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牛吏之帝王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亲人复仇而杀人宽容度很高,有的竟然会得到全社会的赞赏。齐宏为祖父复仇杀人还真不一定会被判处死刑。
让人没想到的是,意外又发生了。
齐宏刚到了郡里,还没走到太守府,竟然遇到了贼曹掾,二话不说上前拿人,也不听他辩解,在争执过程中一刀将齐宏杀死了。
用脚也能想到,贼曹掾一定是得到了风声,知道齐宏进了城,抢在他到达太守府之前下手,以拒捕为名将他杀死。
可他不知道太守手中有齐宏要自首的书信,他本来就是来投案的,所谓的拒捕之说根本站不住脚。如此擅作主张,假公事报私仇,使得杨太守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贼曹掾下狱,扬言要严厉惩处。
齐、穆两姓如今势同水火,其余诸豪强也不消停,因这次迁徙结仇的豪强很多,互相之间都看不顺眼,摩擦不断。这使得郡县官府成了香饽饽。
原来的局势是豪强联手,依靠他们在当地的势力,多少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官府要做什么事都要和豪门打商量,多少有点求着他们。可是如今,豪强们的联盟破裂了,为了获得支持,他们都分别向官府靠拢,试图借助官府的力量打压仇敌。
不仅汝南郡如此,其他各郡亦然。这次虽然一共只迁徙了豪强一百余家,但是却将各郡折腾得够呛,豪强们之间生出了嫌隙,官府的权威加重。
朝廷借这次迁徙度了很多豪强的田地,收回大批闲田,削弱了豪门的力量。因为担心日后的命运,豪强们对于兼并土地的热情减退,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大量田地抛售现象,田价持续走低。皇帝下令官府出手,低价收购田地,豪强们被狠狠地薅了一把羊毛。
朝廷手中掌握了闲田多了,自然需要释放人力来耕种。
皇帝下令,将军中三十岁以上的士卒放归家中,授与他们田地,让他们耕作,对于打江山的士卒,当然是要有所优待的,每人授田百亩,皆是上田,所有权归自己所有,与当年在长安解散的赤眉军待遇相当。
皇帝又颁下诏令,赦免逃籍的隐户,号召他们还乡,原本有田者回去继续耕种,无田者由官府组织参加民屯。为了鼓励屯田,朝廷答应凡是屯田六年以上者,所种田地归耕作者所有,之后不需按比例向官府缴纳收成,只需按三十分之一的比例交纳田税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为官府打工六年,在六年间按一半比例交纳收成,之后这田地就是自己的了。
关西的屯田大都已过了六年,当屯田百姓得知自己将拥有这块田时,顿时欢声雷动,齐声称颂建世皇帝陛下。他们当年都是一无所有的流民,得到皇帝庇佑,给了他们饭吃,让他们活了下来,如今又给他们田地,让他们成为有产者,百姓怎么能不感激呢?
关东的隐户和流民得知这个政策,立即掀起了还乡潮,使关东的屯田又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典农中郎将曹金忙得不可开交,好在大汉屯田这么多年,他手下有成熟的屯田班子,不过是从关西移到关东罢了,这些事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了。
朝中有大臣看风向,体察皇帝的意思,上奏书提议释放奴婢和囚犯,进一步增加社会上的人力供应。
皇帝看了,放在一边,说道:“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人一下子涌出太多,搞不好会闹田荒的。大汉奴婢何止千万,都放出来,朕哪有那么多田给他们种?到时他们无以为生,反倒会怨恨朕。让那些豪门大户先养着好了,等朕有田了再说。”
杨音道:“陛下,那些狱中的囚犯,可没有豪门大户养着,他们吃的都是朝廷的粮。”
“你说得对!得让他们种田,朕不养闲人。”皇帝皱了皱眉头,说道:“不过,他们触犯了国家法度,不仅不受罚,反倒要种朕的田,哪有这样的好事儿?这样的话,大家都要去以身试法了!”
他沉吟片刻,说道:“依旧例,把天下囚犯都迁走,向北向西,充实边塞,向南边烟瘴之地,开发南疆,让他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去屯田,去放牛放羊,越远越好!”
