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院上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朋友毕竟是朋友,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悬殊,理解和尊重是第一位的,这道理冯不过明白,只好由着廖焕生,你怎么高兴怎么来吧。
但冯不过还是经常拉着廖焕生,和圈子里的朋友吃吃饭,喝喝茶,希望他受圈子里朋友的影响,能改变一些看法。廖焕生跟着去了几回,显得索然无味,谈兴不高,经常一个人不说话,楞在那里想事情,后来干脆带了本书,别人聊得热火朝天,他自己看得自得其乐。冯不过知道,廖焕生能跟他出来,就是把他当真心朋友,怕驳了他的面子,也只有由他去。
可天底下这些事说不清,没过一个月,文玩圈里都知道了这件事。本来很正常的事,不明就里的人看上去就有很多不一般的东西,再一传,很快变奇闻了。传的最邪乎的,是说冯不过那个姓廖的朋友是冯的发小儿,保不齐是老冯爷的遗腹子,总之,这哥俩在冯家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学了冯爷鉴定断代的本事,但不显山不露水,一个学了冯爷淘货谈价,翻云覆雨捡漏抄底的绝学,纵横文玩圈,双剑合璧,无坚不摧。那廖焕生才是这行不出世的奇才。
这说法弄得冯不过哭笑不得,但不可否认的是廖焕生在圈里的名头越来越大,圈里人渐渐了解他的习性,也都不以为异,反倒觉得他出乎常理之外,是合情合理的高人做派。但外面怎么议论,对廖焕生没什么影响,该干嘛干嘛,唯一的区别是,他去潘家园淘货,再不用跑来跑去了,找个铺子一座,自然有人排着队给他送东西来,当然,慢慢大家也都知道了廖焕生的规矩,卖货,帮着掌眼看东西都可以,但东西必须放在他那一晚上,对他信不过的,大家免谈。
后来冯不过也发现,这圈子里聚会,廖焕生唯一有兴趣,经常念叨的,是我那小院,跟我这儿,他的话才会多起来,自然起来。也许是因为我是个杂家,和他多少有些共同语言,更没有利益纠葛,于是,这两位才成了小院的常客。
和廖焕生聊得多了,我其实觉得,他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治学者,只是没什么学问家的毛病,多了些研究者的习惯。在文玩圈里,特别是有冯家背后的光环,他被圈里人看成了异类,透着神秘和不凡。但在我眼中,淘货只是他赚钱的手段,赚钱买书,看书是他唯一的爱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大家好奇的只是他淘货不走眼的本事,以及这本事落在他一个门外汉身上的巨大反差。当然,这种反差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做我们这行儿,几十年来遇到的怪人奇人很多,但成为奇人,都有人本质上的特征和内里的原因,但这些在廖焕生身上都不成立。他生活规律,家庭幸福,教书看书,自得其乐。朋友不多,但都真诚相待,没啥烦心事,更没城府,整天优哉游哉。你实在无法把他和文玩鉴定的大家挂上钩。
干文玩行的,要么是真喜欢,当个爱好,全部时间和金钱都投在里面,看着家里一屋子东西,心里舒坦。要么是真把他它生意的,整日想得的是如何建立货源渠道,如何稳定几个大买主,到哪里再开几个店面。这廖焕生是哪边都不靠。
但这次我从鄱阳湖回来,感觉廖焕生多少有了点变化。和大伙聊天时,不再拿本书看,一个人看着天发愣,不知在想些什么。有时和我聊着天,我说着说着,他自己就睡着了,睡着睡着,自己忽然就一个激灵惊醒了,满头是汗,看他眼圈有点发黑,精神也有点萎靡。问他怎么回事,他摇摇头,并不是太在意,只是说最近有点失眠,以前写论文评职称时也有过,过段时间休息休息就好了。
冯不过告诉我,最近廖焕生不怎么去潘家园了,问他,只是说,书买的差不多了,孩子的事也有了着落,用不着老去掏东西赚钱。这说法倒是符合他的性子,冯不过也就没有多问。
可又过了一阵子,廖焕生开始经常下了班往我这小院跑,自己带了些熟食小菜,一开头是说怕我一个人晚上自己凑活,带点菜来,陪我聊聊天。后来一星期至少来四天,估计这说辞自己都不信了,就告诉我,儿子住校了,家里没啥事闷的慌,到我这坐坐。可每次来,无论是在院子,还是在屋里,聊不了多久,他就头一歪睡着了,我在一边搞出多大动静,他也不会醒。
