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牛吏之帝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突骑兵的使用基本已形成了定式,将领们不会一开始就用骑兵冲阵,不是冲不动,而是不划算,一个骑兵换几个步兵都犯不上。
何况敌步兵如果结成紧密的阵势,以长兵器对外,骑兵要冲开还真是挺费劲。
一般来说,都是步兵之间的战斗陷入僵局时,骑兵择机从侧后突入,将对方的阵势冲散,甚至将其从中切断,分别消灭,这种战法最有效,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骑兵队伍。
吴汉此时把幽州突骑投入战场,就是准备从南阳精兵侧后突入。
从目前战场上的阵型上来看,双方一开战就纠缠在一处,敌我界线已经不是很分明。人数更少的南阳精兵几乎突入到了吴汉军阵内部,一点一点地将围困着他们的敌军吃掉,而他们自己也在持续损耗,不过损耗的速度比起敌军要慢得多。
士兵的士气随着伤亡的增多而慢慢跌落,直到某个临界点,某一方的士气会呈断崖式跌落,整个军队会突然崩溃,而另一方的士气一下子达到顶点,双方的对战瞬间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单纯杀戮。
从眼下的战局来看,更容易崩溃的反而是是人数占优的吴汉军,因为他们没有南阳兵精锐,士气已快要被打掉。一旦士卒顾不上军法而四处逃散,不管有多少人,就都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
吴汉认识到,再不出击就要晚了。他甚至有些后悔,应该早一些派骑兵上场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南阳精兵竟然如此犀利,战局进展的这么快。
将令一下,旌旗摇动,战鼓轰鸣,一万多幽州突骑分成两队,从两侧迂回突进,马蹄声和着鼓点,震得人心头发紧。听着这熟悉的马蹄之声,吴汉军士气为之一振,经验告诉他们,突骑已经出击,他们离胜利不远了。只需要再坚持一会儿,对方就会在突骑的冲击下全军崩溃。
这时吴汉也远远地看见,随着幽州突骑的出动,敌军骑兵也行动了。那是一支三四千人的骑兵队伍,可能是因为人数上的劣势,邓奉并没有将他们分成两路迎敌,而是全部集中在东部,迎着一队幽州突骑冲了上来。
吴汉放心了,邓奉骑兵不多,幽州突骑的数量是敌军的四倍,优势非常之大。
双方骑兵相向而行,等到敌骑渐渐驰近,吴汉忽然注意到,在敌军的最前方,一杆大旗正迎风飘扬,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邓”字,而旗下那个模糊的身影,即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看过去,也能感觉到他那一往无前的气势。
吴汉在马背上挺直了身体,难道竟是邓奉亲自冲锋?
在当时,邓奉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经被神化了。
传说当年昆阳大战时,王邑手下的巨无霸身高一丈,不仅身高体壮,而且力大无穷,所有的人在他的面前都矮小瘦弱得像个孩子。王邑以半人半兽的巨无霸率领着一群真正的野兽,组成了一只虎豹军。虎豹军在昆阳城下耀武扬威,绿林军诸将见了无不惊骇,心中都生出畏惧之心。
传说当时十八岁的邓奉全然无惧,率十余骑直踏敌阵,在数十万新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邓奉直接取了巨无霸的首级,在大阵中全身而退。他的这种完全个人英雄主义的壮举让新军胆寒不已,也使绿林军士气大振。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吴汉曾经向当事人刘秀求证,刘秀沉吟了半晌,只说道:“日后遇到邓奉,不可与之角力。。。邓奉此人,不可力敌。”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想必这事儿是有根据的。南阳之战时吴汉还没有看到邓奉出马,便被赶进了黄邮水,今天他终于见到了。
邓奉策马在整支队伍的最前面,好像是一枝离了弦的箭,带着浓浓的杀气狂奔而来。
主将冲在前头是最鼓舞士气的做法,军中的最高统帅都不怕死地做先锋,手下将士当然都会跟着拼命,缺点当然是主将有可能突然死亡,全军会因之而猝然崩溃。
邓奉的冲阵激起了吴汉的豪气,他只觉热血涌上头顶,恨不得也迎上前去,与邓奉当面对垒一番,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如皇帝说得那般“不可力敌”。可是理智束缚住了他的手脚,吴汉并没有动。
他是兵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只要稳住就能赢,根本不必亲身犯险。
他有万余强大的突骑队伍,难道还收拾不了这三千多敌骑吗?既然能倚多打少获得胜利,他何必非要逞强冲锋?
