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零六书一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太平广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字,见其字形简略,紧急时用它来书写,很是方便。特别高兴。派使臣召见王次仲,三次召见王次仲都不到。始皇帝大怒,命手下人将王次仲逮捕,用槛车押到咸阳。途中,王次仲化作一只大鸟展翅飞去。
隶书
按:隶书,是秦时下邽人程邈所创造。程邈,字元岑,起初任县令,获罪,始皇帝将他囚禁在云阳监狱中。程邈在狱中集中精力,花费十年的时间研究文字。他将小篆字形由圆缩成狭方,创造出隶书三千字,上奏始皇帝。始皇认为改造的比较好,起用程邈为御史。又因为当时的秦国奏事烦多,篆书难写而改用隶书。因程邈坐过牢狱,故此称他创作的这种文字叫隶书。
章草
按:章草,是汉朝黄门令史史游创造的。卫恒、李诞说:汉初就有草书,不知道首创的人是谁?萧子良说:章草,是汉齐相杜操,首先改用藁法书写的。萧子良的这种说法不正确。王愔说:汉元帝时,黄门令史史游一次书写的一篇紧急的奏章,不按隶书一笔一划的方体书写,而是急促草率地写出来。汉朝人性情简惰,于是章草这种书法渐渐流行起来。
行书
按:行书,是后汉隶川刘德升创造的。行书即正楷稍稍有些变化,着眼在简便容易。这种书法出来后,人们相互传递,很快流行开了。王愔说:晋朝以来,习练书法的人多数以行书闻名。钟元常就擅长行书。后来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同时达到行书的极至啊!
飞白
按:飞白,是后汉左中郎蔡邕创造的。王隐、王愔说:飞白是由楷体变化而来的。原来是为宫殿题写匾额用的,笔势遒劲,字形轻微不满、名叫"飞白"。王僧虔说:飞白,八分字轻书而成。李邕在鸿都门,见匠人用蘸着白粉土的扫帚刷写匾额而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
草书
按:草书,是后汉隐士张伯英创造的。梁武帝草书状说:蔡邕讲,从前秦朝时候,诸侯纷纷割据一方,互相争夺势力范围,因此战事频繁,插着羽毛的檄文急相传递,望着烽火台上烽烟的指示,信使骑着驿马急驰。这样,认为隶书难写,不能救急,于是草书赴急,就是现今的草书。
汲冢书
汲冢书,是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的一个农夫,从一座古墓中得到的。蘸漆书在竹简上面,字形象蝌蚪,杂写经史,与现今的版本校验,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也有很多地方相同。这个农夫叫彪淮。
李斯
秦丞相李斯说:上古时期创造出大篆,很是流行,但是这种文字距离现在太古远了,很多人都不能认识它们。今人对大篆进行了整理、改造、删去笔划结构繁芜的,保留下来合理的,参照着创造出来小篆这种文字。李斯擅长书法。自宰相赵高往下,都佩服他。他的字刻在各个名山上。碑古、印玺、铜人上刻字,也都出自李斯的手笔。李斯曾书刻秦望纪功石,说:我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代替我的手迹。李斯知道大篆的精微,才晓得怎样将它改造成小篆,著有苍颉篇七章。虽然,古代帝王都研究文字,最终还是用文字的使用取代了对文字的研究,这样,对文字的研究与改造也渐渐淡薄了。上古时期三皇结绳记事,中古时期五帝画形为书,下古时期三王肉刑。这些,都让李斯在改造文字时作比较、参考。古文字是上古时期的文字。