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重生之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是文禛却是个有见地的,他已经预见到土地这样快速集中的危害,虽然现在大夏还没有哪个王爷达官能如前朝严嵩徐阶占地二十多万亩之巨,但是看这个趋势却不远了。朝廷收不到赋税,不能使之徭役,这样的人一旦多起来,那国库就会穷,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到那样的景象,因此宁云晋与文禛聊天的时候见他发愁,就提起了摊丁入亩,甚至还将这种做法的利弊都与之一一讨论过。
无论摊丁入亩这项政策在实施后会出现多少问题,但是它对减轻自耕农的负担、减缓土地兼并以及增加人口的作用确实是十分明显的。同样的,这个政策对于发展资本主义却是不利的,对于一心想让大夏快速富裕起来,好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宁云晋来说,这也是让他犹豫的一点。
他原本以为文禛即使知道这事也不会在这次就下令去做,毕竟这事没有那么容易做得成功。那几位阁老可都是出了名的大地主,怎么可能让文禛通过这项改革,但是偏偏不知道文禛使了什么手段,居然让内阁通过了。
虽然这摊丁入亩的“功劳”并没有算在宁云晋头上,但是对外他毕竟还是改革的始作俑者,而且完善的仓储制度其实就是和这些大地主们抢钱,所以依旧在“黑名单”榜上有名。
与他有一样待遇的除了文禛,自然还有鸿明。他为了做出成绩,也为了自己未来的统治,执行起来那可是十分尽心的,有他这太子撑腰,手下的人自然也不知道客气,得罪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个如果被刺杀简直一点都不意外。
那封信之后宁云晋就再没收到文禛的消息,他与鸿明的行踪不定,目的地都是两人随即抽取的城市,而且从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待上超过两天。通常都是一天暗访,一天明察,查完立刻就离开,再加上有严密的防护,虽然偶尔有一两场刺杀,但是没有严密的布置,没有高手出马,自然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种像是游历一般的生活,宁云晋觉得挺不错的,虽然赶路累了一点,可是每天都能碰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生活十分充实,只是偶尔才会想到京城,想到那座城里的人。
就连他都如此惬意,“没见过世面”的鸿明更是已经乐不思蜀了,不止一次的跟宁云晋抱怨,以后回宫会憋得受不了。
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两人终于进入了广东境内,此时已经接近十一月,北方都已经快要降大雪的时候,这边却暖和得如同春天似的,让鸿明啧啧称奇。当他们在广州落脚之后,突然有一匹快马而至,那骑士带来的两封信分别落到了鸿明与宁云晋手上。
一看纸张与蜡封就知道这信必定出自宫里,宁云晋有些好奇文禛的人究竟是怎么将信送到的,但是当他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眉头却拧了起来。
原来这信根本不是文禛亲手写的,而是李德明使人送来的,里面提到皇上自九月中从热河返回京城之后就开始身体不适,等到十月初便开始高烧不退,而且太医还查不出来原因。这封信正是文禛高烧第三天写的,李德明让骑士一路加急送到两人手里,除了让他们两个尽快回到京城,更要让两人做好心理准备。
宁云晋怎么都不相信像文禛那样的小强会一病不起,再说那人也不像是短命的人,至少上辈子自己死了,他都还获得好好的。因此他虽然心里也有些担心,可是却还没到失去冷静的程度。
他能淡定,但是有人却淡定不下来。只见宁云晋的房门被啪地一声推开,鸿明满脸急切地捏着手中的信纸,掩上门就问道,“你可知道父皇出事了?”
宁云晋挥了挥手上的纸,“刚看完信才知道。太子殿下且宽心,皇上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他这不咸不淡的几句话鸿明哪里可能接受,“不成,孤不能就在这里等消息,咱们收拾一下,快马回京!”
