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黄沙百战穿金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李家坝惨败后,达布怕再中埋伏,不敢从白龙江沿岸回卓尼,全军痛哭一场后,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向北走,翻过好几座山岭,来到了西汉水岸边。进入阶州以来,不停地战斗和奔波,吐蕃人身体疲劳心情灰暗,达布看大家实在累得不行,土气萎靡到极点,才让大家停下来休整。
吐蕃人为了逃命,拼命行军,跟在后面的山大王们也累得够呛,不过,山大王们这一段时间,天天在大山中行抢劫之事,体力也练得不错,总算没有被吐蕃甩掉。
半夜时分,胡立、段无畏率人悄悄向吐蕃营地袭去,在距离营地约三百米的草丛里,发现了一名吐蕃哨兵,吐蕃哨兵歪着脑袋,睡得正香。
干掉哨兵后,胡立、段无畏慢慢逼近了吐蕃营地,在距离营地一百米的地方,一阵凄厉的号角,把睡梦中的吐蕃人惊醒了。驻营前,达布还是按照老习惯,布置了多名岗哨,第一名岗哨被干掉后,第二名岗哨发现了袭营之敌,极时报了警。
此时,胡立、段无畏带着人马进行百米冲刺,迅速冲到了吐蕃人帐篷前。因为是临时营地,吐蕃人基本上没有做防御工事,让胡立、段无畏带着人马长驱直入。吐蕃人从睡梦中跳起,冲出营帐,就遇见了周军。
周军有备而来,士气正旺,且人数上几乎是吐蕃人的一倍,很快,周军就在混战中占了上风。
达布身边跟着三十多名吐蕃兵,站成一个圆圈,周兵虽然人多,但始终攻不破这个圆圈。达布见吐蕃人被分割包围,就让身边的号令兵吹响号令,召集分散的吐蕃人向达布靠拢。吐蕃人听到号令后,一群一群拼命向达布所处的方向突围。
胡立接连斩杀了几名吐蕃人时,一名吐蕃汉子向他扑了过来。胡立当头一刀砍向扑来的吐蕃汉子,吐蕃汉子右手举着一面圆盾,挡开胡立的猛劈,脚步不停,左手持刀,直刺胡立。吐蕃汉子动作极快,又是左手用刀,胡立被迫向后退去,不料一名受了重伤的吐蕃人突地抱住他的小腿,胡立没有办法,仰身朝后倒去。
段无畏就在胡立身边,见胡立遇险,举刀砍向吐蕃人的脖子。吐蕃汉子只好收刀,先格开段无畏的攻击。胡立趁机一刀砍死抱住自己小腿吐蕃人。胡立站起来后,和段无畏两人夹击那名吐蕃汉子。
那名吐蕃汉子是达布的好友哲蚌,他以一敌二,面对两人凶狠凌厉的进攻,渐渐不支,但仍守住了阵脚。正斗得紧时,哲蚌忽感背后一痛,一名周军手持长枪,趁哲蚌不防之机,从后面狠狠刺中哲蚌的后背,这一刺直达内脏,哲蚌痛得眼前一黑,胡立一刀又砍在哲蚌的前胸。
达布率着五十多名吐蕃人向北突围后,西汉水的战斗也就结束了。胡立、段无畏所率周军斩杀了一百多名吐蕃人,但也伤亡过半,胡立、段无畏下令割下倒地吐蕃人的脑袋,带着剩下的周军到凤州去投奔侯大勇。
浑末部吐蕃人不了解阶州、成州和凤州基本情况,达布在西汉水战败之时,都还认为三州之地仍是蜀军驻防。达布率军轻率地突入阶州,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达布带着五十多人败回卓尼后,浑末部实力大损,受到卓尼当地吐蕃人的挤压,被迫迁到了卓尼和若尔盖之间的白龙山河地,隐于大山中休养生息。
达布回到部落中时,从凤州被放回来的吐蕃人还先到卓尼,部落之人听到吐蕃人在阶州大败的消息,全族震惊,惶惶不可终日,因二月时间,先败于党项人,再败于周军,浑末吐蕃人已没有实力在卓尼立足,部族老人都准备接受侯大勇提出的条件,达布回到部落后,迫于压力和现实,也只有接受的侯大勇提出的条件,向侯大勇附首称臣,换得在卓尼生存的机会。
侯大勇最近心情总的来说不错,击退了吐蕃人的进攻,取得了上任后的开门红,基本解决了边患。于是,按照在郑州形成的老习惯,侯大勇每天都带着亲卫到各地转悠,了解三州基本情况。
凤州是边关重镇,老百姓生活艰苦,侯大勇虽说对此有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老百姓触目惊心的贫穷状态,他仍被深深地震撼了。
“早知道要回到古代,我就带一些在现代社会常见的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现代社会的粗粮,若能在这里种植,不知能救活多少老百姓。”侯大勇想不出有什么快速方法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温饱,左思右想中,禁不住想起了在现代社会吃到的粗粮。在侯大勇模糊的记忆中,玉米、土豆和红薯大约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产量高、又易种植,传入中国后,在许多偏远地区成为主食,在饥荒之年,不知救活了好多人命。中国人口迅速膨胀,玉米、土豆和红薯功不可没。