大篆是中古时期的文字。小篆是下古时期的文字。三古时期的文字是实。草隶是华。将文字的华美发展到极至的是晋时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精心研究、深入探讨得文字的实质与精髓的,是史籀与李斯。始皇帝用和氏璧琢成帝王之印--玉玺,命令李斯刻石为文记载这件事情。今天尚在的泰山、峄山以及秦望等碑,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也成为了传世的国宝,百世后人书法的楷模。李斯小篆字形出神入化,大篆结构精妙无比。李斯的书法可以说是历代书法的魁首,却不容易学习、仿效。
萧何
前汉时的萧何擅长书写大篆。前殿建成后,慎思了三个月,为的是给它题书匾额。书成后,来观看题书的人如流水。萧何是使用秃笔题写的匾额。
蔡邕
后汉蔡邕字伯喈,陈留人,身材高大伟岸,相貌英俊不凡,而且非常孝顺,知识渊博。既能绘画又通晓音律。天文术数无所不通,而且写一笔好字。他的篆书、隶书,可称得上是绝世之作。蔡邕尤其善于书写八分字,字形结构多变化,深得其中的灵妙。古往今来,没有人能超过他。蔡邕又创造了飞白字体,精妙绝伦。他书写的八分飞白出神入化,大、小篆书达到神妙的境界。蔡邕有个女儿叫蔡琰,很是贤慧,也会书法。蔡邕去嵩山学习书法,在一个石室里得到素书一部,八角放光,用篆书记载着李斯、史籀书法用笔的态式、构造。蔡邕得到这部书后,高兴得一天没吃饭,大喊大叫,象面对着许多人似的。蔡邕将这部书研读了三年,深得书中的精奥,使他的书法达到极高的造诣。蔡邕亲手书写五经,放在太学中,去观赏的人象集市上的人一样多。蔡邕的书法,风骨不凡,气韻灵动,超凡脱俗,是神妙的艺术品。
崔瑗
崔瑗字子玉,安平人。他曾祖叫崔蒙,父亲叫崔骃。崔瑗为官一直升任到济北的宰相。他写的文章举世闻名。尤其写一手好草书。崔瑗的草书师于杜度,笔划精微,善于变化,象金子经过百炼,如美玉丽姿天成,造诣超过他的老师杜度,只是过于追求媚俗,有些浮华。袁昂说:崔瑗的书法象高峰阻日、孤松一枝,鹤立群峰之首。王隐称崔瑗为草贤,说他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小篆臻于妙境极至。
张芝
张芝字伯英,生性就热爱书法。他家里做衣服用的布帛,都先用来练习书法然后再蒸蒸洗染。张芝擅长写隶书,尤其擅长写章草。韦仲将称他为草圣,说崔肉张骨称赞张芝草书风骨的不凡。张芝书写章草已达极至,出神入化。他急着写章草时可以一笔书个章字。他的隶书也功夫到家,达到神妙的程度。张芝的书法,如同汉武帝爱好道家,已达到空灵欲仙的程度。
张昶
张昶字文舒,是张芝的三弟。官任黄门侍郎,尤其擅长书写章草。他书法的风格跟张芝相近,当时人称他为亚圣。张昶章草和八分的功夫已达神妙的境界。他还能书隶书。
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汉末桓帝、灵帝时代,因创造行书字体而闻名。虽然是刚刚开始创造的一种字体,也很漂亮。书法风流婉约,是当时仅有的一家。胡昭、钟繇的书法,都师法于刘德升。世上人说:钟繇善行狎书,就是这个缘故。而胡书字体肥,钟书字体瘦,他们都从刘德升的书法里汲取了长处。
师宜官
师宜官,南阳人。汉灵帝喜爱书法,征召天下善书法的人集于鸿都门,约几百人。这些人中,师宜官的八分书法是最好的。大的,一个字的直径长丈;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师宜官恃才傲物、好饮酒。有时空手去酒店,在酒店的墙壁上书字出售,招来许多人围观。若卖给他酒,可以多出售给你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后来,为袁术制作钜鹿耿球碑。袁术立的碑,师宜官书写的文字。
