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百度小说 www.bdxs.cc,世界未解之谜全知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双面娇娃”玛塔·哈丽

    玛塔·哈丽曾是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后来在德国军官的“赏识”下开始间谍生涯,并最终成为双面间谍,被后人称做“谍海女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德军疯狂进攻,法国军队节节败退。此时,一场秘密而特别的审讯正在法国的杜莱斯宫悄悄进行,被告是巴黎红极一时的舞星玛塔·哈丽。法国反间谍部门指控哈丽帮助德国窃取情报,并给法国带来巨大损失,造成50000名士兵死亡。10月15日,玛塔·哈丽因叛国罪被执行枪决。从此,玛塔·哈丽这个名字也被写入世界超级间谍的史册,甚至被后人称做“谍海女王”。

    1876年8月7日,玛塔·哈丽出生在荷兰北部莱瓦顿市附近的一个小镇,她原名叫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1904年,孤身一人的泽利不名一文地来到花都巴黎。为了生计,她不得不去做舞女,并取了一个艺名——“玛塔·哈丽”,意即“马来人的太阳”。成了职业舞娘的哈丽从此越跳越红,是当时巴黎红得发紫的舞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统帅部的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在看到哈丽的表演时,认为她是一块难觅的间谍好料。于是,就派人私下出价20000法郎诱她下水。从此,玛塔·哈丽利用自己的身体从那些贪图欢乐、迷恋女色的大臣、将军的口中源源不断地套取情报。可是,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经考证后却认为,哈丽虽然收下了那20000法郎,也曾多次引诱法国高级军官上床,可从未向德军出卖过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但德国人不知道的是,哈丽已经被英国情报部门跟踪。最先发现哈丽与德军“有染”的,是潜伏在巴黎的英国秘密情报人员。由于当时英法两国同属协约国阵营,英国方面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通报给巴黎当时负责法国情报工作的乔治·劳德克斯上尉。劳德克斯上尉当机立断,招募哈丽为双料间谍,以德国间谍的身份为掩护秘密为法国服务。1916年,玛塔·哈丽与劳德克斯上尉见了面。她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前往中立国西班牙,引诱德国特使卡伦上校。此后,德国方面的情报通过玛塔·哈丽源源不断地从西班牙传回法国。

    后来,法国情报部门截获了一封由马德里发往柏林的电报:“通知H21速回巴黎待命。克雷默将付给其15000法郎的支票。”综合其他相关情报,法国情报部门认定H21就是玛塔·哈丽,她极有可能为德国方面提供了大量情报。1917年2月13日,玛塔·哈丽刚刚抵达法国边境,就以间谍罪被逮捕。

    当初将哈丽招进门的法国情报部门首脑劳德克斯上尉,一看哈丽已经失去情报价值,为了挽救法国情报机构的名誉,作出了牺牲玛塔·哈丽的决定。在哈丽被捕受审期间,劳德克斯上尉刻意夸大她在一战初期为德国充当间谍刺探法国情报的罪行,却只字不提1917年她反过来向法国提供德军情报的真相。

    据说,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因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皮埃尔·波查顿的坚持所致。但让人不解的是,法官波查顿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位秉公执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为何面对哈丽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提交上来的哈丽曾为法国窃取德军情报的事实却视而不见呢?

    多年之后,他的重外孙、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在详细查阅了家庭档案后,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外曾祖父皮埃尔·波查顿发现外曾祖母“红杏红墙”之后,对所有的女人都恨之入骨,这种憎恨在他的私人信件和日记当中随处可见。而曾经长期混迹于巴黎社交圈的红舞星玛塔·哈丽自然成了波查顿报复的首选。考勒斯据此推论,玛塔·哈丽之所以“有罪”,就是因为她追求自由放纵、奢华享受,这便是她“冒犯”法官波查顿的全部原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99年,英国情报部门公开的20世纪初的情报档案显示,当年英国情报机构并没有掌握玛塔·哈丽犯有间谍罪的真凭实据。

    玛塔·哈丽被处死后,她的头颅一直被保存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后,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红唇秀发,像活着时一样。2000年,玛塔·哈丽的头颅不翼而飞。博物馆的人说,可能是被她的崇拜者盗走了。

    在玛塔·哈丽死后的几十年中,她的生平被多次搬上银幕。特别是1931年12月31日,由著名影星、无声电影皇后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玛塔·哈丽》首映,再次轰动了整个欧洲。

    然而,人们一直存在一个疑惑:玛塔·哈丽到底是“叛国者”还是“爱国者”,是英雄还是叛徒?也许只有历史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

    ■谁揭开了希特勒“复仇武器”的秘密

    如果没有这位富有正义的德国科学家,也许二战的结果会改变。究竟是谁揭开了希特勒“复仇武器”的秘密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这些高级情报的呢?