凤州老百姓贫穷,凤州官府也穷得“叮当”响,侯大勇来到古代后,因缘际会,先是在沧州捡了一个落地桃子,得到了刘三的财物,后来创办富家商铺,因为有技术优势,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侯大勇很久没有尝到捉襟见肘的滋味了,但到了几个官员家里串门后,侯大勇对官员的家庭情况也是大摇脑袋。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还需时日,但提高官员的生活水平却简单得多。侯大勇当了节度使后,也搞了一个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让原来凤、成、阶三州官员享受了国民待遇,和黑雕军军官的俸禄相同。凤、成、阶三州官员对此举措当然举双手赞成,唯有已升任观察判官的钱向南叫苦不迭,钱向南虽姓钱,可发了一次俸禄后,钱向南的掌管的库房已空得不用锁门了。
侯大勇苦口婆心地作着钱向南的思想工作“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你看凤、成、阶三州的官吏们,穿得还不如我在郑州府中的哪些小厮,这也太失官家体统了。”
钱向南叹道:“节度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库房分文也无,下官确实不知如何是好。”
侯大勇道:“开源节流,重在开源,次在节流,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增加官府收入。”
钱向南摇头道:“凤、成、阶三州可比不上郑州,郑州富佬多的是,可这里老百姓真是穷啊,据传说,大山上有的人家饥不裹腹、衣不蔽体,全家人只有一件衣服,谁要出门,才穿上衣服。”
侯大勇想到贫困的三州山民,道:“唉,这里山高土薄,战事不断,老百姓日子真不好过,我还想减免一些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钱向南听到此,脸都吓白了,道:“万万不可,三州官府的俸禄全靠这点赋税,若减免了,大家只有喝西北风去。”
侯大勇嘿嘿笑了几声,道:“这几天,我除了到各地去转悠,另外就在想一件事,吐蕃人所处之地,比三州更高更冷,物产更为贫瘠,你说,吐蕃人是不是穷得没有衣服,不是吧,我看吐蕃人穿得还不错,吐蕃人都有办法活得很好,我想三州之人也不应差到那里去吧,关键要转变观念。”
(第四十一章完)
/> 李家坝惨败后,达布怕再中埋伏,不敢从白龙江沿岸回卓尼,全军痛哭一场后,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向北走,翻过好几座山岭,来到了西汉水岸边。进入阶州以来,不停地战斗和奔波,吐蕃人身体疲劳心情灰暗,达布看大家实在累得不行,土气萎靡到极点,才让大家停下来休整。
吐蕃人为了逃命,拼命行军,跟在后面的山大王们也累得够呛,不过,山大王们这一段时间,天天在大山中行抢劫之事,体力也练得不错,总算没有被吐蕃甩掉。
半夜时分,胡立、段无畏率人悄悄向吐蕃营地袭去,在距离营地约三百米的草丛里,发现了一名吐蕃哨兵,吐蕃哨兵歪着脑袋,睡得正香。
干掉哨兵后,胡立、段无畏慢慢逼近了吐蕃营地,在距离营地一百米的地方,一阵凄厉的号角,把睡梦中的吐蕃人惊醒了。驻营前,达布还是按照老习惯,布置了多名岗哨,第一名岗哨被干掉后,第二名岗哨发现了袭营之敌,极时报了警。
此时,胡立、段无畏带着人马进行百米冲刺,迅速冲到了吐蕃人帐篷前。因为是临时营地,吐蕃人基本上没有做防御工事,让胡立、段无畏带着人马长驱直入。吐蕃人从睡梦中跳起,冲出营帐,就遇见了周军。
周军有备而来,士气正旺,且人数上几乎是吐蕃人的一倍,很快,周军就在混战中占了上风。
达布身边跟着三十多名吐蕃兵,站成一个圆圈,周兵虽然人多,但始终攻不破这个圆圈。达布见吐蕃人被分割包围,就让身边的号令兵吹响号令,召集分散的吐蕃人向达布靠拢。吐蕃人听到号令后,一群一群拼命向达布所处的方向突围。
胡立接连斩杀了几名吐蕃人时,一名吐蕃汉子向他扑了过来。胡立当头一刀砍向扑来的吐蕃汉子,吐蕃汉子右手举着一面圆盾,挡开胡立的猛劈,脚步不停,左手持刀,直刺胡立。吐蕃汉子动作极快,又是左手用刀,胡立被迫向后退去,不料一名受了重伤的吐蕃人突地抱住他的小腿,胡立没有办法,仰身朝后倒去。
段无畏就在胡立身边,见胡立遇险,举刀砍向吐蕃人的脖子。吐蕃汉子只好收刀,先格开段无畏的攻击。胡立趁机一刀砍死抱住自己小腿吐蕃人。胡立站起来后,和段无畏两人夹击那名吐蕃汉子。
那名吐蕃汉子是达布的好友哲蚌,他以一敌二,面对两人凶狠凌厉的进攻,渐渐不支,但仍守住了阵脚。正斗得紧时,哲蚌忽感背后一痛,一名周军手持长枪,趁哲蚌不防之机,从后面狠狠刺中哲蚌的后背,这一刺直达内脏,哲蚌痛得眼前一黑,胡立一刀又砍在哲蚌的前胸。