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未收,凌空而降,翩翩落下。
梁鹄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年时就爱好书法,拜师宜官为老师。梁鹄因为擅长书写八分而闻名,被举荐为孝廉也被汉灵帝召在鸿都门下任侍郎升任选部郎。汉灵帝很看重梁鹄。魏武帝曹操也非常喜爱梁鹄的书法。常将他的条幅用钉钉在墙上,或悬挂帐中。曹操认为梁鹄的书法胜过他的老师师宜官。当时,邯郸淳也学得王次仲的八分书法。邯郸淳擅长写小字,梁鹄擅长写大字。邯郸淳运笔不如梁鹄有气势。
左伯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别擅长书写八分,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东汉末叶名声鹊起,又能在纸上书写。秦灭汉兴,有纸代替竹、木简书写。到汉和帝时,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此后制出的纸更适于书写了。左子邑进一步发展了蔡伦的造纸技术。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上说:左子邑制的纸,美妙有光。韦仲将制作的墨,在这种纸上书写,墨黑如漆;张伯英制作的笔,在这种纸上书写,尽意穷声,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绝妙的好纸离现在太久远了,久远得没法得到它。
胡昭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少年时就学识广博。胡昭不追求名利,不爱虚荣,有齐叔、伯夷与商山四皓的气节。他能书籀文,尤其擅长书写真行。卫恒评论说:胡昭与钟繇都拜刘德升为老师,都擅长书写草行。然而胡昭书法体肥,钟繇书法体瘦。二人留下的墨迹,都堪称后人效仿的楷模。羊欣评论说:胡昭字得到张芝书法的风骨,索靖字得到张芝的形态,韦诞字得到张芝书法的结构筋脉。张华评论说:胡昭擅长书写隶书。茂先和荀勖共同整理胡昭书写过的笔记、典籍。又专开书法这门功课,招收弟子教授他们。让这些弟子师法钟繇,胡昭的书法。由此看来,胡昭堪称一代名士。
钟繇
魏时人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魏太祖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
钟繇特别善于模仿曹喜,蔡邕、刘德升的书法。他的真书。可称绝世佳品。刚柔兼备,点划之间,往往书出神来之笔。可以说是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自秦汉以来的的诸位书家,没有超过他的。就是古时候的一些帝王实施好的政治,给人间送去爱与关怀,广结人心,象钟繇这样的书法名家也出现的不多。这都是奉行德行的结果啊!钟繇的行书稍逊王羲之、王献之。他的草书位列卫诞、索靖之下。论到他的八分书,前有魏武帝的泰山受禅碑。因此,钟繇在书法中造诣最高的还是真书。钟繇死于魏明帝太和四年,享年八十岁。钟繇隶书、行书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八分草书也至臻妙品。现存有钟繇遗留下来的书法珍品十二种,神笔巧运,奇品常见。
钟会
