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清和(晋江5.5万收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样的事,由朝廷船队来做,还要考虑一下影响,让商人出头,全无压力。
在利益的趋势下,自然有人愿意效力。
朝廷松开了口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队规模不断增大,官船和民船加起来超过了三百五十艘,人员足足超过了三万。
出航的目的也从宣扬国威震抚四夷,变成了发展友谊,开拓海外贸易,寻找新航路,占领无主之地。
起航之前,作为船队的正使,郑和还有最关键的事情要做。
到太医院求药。
为分担压力,同样饱受晕船困扰的王景弘被郑和拉着,一同站在了太医院前。
往日里威风八面的首领太监,看到迈着方步,笑容满面的赵院判,齐刷刷的打个哆嗦。
互相一眼,同时握拳,为了完成使命,为了活着出去活着回来,咱家拼了!
这是何等精神?
大无畏的精神!
怀揣着伟大的抱负,大明的航海家们抬头挺胸,,毅然决然的走进了太医院。
第一百五十五章郑和下西洋二
永乐三年七月壬申,南京郊外突然传来数声巨响。
城内的居民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朝着巨响传来的方向看了几眼,见有黑色烟雾腾起,久久不散,便知是军器局和兵仗局又在试炮,心中了然,依旧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丝毫不受影响。
自永乐二年,兵仗局和军器局经常在城外试射火器,众人早已是习惯了。哪个月听不到这样的巨响,才会觉得奇怪。
不过,今天的炮声貌似比往日大了些,也密集了些。要么是多门连发,要么就是造出了比大将军更威武的火炮,也算不得奇怪。
会同馆内的番邦使臣听到巨响,纷纷聚集到院中,望着巨响传来的风向,一阵心惊肉跳。
明朝军队有多厉害,使用的兵器有多犀利,使臣们或多或少都见识过。尤其是同镇守云南的沐英沐晟父子打过交道的,更是对明朝的火铳和火炮忌惮三分。
威力十足的火铳,能砸断巨木的铁球,是不少番邦勇士心中的噩梦。
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响,陈王子和占城使臣满心的激动。有如此威力的火炮,大明的军队之强不用多言。抱紧明朝天子的大腿,果真是明智之举。
安南胡氏族派遣的软景真等人,脸色却不是那么好看。
不久之前,大明天子下诏,以胡氏篡权,安南军队侵扰明朝边境,欺压邻邦为由,对胡氏国王大加斥责。用词相当不客气,字里行间都带着杀气。只差明说,如果胡氏不主动退位,迎陈氏归国,也不从占领的土地上退兵,大明不介意代劳。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都由安南负责。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安南却是大气不敢出,只能派遣使臣带上方物和胡氏请罪的书信,到大明朝贡,请求永乐帝网开一面,手下留情。
是真心服软还是借此拖延时间,只有胡氏自己知道。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朱棣都不在乎。
实力摆在面前,胡氏服软自然是皆大欢喜,不服,自然有办法让他服。
城外的炮响不绝,阮景真的心越来越沉。难怪之前出使大明的使团成员回国后就纷纷称病辞官,要么躲到自己的寨子里,任凭国王怎么下令都是置若罔闻,死也不出来。这是明摆着同胡氏划清界限,以求自保。
如此看来,假如不主动迎回陈王子,退还占领的城邦,明朝果真会出兵?
对比双方视力,设想一下战后结果,安南使臣不由得脸色发白,浮现出惊悸慌乱之色。
聚集到城内的商贾,起初也被骤然响起的炮声吓了一跳。待从京城居民口中得知详情,惊吓顿时变作了惊喜。
“好!”