迁长陵令执行得几乎完美,虽然难免有不自量力的豪强与官府对抗,但是皇帝并不是一味仁慈的人,挥动屠刀的时候他一点也不会心软,渔阳便有一户倒霉的豪强大户被灭了族,使得整个幽州豪门震恐。
为了对付远在辽东的刘秀,此时全天下驻军最多的地方就是幽州了,皇帝正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治理幽州,使这块边远之地知道朝廷之威,这时还敢闹事的豪强真叫不知死活。
政策执行需要赏罚分明,除去强力手段之外,对于主动与朝廷配合的豪门,皇帝予以大力表彰,汝南周氏因为主动迁徙之事,让皇帝大加赞赏。
周嘉的《周氏请迁长陵书》一夜间传遍天下,成为一篇传世名文。皇帝对于周氏大加赏赐,赐钱赐田,使其豪富不下在汝南之时。周嘉本人以汝南郡孝廉的身分入长安,被皇帝破格使用,直接留在身边为侍郎,因他对郡县豪强之事十分清楚,本人又十分能干,皇帝对他很是器重,之后的朝廷豪强政策常有他的意见在里面。
有一次周嘉侍奉皇帝时,两人闲聊汝南人物,偶然提到了别驾袁昌,一听说姓袁,皇帝顿了一下,问道:“汝南姓袁的?莫非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陛下,袁昌出身淮阳袁氏,三年前才迁来汝南,汝南并没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不知您说的是哪一姓?”
皇帝这才回过味来,他所说的四世三公的袁氏,其实是三国时候的袁绍袁术的家族,那已是一百多年之后的事了。看来现在汝南袁氏还没发迹。
皇帝忽地问道:“袁昌的家族中可有叫袁安的?”
“袁安?没有。”周嘉摇了摇头,忽然停住了,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有,确实有袁安!袁昌前年新生的幼子,名字就叫做袁安,当年我去送过贺礼的!可袁安只是个孩童啊,陛下,您,您是如何得知的?”
皇帝没有理他,只是若有所思地笑了笑,袁安,汝南袁氏之祖,带领袁氏一飞冲天的关键人物。汝南袁氏,源头原来在这儿。
刘钰心里充满了探究到历史真相的成就感。
为亲人复仇而杀人宽容度很高,有的竟然会得到全社会的赞赏。齐宏为祖父复仇杀人还真不一定会被判处死刑。
让人没想到的是,意外又发生了。
齐宏刚到了郡里,还没走到太守府,竟然遇到了贼曹掾,二话不说上前拿人,也不听他辩解,在争执过程中一刀将齐宏杀死了。
用脚也能想到,贼曹掾一定是得到了风声,知道齐宏进了城,抢在他到达太守府之前下手,以拒捕为名将他杀死。
可他不知道太守手中有齐宏要自首的书信,他本来就是来投案的,所谓的拒捕之说根本站不住脚。如此擅作主张,假公事报私仇,使得杨太守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贼曹掾下狱,扬言要严厉惩处。
齐、穆两姓如今势同水火,其余诸豪强也不消停,因这次迁徙结仇的豪强很多,互相之间都看不顺眼,摩擦不断。这使得郡县官府成了香饽饽。
原来的局势是豪强联手,依靠他们在当地的势力,多少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官府要做什么事都要和豪门打商量,多少有点求着他们。可是如今,豪强们的联盟破裂了,为了获得支持,他们都分别向官府靠拢,试图借助官府的力量打压仇敌。
不仅汝南郡如此,其他各郡亦然。这次虽然一共只迁徙了豪强一百余家,但是却将各郡折腾得够呛,豪强们之间生出了嫌隙,官府的权威加重。
朝廷借这次迁徙度了很多豪强的田地,收回大批闲田,削弱了豪门的力量。因为担心日后的命运,豪强们对于兼并土地的热情减退,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大量田地抛售现象,田价持续走低。皇帝下令官府出手,低价收购田地,豪强们被狠狠地薅了一把羊毛。
朝廷手中掌握了闲田多了,自然需要释放人力来耕种。
皇帝下令,将军中三十岁以上的士卒放归家中,授与他们田地,让他们耕作,对于打江山的士卒,当然是要有所优待的,每人授田百亩,皆是上田,所有权归自己所有,与当年在长安解散的赤眉军待遇相当。
皇帝又颁下诏令,赦免逃籍的隐户,号召他们还乡,原本有田者回去继续耕种,无田者由官府组织参加民屯。为了鼓励屯田,朝廷答应凡是屯田六年以上者,所种田地归耕作者所有,之后不需按比例向官府缴纳收成,只需按三十分之一的比例交纳田税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为官府打工六年,在六年间按一半比例交纳收成,之后这田地就是自己的了。
关西的屯田大都已过了六年,当屯田百姓得知自己将拥有这块田时,顿时欢声雷动,齐声称颂建世皇帝陛下。他们当年都是一无所有的流民,得到皇帝庇佑,给了他们饭吃,让他们活了下来,如今又给他们田地,让他们成为有产者,百姓怎么能不感激呢?