钟会,字士季,钟繇的儿子,擅长书法。钟会的书法继下父亲钟繇书法的风格,追求字形的结构,行书、草书都很漂亮,尤工隶书。他的书法风格,笔法飘逸,气势酣畅,字如其人有凌云之志。即如人们常说:铸剑就要铸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一次,钟会伪称自己的墨迹为荀勖写的,两位表兄弟发生争执,就到荀勖母亲钟夫人那儿取剑欲动武,两个人闹得想分居另过。但是考虑建造一栋住宅得用去千万吊钱,就未移居。荀勖悄悄画舅父钟繇的画像,钟会发现了,很受感动,表兄弟又言归于好。荀勖的书法也是钟家的风格。钟会的书法行草,章草都很漂亮,是神妙的艺术品。
韦诞
韦诞,字仲将,曹魏时京都地区人,太仆的儿子,为官任到侍中。韦诞师张芝,兼学邯郸淳的书法。他能书各种书法,尤其精通题署匾额。魏明帝筑成凌云台,诏令韦诞题台名,有一点写得上下的位置不得当,因此,将韦诞用粗绳系身吊到台上悬放匾额的地方,就地点正。韦诞感到很危险,恐惧异常。事后他告诫子孙,再不要习练大字楷法。
袁昂说:韦诞的书法如龙拿虎据、剑拔弩张。张茂先说:京都地区的韦诞、韦诞的儿子韦熊、颍川钟繇、钟繇的儿子钟会,都擅长隶书。魏明帝青龙年间,洛阳、许昌、邺三都,宫殿,亭观刚刚落成。明帝传下诏书,命令韦诞题署匾额,做为永久的法度。发给他御用的笔墨,他都不使用。启奏明帝说:蔡邕认为自己能书,兼收斯、喜的书法精妙,不是细绢不随便下笔。这就是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准备好做这件事情的用品,工具。如果发给我张芝制的笔,左伯制的纸,和臣下自己制的墨,再加上臣下握笔的手,我就可以姿意书写一丈那么大的字,也可以在方寸小的地方写下千言小字。然而写出的文字的精妙程度,完全可以跟索靖相比美。韦诞死于魏齐王嘉平五年,享年七十五岁。韦诞书写隶书、章草、飞白笔法精妙,也能书小篆。他的哥哥韦康也工习书法。他的儿子韦熊也擅长书法。当时人们说:名书法家的儿子,不会有第二种事业的。世人都赞美他们父子。又有一种说法:魏明帝修造成凌云台后,错误地先将匾额钉上,而没有题写凌云台三个字。发现后,用一只大笼盛着韦诞,再用辘轳将笼吊上楼顶匾额处,让他在上面题写匾额,离地面有二十多丈高。韦诞惊惧万分地题写完匾额,回到家里后,告诫他的儿、孙们,从此之后不要再练习大楷。
文字,见其字形简略,紧急时用它来书写,很是方便。特别高兴。派使臣召见王次仲,三次召见王次仲都不到。始皇帝大怒,命手下人将王次仲逮捕,用槛车押到咸阳。途中,王次仲化作一只大鸟展翅飞去。
隶书
按:隶书,是秦时下邽人程邈所创造。程邈,字元岑,起初任县令,获罪,始皇帝将他囚禁在云阳监狱中。程邈在狱中集中精力,花费十年的时间研究文字。他将小篆字形由圆缩成狭方,创造出隶书三千字,上奏始皇帝。始皇认为改造的比较好,起用程邈为御史。又因为当时的秦国奏事烦多,篆书难写而改用隶书。因程邈坐过牢狱,故此称他创作的这种文字叫隶书。
章草
按:章草,是汉朝黄门令史史游创造的。卫恒、李诞说:汉初就有草书,不知道首创的人是谁?萧子良说:章草,是汉齐相杜操,首先改用藁法书写的。萧子良的这种说法不正确。王愔说:汉元帝时,黄门令史史游一次书写的一篇紧急的奏章,不按隶书一笔一划的方体书写,而是急促草率地写出来。汉朝人性情简惰,于是章草这种书法渐渐流行起来。
行书
按:行书,是后汉隶川刘德升创造的。行书即正楷稍稍有些变化,着眼在简便容易。这种书法出来后,人们相互传递,很快流行开了。王愔说:晋朝以来,习练书法的人多数以行书闻名。钟元常就擅长行书。后来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同时达到行书的极至啊!