    1939年9月1日清晨,五支德国军队在一群轰炸机的掩护下,越过波兰边境从三个方向向华沙挺进。9月3日,希特勒拒绝了英国首相张伯伦要求德军撤出波兰的最后通牒,英法随之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爆发后,由于英法对战争并未作好准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波兰军队在短短的27天内被击溃,希特勒的“闪电战”一战成名。

    由于德国蓄谋已久,而英法一直以为战争不会爆发,对法西斯德国的军备情况了解不多,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吞噬一个又一个地区,却束手无策。

    在德国占领波兰的三周后,1939年10月17日,英国驻挪威使馆武官鲍易斯海军准将在奥斯陆接到参谋送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一封很普通的匿名信。信中说,如果英国想获得德军最新武器的情报,只需在BBC广播公司对德国广播的开头加上“你好,这里是伦敦”。接到信后,英国方面开会探讨了此事。有人认为,它是第三帝国的情报组织放的烟幕弹,是一种心理战术。其他人不以为然。最后,在英国军情六处的要求下,决定按信中所说,将BBC对德广播的开头语改为“你好,这里是伦敦”。就这样,二战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事件发生了。

    1939年11月4日,在BBC对德广播改动后的一个星期,英国驻奥斯陆使馆的卫兵正在暴风雪中巡逻,忽然看见一个放在石阶上的包裹。包裹是用牛皮纸包着的,捆着结实的绳子,约80毫米厚,上面写着“鲍易斯将军收”。这名士兵不敢怠慢,赶紧把包裹交到鲍易斯将军手中。鲍易斯打开包裹,周围的人都惊呆了: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有关德军武器设计制造的说明图表和许多德文文件,其中包括巨型火箭的设计图纸,还有一张署名“一个好心的德国科学家”的字条。这太让人意外了,是不是个圈套?鲍易斯不能确定。于是,立即将这些文件送回伦敦。

    36小时后,这份被称为“奥斯陆报告”文件的复印件被分发到几个英国科学家和情报专家的手中。这是一份惊人的文件,在大量的军事技术情报中,有关于声呐鱼雷、夜间轰炸系统、德国新近研制的维尔茨堡雷达和弗雷亚雷达等的诸多机密资料。最令人惊讶的是,德国正在波罗的海的皮奈蒙德岛试验发射大型远程火箭。如果报告属实,盟军就掌握了希特勒的核心武器计划。可是,大多数专家都持否定态度,有几个人甚至认为文件是假的,是德国人抛出的一项别有用意的计划,目的是为了诱使英国浪费宝贵的资源去进行并不存在的技术研究。

    此间,不断有关于德国远程火箭的报告送到英国情报局。后来,在法国对布律瓦尔村的偷袭中确实缴获了一部维尔茨堡雷达,这部分证实了“奥斯陆报告”的真实性。但由于各种情报来源的不确定,英情报局一直将那些有关德国远程火箭的资料尘封着,直到1943年3月17日。当时,被俘的隆美尔非洲兵团的德军将领托马和克鲁维尔聊天时无意透露了曾参观过巨型火箭发射试验。这让英国人大吃一惊。

    就像“奥斯陆报告”所说的那样,希特勒研发的正是大型远程火箭。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等地节节败退后,希特勒就把扭转败局的希望寄托在原子弹和大型远程火箭这两件“秘密武器”上。但由于铀资源和时间所限,希特勒决定先研制大型远程火箭,并将其命名为“复仇武器”。

    后来,英国经过侦察,确定了德国的火箭制造厂位于距皮奈蒙德和赞宾沿岸数公里的地方。于是,英国摧毁德国“复仇武器”的序幕随即拉开了。1943年8月17日夜,英国空军紧急出动600架轰炸机奇袭皮奈蒙德,轰炸重点就放在技术人员居住区。730名与“复仇武器”生产有关的人员被炸死,其中包括两位关键人物——科学家提尔和瓦尔特。这次突然袭击打了希特勒一个措手不及,重创其“复仇武器”计划,希特勒将伦敦夷为平地的梦想也最终化为泡影。

