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督抚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适呢?还是四品之中,另出一人,可学问全不及宫詹先生合适呢?”
朴齐家眼看阮元学识渊博,应对得体,虽也有强辩之嫌,可自己言语,同样不能全然成理。想着阮元年纪轻轻,学识、辩才,均有过人之处,便也收了之前轻蔑之心。作揖道:“不想阮翰林才学兼备,是在下失礼了,还望阮翰林见谅。”阮元也回礼过了,这时在座朝鲜使臣都已知阮元学问,各自心中佩服。
柳得恭担心二人言语交锋,稍一不慎,便会令双方不快,也忙打圆场道:“其实大清国中,后辈学人日盛,我等在朝鲜也是听闻过的。这次出使大国,本也想着能与大国名儒交流一番,乃是我等毕生的荣幸。正喜呢?快把他叫过来,来见见这些前辈。”
下面一位使臣应声而出,很快带了一人回来。阮元等人见了,也都各自诧异。此时厅中新来之人,并非成人,只是个五岁大小的孩童,穿着一件小礼服,可看他行止,却从容得体,不亚于成人。想来是朝鲜国中名家之后,故而五六岁的年纪,便已精于礼仪。
阮元、纪昀等人见他虽是孩童,却颇识得规矩,自然也不倨傲,一一还礼过了。柳得恭道:“此子名为金正喜,我国中孩童,论天资聪颖,再无人及得上他了。楚亭年前见他聪明好学,特意收了他为弟子。眼看这大清天子八旬万寿,乃是数百年来未有之事,故而我与楚亭商议了,便带他来这京师走一遭,也让他见见贵国的威仪气度。难得今日,这馆驿中群贤毕至,便让他认各位为师如何?纪大人,钱先生,可否不吝赐教?”
其实这种拜师之事,纪昀和钱大昕都不会随便拒绝,尤其二人见了金正喜样貌,心中也喜。可纪昀刚要答应,却听金正喜说道:“回纪大人,钱先生,学生年纪尚小,若认二位先辈为师,只怕同辈之间,失了礼数。学生斗胆,便认这位阮翰林为师,不知阮翰林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纪昀、钱大昕和阮元都不禁一愣。但想想也有道理。金正喜年方五岁,若是拜了纪钱二人为师,便要和上一辈的阮元平等而论,如此乱了辈分,实有不妥。
而金正喜除此之外,也有另一番想法。其实他在朝鲜时,曾听家人讲过清朝与朝鲜通使之事。因清是大国,朝鲜是小国,故而时常有清朝使臣对朝鲜使臣口出轻蔑之言。可这日虽然阮元和朴齐家对话时,他在门外听得清楚,阮元言辞有理有据,却一直对朴齐家心怀敬重之意,并未因学问上的争执上升到身份歧视。故而心怀感激,想着认了阮元为师,也有感谢他尊重本方使臣之意。
阮元和纪昀悄悄商讨了一番,对金正喜道:“若你执意拜我为师,我也不便拒绝。只是我学问尚浅,还要继续于二位大人处求教才是,故而我本无学生,若你认我为师,也算第一例了。另外,我入仕不过一年,官职不过七品,日后如何,现下也是想不来的。即便这样,你也要拜我为师吗?”
金正喜道:“阮大人这番话,却是谦辞了。阮大人说自己没有学生,难道以后便一直不会有么?总有人会做第一个,那我做了,又有何不可?况且依阮大人学问,学生看来,过不得几年,便会有更大作为,阮大人又何必以一时身份自谦?”
阮元见他神色,倒是颇为坚决,自己向来不拘于小节,于学生一事,也不是很在意。便笑道:“那既然你这样说了,我就认了你这个学生吧!我虽然学问尚浅,可你若有疑问之处,也只管来问过,我一定不遗余力,指点与你。”金正喜听了这话,当即行了拜师之礼,阮元也就这样,得到了自己第一个学生。
之后两班使臣,自也不拘执于国家之限,朴齐家和柳得恭提了些当时盛行的经术问题,纪昀和钱大昕一直关注学术,也都应对如流。不觉已近黄昏,各人均苦时辰之短,可公务已毕,纪昀等人也不得再行留下,便一一告别了朝鲜使团,各自归家去了。
阮元结束了公务,回到扬州会馆中,只见杨吉早在门前等候,见了阮元,笑道:“伯元回来了?今日可是好日子,扬州那边,湘圃恩公和夫人都寄了信过来,看信的样子,应该写了不少事呢。”
阮元一边走回住处,一边也笑道:“看起来啊,定是彩儿在扬州想我了,要不万寿庆典过了,我也将她接过来便是。今日我运气也不错,收了第一个学生呢。”说着拆开信看起来,也一边把金正喜的事,说给杨吉听了。
杨吉本是苗人,生活起居原与中原汉人大异,只是后来到了阮家,才入乡随俗,改成了阮家一般的习惯。这时听阮元收了个朝鲜神童为徒,也不觉有何不妥。只是看阮元深情,却有些伤感,眼看阮元原本归家之时神采奕奕,看完江彩的信,却沉默不语起来。
过了半晌,杨吉才问道:“伯元,夫人在扬州那边,是有什么……什么变故吗?”
