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铁血中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百二十三章郁闷的李诵
这次顿莫贺达干来京城见到李豫,曾说他看起来不像快五十岁的人,让他发自内心的高兴。
对方说得不错,最近大唐频频传来喜讯。先是朱出征回原蛮,一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何浩然惹的大祸,在朝廷百般加赏下,李惟岳很听话,居然真的按兵不动,看样子是不打算报复了。
这些都比不上顿莫贺达干的到来,在回纥顿莫贺达干就相当于李适,是下一任绝对的可汗,要不是对现任的可汗不敬,他都想直接封对方的称号了。
两国签下同盟协议,暂定为叔侄关系。有难相帮,虽然大唐每年要白给一些米酒、琉璃之类的身外之物,但很长一段时间,两国应该会相安无事。他前两天还在与郭子仪几人商量,将重心转到土蕃身上。
他当然知道这些是谁带来的,这次没刻意在何浩然身边派什么内廷卫,因为尉迟奉先已经相当于是个忠心的密探。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何浩然,吩咐过尉迟奉先,不要有事无事打小报告。
卫州的事他也清楚,甚至有些恼火,并不是因为杀李宝臣。何浩然一到卫州,将那里搞得天翻地覆,据下面的官员来报,怕是要不了几年,卫州就会变成第二个苏杭那样的繁华大州城。何浩然有如此大的能力,居然一直没向朝廷献这方面的计策?
卫州的变化朝廷大臣都看在眼里,现在正是在搞他的分区种植计划,于是将城市发展纳入重要议事范围。
得到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大力发展各地商业,鼓励商人建厂,朝廷在税收或是其它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韦皋带来的六千多人分在各地修桥铺路,清除途中的江匪路霸等等。基本上都是何浩然在卫州搞的那些,没什么新鲜。
朝廷一派欣欣向荣,源源不断有大量的税收运到京城。他仿佛已经看见万国来朝的局面,在内心里认为现在不比太宗时期差多少,差的只是一点时间。
什么事都非常顺利,让他有些膨胀,有两天居然没来上朝,被几个大臣知道他很是后说了一顿,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天,他一早就来到大殿,等待一些按时来的官员。
“皇上,四千八百个俘虏已经到位。只是这次所俘虏的青壮不少,妇女不多,几路将领来报,说他们的压力很大,怕那些俘虏闹事。”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刘承寿,何浩然没推举无薪杂役的官方人选,刘承寿当仁不让,自己亲自抓。他以为这是好差事,这次在西州那边抓的几乎全是兵,土蕃百姓很少,妇女才几百人。刘承寿也不管什么道德,一心想学何浩然那样。
这些话要是在以前说,刘承寿不知要面对多少人弹劾。现在就算在堂上的孔望听到后,也仅是将眉毛皱了皱,没多事的意思。
李豫也皱起眉毛,他和刘承寿一样,想的是何浩然那些老路子,想了想说:
“不能让他们组成家庭,没什么制约的确压力有些大。大家都想想办法,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当皇上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管全国之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军师兼打工仔。朝堂上一番热议后,卢杞可能一时没想到办法,不满地看着刘承寿:
“此事归你管,何将军管的时候就没这些问题,一到你接手问题就出来了?你工部不会想想办法吗?”