睡上俩小时,自己醒了,又和我聊几句,匆匆告辞回家... -->>
朋友毕竟是朋友,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悬殊,理解和尊重是第一位的,这道理冯不过明白,只好由着廖焕生,你怎么高兴怎么来吧。
但冯不过还是经常拉着廖焕生,和圈子里的朋友吃吃饭,喝喝茶,希望他受圈子里朋友的影响,能改变一些看法。廖焕生跟着去了几回,显得索然无味,谈兴不高,经常一个人不说话,楞在那里想事情,后来干脆带了本书,别人聊得热火朝天,他自己看得自得其乐。冯不过知道,廖焕生能跟他出来,就是把他当真心朋友,怕驳了他的面子,也只有由他去。
可天底下这些事说不清,没过一个月,文玩圈里都知道了这件事。本来很正常的事,不明就里的人看上去就有很多不一般的东西,再一传,很快变奇闻了。传的最邪乎的,是说冯不过那个姓廖的朋友是冯的发小儿,保不齐是老冯爷的遗腹子,总之,这哥俩在冯家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学了冯爷鉴定断代的本事,但不显山不露水,一个学了冯爷淘货谈价,翻云覆雨捡漏抄底的绝学,纵横文玩圈,双剑合璧,无坚不摧。那廖焕生才是这行不出世的奇才。
这说法弄得冯不过哭笑不得,但不可否认的是廖焕生在圈里的名头越来越大,圈里人渐渐了解他的习性,也都不以为异,反倒觉得他出乎常理之外,是合情合理的高人做派。但外面怎么议论,对廖焕生没什么影响,该干嘛干嘛,唯一的区别是,他去潘家园淘货,再不用跑来跑去了,找个铺子一座,自然有人排着队给他送东西来,当然,慢慢大家也都知道了廖焕生的规矩,卖货,帮着掌眼看东西都可以,但东西必须放在他那一晚上,对他信不过的,大家免谈。
后来冯不过也发现,这圈子里聚会,廖焕生唯一有兴趣,经常念叨的,是我那小院,跟我这儿,他的话才会多起来,自然起来。也许是因为我是个杂家,和他多少有些共同语言,更没有利益纠葛,于是,这两位才成了小院的常客。
和廖焕生聊得多了,我其实觉得,他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治学者,只是没什么学问家的毛病,多了些研究者的习惯。在文玩圈里,特别是有冯家背后的光环,他被圈里人看成了异类,透着神秘和不凡。但在我眼中,淘货只是他赚钱的手段,赚钱买书,看书是他唯一的爱好,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大家好奇的只是他淘货不走眼的本事,以及这本事落在他一个门外汉身上的巨大反差。当然,这种反差也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做我们这行儿,几十年来遇到的怪人奇人很多,但成为奇人,都有人本质上的特征和内里的原因,但这些在廖焕生身上都不成立。他生活规律,家庭幸福,教书看书,自得其乐。朋友不多,但都真诚相待,没啥烦心事,更没城府,整天优哉游哉。你实在无法把他和文玩鉴定的大家挂上钩。
干文玩行的,要么是真喜欢,当个爱好,全部时间和金钱都投在里面,看着家里一屋子东西,心里舒坦。要么是真把他它生意的,整日想得的是如何建立货源渠道,如何稳定几个大买主,到哪里再开几个店面。这廖焕生是哪边都不靠。
但这次我从鄱阳湖回来,感觉廖焕生多少有了点变化。和大伙聊天时,不再拿本书看,一个人看着天发愣,不知在想些什么。有时和我聊着天,我说着说着,他自己就睡着了,睡着睡着,自己忽然就一个激灵惊醒了,满头是汗,看他眼圈有点发黑,精神也有点萎靡。问他怎么回事,他摇摇头,并不是太在意,只是说最近有点失眠,以前写论文评职称时也有过,过段时间休息休息就好了。
冯不过告诉我,最近廖焕生不怎么去潘家园了,问他,只是说,书买的差不多了,孩子的事也有了着落,用不着老去掏东西赚钱。这说法倒是符合他的性子,冯不过也就没有多问。
可又过了一阵子,廖焕生开始经常下了班往我这小院跑,自己带了些熟食小菜,一开头是说怕我一个人晚上自己凑活,带点菜来,陪我聊聊天。后来一星期至少来四天,估计这说辞自己都不信了,就告诉我,儿子住校了,家里没啥事闷的慌,到我这坐坐。可每次来,无论是在院子,还是在屋里,聊不了多久,他就头一歪睡着了,我在一边搞出多大动静,他也不会醒。
睡上俩小时,自己醒了,又和我聊几句,匆匆告辞回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