    在英国军方大受“奥斯陆报告”的好处的时候,这个送来神秘包裹的人的身份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这个所谓的“德国科学家”是如何收集到这么多德国的尖端机密的,甚至包括详细的图纸?是如何通过如此大胆而机敏的方式将这些秘密文件送给英国人的?他为何如此希望阿道夫·希特勒征服梦的破灭?不论他是谁,他都对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哑谜机密码之谜

    德国的哑谜机密码保密原理异常复杂,曾经是牢不可破的神话。可是,在盟军解码专家的努力下,德军的“哑谜”变成了“明码”。

    1939年7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一个半月后,在华沙市郊外莫洛科密林深处一个地下室里,波兰情报官员把第三帝国的无价秘密交给英国情报人员。那是一台复杂到不可思议的机器,名叫“哑谜”,可以用来编制和译解德国的全部军用密码。第二天,哑谜机便被运往英国。英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立刻在一所名叫布特奇利园的乡村大宅内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

    哑谜机又名恩尼格玛密码机,是一种用于加密与解密文件的密码机。它形如电动打字机,用电池供电,携带方便。按动键盘上任何一个键,由三个轮子组成的复杂系统马上运转,每个轮子边上刻有一套字母。机内有26个小灯泡,分别与不同的字母相对应,按一个字母键,就会亮起相应的灯泡,表示这个字母的代码。密电的收发双方,每次通讯前都要先根据一种特定的方法,定出机器里的一种代码法。这样一来,任何一句话能够编制出千百万种组合形式,纵有非凡的智能,也无法破译。这就是“哑谜”机的保密原理。

    为了破解德国的密码,盟军集结了当时世界上一流的解码专家,包括当时最卓越的数学家杜林。他发明了一台机器,能够高速测试“哑谜”机所编制的密码字母组合,一次能细查17576种组合。而德国人经常在通讯中使用某些词语,例如“奉元首之命”、“司令官”等,这在无意中也帮了英国专家的忙。这类词一旦在一次密电中译出来,就能够为分析同类词语的其他密电提供重要线索。

    “哑谜”机并不是密不可破的,它本身也有缺陷,最明显的是一个字母不能用作本身的代码。英军便利用这一缺点来帮助自己译解密码。他们派轰炸机去炸一个无关紧要的目标,暗中截取德国哑谜机发出的空袭报告,然后选出那些未出现的原来地名中所含的字母加以测试,就不难找出那个地名的代码。弄懂了“哑谜”机发出的密电,布特奇利园就把德方的轰炸计划、潜艇位置、陆军兵力等一一转告战场指挥官,往往使德军损失惨重。比如,德军空军空袭还未展开,英军战斗机早已在目标附近集结待命。

    1940年,希特勒取消进攻英国的“海狮行动”。英国人从“哑谜”机的密电里获取情报,迅速把兵力转向其他方面。1941年,英军依靠“哑谜”机密电,事先获悉隆美尔元帅的计划,派轰炸机轰炸了载兵到北非的运兵船“卑斯麦号”。1944年,盟军又靠“哑谜”机之助,得悉德国误以为6月6日盟军大举反攻的主要登陆地点是法国的加莱而不是诺曼底,因而准确预知诺曼底德国军队的防守兵力,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诺曼底,为开辟第二战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立下大功。

    盟军对“哑谜”机的保密是极其严格的,即使高级将领也不知道那些准确情报是怎样得来的。而德军指挥部却以为有内奸通敌,把潜艇战失利的原因归于盟军侦察技术有了改进。德国人的这个错误一直延续到大战结束。破译“哑谜”机的内情,一直到1970年以后才为世人所知。直到现在,许多有关的技术、设备还未公开。哑谜机在二战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盟军破译了德国的密码,使二战的胜利提前了两年。

    ■007的原型是谁

    007的原型到底是谁呢?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可现实中应该有其原型。可惜,007的作者伊恩·弗莱明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

    自从1962年登上银幕以来,在无数斗争中叱咤风云的英国军情六处(MI6)特工“007”詹姆斯·邦德,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到底是谁,就一直是人们猜测的话题。“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对此也是讳莫如深。由于弗莱明在二战期间有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许多人认为他就是邦德的原型。不过,弗莱明本人从来没有承认这一点,尽管他声称“小说中90%的情节都是依据真实经历创作出来的”。

