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百度小说 www.bdxs.cc,崇祯十六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千里迢迢征程,不辞跋涉,也要为中原百姓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赞誉,洪母骂子也成为传统忠义教育中典型的事例。

    洪承畴是一位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历来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他是大明重臣,松山之败后降清,沦为贰臣。若为中国古代忠君思想标定,确非忠臣。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应该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

    不想,江南人士根本不承认洪承畴的存在。他们更希望“洪承畴”已经死了,是一个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

    人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

    在这种标准下,历史人物要么是忠臣要么就是奸贼,要么是忠君要么就是卖国。

    洪承畴曾为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实际上,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

    他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后,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

    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携母亲避居船上,泛江隐居。

    顺治十六年,心力交瘁的洪承畴年老体衰、目疾加剧,第二年正月解任回京。

    最尴尬的是,洪承畴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

    入关之初,洪承畴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

    而汉化的满族人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也认为洪承畴名节有亏、不忠不孝。

    洪承畴镇抚南方凯旋京城,如何安置他就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没有预想中的封赏,也没有帖心的安抚,朝野用怪怪的目光注视着年迈的洪承畴走回朝堂。

    洪承畴在清朝经历了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和康熙四个时期。

    皇太极只是将洪承畴作为顾问而已,并未真正重用;多尔衮和顺治两人重用洪承畴,但没让他进入决策层。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其子康熙继位。四大满族大臣分割了辅政大权。

    而洪承畴已到古稀之年,顶着大学士的空头衔,备受冷落,不得不奏请退休。

    像洪承畴这样重要的人物退休,朝廷必须对他的功劳有所酬谢。

    经过几番讨论,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

    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康熙四年,洪承畴去世,此时,洪承畴在清朝官方文献中的地位起码还是正面的。

    到了乾隆时期,满族权贵已经完全汉化了,各地汉人的反清情绪渐渐平息,满汉思想文化开始交融。

    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与汉族文人相唱和,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

    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形象颠倒过来。

    清朝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

    黄道周曾做对联:一副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这副对联,流传千古啊。”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