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无终仙境(殃神:鬼家怪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包袱,带同张小把儿和傻宝禄二人,一路逃出余家大坟破庙,躲到乡下避祸,当真是“脚快有如临阵马,心慌撞倒行路人”。
三个人逃出去不久,正赶上庚子大劫。先是酷暑大旱,寸草不生,紧接着闹蝗灾,蝗灾过后又是战乱,八国联军打破大沽口,一路上杀人放火,城里的民房全烧没了,尸积如山,堵住了城门。“黄莲圣母”带着左右仙姑、八大护法在城头迎敌,手持红灯宝扇,吞下符水刀枪不入,开坛请天兵天将,要杀尽洋人,烧尽洋舰。结果天兵天将没请下来,乌合之众也抵挡不住洋枪洋炮,顿作鸟兽散,或是投河身亡,或是死于乱军之中。由于死的人太多了,收尸队埋不过来,很快就发生了瘟疫,城里城外的棺材都卖空了。
崔老道他们在外逃难,路上得知“黄莲圣母”已被处死,战乱也平定了,三个人这才敢往家走。
战乱瘟疫过后,沿途村庄十室九空,三人走得饥渴困乏,不说买碗面吃,打算讨口水喝都找不到人。他们行至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庄前,但见庄门上挑了两盏白灯笼。
三个人又饿又渴,路过一个有人住的庄子可不容易,赶忙走上前去叫门借宿。
庄子里出来个仆人说:“你们三个好不明事理,没看我们庄前挂了白灯笼吗?主家有白事儿,如何容外人投宿?”
说话间正要将崔老道他们赶走,刚好主家听到门口有人说话,出来一看是崔老道。主家快步跑到近前,双膝跪地,“咣咣咣咣”连磕响头,口称:“道长救命!”
崔老道扶起主家,认出这位是天津卫的小老爷,伏虎庄的二庄主。民间将县官俗称为“大老爷”,保甲局的头儿是“小老爷”。庚子之前,天津卫没有警察,保甲局相当于公安局派出所。崔老道给死人批殃榜,少不了同二庄主小老爷打交道。
崔老道急忙还礼:“岂不折杀贫道了,小老爷如何让贫道救命?”
二庄主没说话,他带崔老道等人进了庄子,推开上房说:“请道长搭救的是这位!”
崔老道吃了一惊:“上房青色寿衣、青色寿帽、青色寿鞋的这位是……大老爷?死了几天了?”
【3】
崔老道他们投到伏虎庄借宿,庄子前边有一条土路,没有官称,民间叫“达官路”。
以前京城也有个地方叫“达官营”,作为旧时留下的地名,“达官”二字倒不是指达官显贵。过去有镖局子,专替有钱的东主押运财货,往来南七北六一十三省,押镖的镖师,用行话来说称为“达官”。“达官营”是镖师们进出京师之时,去到官府登记造册的所在,自古有军队驻防。天津卫盐运、漕运发达,货物往来主要走水路。伏虎庄达官路是走暗镖的一条土路,暗镖专指私盐之类官府禁运的货物。可想而知,此地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三人进得伏虎庄,看见上房躺了一个死人,乃是二庄主他大哥,伏虎庄的大庄主。
崔老道见大庄主寿衣寿帽全穿好了,只等往棺材里抬了,如何救得活?
二庄主说是这么回事儿,大庄主前几天还好好的,突然倒在地上双目翻白,三魂不见了七魄。遍请郎中来看,都说死了,让准备棺材寿衣。家人赶紧准备白事儿,天这么热,又闹瘟疫,死了人可搁不住。
不过说来也怪,人是跟死人一样,但是好几天了,身子却没冷透,家人怕大庄主万一没死,不敢往棺材中放。那会儿的人迷信,以为这是掉了魂儿,只要还有口活气儿,兴许还能救回来。二庄主久闻崔老道会跑城,求他一定要救大庄主一命,不吝重金相谢。
崔老道曾听过二庄主贪赃枉法的名声,在保甲局当个小老爷,一贯欺压良善,伏虎庄的大庄主也不是什么好人。可他不敢得罪“小老爷”,保甲局穿官衣儿的,说穿了只是个狗腿子,但是“狗仗人势,欺人更甚”,再说走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旷野荒郊,他们还要指望在伏虎庄上过夜。话是这么说,崔老道却也明白:活死人是救不得的!
二庄主在旁看见崔老道说这话的时候,两个眼珠子转了一转,照直说不成,那倒罢了,转一转眼珠子再说不成,可见多少还有几分指望。他当即招呼仆人,快在厢房摆设桌案,下面条、下饺子,款待崔道长和他的两个兄弟。到厢房吃饭的时候,二庄主死说活求,取出一根金条递上来,只要崔老道救了大庄主,这样的金条还有一根,又将大庄主的妻儿叫来跪在地上给崔老道磕头。张小把儿和傻宝禄在一旁都看不过去了,也劝崔老道:“小老爷的话都说到这个分上,道长你再不答应可就不对了。”
崔老道见黄澄澄的金条端到面前,也不免动心,想了半晌,对二庄主说:“小老爷,张小把儿和傻宝禄是我的两个结拜兄弟,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贫道我也是直言不讳,大庄主的魂儿,是不是吓掉的?”