    1962年10月,伊恩·弗莱明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实间谍的传奇版本,那个人也许就是威廉·史蒂芬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位绰号“无畏”的加拿大人是英国情报机构在整个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他还帮助美国人成立了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

    1896年1月23日,威廉·史蒂芬森出生在加拿大的温尼伯湖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志愿加入加拿大陆军,后来被调到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由于作战英勇,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无畏”。战争结束后,史蒂芬森下海经商。由于业务关系,他在许多国家都结交了朋友,这些人脉成为他日后重要的情报来源。

    二战打响后,史蒂芬森受命于英国政府。丘吉尔将其派往纽约,秘密建立“英国安全协调局”。该机构实际就是英国情报机构在西半球的“总代理”。到战争结束时,“英国安全协调局”已经成为负责整个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间谍情报活动的总办事处。史蒂芬森作为英国情报机构在西半球的最高代表,丘吉尔对他极其信任。

    战争期间,史蒂芬森在加拿大成立了“X训练营”,这是北美地区第一所培训战时秘密行动人员的学校。在1941至1945年期间,约有2000名英、美、加等国的特工在此接受过培训,他们为盟军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巧合的是,伊恩·弗莱明也在“X训练营”进修过。“007”系列小说《金手指》中有一个抢劫诺克斯堡金库的情节,据说它的灵感就来自史蒂芬森一个大胆的计划:盟军派遣特工潜入法属殖民地马提尼克岛,盗取法国傀儡政府储藏在那里的巨额黄金储备。

    由于在许多“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都展示了高超的潜水本领,除了威廉·史蒂芬森外,许多人也认为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就是“007”的原型之一。

    莱昂内尔·克莱伯于1909年出生在伦敦,他家境贫寒,四处打工为生。二战爆发后,克莱伯加入英国陆军,1941年,他又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事实证明,他是个天生的潜水专家,很快就被提升为皇家海军驻意大利北部的总潜水官,排除了利沃诺和威尼斯两个港口的大量水雷。由于身手出众,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巴斯特”,意为“破坏者”。战争期间,他还荣获过“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等多项至高荣誉。1947年退役后,克莱伯继续在民间从事潜水活动。1956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乘军舰访英期间,军情六处曾派克莱伯秘密潜近“敌舰”侦察。不想,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从此再无踪迹,成为一桩悬案。

    除了一身过硬的水下功夫外,克莱伯的装束也与银幕上的“007”颇为神似。他总是光彩照人,一副十足的绅士派头,一身名牌西服、一副眼镜和一根文明棍。因此,很多人把他当做“007”的原型。

    此外,达斯科·波波夫也被许多人认为是“007”的原型。达斯科·波波夫是纳粹德国最信任的间谍之一,是英国军情五局最成功的双重间谍。同时,他又是英国谍报史上最著名的“风流间谍”。许多专家认为,詹姆斯·邦德周围围绕着那么多漂亮的“邦女郎”以及他身上那种令女人无法抵挡的魅力就取自波波夫这个原型。

    1940年,达斯科·波波夫加入纳粹间谍机构。后来,他偷偷加入英国军情五局,为抵抗纳粹德国而战斗。在德国人那里,他的代号是“伊万”。在军情五局,他的代号是“侦察兵”。波波夫作为谍报人员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凭借英国给他提供的一些交给德国人的情报,波波夫深得纳粹的信任,甚至被誉为“元首的最好特工”,希特勒对他笃信不疑。从1940年起到1944年间,波波夫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也向德军方面提供了众多虚假的报告,导致德军日后在战略上的失误,可谓居功至伟。波波夫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战结束后,波波夫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

    “007”的原型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伊恩·弗莱明知道了,可惜他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从而引起人们的猜测。也正因为如此,“007”的经典形象才长久不衰,成为许多人的最爱。

    ■“福克斯谍案”之谜

    苏联成功爆炸原子弹后,美国怀疑苏联窃取了其原子弹的秘密,为此在核武器研究部门进行了一场反间谍行动。福克斯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抓获的一名“苏联间谍”。

    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总是充满各种各样的间谍。二战结束以来,“福克斯”一直是国际核间谍的代名词,“福克斯谍案”还被无数报刊转载过,以福克斯为原型的人物出现在许多部影视片中。福克斯何许人也?为何如此出名呢?