“太子请冷静。”看着失去方寸的鸿明,宁云晋蹙眉道,“如今这信已经是二十天前的消息,还不知道事情有什么变化。先不说咱们到两广还一地都没有察看,若是这样差事都不办完就回去,势必要落人口舌。即使要回去我们也不能这么急急忙忙的,若是露了行踪,那可是大麻烦。”
“这时候哪还能管那些事!”鸿明不耐烦地道,虽然当初是他说进入广东了直接从广州开始查,免得打草惊蛇,但是差事是小事,自己若是回去晚了……见宁云晋还是十分冷静的样子,他忍不住问,“清扬你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为了自己的安危就要对父皇的病情不闻不问,就算你出宫前与父皇闹了什么矛盾,但是他不但是皇上,更是你最亲密的人,你这样冷淡也太让人寒心了吧!?”
对他的质问宁云晋十分无语,光急有用吗?如果不是关心帝位,这家伙也不会这么急切吧!
在这没有火车飞机的年代,又不可能一天就赶到北京,即使两人现在出发,等到了京里也已经尘埃落定。这时候宁云晋只能将信心建立在自己的重生就算改变了许多事,但是也应该不会缩减文禛的寿命——毕竟两人双修了那么久,自己出宫前文禛都已经和青阳子差不多卡在晋升大宗师的关卡了,哪里是那么容易挂掉的!?
鸿明哪里会知道他的考量,见他还是无动于衷,忍不住跺脚,直接道,“你爱走不走,反正孤马上要启程。”说着他转身就准备离开宁云晋的房间。
他还没有踏出门槛,就见叶海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见到鸿明他怔了一下,匆匆行了个礼,着急地道,“太子殿下,公子不好了,外头出事了!”
相处了这么久的时间鸿明还是知道宁云晋身边这个长随是个稳重的,能让他失色的必定是大事,即使自己也心急如焚,也只好问了一句,“什么事?”
“回禀太子,一批乱民聚集在巡抚衙门,要求讨个公道。”叶海回答道。
一听是聚众的事宁云晋就头痛,这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大事,他问道,“什么公道,你详细点说。”
叶海点了点头,他来之前就已经整理好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因此口齿十分伶俐地道,“聚集在巡抚衙门的乱民都是从雷州府过来的,他们想状告海康县知县。小的问了几个人,他们说这次收丁银的时候,有上百人聚众拦阻妨碍摊丁,更是拒交应该返还给常平仓的粮食,知县不听民众解释,便让城守衙役捕人,百姓仓皇逃逸间有数十人伤亡。”
这样大的数量已经算是恶件了,自己既然在这里如果不管不顾,回到京里肯定会被指责。更让鸿明头疼的是,如果他没记错,这个知县好像也算是自己的门人,是给过孝敬的。他问道,“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要妨碍摊丁吗?如果孤没记错,交丁银对他们只有好处而已。常平仓的粮食既然是他们借贷的,有借有还不是天经地义地么?”
叶海茫然地摇了摇头,“这小的就不知道了!他们只说日子过不下去,闹事也是死,不闹也是死,还不如跟着搏一搏。”
宁云晋摸了摸下巴,脑海中回忆着关于雷州府的信息。所谓的雷州府就是雷州半岛,海康县就是州府所在地,按理说是不应该为了丁银闹出这么大的事。
可是提起雷州,宁云晋也不由得想起了那里的气候。那是个春旱严重水利条件极差的地方,而且属于台风区,在后世的时候只要多听新闻总能听到台风登陆那里的消息,如果说整个广东哪里最不适合种植,无疑就是这一地区。
他想了想问,“有没有人提过今年有大台风毁了良田?”
“有有有,公子你真是神了。”叶海连忙点头,“他们说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台风特别多,不少人种的粮食都被毁了,即使补种也来不及,连饭都吃不饱,还要他们再还贷交丁银,根本拿不出钱来。”
宁云晋一听就觉得这事背后肯定有猫腻,这两件事都是他们两个要管的事,他扭头望向鸿明,耸肩道,“太子殿下,看来我们要先处理完这件事才能回京了!”