刘承寿气得差点破口大骂,要不是这次妇女太少,他也能轻松摆平。
“我招集工部众人,甚至连一些匠师也叫来商议过,此事说难办也不,只需朝廷多派此士兵去监管。这次的事特殊,按何将军那样一比六的兵力根本不行,至少要一比三。”
“一比三?干脆让士兵自己去修路得了,还要养那些蕃俘干什么?”一个三十几岁的将领毫不客气地说:
“何将军以前就说过,投入的兵力不能大,要制定出一套好的制度,让他们从内心上不反抗。以后的兵俘比例还要降低,到一比十才能称为完美。要是刘大人想不出办法,我倒有些主意,不妨对他们好些,比如改善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等等。”
刘承寿连看这个将领的意思都没有,这些主意他们早就想过,要是顿顿有肉吃,他们身体好了心态不好,一怒之下造反怎么办?再说那样做投资也太大,根本不值得。
在一旁学政事的李适也在想,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方法,一天的早朝就这样过去。回到东宫不久,李诵和韩愈兴冲冲跑进来:
“父王,我们将自行车造出来了。”
李... -->>
第三百二十三章郁闷的李诵
这次顿莫贺达干来京城见到李豫,曾说他看起来不像快五十岁的人,让他发自内心的高兴。
对方说得不错,最近大唐频频传来喜讯。先是朱出征回原蛮,一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何浩然惹的大祸,在朝廷百般加赏下,李惟岳很听话,居然真的按兵不动,看样子是不打算报复了。
这些都比不上顿莫贺达干的到来,在回纥顿莫贺达干就相当于李适,是下一任绝对的可汗,要不是对现任的可汗不敬,他都想直接封对方的称号了。
两国签下同盟协议,暂定为叔侄关系。有难相帮,虽然大唐每年要白给一些米酒、琉璃之类的身外之物,但很长一段时间,两国应该会相安无事。他前两天还在与郭子仪几人商量,将重心转到土蕃身上。
他当然知道这些是谁带来的,这次没刻意在何浩然身边派什么内廷卫,因为尉迟奉先已经相当于是个忠心的密探。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何浩然,吩咐过尉迟奉先,不要有事无事打小报告。
卫州的事他也清楚,甚至有些恼火,并不是因为杀李宝臣。何浩然一到卫州,将那里搞得天翻地覆,据下面的官员来报,怕是要不了几年,卫州就会变成第二个苏杭那样的繁华大州城。何浩然有如此大的能力,居然一直没向朝廷献这方面的计策?
卫州的变化朝廷大臣都看在眼里,现在正是在搞他的分区种植计划,于是将城市发展纳入重要议事范围。
得到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大力发展各地商业,鼓励商人建厂,朝廷在税收或是其它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将韦皋带来的六千多人分在各地修桥铺路,清除途中的江匪路霸等等。基本上都是何浩然在卫州搞的那些,没什么新鲜。
朝廷一派欣欣向荣,源源不断有大量的税收运到京城。他仿佛已经看见万国来朝的局面,在内心里认为现在不比太宗时期差多少,差的只是一点时间。
什么事都非常顺利,让他有些膨胀,有两天居然没来上朝,被几个大臣知道他很是后说了一顿,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天,他一早就来到大殿,等待一些按时来的官员。
“皇上,四千八百个俘虏已经到位。只是这次所俘虏的青壮不少,妇女不多,几路将领来报,说他们的压力很大,怕那些俘虏闹事。”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刘承寿,何浩然没推举无薪杂役的官方人选,刘承寿当仁不让,自己亲自抓。他以为这是好差事,这次在西州那边抓的几乎全是兵,土蕃百姓很少,妇女才几百人。刘承寿也不管什么道德,一心想学何浩然那样。
这些话要是在以前说,刘承寿不知要面对多少人弹劾。现在就算在堂上的孔望听到后,也仅是将眉毛皱了皱,没多事的意思。
李豫也皱起眉毛,他和刘承寿一样,想的是何浩然那些老路子,想了想说:
“不能让他们组成家庭,没什么制约的确压力有些大。大家都想想办法,看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当皇上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管全国之人,所有人都是他的军师兼打工仔。朝堂上一番热议后,卢杞可能一时没想到办法,不满地看着刘承寿:
“此事归你管,何将军管的时候就没这些问题,一到你接手问题就出来了?你工部不会想想办法吗?”
刘承寿气得差点破口大骂,要不是这次妇女太少,他也能轻松摆平。
“我招集工部众人,甚至连一些匠师也叫来商议过,此事说难办也不,只需朝廷多派此士兵去监管。这次的事特殊,按何将军那样一比六的兵力根本不行,至少要一比三。”
“一比三?干脆让士兵自己去修路得了,还要养那些蕃俘干什么?”一个三十几岁的将领毫不客气地说:
“何将军以前就说过,投入的兵力不能大,要制定出一套好的制度,让他们从内心上不反抗。以后的兵俘比例还要降低,到一比十才能称为完美。要是刘大人想不出办法,我倒有些主意,不妨对他们好些,比如改善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等等。”
刘承寿连看这个将领的意思都没有,这些主意他们早就想过,要是顿顿有肉吃,他们身体好了心态不好,一怒之下造反怎么办?再说那样做投资也太大,根本不值得。
在一旁学政事的李适也在想,想来想去都没有什么好方法,一天的早朝就这样过去。回到东宫不久,李诵和韩愈兴冲冲跑进来:
“父王,我们将自行车造出来了。”
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