吴汉是粗人,但不是莽汉。
这时邓字大旗已插入了突骑阵中,由于被人群遮挡,邓奉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只见到他的大旗在向前迅速移动。
仿佛是刀切豆腐一般,邓字大旗几乎是毫无阻碍地向前,深深地插入到突骑队伍的深处。
吴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可能!他引以为傲的幽州突骑,横行天下战无不胜的强大骑兵,在南阳小子邓奉的面前,竟像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完全不能阻挡他的前进。
吴汉的拳头握得紧紧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在幽州突骑队伍中快速前行的邓字大旗,从嗓子眼里低低地吼出一个字:“杀!”
此时邓奉双手持着长长的马槊,在敌阵中大呼驰突,幽州突骑望风披靡。邓奉起手一槊,刺死一个都尉,奋力向前,杀散其部众,十步之外,又斩一将,幽州突骑见他如此勇猛,尽皆胆寒。
邓奉大呼道:“凡我士卒,距我将旗百步之外者,斩!”当先而进。他的麾下呐喊着追随左右,三千多骑兵气势如虹,幽州突骑不能阻挡,大有崩溃之势。
吴汉见了,再也坐不住,将手中长矛一举,便要亲自上阵,旁边有将领扯住他的马缰,说道:“大司马乃一军之主,不可轻身犯险!”
“邓奉军势大,请大司马暂避其锋,暂且退兵,据营而守,磨其锐气,再行出战。”
以数倍于敌军的兵力还要避其锋芒,吴汉可没干过这种窝囊事,在他这儿,从来都是他逼着别人吃憋。
吴汉斥道:“胜负未分,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正当击鼓而进,奋勇杀敌,焉能退兵?”
>
对于突骑兵的使用基本已形成了定式,将领们不会一开始就用骑兵冲阵,不是冲不动,而是不划算,一个骑兵换几个步兵都犯不上。
何况敌步兵如果结成紧密的阵势,以长兵器对外,骑兵要冲开还真是挺费劲。
一般来说,都是步兵之间的战斗陷入僵局时,骑兵择机从侧后突入,将对方的阵势冲散,甚至将其从中切断,分别消灭,这种战法最有效,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骑兵队伍。
吴汉此时把幽州突骑投入战场,就是准备从南阳精兵侧后突入。
从目前战场上的阵型上来看,双方一开战就纠缠在一处,敌我界线已经不是很分明。人数更少的南阳精兵几乎突入到了吴汉军阵内部,一点一点地将围困着他们的敌军吃掉,而他们自己也在持续损耗,不过损耗的速度比起敌军要慢得多。
士兵的士气随着伤亡的增多而慢慢跌落,直到某个临界点,某一方的士气会呈断崖式跌落,整个军队会突然崩溃,而另一方的士气一下子达到顶点,双方的对战瞬间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单纯杀戮。
从眼下的战局来看,更容易崩溃的反而是是人数占优的吴汉军,因为他们没有南阳兵精锐,士气已快要被打掉。一旦士卒顾不上军法而四处逃散,不管有多少人,就都成了人家砧板上的肉。
吴汉认识到,再不出击就要晚了。他甚至有些后悔,应该早一些派骑兵上场的,可是他没有想到南阳精兵竟然如此犀利,战局进展的这么快。
将令一下,旌旗摇动,战鼓轰鸣,一万多幽州突骑分成两队,从两侧迂回突进,马蹄声和着鼓点,震得人心头发紧。听着这熟悉的马蹄之声,吴汉军士气为之一振,经验告诉他们,突骑已经出击,他们离胜利不远了。只需要再坚持一会儿,对方就会在突骑的冲击下全军崩溃。
这时吴汉也远远地看见,随着幽州突骑的出动,敌军骑兵也行动了。那是一支三四千人的骑兵队伍,可能是因为人数上的劣势,邓奉并没有将他们分成两路迎敌,而是全部集中在东部,迎着一队幽州突骑冲了上来。
吴汉放心了,邓奉骑兵不多,幽州突骑的数量是敌军的四倍,优势非常之大。
双方骑兵相向而行,等到敌骑渐渐驰近,吴汉忽然注意到,在敌军的最前方,一杆大旗正迎风飘扬,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邓”字,而旗下那个模糊的身影,即便隔着这么远的距离看过去,也能感觉到他那一往无前的气势。
吴汉在马背上挺直了身体,难道竟是邓奉亲自冲锋?