鸿明即使满心不情愿,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第151章
摊丁入亩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将人头税摊入到田赋中收取,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分摊不均,虽然初衷是让田产越多的人缴纳更多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是在分摊的时候,一省之地并不是所有的地都适合种植,这就出现了隐患。
以广东来说,由于这里气候温暖、光照丰富,能够种植两季稻,可是如果将整个广东省应该上交的丁银总量平均分摊到各个州县,那么土地肥沃的县市确实可以说是减轻了负担,而像雷州府这种不适宜种植的地方却反倒加重了负担。
宁云晋在与文禛讨论的时候就注意到避免这一点,免得重蹈覆辙,提议要按照最小单位县来分摊,这样虽然增加了户部的工作量,但是却最小的避免农民的损失。
按理说雷州府这样的重灾区丁银本来就分配得不多,不应该再会出现这种聚众闹事,所以宁云晋怀疑其中必定有猫腻。
他们两人下午便露明身份进入巡抚衙门,并且派人去了解这次的事件。虽然有些人生地不熟,不过两人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没花几天就理清了这次的事情。
原来如同宁云晋猜测的那样这次的事果然有问题,海康县这样的重灾区分配到的丁银总额本来就不是很多,平摊下来的数额并不是无法承担的。但是这么少的银子过当地官员手的也就少了,雷州府的三个县居然一致又用其他的明目加了税银。
一般来说种出来的谷子,农民先是要交税赋,然后有借贷的要还常平仓借的谷子,如果是租的田还要交租子,最后剩下的才是自己吃的和可以用来换钱的粮食。
雷州半岛可以种两季稻,虽然早稻有不少被毁的,可是这季的稻谷收成却还不错,如果没有那些再多加的税银,应该也算是收支平衡,但是现在却反倒是辛苦了一年,交完谷子后家里连滴米都没法下锅了。
这本来就让百姓们不满,但如果仅仅是他们却并不敢闹大,反倒是一些乡绅地主看到了机会,他们原本就痛恨这个制度,而且越来越完善的仓储制度,使得他们通过屯粮获得的暴利也开始变少,于是索性煽动带头闹了起来。
另外两个县还好,海康县的知县却是个暴脾气,而且仗着头上有人平日里就非常嚣张,因此应对的时候十分强硬,如此一来就弄出了人命,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了。
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宁云晋实在是忍不住... -->>
可是文禛却是个有见地的,他已经预见到土地这样快速集中的危害,虽然现在大夏还没有哪个王爷达官能如前朝严嵩徐阶占地二十多万亩之巨,但是看这个趋势却不远了。朝廷收不到赋税,不能使之徭役,这样的人一旦多起来,那国库就会穷,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到那样的景象,因此宁云晋与文禛聊天的时候见他发愁,就提起了摊丁入亩,甚至还将这种做法的利弊都与之一一讨论过。
无论摊丁入亩这项政策在实施后会出现多少问题,但是它对减轻自耕农的负担、减缓土地兼并以及增加人口的作用确实是十分明显的。同样的,这个政策对于发展资本主义却是不利的,对于一心想让大夏快速富裕起来,好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宁云晋来说,这也是让他犹豫的一点。
他原本以为文禛即使知道这事也不会在这次就下令去做,毕竟这事没有那么容易做得成功。那几位阁老可都是出了名的大地主,怎么可能让文禛通过这项改革,但是偏偏不知道文禛使了什么手段,居然让内阁通过了。
虽然这摊丁入亩的“功劳”并没有算在宁云晋头上,但是对外他毕竟还是改革的始作俑者,而且完善的仓储制度其实就是和这些大地主们抢钱,所以依旧在“黑名单”榜上有名。
与他有一样待遇的除了文禛,自然还有鸿明。他为了做出成绩,也为了自己未来的统治,执行起来那可是十分尽心的,有他这太子撑腰,手下的人自然也不知道客气,得罪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两个如果被刺杀简直一点都不意外。