“那倒是没有。”阮元道:“只是彩儿信中,说起了去年做重阳糕的事。去年重阳,眼看爹爹也都五十六岁了,彩儿给爹爹做了重阳糕,说起我入了翰林,家里人都高兴呢。彩儿也写了,说想起当年和我许下重新做糕的约定,可惜……可惜我却远在京城……”
说着说着,阮元忽道:“杨吉,你有没有想过回扬州?”
“扬州多好啊?不说别的,就路上都铺了石板,就比这京城强多了,你说说这几年,哪年不是一到春天,身上就一身土,洗也洗不掉?”
“杨吉,万寿庆典过了,我想回扬州。”没想到阮元竟有这样一句话。
“伯元,你不是在说笑吧?你这每天还要做官呢,怎么回去?”杨吉也有些不解。
“若是告假,应该可以回去吧?”阮元倒是想了不少:“我这翰林编修之职,本无常职。眼下两个临时职务,一是修《万寿盛典》,一是迎送朝鲜国使。这盛典现已撰修完毕,朝鲜国使那边,今日去见过了,待庆典结束,他们也就要回去了,到时候把他们送回去便是。之后闲来无事,向阿中堂告个假,也没什么不好吧?”
“伯元,记得你之前说过,明年翰林里面,有个什么大考,你不会忘了吧?”杨吉问道。
“没有,但我不想考了。”阮元这句话又出乎杨吉意料。
阮元看杨吉神色,知道他不理解,便解释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你觉得凭我学行,应该好好准备,争取列到二等以上。若是列个二等,就可能升到五品的侍读或侍讲,这样的机会,为什么我却不要了呢?”
“是啊,我还记得咱那天说起做官,不也说过吗,咱做官也是为了以后这个朝廷,能少办错事。既然如此,那你官做得越高,越有人听你的啊?怎么眼下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你却要回家休假呢?”
“因为我觉得,有些事比升迁更重要。”阮元非常坚定。
“杨吉,你或许不知。那日渊如兄找我,差点与我绝交。当时我虽口中不言,可心里,却过得一整天都不舒服。之后翰林之内,瑟庵、西庚他们,和我说话也日渐少了。其实我也清楚,给和珅送礼的事,哪里是解释一番就能让人安心的?眼看现下翰林院里,其他给和珅送礼的,都是无甚才学,也毫无气节之人。要他们为了昔日同学之谊,便对我另眼相待,谈何容易呢?”
“更何况,今年翰林出缺甚多,这次大考,必然有不少人可以高升。我知道自己学行如何,若只转到六品,也就罢了。可若是再往上,只怕他们不会觉得那是我真才实学,他们只会以为,是我早与和珅通好,他为了扶植自己亲党,才如此拔擢于我。到那个时候,我和裴山、西庚、绎堂他们的交情,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时不得升迁,倒是小事,可同学之情,最是难得,若是断了,那是得不偿失啊。”
“你就这般确信,你去参加大考,必能升迁?而且是高升?”杨吉问道。
“我自己什么样子,自己也清楚,高升说不上,总是能比现在好些吧?”阮元笑道。
杨吉想想,阮元说的也有道理,胡长龄、钱楷等人他都见过,知道都是勤勉正直之人,值得深交。自己回想扬州风物,回去看看,倒也不错。便说道:“若是你执意如此,我也没意见,可你想告假,这要向谁说去?朝廷那边,真的会给你假吗?”
阮元道:“阿中堂是翰林掌院学士,依我官职,只向他提告假之事便可。只是应允与否,我也不知。”见杨吉不再言语,便想起给扬州回信的事来,写到一半,想着未来之事难料,便暂时停住了,最后也只问了父亲和妻女安好。待到次日,阮元再次启程,前往阿桂的公爵府拜会。
适呢?还是四品之中,另出一人,可学问全不及宫詹先生合适呢?”