达布率着五十多名吐蕃人向北突围后,西汉水的战斗也就结束了。胡立、段无畏所率周军斩杀了一百多名吐蕃人,但也伤亡过半,胡立、段无畏下令割下倒地吐蕃人的脑袋,带着剩下的周军到凤州去投奔侯大勇。
浑末部吐蕃人不了解阶州、成州和凤州基本情况,达布在西汉水战败之时,都还认为三州之地仍是蜀军驻防。达布率军轻率地突入阶州,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达布带着五十多人败回卓尼后,浑末部实力大损,受到卓尼当地吐蕃人的挤压,被迫迁到了卓尼和若尔盖之间的白龙山河地,隐于大山中休养生息。
达布回到部落中时,从凤州被放回来的吐蕃人还先到卓尼,部落之人听到吐蕃人在阶州大败的消息,全族震惊,惶惶不可终日,因二月时间,先败于党项人,再败于周军,浑末吐蕃人已没有实力在卓尼立足,部族老人都准备接受侯大勇提出的条件,达布回到部落后,迫于压力和现实,也只有接受的侯大勇提出的条件,向侯大勇附首称臣,换得在卓尼生存的机会。
侯大勇最近心情总的来说不错,击退了吐蕃人的进攻,取得了上任后的开门红,基本解决了边患。于是,按照在郑州形成的老习惯,侯大勇每天都带着亲卫到各地转悠,了解三州基本情况。
凤州是边关重镇,老百姓生活艰苦,侯大勇虽说对此有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老百姓触目惊心的贫穷状态,他仍被深深地震撼了。
“早知道要回到古代,我就带一些在现代社会常见的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现代社会的粗粮,若能在这里种植,不知能救活多少老百姓。”侯大勇想不出有什么快速方法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温饱,左思右想中,禁不住想起了在现代社会吃到的粗粮。在侯大勇模糊的记忆中,玉米、土豆和红薯大约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产量高、又易种植,传入中国后,在许多偏远地区成为主食,在饥荒之年,不知救活了好多人命。中国人口迅速膨胀,玉米、土豆和红薯功不可没。
凤州老百姓贫穷,凤州官府也穷得“叮当”响,侯大勇来到古代后,因缘际会,先是在沧州捡了一个落地桃子,得到了刘三的财物,后来创办富家商铺,因为有技术优势,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侯大勇很久没有尝到捉襟见肘的滋味了,但到了几个官员家里串门后,侯大勇对官员的家庭情况也是大摇脑袋。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还需时日,但提高官员的生活水平却简单得多。侯大勇当了节度使后,也搞了一个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让原来凤、成、阶三州官员享受了国民待遇,和黑雕军军官的俸禄相同。凤、成、阶三州官员对此举措当然举双手赞成,唯有已升任观察判官的钱向南叫苦不迭,钱向南虽姓钱,可发了一次俸禄后,钱向南的掌管的库房已空得不用锁门了。
侯大勇苦口婆心地作着钱向南的思想工作“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你看凤、成、阶三州的官吏们,穿得还不如我在郑州府中的哪些小厮,这也太失官家体统了。”
钱向南叹道:“节度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库房分文也无,下官确实不知如何是好。”
侯大勇道:“开源节流,重在开源,次在节流,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增加官府收入。”
钱向南摇头道:“凤、成、阶三州可比不上郑州,郑州富佬多的是,可这里老百姓真是穷啊,据传说,大山上有的人家饥不裹腹、衣不蔽体,全家人只有一件衣服,谁要出门,才穿上衣服。”
侯大勇想到贫困的三州山民,道:“唉,这里山高土薄,战事不断,老百姓日子真不好过,我还想减免一些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钱向南听到此,脸都吓白了,道:“万万不可,三州官府的俸禄全靠这点赋税,若减免了,大家只有喝西北风去。”
侯大勇嘿嘿笑了几声,道:“这几天,我除了到各地去转悠,另外就在想一件事,吐蕃人所处之地,比三州更高更冷,物产更为贫瘠,你说,吐蕃人是不是穷得没有衣服,不是吧,我看吐蕃人穿得还不错,吐蕃人都有办法活得很好,我想三州之人也不应差到那里去吧,关键要转变观念。”
(第四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