一名商贾大笑着拊掌,盛赞大明之威。周围之人纷纷附和,也是大声叫好。
路过的应天府衙役顺着声音瞅两眼,铁尺在掌心里拍了两下,倒也没上前斥责这些人声音太大,影响市容市貌。倒是说话的人见着一身皂服的衙役,自觉降低了声音,可脸上的激动和兴奋之色却怎么也消不下去。
隔着两桌的几名兀良哈部落勇士在靖难中,亲身体验过大明的巨炮,邻桌的女真人也在辽东见过边军使用火炮的情形,听到声响,都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
能震聋耳朵的巨响,呛人的黑烟,将人和战马砸成肉泥的巨大铁球。
只是想想,都是手脚发凉。
兀良哈归附大明已久,压下心头的恐惧,很快恢复常态。
女真人则是互相看看,认为部落头领的谋划,简直是异想天开。如此强盛王朝,归附尚且来不及,还想打其他念头,完全是摸不清东南西北,不知山有多高海有多深。
城外,大宁进献的两门火炮不再嘶吼,边军打开炮膛,将子炮取出。
几百米外,黑烟散去,几个被铁球砸出的深坑和破碎得不成样子的木人赫然在目。
朱棣策马上前,看着足有三百斤的火炮,问道:“这便是夷人的火炮?如此威力,当真是了得。”
护送火炮进京的周荣跪地,口称万岁,在朱棣叫起后,才道:“回陛下,此炮确依夷人图纸所造。然制炮期间,工匠多有改进,威力更盛,且不易炸膛,实已大有区别。”
“善!”朱棣抚过颌下短髭,得知火炮尚未命名,当即赐以“佛郎机炮”之名。即是夷人献上图纸,自当以此命名。
历史上的佛郎机炮,就此被孟清和和永乐帝联手蝴蝶一把,提早一百年出现在大明的军队中。
此后又被大明的工匠们不断改进,成为了举世闻名,让海盗威风丧胆,欧洲人争相效仿的“大明版佛郎机火炮”。
将火炮图纸带到东方的迪亚士,因为在史书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虽然发现好望角一事被某人蝴蝶了,迪亚士的后人却并未因此没落。相反,为同大明缔结友谊,获... -->>
这样的事,由朝廷船队来做,还要考虑一下影响,让商人出头,全无压力。
在利益的趋势下,自然有人愿意效力。
朝廷松开了口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船队规模不断增大,官船和民船加起来超过了三百五十艘,人员足足超过了三万。
出航的目的也从宣扬国威震抚四夷,变成了发展友谊,开拓海外贸易,寻找新航路,占领无主之地。
起航之前,作为船队的正使,郑和还有最关键的事情要做。
到太医院求药。
为分担压力,同样饱受晕船困扰的王景弘被郑和拉着,一同站在了太医院前。
往日里威风八面的首领太监,看到迈着方步,笑容满面的赵院判,齐刷刷的打个哆嗦。
互相一眼,同时握拳,为了完成使命,为了活着出去活着回来,咱家拼了!
这是何等精神?
大无畏的精神!
