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三国之西凉鄙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申家,是聚居在上庸与西城之间的豪族。
因为宗祠和户籍皆落在上庸县,因而被称为上庸申家。当代话事人是申耽、申仪两兄弟。
拜当年杜畿的引荐,申家帮忙华雄将战马销往荆州,从中获利颇丰。在汉中郡东部民生凋敝的山区,身家丰厚了,也意味着实力会急剧膨胀。
比如那些受温饱所迫的黔首山民,会主动过来充当佃户或私兵。
而这点,也无形中助长了申氏兄弟想往上爬的心思。
穷而思富,富而思贵嘛。
生活总得有点追求。
一开始,申氏兄弟是重金延请饱学之士,前来族内教育后辈子弟,指望着培养出几个允文允武的族人,以后被官府征辟出仕,用几代人的努力让上庸申氏成为士人之家。
但是慢慢地,他们就发现,这条路似乎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黄巾之乱死灰复燃,西北羌乱方兴未艾,举大汉遍地烽火。但就是在这个时节上,大汉天子竟然新旧交替,让董卓入主雒阳,关东诸侯群起讨之。动乱之下,催生无数流寇与草头王,上演着你唱罢我登台。
申氏兄弟忽然觉得,昔日的大汉,已经不再熟悉。
也后知后觉的发现,想走传统的经书传家道路,想以培养后嗣才学登上仕途光耀门楣,已经来不及了。
无他,在乱世之中,无权无势而又家资丰厚者,无异于被人垂涎三尺的待宰羔羊!
申氏兄弟担忧,有才学的后辈还没培养出来,申家就先被乱兵给灭了。
虽然说,申家是当地豪族,在上庸境内无人胆敢欺毁,但耕地匮乏的上庸县能积攒出多少实力来?远的不说,单凭南阳郡随意一个县的郡兵,就能将申家给平了!
带着这样的担忧,申氏兄弟平日里没少琢磨,如何依附上权势者,来个大树底下好乘凉。
其实也没什么纠结的,选择无非就是这么几个。
其一,是应上庸或者西城官府的征辟,成为县主薄或者游缴什么的。
这个选择,申氏兄弟直接略过。
申家在当地的话语权,本来堪比县长!
何必去当个小吏?
其二,则是组织私兵,前往汉中治所南郑,投于太守苏固的麾下。
以世俗的常理而断,苏固会给申家一个类似于郡将、县尉之类的官职。
但这样的做法,代价也很大。
苏固不会让他们留在上庸,继续坐大的!
而且带过去的那些私兵,都会被打散重新整编,不再是申家的部曲。
相当于申家和苏固互取所需的交易。
申家付出私兵换来了一个官位;而苏固扔出一个官职,减少了地方豪族坐大催生动乱的因素。
不过,当今世理就是这样,谁都不能空手套白狼,名利双收。
申氏兄弟中幼者申仪,就比较倾向于这种。
他觉得苏固在郡内任职多年,根基稳固,且素有仁义之名,在这样的太守麾下出仕,对申家未来没有危害。
另一个理由,则是申家毕竟在苏固的治下。
生杀予夺,都在苏固善恶之间。
也是以这个理由,劝阻了长兄申耽的提议。
恩,申耽的提议,是他们的第三个选择:投奔华雄麾下!
申耽觉得,申家为华雄经营战马数年,双方关系一直都很和睦。而且数年的接触,也能看出华雄不是那种自持身份、仗势欺人的官僚。
如果带着私兵投奔过去,绝对会被善待。
说不定,还能随征沙场搏出个光耀门楣的爵位来。
不过,也正如申仪所担心的,投奔华雄有一点不好:上庸县离华雄驻军的武都太远了!
万一申家有什么事,手握重兵的华雄也鞭长莫及无法顾全。
两兄弟各持己见,谁都没有说服谁,让事情就这样拖而不决。
但现在,他们觉得不决是不行了。
先报私怨杀荆州刺史、后托词粮秣斩南阳太守的孙坚,竟然来了上庸!
还直奔申家而来!