【4】
二庄主眼珠一转,他命仆人退下,关上门说:“道爷是明白人,又会看殃,可不敢瞒你们三位。前一阵子兵荒马乱,我和我大哥盗挖了烈女坟!”
“烈女坟”至今尚存,50年代改名为“烈女祠胡同”。庚子年之前,天津卫还有城墙,西门的城关称为西关,出了西关是西关外,搁现在说叫西关街。西关街有这么一个祠堂,祠堂对面有一个大坟,后边是几个小坟,以前叫“烈女祠”或“烈女坟”,又叫“费宫人墓”。据史书记载,费宫人叫费贞娥,她是明朝的一个宫女,姓费,生前没有名字,“贞娥”二字为死后追封。相传,当年李闯王率领起义军打破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李闯王在金銮殿上论功行赏,起义军捉到一个姓费的宫娥,闯王见其年轻貌美,赏给了他麾下的大将“一只虎”。费贞娥一心忠于明室,宁死不肯从贼,行刺贼将“一只虎”未成,逃到西关外自刎殉国,尸首由义民收敛,埋在一个砖窑之中。到了大清朝康熙年间,官府给费贞娥立了牌坊造了坟,又建了一座祠堂,那就是烈女祠,后来又陆续埋进去几位贞节烈女。
费宫人墓为官地,封建社会往烈女坟中埋人,必须先由地方查明事迹,士绅联名担保,呈报给官府,官府再请奏朝廷,朝廷恩准封为贞洁烈女,方可埋进烈女坟。称得上“烈女”二字的,没有一个活人。旧社会的女子将贞节看得比命还重,死后能进烈女祠,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可以说,埋在烈女坟的女子,个个死不瞑目,没有一个善终。
关于西关外的烈女坟,一直有个非常离奇的传说:清朝占了明朝的皇宫,出于节俭,封了几处用不到的宫殿,常年无人出入。一百多年之后,有侍卫从偏殿的一口眢井之中钩出一具女尸。眢井即是没有水的枯井,女尸身上穿的是明朝宫人装束。明朝末年,闯贼进京,跳河投井殉难的宫女不下两百余人,枯井中的明朝女尸应该也是其中之一。奇怪的是,枯井中的女尸面容如生,似有神明护佑。朝廷称其节烈,赐往生衾,厚葬于烈女坟。
个包袱,带同张小把儿和傻宝禄二人,一路逃出余家大坟破庙,躲到乡下避祸,当真是“脚快有如临阵马,心慌撞倒行路人”。
三个人逃出去不久,正赶上庚子大劫。先是酷暑大旱,寸草不生,紧接着闹蝗灾,蝗灾过后又是战乱,八国联军打破大沽口,一路上杀人放火,城里的民房全烧没了,尸积如山,堵住了城门。“黄莲圣母”带着左右仙姑、八大护法在城头迎敌,手持红灯宝扇,吞下符水刀枪不入,开坛请天兵天将,要杀尽洋人,烧尽洋舰。结果天兵天将没请下来,乌合之众也抵挡不住洋枪洋炮,顿作鸟兽散,或是投河身亡,或是死于乱军之中。由于死的人太多了,收尸队埋不过来,很快就发生了瘟疫,城里城外的棺材都卖空了。
崔老道他们在外逃难,路上得知“黄莲圣母”已被处死,战乱也平定了,三个人这才敢往家走。
战乱瘟疫过后,沿途村庄十室九空,三人走得饥渴困乏,不说买碗面吃,打算讨口水喝都找不到人。他们行至傍晚时分,来到一个庄前,但见庄门上挑了两盏白灯笼。
三个人又饿又渴,路过一个有人住的庄子可不容易,赶忙走上前去叫门借宿。
庄子里出来个仆人说:“你们三个好不明事理,没看我们庄前挂了白灯笼吗?主家有白事儿,如何容外人投宿?”
说话间正要将崔老道他们赶走,刚好主家听到门口有人说话,出来一看是崔老道。主家快步跑到近前,双膝跪地,“咣咣咣咣”连磕响头,口称:“道长救命!”
崔老道扶起主家,认出这位是天津卫的小老爷,伏虎庄的二庄主。民间将县官俗称为“大老爷”,保甲局的头儿是“小老爷”。庚子之前,天津卫没有警察,保甲局相当于公安局派出所。崔老道给死人批殃榜,少不了同二庄主小老爷打交道。
崔老道急忙还礼:“岂不折杀贫道了,小老爷如何让贫道救命?”
二庄主没说话,他带崔老道等人进了庄子,推开上房说:“请道长搭救的是这位!”
崔老道吃了一惊:“上房青色寿衣、青色寿帽、青色寿鞋的这位是……大老爷?死了几天了?”