    1911年12月29日,克劳斯·福克斯出生于德国黑森-达姆施塔特公爵领地的小城吕瑟尔斯海姆。福克斯早在中学时代,就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1930-1932年,福克斯在莱比锡大学学习,后来来到基尔大学学习。1932年他加入德国共产党,成为其所在大学支部的负责人。希特勒上台后,福克斯转入地下活动,后来移居巴黎,再从巴黎前往伦敦。

    1940年底,由于英国政府决定开始建设铀-235生产工厂,克劳斯·福克斯经人推荐进入鲁道夫·派耶斯教授的试验室工作。在这里,克劳斯·福克斯解决了一些明确原子弹基本参数所必需的重要数学问题。不久,克劳斯·福克斯获得英国国籍,从而被准许接近秘密的“巨大”项目工作。同时,克劳斯·福克斯在原子能理论领域所具有的声望使其被吸收入英国科学家小组,前往洛斯-阿拉莫斯与美国同行在“曼哈顿工程”(美国原子武器计划代号)框架内共同工作。

    1945年7月,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试验,拥有了新的超级武器。然而,仅仅四年后,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验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这使美国大为震惊,于是怀疑有人向苏联泄露核机密,甚至疑心克格勃早已渗入研制核武器的关键部门,因而严令中央情报局调查在核岗位上工作的所有可疑分子。情报局大量精明强干的反谍专家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动用了许多最先进的侦破仪器,进行了大量的逐一跟踪、试探、排队分析,怀疑圈越缩越小,最后集中于福克斯这名核心机构的科研人员身上。

    1949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局自称成功地破译了苏联驻纽约情报机构的一些电报,其中提到了克劳斯·福克斯是苏联情报部门的间谍。美国特工部门将此情况通报了英国反间谍机构军情五处,后者立即开始对克劳斯·福克斯进行审讯。

    据当时记载,1950年2月3日,克劳斯·福克斯在坦白后被逮捕。英国当局指控他向苏联提供了关于“巨大”项目的情报。1950年3月1日,伦敦中央刑事法庭开始审理克劳斯·福克斯间谍案。克劳斯·福克斯认罪后,被判处14年监禁。当地媒体称其为“最危险的世纪间谍”。服刑九年后,福克斯被释放,随后便加入民主德国国籍。在德国,他继续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直到离开人世。

    福克斯间谍案披露后,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福克斯一夜之间成了举世闻名的热门人物,东西方“冷战”因此急剧升温。然而,令人惊讶的是,1990年1月15日,美国两家富有影响的新闻杂志《时代》和《新闻与世界报道》同时载文指出:据谍界权威人士透露,经核查,当年福克斯一案纯属错案,正如福克斯当时一再申辩的那样,他给俄国人的是错假失效的“迷惑情报”。不少人还进一步指出,其实谍海的“福克斯现象”并不罕见,只是许多情报机构怕丢脸而严守秘密,将错就错。其原因许多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为福克斯“平反”的消息再一次轰动了美国与世界。许多人指责道:美国中央情报局何以会造成冤假错案?在公认的叛国巨谍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冤枉的?那么,福克斯到底是不是苏联的间谍呢?

    福克斯早年曾加入德国共产党,为共产党大国提供情报是极有可能的,而且福克斯晚年时又去了苏联,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据有关人士透露,福克斯其实是著名的“原子间谍网”的成员,一直都在为约瑟夫·斯大林效命,不断向苏联提供有关原子弹研制进度的情报。从1943年开始,福克斯不断把绝密的分子式、方程式和炸弹模型,秘密交给一位名叫哈里·戈德的苏联情报员,把掌握的美国的原子机密毫无保留地透露给冷战对手。

    然而,这毕竟是人们的推测和一些幕后消息,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和美苏政府知道。但是,政治斗争总是与谜案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普通人是无法知道真相的。

    ■谁是英国内阁的真正间谍

    在战争期间,间谍与反间谍是永不停息的较量。在饱受德国空军摧残的英国,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神通隐藏在内阁中呢?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德国采用闪电战的战术,节节胜利。在战争爆发后的十个月内,希特勒已经完全统治了西欧。英国人知道,在希特勒占领欧洲之后,在英国爆发战争是迟早的事。为了抵抗德国蓄谋已久的进攻,英国加紧了备战。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希特勒并未发动跨海侵略战争。他签署了第17号令,命令刚晋升的赫尔曼·戈林只用空中力量使英国屈服。