那封信之后宁云晋就再没收到文禛的消息,他与鸿明的行踪不定,目的地都是两人随即抽取的城市,而且从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待上超过两天。通常都是一天暗访,一天明察,查完立刻就离开,再加上有严密的防护,虽然偶尔有一两场刺杀,但是没有严密的布置,没有高手出马,自然没有成功的可能。
这种像是游历一般的生活,宁云晋觉得挺不错的,虽然赶路累了一点,可是每天都能碰到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事情,生活十分充实,只是偶尔才会想到京城,想到那座城里的人。
就连他都如此惬意,“没见过世面”的鸿明更是已经乐不思蜀了,不止一次的跟宁云晋抱怨,以后回宫会憋得受不了。
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两人终于进入了广东境内,此时已经接近十一月,北方都已经快要降大雪的时候,这边却暖和得如同春天似的,让鸿明啧啧称奇。当他们在广州落脚之后,突然有一匹快马而至,那骑士带来的两封信分别落到了鸿明与宁云晋手上。
一看纸张与蜡封就知道这信必定出自宫里,宁云晋有些好奇文禛的人究竟是怎么将信送到的,但是当他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眉头却拧了起来。
原来这信根本不是文禛亲手写的,而是李德明使人送来的,里面提到皇上自九月中从热河返回京城之后就开始身体不适,等到十月初便开始高烧不退,而且太医还查不出来原因。这封信正是文禛高烧第三天写的,李德明让骑士一路加急送到两人手里,除了让他们两个尽快回到京城,更要让两人做好心理准备。
宁云晋怎么都不相信像文禛那样的小强会一病不起,再说那人也不像是短命的人,至少上辈子自己死了,他都还获得好好的。因此他虽然心里也有些担心,可是却还没到失去冷静的程度。
他能淡定,但是有人却淡定不下来。只见宁云晋的房门被啪地一声推开,鸿明满脸急切地捏着手中的信纸,掩上门就问道,“你可知道父皇出事了?”
宁云晋挥了挥手上的纸,“刚看完信才知道。太子殿下且宽心,皇上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他这不咸不淡的几句话鸿明哪里可能接受,“不成,孤不能就在这里等消息,咱们收拾一下,快马回京!”
“太子请冷静。”看着失去方寸的鸿明,宁云晋蹙眉道,“如今这信已经是二十天前的消息,还不知道事情有什么变化。先不说咱们到两广还一地都没有察看,若是这样差事都不办完就回去,势必要落人口舌。即使要回去我们也不能这么急急忙忙的,若是露了行踪,那可是大麻烦。”
“这时候哪还能管那些事!”鸿明不耐烦地道,虽然当初是他说进入广东了直接从广州开始查,免得打草惊蛇,但是差事是小事,自己若是回去晚了……见宁云晋还是十分冷静的样子,他忍不住问,“清扬你是怎么回事?难不成为了自己的安危就要对父皇的病情不闻不问,就算你出宫前与父皇闹了什么矛盾,但是他不但是皇上,更是你最亲密的人,你这样冷淡也太让人寒心了吧!?”
对他的质问宁云晋十分无语,光急有用吗?如果不是关心帝位,这家伙也不会这么急切吧!
在这没有火车飞机的年代,又不可能一天就赶到北京,即使两人现在出发,等到了京里也已经尘埃落定。这时候宁云晋只能将信心建立在自己的重生就算改变了许多事,但是也应该不会缩减文禛的寿命——毕竟两人双修了那么久,自己出宫前文禛都已经和青阳子差不多卡在晋升大宗师的关卡了,哪里是那么容易挂掉的!?
鸿明哪里会知道他的考量,见他还是无动于衷,忍不住跺脚,直接道,“你爱走不走,反正孤马上要启程。”说着他转身就准备离开宁云晋的房间。
他还没有踏出门槛,就见叶海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见到鸿明他怔了一下,匆匆行了个礼,着急地道,“太子殿下,公子不好了,外头出事了!”
相处了这么久的时间鸿明还是知道宁云晋身边这个长随是个稳重的,能让他失色的必定是大事,即使自己也心急如焚,也只好问了一句,“什么事?”