朴齐家眼看阮元学识渊博,应对得体,虽也有强辩之嫌,可自己言语,同样不能全然成理。想着阮元年纪轻轻,学识、辩才,均有过人之处,便也收了之前轻蔑之心。作揖道:“不想阮翰林才学兼备,是在下失礼了,还望阮翰林见谅。”阮元也回礼过了,这时在座朝鲜使臣都已知阮元学问,各自心中佩服。
柳得恭担心二人言语交锋,稍一不慎,便会令双方不快,也忙打圆场道:“其实大清国中,后辈学人日盛,我等在朝鲜也是听闻过的。这次出使大国,本也想着能与大国名儒交流一番,乃是我等毕生的荣幸。正喜呢?快把他叫过来,来见见这些前辈。”
下面一位使臣应声而出,很快带了一人回来。阮元等人见了,也都各自诧异。此时厅中新来之人,并非成人,只是个五岁大小的孩童,穿着一件小礼服,可看他行止,却从容得体,不亚于成人。想来是朝鲜国中名家之后,故而五六岁的年纪,便已精于礼仪。
阮元、纪昀等人见他虽是孩童,却颇识得规矩,自然也不倨傲,一一还礼过了。柳得恭道:“此子名为金正喜,我国中孩童,论天资聪颖,再无人及得上他了。楚亭年前见他聪明好学,特意收了他为弟子。眼看这大清天子八旬万寿,乃是数百年来未有之事,故而我与楚亭商议了,便带他来这京师走一遭,也让他见见贵国的威仪气度。难得今日,这馆驿中群贤毕至,便让他认各位为师如何?纪大人,钱先生,可否不吝赐教?”
其实这种拜师之事,纪昀和钱大昕都不会随便拒绝,尤其二人见了金正喜样貌,心中也喜。可纪昀刚要答应,却听金正喜说道:“回纪大人,钱先生,学生年纪尚小,若认二位先辈为师,只怕同辈之间,失了礼数。学生斗胆,便认这位阮翰林为师,不知阮翰林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纪昀、钱大昕和阮元都不禁一愣。但想想也有道理。金正喜年方五岁,若是拜了纪钱二人为师,便要和上一辈的阮元平等而论,如此乱了辈分,实有不妥。
而金正喜除此之外,也有另一番想法。其实他在朝鲜时,曾听家人讲过清朝与朝鲜通使之事。因清是大国,朝鲜是小国,故而时常有清朝使臣对朝鲜使臣口出轻蔑之言。可这日虽然阮元和朴齐家对话时,他在门外听得清楚,阮元言辞有理有据,却一直对朴齐家心怀敬重之意,并未因学问上的争执上升到身份歧视。故而心怀感激,想着认了阮元为师,也有感谢他尊重本方使臣之意。
阮元和纪昀悄悄商讨了一番,对金正喜道:“若你执意拜我为师,我也不便拒绝。只是我学问尚浅,还要继续于二位大人处求教才是,故而我本无学生,若你认我为师,也算第一例了。另外,我入仕不过一年,官职不过七品,日后如何,现下也是想不来的。即便这样,你也要拜我为师吗?”
金正喜道:“阮大人这番话,却是谦辞了。阮大人说自己没有学生,难道以后便一直不会有么?总有人会做第一个,那我做了,又有何不可?况且依阮大人学问,学生看来,过不得几年,便会有更大作为,阮大人又何必以一时身份自谦?”
阮元见他神色,倒是颇为坚决,自己向来不拘于小节,于学生一事,也不是很在意。便笑道:“那既然你这样说了,我就认了你这个学生吧!我虽然学问尚浅,可你若有疑问之处,也只管来问过,我一定不遗余力,指点与你。”金正喜听了这话,当即行了拜师之礼,阮元也就这样,得到了自己第一个学生。
之后两班使臣,自也不拘执于国家之限,朴齐家和柳得恭提了些当时盛行的经术问题,纪昀和钱大昕一直关注学术,也都应对如流。不觉已近黄昏,各人均苦时辰之短,可公务已毕,纪昀等人也不得再行留下,便一一告别了朝鲜使团,各自归家去了。
阮元结束了公务,回到扬州会馆中,只见杨吉早在门前等候,见了阮元,笑道:“伯元回来了?今日可是好日子,扬州那边,湘圃恩公和夫人都寄了信过来,看信的样子,应该写了不少事呢。”
阮元一边走回住处,一边也笑道:“看起来啊,定是彩儿在扬州想我了,要不万寿庆典过了,我也将她接过来便是。今日我运气也不错,收了第一个学生呢。”说着拆开信看起来,也一边把金正喜的事,说给杨吉听了。
杨吉本是苗人,生活起居原与中原汉人大异,只是后来到了阮家,才入乡随俗,改成了阮家一般的习惯。这时听阮元收了个朝鲜神童为徒,也不觉有何不妥。只是看阮元深情,却有些伤感,眼看阮元原本归家之时神采奕奕,看完江彩的信,却沉默不语起来。
过了半晌,杨吉才问道:“伯元,夫人在扬州那边,是有什么……什么变故吗?”