飞白
按:飞白,是后汉左中郎蔡邕创造的。王隐、王愔说:飞白是由楷体变化而来的。原来是为宫殿题写匾额用的,笔势遒劲,字形轻微不满、名叫"飞白"。王僧虔说:飞白,八分字轻书而成。李邕在鸿都门,见匠人用蘸着白粉土的扫帚刷写匾额而受到启发创造出来的。
草书
按:草书,是后汉隐士张伯英创造的。梁武帝草书状说:蔡邕讲,从前秦朝时候,诸侯纷纷割据一方,互相争夺势力范围,因此战事频繁,插着羽毛的檄文急相传递,望着烽火台上烽烟的指示,信使骑着驿马急驰。这样,认为隶书难写,不能救急,于是草书赴急,就是现今的草书。
汲冢书
汲冢书,是魏安厘王时,卫郡汲县的一个农夫,从一座古墓中得到的。蘸漆书在竹简上面,字形象蝌蚪,杂写经史,与现今的版本校验,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也有很多地方相同。这个农夫叫彪淮。
李斯
秦丞相李斯说:上古时期创造出大篆,很是流行,但是这种文字距离现在太古远了,很多人都不能认识它们。今人对大篆进行了整理、改造、删去笔划结构繁芜的,保留下来合理的,参照着创造出来小篆这种文字。李斯擅长书法。自宰相赵高往下,都佩服他。他的字刻在各个名山上。碑古、印玺、铜人上刻字,也都出自李斯的手笔。李斯曾书刻秦望纪功石,说:我死后五百三十年,当有一人代替我的手迹。李斯知道大篆的精微,才晓得怎样将它改造成小篆,著有苍颉篇七章。虽然,古代帝王都研究文字,最终还是用文字的使用取代了对文字的研究,这样,对文字的研究与改造也渐渐淡薄了。上古时期三皇结绳记事,中古时期五帝画形为书,下古时期三王肉刑。这些,都让李斯在改造文字时作比较、参考。古文字是上古时期的文字。大篆是中古时期的文字。小篆是下古时期的文字。三古时期的文字是实。草隶是华。将文字的华美发展到极至的是晋时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而精心研究、深入探讨得文字的实质与精髓的,是史籀与李斯。始皇帝用和氏璧琢成帝王之印--玉玺,命令李斯刻石为文记载这件事情。今天尚在的泰山、峄山以及秦望等碑,都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也成为了传世的国宝,百世后人书法的楷模。李斯小篆字形出神入化,大篆结构精妙无比。李斯的书法可以说是历代书法的魁首,却不容易学习、仿效。
萧何
前汉时的萧何擅长书写大篆。前殿建成后,慎思了三个月,为的是给它题书匾额。书成后,来观看题书的人如流水。萧何是使用秃笔题写的匾额。
蔡邕
后汉蔡邕字伯喈,陈留人,身材高大伟岸,相貌英俊不凡,而且非常孝顺,知识渊博。既能绘画又通晓音律。天文术数无所不通,而且写一笔好字。他的篆书、隶书,可称得上是绝世之作。蔡邕尤其善于书写八分字,字形结构多变化,深得其中的灵妙。古往今来,没有人能超过他。蔡邕又创造了飞白字体,精妙绝伦。他书写的八分飞白出神入化,大、小篆书达到神妙的境界。蔡邕有个女儿叫蔡琰,很是贤慧,也会书法。蔡邕去嵩山学习书法,在一个石室里得到素书一部,八角放光,用篆书记载着李斯、史籀书法用笔的态式、构造。蔡邕得到这部书后,高兴得一天没吃饭,大喊大叫,象面对着许多人似的。蔡邕将这部书研读了三年,深得书中的精奥,使他的书法达到极高的造诣。蔡邕亲手书写五经,放在太学中,去观赏的人象集市上的人一样多。蔡邕的书法,风骨不凡,气韻灵动,超凡脱俗,是神妙的艺术品。
崔瑗
崔瑗字子玉,安平人。他曾祖叫崔蒙,父亲叫崔骃。崔瑗为官一直升任到济北的宰相。他写的文章举世闻名。尤其写一手好草书。崔瑗的草书师于杜度,笔划精微,善于变化,象金子经过百炼,如美玉丽姿天成,造诣超过他的老师杜度,只是过于追求媚俗,有些浮华。袁昂说:崔瑗的书法象高峰阻日、孤松一枝,鹤立群峰之首。王隐称崔瑗为草贤,说他章草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小篆臻于妙境极至。