    1940年2月,德国对伦敦发动了大规模的空袭。为了保卫英国国土的安全,许多勇敢的飞行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火、刺耳的警报弥漫在英国全境。借助先进的雷达技术和无线电控制系统,英国皇家空军司令赫兹·道林元帅能够提前知道德军的目标和战术,这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布置他们的中队,在适当的地点高度集中力量进攻德军,从而避免了一味追击敌人的假目标或次要目标。在这场被丘吉尔称为“不列颠之战”的战役中,英军截获的情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二战期间,间谍行为往往是双方同时进行的。在道林元帅对戈林的总部进行监听时,德国人也有一条直接从英国战争内阁获得信息的渠道。尽管戈林和他的指挥官们并不知道英军的具体战术,也不知道道林截获了他们的情报,但是,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军官却能在英国政府作出极其秘密的决定之后数小时内即获知其内容,从而调整轰炸策略,加大对伦敦的打击力度。

    1940年上半年,英国安全机构已经清楚秘密情报被泄露给德国。那么,谁是英国政府部门中的纳粹间谍呢?在1940年惨烈的不列颠之战中,在英德通讯中断的情况下,这个人是如何把包括最关键而且相当长的战争内阁会议记录传给柏林的?这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呢?难道这个人不仅要提供绝密情报给纳粹,而且还要颠覆英国政府吗?

    很多人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具有纳粹情结的美国人泰勒·肯特。肯特受过良好的教育,他非常好学,会说五种语言。但他坚信纳粹的宣传,认为是犹太人将世界推进了战争。尽管肯特的思想非常极端,他依然得到约瑟夫·肯尼迪大使(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的充分信任。1938年10月,也就是战争爆发后一个月,肯特来到伦敦的美国驻英国使馆,并被派到最机密的使馆密码室工作。在那里,肯特得以接触到肯尼迪大使和美国国务卿科德霍尔之间的来往函电和其他驻欧公使派来的使馆官员,他们用伦敦通讯设施进行联络。更重要的是,肯特掌握了灰码——一种政府部门认为不会被破译的密码系统,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就是通过该密码系统进行联络的。从各种情况分析,肯特是德国间谍的可能性很大。于是,英国情报部门采取了行动。

    通过复杂缜密的调查,英国情报部门追查到了肯特。1940年5月20日上午10点,肯特被侦探逮捕。侦探发现肯特有一套钥匙,能够打开大使存放密件的保险柜。尽管肯特否认自己是个间谍,侦探还是从肯特的寓所里搜出1500份机密文件。得知这一消息,美国政府部门立即将肯特开除了。由于他不再享有豁免权,英国法院对他进行了审判并定罪,将他监禁在英国最严酷的监狱里达七年之久。

    自从1940年5月20日肯特被捕以后,他不可能再将战争内阁的情报通报给柏林。然而,这条通往柏林的情报线并没有断。难道说肯特还有同伙?或者说,肯特根本就不是向德国提供情报的那个间谍,真正的向希特勒提供英国战争内阁情报的间谍根本就没有被查出来呢?这件事情到现在也没有揭晓。

    ■隐藏在美国国徽中的金唇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贵重的礼物往往暗藏着最玄妙的杀机。

    1933年11月16日,苏联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这一天起,克格勃特工便从未停止过对美国驻苏使馆的监听与监视。1938年,为了更详细具体地了解美国使馆的内情,克格勃开始向美国使馆放飞“燕子”。那些克格勃的职业“燕子”们装扮成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凭着沉鱼落雁的美貌轻而易举地飞进美国外交官的卧房。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守卫使馆大楼的苏联女兵也不断向热情潇洒的美国男士抛送秋波。“燕子”们探明,美国使馆大楼顶层是其“要害”所在,会议室、武官处、密报室及大使办公室都设在这层楼上。

    1943年,德黑兰会议结束后,斯大林责令当时的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对美国大使阿维列拉·卡里曼的办公室进行窃听。贝利亚与其手下高参开始绞尽脑汁,设计窃听使馆心脏部位的行动方案。

    1943年12月17日,贝利亚向斯大林报告说,针对美国使馆专门设计的窃听设备已顺利通过检验,其性能“无与伦比”,功效“令人称奇”。

    这种特制窃听器被命名为“金唇”。将其安放到美国大使办公室的行动被命名为“金唇行动”。

    “金唇”窃听器在当时的确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它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外来电流,从而使当时的反窃听设备不可能捕捉到任何信号。“金唇”可以接收到300米以内大耗电量振荡器所发出的微波脉冲,其工作寿命可以无限延长。从外表看,这种窃听器就像一个蝌蚪。

