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阿滢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名亦有遇有不遇”的感叹。乾隆四十八年他主修县志时,便把“古泉连珠”取代了原八景中虚幻不实的“仙台夕照”此后八景便有两说了。瑞珠泉水并不径直流向北邻的柴汶河,一路蜿蜒向西。夏日里掬一口泉水,清凉甘冽,沁人心脾,冬天的泉水之上雾气腾腾,远远望去,宛如一条舞动的长龙,为瑞珠泉增添了一种壮观而又神秘的景象。
柴汶河两岸有着丰富的煤田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民间挖煤历史。史学家考证,新汶矿区在北朝时开发使用煤炭烧制瓷器窑址。唐代和宋代的冶铁、陶瓷业极盛,采用当地半裸露煤炭烧瓷、炼铁。郭家泉村南的铁路就是日本人占领中国后为掠夺煤炭资源,主持修筑的。建国后,国家和地方又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煤矿。过滥的开采,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打一眼井,需要打一百多米。
瑞珠泉渐渐枯竭了。后人只能从史书上去寻找一代名泉的盛况,而再也无法领略“泉出平地”的景象了。
村中原来也有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流。在村中的老学校前与从南面流来的一条小溪交汇后拐弯向北流入柴汶河。到学校上学需过一座石桥。学生们就顺着浏阳河的调子唱:郭泉河,弯了几道弯,三四里水路,到沟北崖。溪流清澈见底,常年不断。小河的南岸一片的柳树和槐树,树下有一古老的石碾,石碾旁住着一户人家,这家的主人是个读书人,据说家里有不少的藏书。在吱呀呀的压碾声,洗衣姑娘的打闹声和学校里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乐曲中,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树阴里,吸着旱烟,喝着老干烘茶,拉呱聊天,怡然自得。对着石桥是郭家泉古寨的南门,沿河北岸有残留的部分古寨墙,这条小河就像一条护城河,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幻想,在古时,这座桥的前身是一座被高高吊起的木桥,白日里放下吊桥,村民可自由出入,到了夜间再把木桥吊起,防止土匪的入侵。
郭家泉村3000余人,郭性占了大半,自建村到现在政权一直都掌握在由郭姓人手里。有一个传说,也不知何年何月,什么朝代,一个叫于进泉的人迁来定居,于进泉为人老实厚道,勤俭持家,不几年日子就红火起来,买了田地,养了牛马,雇上了长工丫环,成了村里的首富。郭姓人急了,几个头面人物凑在一起商议对策,有人说:“富是因为他的名字,于(鱼)进泉,鱼得水,如虎添翼,如何不富?”“那我们叫他于(鱼)进锅。”“对!就叫他鱼进锅!”不久,于家败落了。于进泉闭门思过,悟出是人们叫他于(鱼)进锅的缘故。也不声张,卧薪尝胆,每日早起,邻居还在睡梦中,就听于家开大门的声音,就说:“于家起来了”“于家起来了”借着谐音,于家果然再次富了起来,惟恐有变,就悄悄地搬家,离开了郭家泉。
传说就是传说,谁也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就这样一辈一辈流传下来,不知是自责,还是忏悔。可是这种丑陋也一直延续下来。
我曾找到一本清道光八年由郭氏十世孙郭玺创修的新邑郭氏族谱手写本残卷。在始祖郭名香的简介中说,祖讳名香,字古泉。生六子,曰思舜、思禹、思汤、思文、思齐、思鲁。名字取得都非常大气,说明郭氏祖上是读书之人,可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只有两个皇上御赐钦封的正九品顶戴的乡绅。直到解放后才陆续地有人考上大学,读了博士,走出了村庄。