张芝
张芝字伯英,生性就热爱书法。他家里做衣服用的布帛,都先用来练习书法然后再蒸蒸洗染。张芝擅长写隶书,尤其擅长写章草。韦仲将称他为草圣,说崔肉张骨称赞张芝草书风骨的不凡。张芝书写章草已达极至,出神入化。他急着写章草时可以一笔书个章字。他的隶书也功夫到家,达到神妙的程度。张芝的书法,如同汉武帝爱好道家,已达到空灵欲仙的程度。
张昶
张昶字文舒,是张芝的三弟。官任黄门侍郎,尤其擅长书写章草。他书法的风格跟张芝相近,当时人称他为亚圣。张昶章草和八分的功夫已达神妙的境界。他还能书隶书。
刘德升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人,汉末桓帝、灵帝时代,因创造行书字体而闻名。虽然是刚刚开始创造的一种字体,也很漂亮。书法风流婉约,是当时仅有的一家。胡昭、钟繇的书法,都师法于刘德升。世上人说:钟繇善行狎书,就是这个缘故。而胡书字体肥,钟书字体瘦,他们都从刘德升的书法里汲取了长处。
师宜官
师宜官,南阳人。汉灵帝喜爱书法,征召天下善书法的人集于鸿都门,约几百人。这些人中,师宜官的八分书法是最好的。大的,一个字的直径长丈;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师宜官恃才傲物、好饮酒。有时空手去酒店,在酒店的墙壁上书字出售,招来许多人围观。若卖给他酒,可以多出售给你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后来,为袁术制作钜鹿耿球碑。袁术立的碑,师宜官书写的文字。
师宜官的书法,如鹍鹏展翅未收,凌空而降,翩翩落下。
梁鹄
梁鹄,字孟皇,安定乌氏人,少年时就爱好书法,拜师宜官为老师。梁鹄因为擅长书写八分而闻名,被举荐为孝廉也被汉灵帝召在鸿都门下任侍郎升任选部郎。汉灵帝很看重梁鹄。魏武帝曹操也非常喜爱梁鹄的书法。常将他的条幅用钉钉在墙上,或悬挂帐中。曹操认为梁鹄的书法胜过他的老师师宜官。当时,邯郸淳也学得王次仲的八分书法。邯郸淳擅长写小字,梁鹄擅长写大字。邯郸淳运笔不如梁鹄有气势。
左伯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特别擅长书写八分,名声与毛弘并列,稍逊于邯郸淳,东汉末叶名声鹊起,又能在纸上书写。秦灭汉兴,有纸代替竹、木简书写。到汉和帝时,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此后制出的纸更适于书写了。左子邑进一步发展了蔡伦的造纸技术。萧子良答王僧虔书上说:左子邑制的纸,美妙有光。韦仲将制作的墨,在这种纸上书写,墨黑如漆;张伯英制作的笔,在这种纸上书写,尽意穷声,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绝妙的好纸离现在太久远了,久远得没法得到它。
胡昭
胡昭,字孔明,颍川人,少年时就学识广博。胡昭不追求名利,不爱虚荣,有齐叔、伯夷与商山四皓的气节。他能书籀文,尤其擅长书写真行。卫恒评论说:胡昭与钟繇都拜刘德升为老师,都擅长书写草行。然而胡昭书法体肥,钟繇书法体瘦。二人留下的墨迹,都堪称后人效仿的楷模。羊欣评论说:胡昭字得到张芝书法的风骨,索靖字得到张芝的形态,韦诞字得到张芝书法的结构筋脉。张华评论说:胡昭擅长书写隶书。茂先和荀勖共同整理胡昭书写过的笔记、典籍。又专开书法这门功课,招收弟子教授他们。让这些弟子师法钟繇,胡昭的书法。由此看来,胡昭堪称一代名士。
钟繇