    苏联特工机关将微波振荡器及蓄电池安装在美国使馆对面居民楼的顶层,并将那里的居民全部换成克格勃工作人员。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经常挂着“家庭主妇们”的劳动成果,每逢星期天,克格勃的女中士们都要在阳台上抖落和晾晒地毯及被褥,她们非常自然地将灰尘一样的“蝌蚪”撒到美使馆大院内。

    但是,将“金唇”安放到大使办公室却并非易事。为此,克格勃特工人员费尽了心机。他们曾精心在美国使馆内设计了一起火灾,但那些扮成消防队员的特工人员却始终没有机会进入卡里曼大使的办公室。几经周折后,克格勃的高参们最终想出将窃听器放在礼品中送给美国大使这一妙计。经过精心筛选,黑色檀木制成的斯基泰盾牌、两米长的猛玛象牙、瑞典国王送给尼古拉二世的象牙电话机及用象腿骨制成的一米高纸篓被确定为“金唇”载体。贝利亚特地请来窃听器研究权威、苏联科学院院士贝尔格和伊奥费对选定的礼品进行最后检验。两位专家检测后一致认为,这些礼品无法胜任运载“金唇”的使命,最佳选择是根据“金唇”的特殊性能制作相应礼品。贝利亚接受了两位专家的意见,并指示礼品制作与窃听器安装工作要同步进行。

    1945年2月,世界三大政治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面。克格勃认为这是实施“金唇”行动的绝好时机,关键问题是如何将美国大使卡里曼从莫斯科引到克里米亚。苏联特工制定出一整套诱引方案。2月9日,苏联宣布在黑海之滨举行“阿尔台克全苏少先队健身营”开营典礼,并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向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发出敬请光临的邀请。少先队员们在请柬中用尽动听的词句,诚挚感谢两位政治家在战争期间对苏联人民的帮助。克格勃预想,宣扬“平等与博爱”的美国人绝对不会拒绝孩子们的邀请。但是,百忙之中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又不可能应邀而来,委派其他官员前来参加孩子们的活动也并不合适,最合适完成这一使命的非两国驻苏大使莫属。果然不出所料,美国大使卡里曼与他的英国同行如期从莫斯科赶到黑海之滨出席开营典礼。

    乐队奏响了美国国歌,苏联少先队员用英语合唱美国国歌,开营典礼进入高潮。卡里曼大使完全沉浸在孩子们纯真稚嫩的歌声中,应有的戒备与警惕早已被欢歌笑语所淹没。恰恰在这一时刻,四名少先队员抬着一枚精美绝伦的巨大木制美国国徽走到卡里曼大使面前。斯大林私人翻译瓦列里·勃列日科夫马上向贵宾们翻译这枚国徽的做工及用料是如何讲究。高超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这位见多识广的美国外交官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把它放哪儿最合适呢?”勃列日科夫不失时机地低声对卡里曼说:“就把它挂在您的办公室,英国人肯定会嫉妒得发疯。”

    自1945年2月,从这枚内藏苏联克格勃“金唇”窃听器的美国国徽被悬挂在卡里曼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克格勃窃听美国大使的代号为“自白”的行动便开始启动。这一行动共持续了八年。八年间,“金唇”送走了四任美国大使。最令人惊奇的是,每一位新大使到任后从墨水瓶到地板全部更换一新,就是从未动过这枚美国国徽。它无与伦比的艺术美感赢得了四位美国大使的钟爱,甚至大使办公室的窗帘及家具色调也相应作了些改变,以与这枚国徽相匹配。

    美国中情局在发现“金唇”窃听器后,始终没有勇气公开他们的“耻辱”。直到1960年5月,苏联击落由巴乌埃尔森驾驶的美国U2高空侦察机后,华盛顿才公开“金唇”的秘密。虽然美国特工和英国特工曾多次试图制作同样的窃听器,却都是枉费心机,“金唇”的秘密技术无法破译。如今,克格勃的“金唇”仍旧陈列在美国中情局的博物馆内。

    ■美军的“无敌密码”

    土著语言的使用范围非常狭小,而这恰恰符合情报密码的条件。是谁发现了美国的土著语言,并将其演变成美军的“无敌密码”呢?