“回禀太子,一批乱民聚集在巡抚衙门,要求讨个公道。”叶海回答道。
一听是聚众的事宁云晋就头痛,这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大事,他问道,“什么公道,你详细点说。”
叶海点了点头,他来之前就已经整理好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因此口齿十分伶俐地道,“聚集在巡抚衙门的乱民都是从雷州府过来的,他们想状告海康县知县。小的问了几个人,他们说这次收丁银的时候,有上百人聚众拦阻妨碍摊丁,更是拒交应该返还给常平仓的粮食,知县不听民众解释,便让城守衙役捕人,百姓仓皇逃逸间有数十人伤亡。”
这样大的数量已经算是恶件了,自己既然在这里如果不管不顾,回到京里肯定会被指责。更让鸿明头疼的是,如果他没记错,这个知县好像也算是自己的门人,是给过孝敬的。他问道,“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要妨碍摊丁吗?如果孤没记错,交丁银对他们只有好处而已。常平仓的粮食既然是他们借贷的,有借有还不是天经地义地么?”
叶海茫然地摇了摇头,“这小的就不知道了!他们只说日子过不下去,闹事也是死,不闹也是死,还不如跟着搏一搏。”
宁云晋摸了摸下巴,脑海中回忆着关于雷州府的信息。所谓的雷州府就是雷州半岛,海康县就是州府所在地,按理说是不应该为了丁银闹出这么大的事。
可是提起雷州,宁云晋也不由得想起了那里的气候。那是个春旱严重水利条件极差的地方,而且属于台风区,在后世的时候只要多听新闻总能听到台风登陆那里的消息,如果说整个广东哪里最不适合种植,无疑就是这一地区。
他想了想问,“有没有人提过今年有大台风毁了良田?”
“有有有,公子你真是神了。”叶海连忙点头,“他们说今年不知道为什么台风特别多,不少人种的粮食都被毁了,即使补种也来不及,连饭都吃不饱,还要他们再还贷交丁银,根本拿不出钱来。”
宁云晋一听就觉得这事背后肯定有猫腻,这两件事都是他们两个要管的事,他扭头望向鸿明,耸肩道,“太子殿下,看来我们要先处理完这件事才能回京了!”
鸿明即使满心不情愿,也只能点头同意了。
第151章
摊丁入亩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将人头税摊入到田赋中收取,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分摊不均,虽然初衷是让田产越多的人缴纳更多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但是在分摊的时候,一省之地并不是所有的地都适合种植,这就出现了隐患。
以广东来说,由于这里气候温暖、光照丰富,能够种植两季稻,可是如果将整个广东省应该上交的丁银总量平均分摊到各个州县,那么土地肥沃的县市确实可以说是减轻了负担,而像雷州府这种不适宜种植的地方却反倒加重了负担。
宁云晋在与文禛讨论的时候就注意到避免这一点,免得重蹈覆辙,提议要按照最小单位县来分摊,这样虽然增加了户部的工作量,但是却最小的避免农民的损失。
按理说雷州府这样的重灾区丁银本来就分配得不多,不应该再会出现这种聚众闹事,所以宁云晋怀疑其中必定有猫腻。
他们两人下午便露明身份进入巡抚衙门,并且派人去了解这次的事件。虽然有些人生地不熟,不过两人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没花几天就理清了这次的事情。
原来如同宁云晋猜测的那样这次的事果然有问题,海康县这样的重灾区分配到的丁银总额本来就不是很多,平摊下来的数额并不是无法承担的。但是这么少的银子过当地官员手的也就少了,雷州府的三个县居然一致又用其他的明目加了税银。
一般来说种出来的谷子,农民先是要交税赋,然后有借贷的要还常平仓借的谷子,如果是租的田还要交租子,最后剩下的才是自己吃的和可以用来换钱的粮食。
雷州半岛可以种两季稻,虽然早稻有不少被毁的,可是这季的稻谷收成却还不错,如果没有那些再多加的税银,应该也算是收支平衡,但是现在却反倒是辛苦了一年,交完谷子后家里连滴米都没法下锅了。
这本来就让百姓们不满,但如果仅仅是他们却并不敢闹大,反倒是一些乡绅地主看到了机会,他们原本就痛恨这个制度,而且越来越完善的仓储制度,使得他们通过屯粮获得的暴利也开始变少,于是索性煽动带头闹了起来。
另外两个县还好,海康县的知县却是个暴脾气,而且仗着头上有人平日里就非常嚣张,因此应对的时候十分强硬,如此一来就弄出了人命,变得越发不可收拾了。
搞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宁云晋实在是忍不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