关东的隐户和流民得知这个政策,立即掀起了还乡潮,使关东的屯田又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典农中郎将曹金忙得不可开交,好在大汉屯田这么多年,他手下有成熟的屯田班子,不过是从关西移到关东罢了,这些事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了。
朝中有大臣看风向,体察皇帝的意思,上奏书提议释放奴婢和囚犯,进一步增加社会上的人力供应。
皇帝看了,放在一边,说道:“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人一下子涌出太多,搞不好会闹田荒的。大汉奴婢何止千万,都放出来,朕哪有那么多田给他们种?到时他们无以为生,反倒会怨恨朕。让那些豪门大户先养着好了,等朕有田了再说。”
杨音道:“陛下,那些狱中的囚犯,可没有豪门大户养着,他们吃的都是朝廷的粮。”
“你说得对!得让他们种田,朕不养闲人。”皇帝皱了皱眉头,说道:“不过,他们触犯了国家法度,不仅不受罚,反倒要种朕的田,哪有这样的好事儿?这样的话,大家都要去以身试法了!”
他沉吟片刻,说道:“依旧例,把天下囚犯都迁走,向北向西,充实边塞,向南边烟瘴之地,开发南疆,让他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去,去屯田,去放牛放羊,越远越好!”
迁长陵令执行得几乎完美,虽然难免有不自量力的豪强与官府对抗,但是皇帝并不是一味仁慈的人,挥动屠刀的时候他一点也不会心软,渔阳便有一户倒霉的豪强大户被灭了族,使得整个幽州豪门震恐。
为了对付远在辽东的刘秀,此时全天下驻军最多的地方就是幽州了,皇帝正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治理幽州,使这块边远之地知道朝廷之威,这时还敢闹事的豪强真叫不知死活。
政策执行需要赏罚分明,除去强力手段之外,对于主动与朝廷配合的豪门,皇帝予以大力表彰,汝南周氏因为主动迁徙之事,让皇帝大加赞赏。
周嘉的《周氏请迁长陵书》一夜间传遍天下,成为一篇传世名文。皇帝对于周氏大加赏赐,赐钱赐田,使其豪富不下在汝南之时。周嘉本人以汝南郡孝廉的身分入长安,被皇帝破格使用,直接留在身边为侍郎,因他对郡县豪强之事十分清楚,本人又十分能干,皇帝对他很是器重,之后的朝廷豪强政策常有他的意见在里面。
有一次周嘉侍奉皇帝时,两人闲聊汝南人物,偶然提到了别驾袁昌,一听说姓袁,皇帝顿了一下,问道:“汝南姓袁的?莫非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
“陛下,袁昌出身淮阳袁氏,三年前才迁来汝南,汝南并没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不知您说的是哪一姓?”
皇帝这才回过味来,他所说的四世三公的袁氏,其实是三国时候的袁绍袁术的家族,那已是一百多年之后的事了。看来现在汝南袁氏还没发迹。
皇帝忽地问道:“袁昌的家族中可有叫袁安的?”
“袁安?没有。”周嘉摇了摇头,忽然停住了,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有,确实有袁安!袁昌前年新生的幼子,名字就叫做袁安,当年我去送过贺礼的!可袁安只是个孩童啊,陛下,您,您是如何得知的?”
皇帝没有理他,只是若有所思地笑了笑,袁安,汝南袁氏之祖,带领袁氏一飞冲天的关键人物。汝南袁氏,源头原来在这儿。
刘钰心里充满了探究到历史真相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