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在清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章。
桃李满园书铺出的试题上联是,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以州府地方名为题,下联要想既应题又对的大气,便只能对家国和君主。
而家国和君主,恭维赞扬即可,年景觉得这试题不难,就是不知为何那么多人无功而还,特别是谢兴,他那么清高自负的人,竟然直接当着台下众人的面落荒而逃。
还有刘云飞的反应也很奇怪,他似乎很不希望有人解题。
年景心里有些疑惑,便悄悄开启了光脑,把谢兴刚刚写了一半的下联复盘出来。
上联: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下联: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日(明君)。
上联的千里二字合起来便是重字,而重庆府在两江山水的汇合处,刚好契合重山重水重庆府的意境。
谢兴对的下联里一人合起来便是一个大字,用一个大字形容国家强域广阔,最后还不忘拍皇帝马屁赞一句英明。
单看意境,谢兴这副下联最契合上联,放在哪个朝代都算得上佳对,甚至无可挑剔。
但是在文字狱盛行和反清复明正盛的大清朝,却是实实在在的阎王爷催命符。
大明君,明君。
大明君,大明朝的国君。
同样的三个字,不同的意思,年景总算明白,谢兴为何那般惊慌,这试题,他若敢解,便是其心可诛。
而刘云飞再三强调解题要慎重,怕是早早看出,这并不是单纯的有赏试题,而是上位者用来试天下汉人的诛心之题。
因为是上位者出的试题,若是不对大明君,和上联的气势违和,但是对了大明君,又是大不敬。
这试题,无解。
年景思量不出更好的解法,也不太明白出题人想要什么样的下联,便用光脑强行刷出揣测上位者程序。
在位者:大清康熙帝。
康熙帝是大清第二位皇帝,八岁继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卓越,先是怀柔蒙古各部,然后战撤三藩,力抗沙俄,最后收复台湾政权,彻底统一分分合合了上千年的中国国土。
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甚至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
但是,盛名之下也有瑕疵,康熙帝疑心重,喜爱玩制衡,他知道满清人口比不上汉人,早期的政策是满汉一家亲,相互制衡,后期便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心人士。
揣测上位者程序里显示康熙早有打压之心,所以这次有赏试题,无论怎么解答,都未必能如其所愿。
除非……
年景关了光脑,想了想,从桌上拿出笔,在衙役递上来的空白宣纸上写出下联。
他似乎用不惯笔,写的缓慢,字迹也很青涩,但是这不妨碍刘云飞看的心惊。
他突然明白,这孩子为何不要试题的署名。
“你这孩子……”
年景放下毛笔,把宣纸对折起,抬手恭敬地递过去:“试题我已经解出,请刘大人将那十两银子给我。”
刘云飞接过那张宣纸,心情复杂,年景的下联,实在不像一个孩子能作出来的,“你叫什么,平... -->>
第六章。
桃李满园书铺出的试题上联是,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以州府地方名为题,下联要想既应题又对的大气,便只能对家国和君主。
而家国和君主,恭维赞扬即可,年景觉得这试题不难,就是不知为何那么多人无功而还,特别是谢兴,他那么清高自负的人,竟然直接当着台下众人的面落荒而逃。
还有刘云飞的反应也很奇怪,他似乎很不希望有人解题。
年景心里有些疑惑,便悄悄开启了光脑,把谢兴刚刚写了一半的下联复盘出来。
上联: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下联: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日(明君)。
上联的千里二字合起来便是重字,而重庆府在两江山水的汇合处,刚好契合重山重水重庆府的意境。
谢兴对的下联里一人合起来便是一个大字,用一个大字形容国家强域广阔,最后还不忘拍皇帝马屁赞一句英明。
单看意境,谢兴这副下联最契合上联,放在哪个朝代都算得上佳对,甚至无可挑剔。
但是在文字狱盛行和反清复明正盛的大清朝,却是实实在在的阎王爷催命符。
大明君,明君。
大明君,大明朝的国君。
同样的三个字,不同的意思,年景总算明白,谢兴为何那般惊慌,这试题,他若敢解,便是其心可诛。
而刘云飞再三强调解题要慎重,怕是早早看出,这并不是单纯的有赏试题,而是上位者用来试天下汉人的诛心之题。
因为是上位者出的试题,若是不对大明君,和上联的气势违和,但是对了大明君,又是大不敬。
这试题,无解。
年景思量不出更好的解法,也不太明白出题人想要什么样的下联,便用光脑强行刷出揣测上位者程序。
在位者:大清康熙帝。
康熙帝是大清第二位皇帝,八岁继位,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卓越,先是怀柔蒙古各部,然后战撤三藩,力抗沙俄,最后收复台湾政权,彻底统一分分合合了上千年的中国国土。
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甚至可以称之为“千古一帝”。
但是,盛名之下也有瑕疵,康熙帝疑心重,喜爱玩制衡,他知道满清人口比不上汉人,早期的政策是满汉一家亲,相互制衡,后期便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心人士。
揣测上位者程序里显示康熙早有打压之心,所以这次有赏试题,无论怎么解答,都未必能如其所愿。
除非……
年景关了光脑,想了想,从桌上拿出笔,在衙役递上来的空白宣纸上写出下联。
他似乎用不惯笔,写的缓慢,字迹也很青涩,但是这不妨碍刘云飞看的心惊。
他突然明白,这孩子为何不要试题的署名。
“你这孩子……”
年景放下毛笔,把宣纸对折起,抬手恭敬地递过去:“试题我已经解出,请刘大人将那十两银子给我。”
刘云飞接过那张宣纸,心情复杂,年景的下联,实在不像一个孩子能作出来的,“你叫什么,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