一位旅居新西兰的中国画家买了一艘帆船环游世界。而这位画家就是从郭家泉走出来的,是我的朋友,我们曾经合作过一套连环画。他从一家美术院校毕业后,就只身一人去海南寻求发展,在报社做过美编,在电影制片厂搞过动画设计,后来自己做老板开了一家影视广告公司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当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后,他的视野又转向了海外。艺术没有国界,在澳大利亚,他的画展受到了欢迎,当他来到新西兰时,他的作品在这个国家引起了震动,上层社会皆以拥有这位黄皮肤画家的作品为荣。
在这个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皆不相同的异域社会能有大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他却没有安于新西兰富足的生活,他有更远大的目标。他要做哥伦布。他要环游世界。当他驾驶着那艘8米长的无动力帆船,在南太平洋独自航行了4000海里后,回到了祖国。2003年3月18日从大连出航,进行环球航海的第一阶段——中国海疆行。他计划用30天到50天时间完成对中国海疆从北至南的单独航行,最终抵达南沙群岛。返航后,经过休整,他再继续用18个月时间完成整个环球航行。这次航行将使他成为第一个驾驶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的中国人。
他出航前,我在郭家泉遇到了这位多年未见的画家。他回国与杨澜的阳光卫视签订了一千万元的合约,为阳光卫视每周提供一部风光片。顺便回乡省亲。
郭家泉泉水干涸了,柴汶河的河水污染了,那人工建造的保佑人们旱涝保收的“圣殿”——大碹,也将被拆除。它们以生命做代价,培育了百余名大学生,几十名硕士乃至博士研究生,培育了教授、作家、艺术家,培育了一代新人。写在人们脸上的不再是贫穷、安逸和满足,而是财富、忙碌和气质。
一位作家说:“故乡可以几年不回去,但它总在那儿,什么时候回去,都可以用月光的柔情,去抚平你心灵的创伤。”故乡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你走得再远,都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你,让人魂牵梦绕。我想,经过改革浪潮的冲刷,用不了多久,一个新型的乡村将伴着古泉连珠的胜景屹立在汶河岸边,依稀中我分明看到瑞珠泉复涌的迷人景致了。
名亦有遇有不遇”的感叹。乾隆四十八年他主修县志时,便把“古泉连珠”取代了原八景中虚幻不实的“仙台夕照”此后八景便有两说了。瑞珠泉水并不径直流向北邻的柴汶河,一路蜿蜒向西。夏日里掬一口泉水,清凉甘冽,沁人心脾,冬天的泉水之上雾气腾腾,远远望去,宛如一条舞动的长龙,为瑞珠泉增添了一种壮观而又神秘的景象。
柴汶河两岸有着丰富的煤田资源,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民间挖煤历史。史学家考证,新汶矿区在北朝时开发使用煤炭烧制瓷器窑址。唐代和宋代的冶铁、陶瓷业极盛,采用当地半裸露煤炭烧瓷、炼铁。郭家泉村南的铁路就是日本人占领中国后为掠夺煤炭资源,主持修筑的。建国后,国家和地方又建起了大大小小的煤矿。过滥的开采,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打一眼井,需要打一百多米。
瑞珠泉渐渐枯竭了。后人只能从史书上去寻找一代名泉的盛况,而再也无法领略“泉出平地”的景象了。
村中原来也有一条小河,自东向西流。在村中的老学校前与从南面流来的一条小溪交汇后拐弯向北流入柴汶河。到学校上学需过一座石桥。学生们就顺着浏阳河的调子唱:郭泉河,弯了几道弯,三四里水路,到沟北崖。溪流清澈见底,常年不断。小河的南岸一片的柳树和槐树,树下有一古老的石碾,石碾旁住着一户人家,这家的主人是个读书人,据说家里有不少的藏书。在吱呀呀的压碾声,洗衣姑娘的打闹声和学校里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乐曲中,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树阴里,吸着旱烟,喝着老干烘茶,拉呱聊天,怡然自得。对着石桥是郭家泉古寨的南门,沿河北岸有残留的部分古寨墙,这条小河就像一条护城河,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幻想,在古时,这座桥的前身是一座被高高吊起的木桥,白日里放下吊桥,村民可自由出入,到了夜间再把木桥吊起,防止土匪的入侵。