魏时人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三年书法。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魏太祖取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从此,钟繇的书法日见长益,更趋精妙。钟繇全神贯注地研习书法,有时躺在床上用指书写,常常将盖在身上的被子穿破。有时上厕所,竟然忘记出来。他看到各种物件都想到书法,试图将它们书写,描画下来。
钟繇特别善于模仿曹喜,蔡邕、刘德升的书法。他的真书。可称绝世佳品。刚柔兼备,点划之间,往往书出神来之笔。可以说是幽深无际,古雅有余,自秦汉以来的的诸位书家,没有超过他的。就是古时候的一些帝王实施好的政治,给人间送去爱与关怀,广结人心,象钟繇这样的书法名家也出现的不多。这都是奉行德行的结果啊!钟繇的行书稍逊王羲之、王献之。他的草书位列卫诞、索靖之下。论到他的八分书,前有魏武帝的泰山受禅碑。因此,钟繇在书法中造诣最高的还是真书。钟繇死于魏明帝太和四年,享年八十岁。钟繇隶书、行书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八分草书也至臻妙品。现存有钟繇遗留下来的书法珍品十二种,神笔巧运,奇品常见。
钟会
钟会,字士季,钟繇的儿子,擅长书法。钟会的书法继下父亲钟繇书法的风格,追求字形的结构,行书、草书都很漂亮,尤工隶书。他的书法风格,笔法飘逸,气势酣畅,字如其人有凌云之志。即如人们常说:铸剑就要铸干将、莫邪那样的宝剑。一次,钟会伪称自己的墨迹为荀勖写的,两位表兄弟发生争执,就到荀勖母亲钟夫人那儿取剑欲动武,两个人闹得想分居另过。但是考虑建造一栋住宅得用去千万吊钱,就未移居。荀勖悄悄画舅父钟繇的画像,钟会发现了,很受感动,表兄弟又言归于好。荀勖的书法也是钟家的风格。钟会的书法行草,章草都很漂亮,是神妙的艺术品。
韦诞
韦诞,字仲将,曹魏时京都地区人,太仆的儿子,为官任到侍中。韦诞师张芝,兼学邯郸淳的书法。他能书各种书法,尤其精通题署匾额。魏明帝筑成凌云台,诏令韦诞题台名,有一点写得上下的位置不得当,因此,将韦诞用粗绳系身吊到台上悬放匾额的地方,就地点正。韦诞感到很危险,恐惧异常。事后他告诫子孙,再不要习练大字楷法。
袁昂说:韦诞的书法如龙拿虎据、剑拔弩张。张茂先说:京都地区的韦诞、韦诞的儿子韦熊、颍川钟繇、钟繇的儿子钟会,都擅长隶书。魏明帝青龙年间,洛阳、许昌、邺三都,宫殿,亭观刚刚落成。明帝传下诏书,命令韦诞题署匾额,做为永久的法度。发给他御用的笔墨,他都不使用。启奏明帝说:蔡邕认为自己能书,兼收斯、喜的书法精妙,不是细绢不随便下笔。这就是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准备好做这件事情的用品,工具。如果发给我张芝制的笔,左伯制的纸,和臣下自己制的墨,再加上臣下握笔的手,我就可以姿意书写一丈那么大的字,也可以在方寸小的地方写下千言小字。然而写出的文字的精妙程度,完全可以跟索靖相比美。韦诞死于魏齐王嘉平五年,享年七十五岁。韦诞书写隶书、章草、飞白笔法精妙,也能书小篆。他的哥哥韦康也工习书法。他的儿子韦熊也擅长书法。当时人们说:名书法家的儿子,不会有第二种事业的。世人都赞美他们父子。又有一种说法:魏明帝修造成凌云台后,错误地先将匾额钉上,而没有题写凌云台三个字。发现后,用一只大笼盛着韦诞,再用辘轳将笼吊上楼顶匾额处,让他在上面题写匾额,离地面有二十多丈高。韦诞惊惧万分地题写完匾额,回到家里后,告诫他的儿、孙们,从此之后不要再练习大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