怀揣着伟大的抱负,大明的航海家们抬头挺胸,,毅然决然的走进了太医院。
第一百五十五章郑和下西洋二
永乐三年七月壬申,南京郊外突然传来数声巨响。
城内的居民停下手中的活计,抬头朝着巨响传来的方向看了几眼,见有黑色烟雾腾起,久久不散,便知是军器局和兵仗局又在试炮,心中了然,依旧是该做什么做什么,丝毫不受影响。
自永乐二年,兵仗局和军器局经常在城外试射火器,众人早已是习惯了。哪个月听不到这样的巨响,才会觉得奇怪。
不过,今天的炮声貌似比往日大了些,也密集了些。要么是多门连发,要么就是造出了比大将军更威武的火炮,也算不得奇怪。
会同馆内的番邦使臣听到巨响,纷纷聚集到院中,望着巨响传来的风向,一阵心惊肉跳。
明朝军队有多厉害,使用的兵器有多犀利,使臣们或多或少都见识过。尤其是同镇守云南的沐英沐晟父子打过交道的,更是对明朝的火铳和火炮忌惮三分。
威力十足的火铳,能砸断巨木的铁球,是不少番邦勇士心中的噩梦。
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响,陈王子和占城使臣满心的激动。有如此威力的火炮,大明的军队之强不用多言。抱紧明朝天子的大腿,果真是明智之举。
安南胡氏族派遣的软景真等人,脸色却不是那么好看。
不久之前,大明天子下诏,以胡氏篡权,安南军队侵扰明朝边境,欺压邻邦为由,对胡氏国王大加斥责。用词相当不客气,字里行间都带着杀气。只差明说,如果胡氏不主动退位,迎陈氏归国,也不从占领的土地上退兵,大明不介意代劳。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都由安南负责。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安南却是大气不敢出,只能派遣使臣带上方物和胡氏请罪的书信,到大明朝贡,请求永乐帝网开一面,手下留情。
是真心服软还是借此拖延时间,只有胡氏自己知道。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朱棣都不在乎。
实力摆在面前,胡氏服软自然是皆大欢喜,不服,自然有办法让他服。
城外的炮响不绝,阮景真的心越来越沉。难怪之前出使大明的使团成员回国后就纷纷称病辞官,要么躲到自己的寨子里,任凭国王怎么下令都是置若罔闻,死也不出来。这是明摆着同胡氏划清界限,以求自保。
如此看来,假如不主动迎回陈王子,退还占领的城邦,明朝果真会出兵?
对比双方视力,设想一下战后结果,安南使臣不由得脸色发白,浮现出惊悸慌乱之色。
聚集到城内的商贾,起初也被骤然响起的炮声吓了一跳。待从京城居民口中得知详情,惊吓顿时变作了惊喜。
“好!”
一名商贾大笑着拊掌,盛赞大明之威。周围之人纷纷附和,也是大声叫好。
路过的应天府衙役顺着声音瞅两眼,铁尺在掌心里拍了两下,倒也没上前斥责这些人声音太大,影响市容市貌。倒是说话的人见着一身皂服的衙役,自觉降低了声音,可脸上的激动和兴奋之色却怎么也消不下去。
隔着两桌的几名兀良哈部落勇士在靖难中,亲身体验过大明的巨炮,邻桌的女真人也在辽东见过边军使用火炮的情形,听到声响,都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战。
能震聋耳朵的巨响,呛人的黑烟,将人和战马砸成肉泥的巨大铁球。
只是想想,都是手脚发凉。
兀良哈归附大明已久,压下心头的恐惧,很快恢复常态。
女真人则是互相看看,认为部落头领的谋划,简直是异想天开。如此强盛王朝,归附尚且来不及,还想打其他念头,完全是摸不清东南西北,不知山有多高海有多深。
城外,大宁进献的两门火炮不再嘶吼,边军打开炮膛,将子炮取出。
几百米外,黑烟散去,几个被铁球砸出的深坑和破碎得不成样子的木人赫然在目。
朱棣策马上前,看着足有三百斤的火炮,问道:“这便是夷人的火炮?如此威力,当真是了得。”
护送火炮进京的周荣跪地,口称万岁,在朱棣叫起后,才道:“回陛下,此炮确依夷人图纸所造。然制炮期间,工匠多有改进,威力更盛,且不易炸膛,实已大有区别。”
“善!”朱棣抚过颌下短髭,得知火炮尚未命名,当即赐以“佛郎机炮”之名。即是夷人献上图纸,自当以此命名。
历史上的佛郎机炮,就此被孟清和和永乐帝联手蝴蝶一把,提早一百年出现在大明的军队中。
此后又被大明的工匠们不断改进,成为了举世闻名,让海盗威风丧胆,欧洲人争相效仿的“大明版佛郎机火炮”。
将火炮图纸带到东方的迪亚士,因为在史书上留下了重重一笔。
虽然发现好望角一事被某人蝴蝶了,迪亚士的后人却并未因此没落。相反,为同大明缔结友谊,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