,果然他发现了问题后,马上就动手想办法了。
李泰耸耸肩说道:“但现实是,这东西想要出成果真的很慢。
也许成千上万次的尝试,都未必能够得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积累经验,直到一个神农似的人物出现。
希望他能靠着匪夷所思的农业天赋,整合我所做的资料能有所成果!”
“神农似的人物……”豆卢宽感觉李泰是在糊弄自己,不由道,
“那神农似的人物到底是什么人物,这种人物应该要去哪里找!”
“比如汉代的氾胜之,北魏的贾思勰,按照年数去算,我大唐若能存在三百年,差不多应该能出一个!”李泰略带着几分玩笑,又带着几分认真的说道。
说实话,李泰还真不算是说谎话,因为大唐唐末时,还真出了一位写《四时纂要》的韩鄂,一时间能与《齐民要术》齐名。
不过后来有了更全面的《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四时纂要》连古代四大农书的排名都排不上了。
但即使如此,却也不能否认韩鄂的伟大。
听到李泰的话,在场的大臣都有几分的尴尬,不知道李泰是不是在说笑。
而豆卢宽道:“莫非没这人出现,那我大唐田亩就不能再增长不成!”
“那到不是!”李泰摇摇头道,“通过技术积累,肯定是能够让每亩田地的种植增产的。
但卢尚书不是种田人有些不明白,试验田里种得粮食,跟普通百姓种得粮食是不同的。
因为普通百姓没有,试验田里面的条件,他们所需要的方法更需要普适性。
就好像是我,下令用最好的麦种,最好的金肥,最好的农具,最优质的水源。
种植出来的小麦自然是非常好,甚至有可能冲击小麦的单亩极限。
这是我的种田能力很厉害吗?不是的,这只是说明我比普通百姓有钱!”
“你上次种植出来的那一亩三石四斗的田亩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李世民问道。
“咳咳!”李泰咳嗽了几下,然后正色说道,“那也是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阿耶!”
李泰倒也没有让李世民把这问题继续纠缠下去,而是继续说道:
“但这种天才人物的存在,能够极快总结经验,寻找到正确道路。
最重要得是,他们弄出来的方式能拥有普适性,可复制,随便个老农都能轻易掌握。
但我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只能开农业学府,通过提高种田者的基础素质,来下降学习的农业技能的难度!
说实话,在我看来所谓天才并不是看你能够把某样东西能够做到极致,这顶多就是匠人。
真正的天才应该是能把很多特殊东西变得普适化,是个人就能掌握,这才是真天才。”
“也就是说,越王所想的两条办法,都不是短期内能找到问题解答的吗!”房玄龄道。
“为什么诸位这么着急?”李泰看着在场众人,不理解道,
“现在大唐在册人口有三百万户吧。等到将来到达不说一千八百万户那么的多,就算是我所提出的一千两百万户都还很远,没一百年时间肯定不可能达到。
为什么大家需要现在就想着解决所有事情?慢慢来不行吗?”
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在场众人也是面面相觑,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得不说,李泰所说的暂停讨论,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倒让众人稍微反应过来,的确现在去思量百年后的情况,的确太遥远了。
“的确,我等为这数据所惊,的确有几分的迫切了!”房玄龄道,
“农业学府已经布局未来,也许正是如越王所说,会出一个农业人物解决这问题。
不过这样,我觉得朝廷也需要对农业学府有一定支持,毕竟这件事情关乎大唐传承!”
不管?怎么可能不管!
华夏人做事情想来就是,自己这辈子能解决的事肯定是自己这辈子解决。
自己这辈子解决不了要丢给下一代来解决,那也会积蓄力量,给下一代去解决的资本。
而不是自己什么事情都不做,就躺下来混吃等死算了。
除非真是那种这辈子不论怎么努力,下一代生下来就是只能给别人做牛做马。
这样这代人才会无奈选择放弃与躺平,秉着为孩子着想的心思,还是别让孩子出世遭罪。
所以,在发现这个问题后,这代人哪怕没办法,也会尽自己努力,去阻止悲剧的到来,而不是真的把这问题丢给后来的朝廷。
作为一手打造出了李唐王朝的第一代,他们哪怕知道李唐王朝不可能万世一系,却也绝对不希望,自己看到问题,却眼睁睁的看着这问题不去理会,任由这问题真的爆破大唐。
“那既然没事的话,我就先回去了!”李泰主动开口道。
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也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商量得出来的,挥挥手道:
“你先回去吧,记得快点给郑白渠动工!”
说实话,在计算这东西后,李世民清楚感受到了一股紧迫感。
“圣人,天色渐晚,贱内向来给臣准备好晚饭,若回去的晚了,怕这饭菜就凉了!”房玄龄也开口道。
“今天的事,所有四品和四品以上的人全部上奏一份奏疏,说说你们的想法!”李世民沉着脸说道:“散朝!”
“臣等告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