虽然说,孙坚是带着善意而来,请他们代为联系华雄的。
但是孙坚的登门,也给申氏兄弟提了个醒:所有人都在积攒实力以应对烽火连绵的现状,申家若是一直犹豫,未来难免沦为被宰杀的一方。
毕竟战火连绵里,不站队,就等于敌对。
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们,不管是出于以田亩财货犒赏麾下,还是搜刮钱粮物资养兵卒的考虑,都要对一些豪强大户强取豪夺。
谁让如今这世道,田亩与财富都积累在豪强手里呢?
况且,战火都烧到南阳了,上庸还是苟全之地、安乐之壤吗?
申氏兄弟再次关起门来,细细商议一番后,终于做出了决定:投入华雄麾下。
利弊权衡了很多,比如华雄手中的兵权比汉中郡更强,势力范围比太守苏固更大。
而一锤定音的理由,则是舍不得战马交易的利润。
他们若是投了太守苏固,华雄是不会再将战马交易托付给他们了。
出于避嫌的考虑。
就算华雄不介意,苏固也绝对会制止。
明明是自己的麾下,却帮别人做事,苏固要是不介意才怪了!
因而,当华雄送走孙坚后,申家便以申耽出面,凑上前来,想将投奔之意托出。
巧的是,华雄也正好寻他。
“咦?是义举啊,我正想去寻你!”
华雄哈哈大笑,伸手去拍了拍申耽的后背,“义举家中久居上庸,想必对此山川地貌都熟稔于胸,我有个事还想请义举帮忙一二。”
嗯?
有事让我申家帮忙?
申耽闻言,心中微微诧然,口中却是不慢,“将军对我申家多有提携,何出帮忙之言?有事还请将军尽管吩咐,耽一定尽力而为!”
“哈,那就先谢过义举高义了!”
华雄先谢过,挥手让部曲们和闲杂下人离得远些,然后探过脑袋来,压低了声音说道:“我想请义举帮忙寻一可容千余人的隐秘之处。恩,就算是官府与山民都无法寻到的那种。”
这个话语一落,申耽心中就大惊。
出身豪族的他,最基... -->>
申家,是聚居在上庸与西城之间的豪族。
因为宗祠和户籍皆落在上庸县,因而被称为上庸申家。当代话事人是申耽、申仪两兄弟。
拜当年杜畿的引荐,申家帮忙华雄将战马销往荆州,从中获利颇丰。在汉中郡东部民生凋敝的山区,身家丰厚了,也意味着实力会急剧膨胀。
比如那些受温饱所迫的黔首山民,会主动过来充当佃户或私兵。
而这点,也无形中助长了申氏兄弟想往上爬的心思。
穷而思富,富而思贵嘛。
生活总得有点追求。
一开始,申氏兄弟是重金延请饱学之士,前来族内教育后辈子弟,指望着培养出几个允文允武的族人,以后被官府征辟出仕,用几代人的努力让上庸申氏成为士人之家。
但是慢慢地,他们就发现,这条路似乎赶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黄巾之乱死灰复燃,西北羌乱方兴未艾,举大汉遍地烽火。但就是在这个时节上,大汉天子竟然新旧交替,让董卓入主雒阳,关东诸侯群起讨之。动乱之下,催生无数流寇与草头王,上演着你唱罢我登台。
申氏兄弟忽然觉得,昔日的大汉,已经不再熟悉。
也后知后觉的发现,想走传统的经书传家道路,想以培养后嗣才学登上仕途光耀门楣,已经来不及了。
无他,在乱世之中,无权无势而又家资丰厚者,无异于被人垂涎三尺的待宰羔羊!
申氏兄弟担忧,有才学的后辈还没培养出来,申家就先被乱兵给灭了。
虽然说,申家是当地豪族,在上庸境内无人胆敢欺毁,但耕地匮乏的上庸县能积攒出多少实力来?远的不说,单凭南阳郡随意一个县的郡兵,就能将申家给平了!
带着这样的担忧,申氏兄弟平日里没少琢磨,如何依附上权势者,来个大树底下好乘凉。
其实也没什么纠结的,选择无非就是这么几个。
其一,是应上庸或者西城官府的征辟,成为县主薄或者游缴什么的。
这个选择,申氏兄弟直接略过。
申家在当地的话语权,本来堪比县长!