【3】
崔老道他们投到伏虎庄借宿,庄子前边有一条土路,没有官称,民间叫“达官路”。
以前京城也有个地方叫“达官营”,作为旧时留下的地名,“达官”二字倒不是指达官显贵。过去有镖局子,专替有钱的东主押运财货,往来南七北六一十三省,押镖的镖师,用行话来说称为“达官”。“达官营”是镖师们进出京师之时,去到官府登记造册的所在,自古有军队驻防。天津卫盐运、漕运发达,货物往来主要走水路。伏虎庄达官路是走暗镖的一条土路,暗镖专指私盐之类官府禁运的货物。可想而知,此地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三人进得伏虎庄,看见上房躺了一个死人,乃是二庄主他大哥,伏虎庄的大庄主。
崔老道见大庄主寿衣寿帽全穿好了,只等往棺材里抬了,如何救得活?
二庄主说是这么回事儿,大庄主前几天还好好的,突然倒在地上双目翻白,三魂不见了七魄。遍请郎中来看,都说死了,让准备棺材寿衣。家人赶紧准备白事儿,天这么热,又闹瘟疫,死了人可搁不住。
不过说来也怪,人是跟死人一样,但是好几天了,身子却没冷透,家人怕大庄主万一没死,不敢往棺材中放。那会儿的人迷信,以为这是掉了魂儿,只要还有口活气儿,兴许还能救回来。二庄主久闻崔老道会跑城,求他一定要救大庄主一命,不吝重金相谢。
崔老道曾听过二庄主贪赃枉法的名声,在保甲局当个小老爷,一贯欺压良善,伏虎庄的大庄主也不是什么好人。可他不敢得罪“小老爷”,保甲局穿官衣儿的,说穿了只是个狗腿子,但是“狗仗人势,欺人更甚”,再说走到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旷野荒郊,他们还要指望在伏虎庄上过夜。话是这么说,崔老道却也明白:活死人是救不得的!
二庄主在旁看见崔老道说这话的时候,两个眼珠子转了一转,照直说不成,那倒罢了,转一转眼珠子再说不成,可见多少还有几分指望。他当即招呼仆人,快在厢房摆设桌案,下面条、下饺子,款待崔道长和他的两个兄弟。到厢房吃饭的时候,二庄主死说活求,取出一根金条递上来,只要崔老道救了大庄主,这样的金条还有一根,又将大庄主的妻儿叫来跪在地上给崔老道磕头。张小把儿和傻宝禄在一旁都看不过去了,也劝崔老道:“小老爷的话都说到这个分上,道长你再不答应可就不对了。”
崔老道见黄澄澄的金条端到面前,也不免动心,想了半晌,对二庄主说:“小老爷,张小把儿和傻宝禄是我的两个结拜兄弟,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贫道我也是直言不讳,大庄主的魂儿,是不是吓掉的?”
【4】
二庄主眼珠一转,他命仆人退下,关上门说:“道爷是明白人,又会看殃,可不敢瞒你们三位。前一阵子兵荒马乱,我和我大哥盗挖了烈女坟!”
“烈女坟”至今尚存,50年代改名为“烈女祠胡同”。庚子年之前,天津卫还有城墙,西门的城关称为西关,出了西关是西关外,搁现在说叫西关街。西关街有这么一个祠堂,祠堂对面有一个大坟,后边是几个小坟,以前叫“烈女祠”或“烈女坟”,又叫“费宫人墓”。据史书记载,费宫人叫费贞娥,她是明朝的一个宫女,姓费,生前没有名字,“贞娥”二字为死后追封。相传,当年李闯王率领起义军打破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李闯王在金銮殿上论功行赏,起义军捉到一个姓费的宫娥,闯王见其年轻貌美,赏给了他麾下的大将“一只虎”。费贞娥一心忠于明室,宁死不肯从贼,行刺贼将“一只虎”未成,逃到西关外自刎殉国,尸首由义民收敛,埋在一个砖窑之中。到了大清朝康熙年间,官府给费贞娥立了牌坊造了坟,又建了一座祠堂,那就是烈女祠,后来又陆续埋进去几位贞节烈女。
费宫人墓为官地,封建社会往烈女坟中埋人,必须先由地方查明事迹,士绅联名担保,呈报给官府,官府再请奏朝廷,朝廷恩准封为贞洁烈女,方可埋进烈女坟。称得上“烈女”二字的,没有一个活人。旧社会的女子将贞节看得比命还重,死后能进烈女祠,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可以说,埋在烈女坟的女子,个个死不瞑目,没有一个善终。
关于西关外的烈女坟,一直有个非常离奇的传说:清朝占了明朝的皇宫,出于节俭,封了几处用不到的宫殿,常年无人出入。一百多年之后,有侍卫从偏殿的一口眢井之中钩出一具女尸。眢井即是没有水的枯井,女尸身上穿的是明朝宫人装束。明朝末年,闯贼进京,跳河投井殉难的宫女不下两百余人,枯井中的明朝女尸应该也是其中之一。奇怪的是,枯井中的女尸面容如生,似有神明护佑。朝廷称其节烈,赐往生衾,厚葬于烈女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