    在战争中,为了使己方的情报能够准备无误且不被敌方破解,战斗的双方往往要在情报密码上下很大的工夫。毫不夸张地说,打赢了情报站,就相当于战争获胜了一大半。

    二战中,为了破译德国的“哑谜机”密码,英国倾尽全国之力,这也大大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破解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情报密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战争期间,为了编制一套安全的密码,美国费尽了心机,尝试了很多方案,但都不能尽善尽美。后来,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人给军方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建议。

    约翰逊的父亲是个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长期专门的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根据约翰逊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这个建议并得到认可。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紧急时还参加战斗。他们的英勇,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而希特勒则被称为“疯狂的白人”。

    1944年,美军登陆诺曼底成功后,时任话务员的查尔斯·希比蒂迅速通过无线电发报机用科曼切语发出了登陆成功的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迄今为止,希比蒂使用的这种密码仍是人类军事史上唯一尚未被破译的通讯密码。

    关于到底是谁想出来让印第安人用他们的科曼切语传递密码信号,一直众说纷纭。据说,它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一名美国情报官员听到了一群印第安士兵的谈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但却突然想到,鲜为人知的语言如果用作密码将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后来,因为一战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科曼切语没能用上。二战爆发后,有人重新想起了这种土语。于是,古老的语言发挥了它重要的作用。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不久,希比蒂和其他科曼切人就光荣退伍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获得表彰。恰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死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几十年后,当曾经的密码员大多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后,他们才获得迟到的荣誉。但他们已经无法接受这份荣誉了。

    ■谁杀了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间谍

    为了暗杀盟国领导人,纳粹间谍盯上了丘吉尔的生日宴。最后,间谍被成功抓获,真正的英雄却隐藏起来了。

    1943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十分微妙的阶段,德军已经露出失败的迹象。11月30日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69岁寿辰。为了彻底摧毁世界法西斯联盟,丘吉尔以庆祝生日的名义,邀请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统帅斯大林等34位贵宾前往埃及开罗召开德黑兰会议,共商大事。

    1943年11月12日,丘吉尔搭乘英国“里纳翁”号战舰离开不莱茅特港,踏上赴开罗的旅途。蒋介石夫妇、埃西莫夫将军和罗斯福总统也在同一天抵达开罗。贵宾们到处于战时紧急状态下的开罗后,纳粹的特务们也迅速云集这座古城,企图暗算盟军领导人。“德黑兰会议”在苏联使馆举行。会议进行了几天,讨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敌人在会议期间企图制造混乱,但被挫败了。

    眼看11月30日渐渐临近,丘吉尔决定在生日当天举办一场隆重的生日庆祝宴会,而庆祝会的安全工作则由丘吉尔的侍卫长汤普森负责。汤普森命令情报机构严格排查,仔细调查每一个来宾的详细情况。遇有可疑之处,再重点调查,绝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不久,情报机构查到罗斯福总统新聘的私人秘书霍克似乎有问题。这人虽然年轻有为,但他的经历太复杂了。情报机构查到他在瑞士曾与德国纳粹的特务有过接触。来到伦敦后,他又两次单独上街,把情报机构派去盯梢的特工也甩掉了。汤普森立即去找丘吉尔首相,建议明天的庆祝会不让罗斯福的新任秘书霍克参加。丘吉尔认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而不让霍克参加庆祝会是说不过去的,可能会影响反法西斯同盟。

    于是,汤普森找到罗斯福的侍卫长鲍杰,把他拉到密室,将自己的怀疑告诉了他。但鲍杰却不以为然,认为如果霍克是德国间谍的话,可能早就刺杀了罗斯福,何必等到现在呢。无奈之下,汤普森又找到斯大林的卫队长米雅夫,婉转地提醒他明天的庆祝会要格外小心,可能有人要谋害盟国的领袖们。

    第二天,丘吉尔首相的生日庆祝会准时举行了。汤普森的目光一刻也没离开霍克,他是与罗斯福总统同车到达的,手上拎着一只精致的小包。汤普森趁霍克在寻找座位时,将小包拿出大厅检查。包里是一只金钟,钟面上镶嵌着钻石,显得十分昂贵。这显然是送给丘吉尔的生日礼物。汤普森仔细地检查了金钟,没有发现问题,又将其放了回去。

    晚会开始后,丘吉尔首相春风满面,跟罗斯福总统快活地交谈着。斯大林坐得稍远一点,显得有点心事重重。而他的卫队长米雅夫神色紧张,右手插在裤袋里,不停地在斯大林周围转来转去,仔细打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