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酒精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开始,两姓人相互比较谁家房子盖的好,日子过得好。随着子孙的繁衍,人口越来越多,两姓比拼的重心,就慢慢开始转移到了文化教育上。两族人纷纷兴办私塾学堂,苏家招收十个学生,赵家就招收十一个。赵家请的先生月俸二两银子,苏家就花二两半请更好的先生。两家斗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正是有了这种竞争,才促成了苏新村圣贤庄的威名远播。
相比来说,苏姓人家更擅长于经商做生意,赵家更喜欢当官做先生。解放后土改时,苏新村唯一的地主就姓苏,当时村里一半多的地都是苏家的产业,据传他的家业就是先祖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赵家虽然祖上曾经出过高官,但是并没有因此变得富足,反而更加促进了赵姓文化人的兴盛。赵家的辈分都是用论语的名句排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此一辈一辈排列下去,一句话用完了,再换另外一句。
解放前,赵家显然是被苏家一直压在身下的,那时候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权,地主的势力大的可怕,不过苏家虽然富有,但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没有干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反而经常接济穷苦的相邻。土改后苏姓地主家的田产被分,房屋充公变成了大队部,政府只给他家留下了一套四间屋子的小院,这间别院以前是长工们居住的地方。由于祖上积了德,苏姓地主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并没有受到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的游街示众,甚至打骂的情形发生,他们和邻居们相处融洽,过上了安定清苦的平常日子。
赵家趁势翻了身,一下子掌握了村里的权力,自解放以来,赵姓垄断了几十年的村书记和大队长职务。这些年来,赵苏两家虽然不再像解放前那样争斗的厉害,但是两家保留了一个传统的竞技项目,那就是每年春节期间的高跷比拼。踩高跷舞龙灯,是江州市乃至江东省非常盛行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末民国,解放后保存了下来,但可惜的是近年来水平越来越低,慢慢很多技巧和功法都失传了。
苏新村的高跷艺术是周围十里八乡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剧种。叫它剧种,是针对它的扮相和表演来说的,只不过没有唱功,纯粹的外家功法。一个是西游记系列,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有时还加一个不知道出处的傻小子。第二个是八仙系列,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第三个是白蛇传系列,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
这三个系列构成了高跷艺术的核心,每到冬闲时,老的表演者作为师傅就开始带着年轻的徒弟,学习化妆,练习动作,排练剧情。据传,在早期高跷队是有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失传了唱功,只剩下了动作表演,后来连表演也失传了,只剩下了简单地随着鼓点扭动的简单动作。这里面有一个角色一直是整个表演中的主角,那就是孙悟空,当地人称作孙猴子。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必须有功夫,因为孙猴子活泼好动,所以设计了很多翻跟头,耍猴棍,眨眼睛,吐舌头,挠痒痒等戏剧动作。因为有很多危险动作,所以孙猴子的高跷一般做的较矮一些,每当表演开始,都是孙猴子和傻小子一起,两人手拿鞭炮,点燃后趁着噼噼啪啪的功夫,把拥挤的人群驱赶开,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方便高跷队的表演。
王俊才小时候也非常迷恋高跷,经常跟着高跷队到处串场,小小年纪愣是缠着爷爷给他做了一副迷你高跷,他和小伙伴一起踩上高跷,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耍,那种乐趣是现在的孩子体验不到的。以前孩子多,大人管不过来,就计着小孩,自己愿怎么玩就怎么玩。小孩子又处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所以敢于尝试一些危险的动作,即便碰破头磕破腿也在所不惜,好了照样玩得不亦乐乎。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再加上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们的精力越来越多的落到了子女的学习上,不再让孩子学习或者从事这些危险的游戏和运动。慢慢的,这些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逐渐地消亡失传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日益衰弱,也与这种情况类似,不得不说实在令人惋惜。
>
一开始,两姓人相互比较谁家房子盖的好,日子过得好。随着子孙的繁衍,人口越来越多,两姓比拼的重心,就慢慢开始转移到了文化教育上。两族人纷纷兴办私塾学堂,苏家招收十个学生,赵家就招收十一个。赵家请的先生月俸二两银子,苏家就花二两半请更好的先生。两家斗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正是有了这种竞争,才促成了苏新村圣贤庄的威名远播。
相比来说,苏姓人家更擅长于经商做生意,赵家更喜欢当官做先生。解放后土改时,苏新村唯一的地主就姓苏,当时村里一半多的地都是苏家的产业,据传他的家业就是先祖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赵家虽然祖上曾经出过高官,但是并没有因此变得富足,反而更加促进了赵姓文化人的兴盛。赵家的辈分都是用论语的名句排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此一辈一辈排列下去,一句话用完了,再换另外一句。
解放前,赵家显然是被苏家一直压在身下的,那时候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权,地主的势力大的可怕,不过苏家虽然富有,但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没有干太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反而经常接济穷苦的相邻。土改后苏姓地主家的田产被分,房屋充公变成了大队部,政府只给他家留下了一套四间屋子的小院,这间别院以前是长工们居住的地方。由于祖上积了德,苏姓地主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并没有受到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的游街示众,甚至打骂的情形发生,他们和邻居们相处融洽,过上了安定清苦的平常日子。
赵家趁势翻了身,一下子掌握了村里的权力,自解放以来,赵姓垄断了几十年的村书记和大队长职务。这些年来,赵苏两家虽然不再像解放前那样争斗的厉害,但是两家保留了一个传统的竞技项目,那就是每年春节期间的高跷比拼。踩高跷舞龙灯,是江州市乃至江东省非常盛行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末民国,解放后保存了下来,但可惜的是近年来水平越来越低,慢慢很多技巧和功法都失传了。
苏新村的高跷艺术是周围十里八乡水平最高的,没有之一,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剧种。叫它剧种,是针对它的扮相和表演来说的,只不过没有唱功,纯粹的外家功法。一个是西游记系列,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有时还加一个不知道出处的傻小子。第二个是八仙系列,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第三个是白蛇传系列,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
这三个系列构成了高跷艺术的核心,每到冬闲时,老的表演者作为师傅就开始带着年轻的徒弟,学习化妆,练习动作,排练剧情。据传,在早期高跷队是有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失传了唱功,只剩下了动作表演,后来连表演也失传了,只剩下了简单地随着鼓点扭动的简单动作。这里面有一个角色一直是整个表演中的主角,那就是孙悟空,当地人称作孙猴子。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必须有功夫,因为孙猴子活泼好动,所以设计了很多翻跟头,耍猴棍,眨眼睛,吐舌头,挠痒痒等戏剧动作。因为有很多危险动作,所以孙猴子的高跷一般做的较矮一些,每当表演开始,都是孙猴子和傻小子一起,两人手拿鞭炮,点燃后趁着噼噼啪啪的功夫,把拥挤的人群驱赶开,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方便高跷队的表演。
王俊才小时候也非常迷恋高跷,经常跟着高跷队到处串场,小小年纪愣是缠着爷爷给他做了一副迷你高跷,他和小伙伴一起踩上高跷,学着大人的样子玩耍,那种乐趣是现在的孩子体验不到的。以前孩子多,大人管不过来,就计着小孩,自己愿怎么玩就怎么玩。小孩子又处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龄,所以敢于尝试一些危险的动作,即便碰破头磕破腿也在所不惜,好了照样玩得不亦乐乎。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再加上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们的精力越来越多的落到了子女的学习上,不再让孩子学习或者从事这些危险的游戏和运动。慢慢的,这些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逐渐地消亡失传了。中国足球水平的日益衰弱,也与这种情况类似,不得不说实在令人惋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