何必去当个小吏?
其二,则是组织私兵,前往汉中治所南郑,投于太守苏固的麾下。
以世俗的常理而断,苏固会给申家一个类似于郡将、县尉之类的官职。
但这样的做法,代价也很大。
苏固不会让他们留在上庸,继续坐大的!
而且带过去的那些私兵,都会被打散重新整编,不再是申家的部曲。
相当于申家和苏固互取所需的交易。
申家付出私兵换来了一个官位;而苏固扔出一个官职,减少了地方豪族坐大催生动乱的因素。
不过,当今世理就是这样,谁都不能空手套白狼,名利双收。
申氏兄弟中幼者申仪,就比较倾向于这种。
他觉得苏固在郡内任职多年,根基稳固,且素有仁义之名,在这样的太守麾下出仕,对申家未来没有危害。
另一个理由,则是申家毕竟在苏固的治下。
生杀予夺,都在苏固善恶之间。
也是以这个理由,劝阻了长兄申耽的提议。
恩,申耽的提议,是他们的第三个选择:投奔华雄麾下!
申耽觉得,申家为华雄经营战马数年,双方关系一直都很和睦。而且数年的接触,也能看出华雄不是那种自持身份、仗势欺人的官僚。
如果带着私兵投奔过去,绝对会被善待。
说不定,还能随征沙场搏出个光耀门楣的爵位来。
不过,也正如申仪所担心的,投奔华雄有一点不好:上庸县离华雄驻军的武都太远了!
万一申家有什么事,手握重兵的华雄也鞭长莫及无法顾全。
两兄弟各持己见,谁都没有说服谁,让事情就这样拖而不决。
但现在,他们觉得不决是不行了。
先报私怨杀荆州刺史、后托词粮秣斩南阳太守的孙坚,竟然来了上庸!
还直奔申家而来!
虽然说,孙坚是带着善意而来,请他们代为联系华雄的。
但是孙坚的登门,也给申氏兄弟提了个醒:所有人都在积攒实力以应对烽火连绵的现状,申家若是一直犹豫,未来难免沦为被宰杀的一方。
毕竟战火连绵里,不站队,就等于敌对。
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们,不管是出于以田亩财货犒赏麾下,还是搜刮钱粮物资养兵卒的考虑,都要对一些豪强大户强取豪夺。
谁让如今这世道,田亩与财富都积累在豪强手里呢?
况且,战火都烧到南阳了,上庸还是苟全之地、安乐之壤吗?
申氏兄弟再次关起门来,细细商议一番后,终于做出了决定:投入华雄麾下。
利弊权衡了很多,比如华雄手中的兵权比汉中郡更强,势力范围比太守苏固更大。
而一锤定音的理由,则是舍不得战马交易的利润。
他们若是投了太守苏固,华雄是不会再将战马交易托付给他们了。
出于避嫌的考虑。
就算华雄不介意,苏固也绝对会制止。
明明是自己的麾下,却帮别人做事,苏固要是不介意才怪了!
因而,当华雄送走孙坚后,申家便以申耽出面,凑上前来,想将投奔之意托出。
巧的是,华雄也正好寻他。
“咦?是义举啊,我正想去寻你!”
华雄哈哈大笑,伸手去拍了拍申耽的后背,“义举家中久居上庸,想必对此山川地貌都熟稔于胸,我有个事还想请义举帮忙一二。”
嗯?
有事让我申家帮忙?
申耽闻言,心中微微诧然,口中却是不慢,“将军对我申家多有提携,何出帮忙之言?有事还请将军尽管吩咐,耽一定尽力而为!”
“哈,那就先谢过义举高义了!”
华雄先谢过,挥手让部曲们和闲杂下人离得远些,然后探过脑袋来,压低了声音说道:“我想请义举帮忙寻一可容千余人的隐秘之处。恩,就算是官府与山民都无法寻到的那种。”
这个话语一落,申耽心中就大惊。
出身豪族的他,最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