“那倒是没有。”阮元道:“只是彩儿信中,说起了去年做重阳糕的事。去年重阳,眼看爹爹也都五十六岁了,彩儿给爹爹做了重阳糕,说起我入了翰林,家里人都高兴呢。彩儿也写了,说想起当年和我许下重新做糕的约定,可惜……可惜我却远在京城……”
说着说着,阮元忽道:“杨吉,你有没有想过回扬州?”
“扬州多好啊?不说别的,就路上都铺了石板,就比这京城强多了,你说说这几年,哪年不是一到春天,身上就一身土,洗也洗不掉?”
“杨吉,万寿庆典过了,我想回扬州。”没想到阮元竟有这样一句话。
“伯元,你不是在说笑吧?你这每天还要做官呢,怎么回去?”杨吉也有些不解。
“若是告假,应该可以回去吧?”阮元倒是想了不少:“我这翰林编修之职,本无常职。眼下两个临时职务,一是修《万寿盛典》,一是迎送朝鲜国使。这盛典现已撰修完毕,朝鲜国使那边,今日去见过了,待庆典结束,他们也就要回去了,到时候把他们送回去便是。之后闲来无事,向阿中堂告个假,也没什么不好吧?”
“伯元,记得你之前说过,明年翰林里面,有个什么大考,你不会忘了吧?”杨吉问道。
“没有,但我不想考了。”阮元这句话又出乎杨吉意料。
阮元看杨吉神色,知道他不理解,便解释道:“我知道你的想法,你觉得凭我学行,应该好好准备,争取列到二等以上。若是列个二等,就可能升到五品的侍读或侍讲,这样的机会,为什么我却不要了呢?”
“是啊,我还记得咱那天说起做官,不也说过吗,咱做官也是为了以后这个朝廷,能少办错事。既然如此,那你官做得越高,越有人听你的啊?怎么眼下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你却要回家休假呢?”
“因为我觉得,有些事比升迁更重要。”阮元非常坚定。
“杨吉,你或许不知。那日渊如兄找我,差点与我绝交。当时我虽口中不言,可心里,却过得一整天都不舒服。之后翰林之内,瑟庵、西庚他们,和我说话也日渐少了。其实我也清楚,给和珅送礼的事,哪里是解释一番就能让人安心的?眼看现下翰林院里,其他给和珅送礼的,都是无甚才学,也毫无气节之人。要他们为了昔日同学之谊,便对我另眼相待,谈何容易呢?”
“更何况,今年翰林出缺甚多,这次大考,必然有不少人可以高升。我知道自己学行如何,若只转到六品,也就罢了。可若是再往上,只怕他们不会觉得那是我真才实学,他们只会以为,是我早与和珅通好,他为了扶植自己亲党,才如此拔擢于我。到那个时候,我和裴山、西庚、绎堂他们的交情,就再也回不来了。一时不得升迁,倒是小事,可同学之情,最是难得,若是断了,那是得不偿失啊。”
“你就这般确信,你去参加大考,必能升迁?而且是高升?”杨吉问道。
“我自己什么样子,自己也清楚,高升说不上,总是能比现在好些吧?”阮元笑道。
杨吉想想,阮元说的也有道理,胡长龄、钱楷等人他都见过,知道都是勤勉正直之人,值得深交。自己回想扬州风物,回去看看,倒也不错。便说道:“若是你执意如此,我也没意见,可你想告假,这要向谁说去?朝廷那边,真的会给你假吗?”
阮元道:“阿中堂是翰林掌院学士,依我官职,只向他提告假之事便可。只是应允与否,我也不知。”见杨吉不再言语,便想起给扬州回信的事来,写到一半,想着未来之事难料,便暂时停住了,最后也只问了父亲和妻女安好。待到次日,阮元再次启程,前往阿桂的公爵府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