在当时,邓奉的单兵作战能力已经被神化了。
传说当年昆阳大战时,王邑手下的巨无霸身高一丈,不仅身高体壮,而且力大无穷,所有的人在他的面前都矮小瘦弱得像个孩子。王邑以半人半兽的巨无霸率领着一群真正的野兽,组成了一只虎豹军。虎豹军在昆阳城下耀武扬威,绿林军诸将见了无不惊骇,心中都生出畏惧之心。
传说当时十八岁的邓奉全然无惧,率十余骑直踏敌阵,在数十万新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邓奉直接取了巨无霸的首级,在大阵中全身而退。他的这种完全个人英雄主义的壮举让新军胆寒不已,也使绿林军士气大振。
这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吴汉曾经向当事人刘秀求证,刘秀沉吟了半晌,只说道:“日后遇到邓奉,不可与之角力。。。邓奉此人,不可力敌。”
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想必这事儿是有根据的。南阳之战时吴汉还没有看到邓奉出马,便被赶进了黄邮水,今天他终于见到了。
邓奉策马在整支队伍的最前面,好像是一枝离了弦的箭,带着浓浓的杀气狂奔而来。
主将冲在前头是最鼓舞士气的做法,军中的最高统帅都不怕死地做先锋,手下将士当然都会跟着拼命,缺点当然是主将有可能突然死亡,全军会因之而猝然崩溃。
邓奉的冲阵激起了吴汉的豪气,他只觉热血涌上头顶,恨不得也迎上前去,与邓奉当面对垒一番,看一看他是不是真的如皇帝说得那般“不可力敌”。可是理智束缚住了他的手脚,吴汉并没有动。
他是兵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只要稳住就能赢,根本不必亲身犯险。
他有万余强大的突骑队伍,难道还收拾不了这三千多敌骑吗?既然能倚多打少获得胜利,他何必非要逞强冲锋?
吴汉是粗人,但不是莽汉。
这时邓字大旗已插入了突骑阵中,由于被人群遮挡,邓奉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只见到他的大旗在向前迅速移动。
仿佛是刀切豆腐一般,邓字大旗几乎是毫无阻碍地向前,深深地插入到突骑队伍的深处。
吴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可能!他引以为傲的幽州突骑,横行天下战无不胜的强大骑兵,在南阳小子邓奉的面前,竟像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完全不能阻挡他的前进。
吴汉的拳头握得紧紧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在幽州突骑队伍中快速前行的邓字大旗,从嗓子眼里低低地吼出一个字:“杀!”
此时邓奉双手持着长长的马槊,在敌阵中大呼驰突,幽州突骑望风披靡。邓奉起手一槊,刺死一个都尉,奋力向前,杀散其部众,十步之外,又斩一将,幽州突骑见他如此勇猛,尽皆胆寒。
邓奉大呼道:“凡我士卒,距我将旗百步之外者,斩!”当先而进。他的麾下呐喊着追随左右,三千多骑兵气势如虹,幽州突骑不能阻挡,大有崩溃之势。
吴汉见了,再也坐不住,将手中长矛一举,便要亲自上阵,旁边有将领扯住他的马缰,说道:“大司马乃一军之主,不可轻身犯险!”
“邓奉军势大,请大司马暂避其锋,暂且退兵,据营而守,磨其锐气,再行出战。”
以数倍于敌军的兵力还要避其锋芒,吴汉可没干过这种窝囊事,在他这儿,从来都是他逼着别人吃憋。
吴汉斥道:“胜负未分,将士们还在浴血奋战,正当击鼓而进,奋勇杀敌,焉能退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