郭家泉村3000余人,郭性占了大半,自建村到现在政权一直都掌握在由郭姓人手里。有一个传说,也不知何年何月,什么朝代,一个叫于进泉的人迁来定居,于进泉为人老实厚道,勤俭持家,不几年日子就红火起来,买了田地,养了牛马,雇上了长工丫环,成了村里的首富。郭姓人急了,几个头面人物凑在一起商议对策,有人说:“富是因为他的名字,于(鱼)进泉,鱼得水,如虎添翼,如何不富?”“那我们叫他于(鱼)进锅。”“对!就叫他鱼进锅!”不久,于家败落了。于进泉闭门思过,悟出是人们叫他于(鱼)进锅的缘故。也不声张,卧薪尝胆,每日早起,邻居还在睡梦中,就听于家开大门的声音,就说:“于家起来了”“于家起来了”借着谐音,于家果然再次富了起来,惟恐有变,就悄悄地搬家,离开了郭家泉。
传说就是传说,谁也无法考证它的真实性,就这样一辈一辈流传下来,不知是自责,还是忏悔。可是这种丑陋也一直延续下来。
我曾找到一本清道光八年由郭氏十世孙郭玺创修的新邑郭氏族谱手写本残卷。在始祖郭名香的简介中说,祖讳名香,字古泉。生六子,曰思舜、思禹、思汤、思文、思齐、思鲁。名字取得都非常大气,说明郭氏祖上是读书之人,可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只有两个皇上御赐钦封的正九品顶戴的乡绅。直到解放后才陆续地有人考上大学,读了博士,走出了村庄。
一位旅居新西兰的中国画家买了一艘帆船环游世界。而这位画家就是从郭家泉走出来的,是我的朋友,我们曾经合作过一套连环画。他从一家美术院校毕业后,就只身一人去海南寻求发展,在报社做过美编,在电影制片厂搞过动画设计,后来自己做老板开了一家影视广告公司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是一个天生不安分的人,当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后,他的视野又转向了海外。艺术没有国界,在澳大利亚,他的画展受到了欢迎,当他来到新西兰时,他的作品在这个国家引起了震动,上层社会皆以拥有这位黄皮肤画家的作品为荣。
在这个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皆不相同的异域社会能有大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他却没有安于新西兰富足的生活,他有更远大的目标。他要做哥伦布。他要环游世界。当他驾驶着那艘8米长的无动力帆船,在南太平洋独自航行了4000海里后,回到了祖国。2003年3月18日从大连出航,进行环球航海的第一阶段——中国海疆行。他计划用30天到50天时间完成对中国海疆从北至南的单独航行,最终抵达南沙群岛。返航后,经过休整,他再继续用18个月时间完成整个环球航行。这次航行将使他成为第一个驾驶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的中国人。
他出航前,我在郭家泉遇到了这位多年未见的画家。他回国与杨澜的阳光卫视签订了一千万元的合约,为阳光卫视每周提供一部风光片。顺便回乡省亲。
郭家泉泉水干涸了,柴汶河的河水污染了,那人工建造的保佑人们旱涝保收的“圣殿”——大碹,也将被拆除。它们以生命做代价,培育了百余名大学生,几十名硕士乃至博士研究生,培育了教授、作家、艺术家,培育了一代新人。写在人们脸上的不再是贫穷、安逸和满足,而是财富、忙碌和气质。
一位作家说:“故乡可以几年不回去,但它总在那儿,什么时候回去,都可以用月光的柔情,去抚平你心灵的创伤。”故乡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你走得再远,都有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你,让人魂牵梦绕。我想,经过改革浪潮的冲刷,用不了多久,一个新型的乡村将伴着古泉连珠的胜景屹立在汶河岸边,依稀中我分明看到瑞珠泉复涌的迷人景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