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盛世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以为几乎没有翻身余地的陆缜突然就在大量之前闭口不言的官员力挺之下重新获得了话语权,这确实杀了其他那些官员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在旁人看来,陆缜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靠的只是天子的宠信罢了,而对朝中争斗来说,有时候天子的宠信却未必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大明天子除了极个别的那些个,其他人都是没法真正压制住朝中百官的。
当然,这也与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不长大有关系。几年间,他从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员一路平步青云而成一部侍郎,表面看着确实风光无限,可同时也埋下了不小的问题——根基极其不稳。
一般来说,一名从科举走出来的官员要坐上侍郎这样的三品要位怎么也得花上个二十多,甚至三四十年的时光。这几十年的时间当然不全是浪费的,这能让他在为官期间不断培养自己的声望,认识各种同僚,并与之形成密切联系,结成同盟。如此,当其身登高位后,朝中自然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利益集团。
这些人平时或许还看不太出来,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便能为其冲锋陷阵,去和不同政见之人大打笔墨官司,即便不能取胜,也能把伤害降到最低。而且,这些附属者的存在,还可以避免高位者动辄赤膊上阵,如此也就有了进退的余地。
但陆缜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就连兵部衙门里,都没几个真正的亲信,所以此番才会亲自出马。正是看破了这一点,那些朝中反对者才敢如此不留余地地大加批判,甚至是喊打喊杀。这其中固然有因为开海一事触及到某些人利益的原因在里头,但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借机把陆缜赶下侍郎位置的原因,因为只要他一下台,他们中意之人便可取而代之了。
不过这些人终究还是小瞧了陆缜这个年轻高官的底蕴。他确实尚为培植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但他却是有强大靠山的。
倘若那些反对者只是就事论事,或许胡濙和于谦还不会出手。可现在,这些人分明是在寻机要除掉陆缜了,那他们就再不可能袖手旁观。
当两名尚书,尤其一人还是数朝元老,更且身在吏部天官位置上多年的高官要做些什么时,自然是应者如云。
只两天时间,朝中局势就陡然翻覆了过来,开始有大批人进言为陆缜说项,直言开海禁的诸多好处。此外,更是与那些反对者大唱反调,点出他们反对开海一定是别有用心,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朝廷根本。
这一下,那些反对者势必不可能再盯着陆缜一人不放,只得把笔锋一转,开始和这些人争辩起来,顿时间,朝廷里便争论成风,热闹非凡。
随着事情这一变化,最后剩下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按捺不住了。原先他们其实也觉着陆侍郎提出的开海之策很是不错,只是碍于朝中有太多反对者才不好表态。可现在,看到原来陆缜这边的势力也自不小, 他们便少了许多的顾虑,也纷纷上疏,直言开海之必须。
这些人或许不是地位崇高之人,手里也没什么实际权力,可是见识却自不凡。再加上还有陆缜之前的论调打底,于是就奏上了一份份比前者更详尽,更没有破绽的开海奏疏。
而后,更叫反对者们感到头皮发麻的事情也发生了——天子终于也亮出了自己是陆缜支持者的身份。
其实这一点大家都早已心知肚明,毕竟陆缜本来就是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只是因为之前反对者势力更大,皇帝的权威才被人给掩盖了下去。
可是,当两种论调之人处于一个平衡点上时,身为裁判的皇帝的态度就变得极其重要了。朱祁钰也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稍稍用了一下自己身为帝王的权力罢了——将那些支持陆缜的奏疏里最为有力的论据全部明发天下,同时还点出了某些官员的私心所在!
这一下,可算是切中那些家伙的要害了。这种朝中争论要是只局限在朝廷之内,或许还不是问题,可一旦传扬出去,并被一些了解内情之人看出其中深意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果然,这些论调才明发天下不到十日,民间对这些反对者的声讨便已迅速成型,甚至有一些衙门还接到了告发某地大族和地方官员勾结了走私出海的种种罪名。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瞒上不瞒下,而百姓因为对方势力庞大也不敢揭发。可现在,随着朝... -->>
本以为几乎没有翻身余地的陆缜突然就在大量之前闭口不言的官员力挺之下重新获得了话语权,这确实杀了其他那些官员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在旁人看来,陆缜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靠的只是天子的宠信罢了,而对朝中争斗来说,有时候天子的宠信却未必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大明天子除了极个别的那些个,其他人都是没法真正压制住朝中百官的。
当然,这也与他在朝中任职的时间不长大有关系。几年间,他从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员一路平步青云而成一部侍郎,表面看着确实风光无限,可同时也埋下了不小的问题——根基极其不稳。
一般来说,一名从科举走出来的官员要坐上侍郎这样的三品要位怎么也得花上个二十多,甚至三四十年的时光。这几十年的时间当然不全是浪费的,这能让他在为官期间不断培养自己的声望,认识各种同僚,并与之形成密切联系,结成同盟。如此,当其身登高位后,朝中自然就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利益集团。
这些人平时或许还看不太出来,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他们便能为其冲锋陷阵,去和不同政见之人大打笔墨官司,即便不能取胜,也能把伤害降到最低。而且,这些附属者的存在,还可以避免高位者动辄赤膊上阵,如此也就有了进退的余地。
但陆缜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就连兵部衙门里,都没几个真正的亲信,所以此番才会亲自出马。正是看破了这一点,那些朝中反对者才敢如此不留余地地大加批判,甚至是喊打喊杀。这其中固然有因为开海一事触及到某些人利益的原因在里头,但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借机把陆缜赶下侍郎位置的原因,因为只要他一下台,他们中意之人便可取而代之了。
不过这些人终究还是小瞧了陆缜这个年轻高官的底蕴。他确实尚为培植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但他却是有强大靠山的。
倘若那些反对者只是就事论事,或许胡濙和于谦还不会出手。可现在,这些人分明是在寻机要除掉陆缜了,那他们就再不可能袖手旁观。
当两名尚书,尤其一人还是数朝元老,更且身在吏部天官位置上多年的高官要做些什么时,自然是应者如云。
只两天时间,朝中局势就陡然翻覆了过来,开始有大批人进言为陆缜说项,直言开海禁的诸多好处。此外,更是与那些反对者大唱反调,点出他们反对开海一定是别有用心,是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朝廷根本。
这一下,那些反对者势必不可能再盯着陆缜一人不放,只得把笔锋一转,开始和这些人争辩起来,顿时间,朝廷里便争论成风,热闹非凡。
随着事情这一变化,最后剩下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按捺不住了。原先他们其实也觉着陆侍郎提出的开海之策很是不错,只是碍于朝中有太多反对者才不好表态。可现在,看到原来陆缜这边的势力也自不小, 他们便少了许多的顾虑,也纷纷上疏,直言开海之必须。
这些人或许不是地位崇高之人,手里也没什么实际权力,可是见识却自不凡。再加上还有陆缜之前的论调打底,于是就奏上了一份份比前者更详尽,更没有破绽的开海奏疏。
而后,更叫反对者们感到头皮发麻的事情也发生了——天子终于也亮出了自己是陆缜支持者的身份。
其实这一点大家都早已心知肚明,毕竟陆缜本来就是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只是因为之前反对者势力更大,皇帝的权威才被人给掩盖了下去。
可是,当两种论调之人处于一个平衡点上时,身为裁判的皇帝的态度就变得极其重要了。朱祁钰也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稍稍用了一下自己身为帝王的权力罢了——将那些支持陆缜的奏疏里最为有力的论据全部明发天下,同时还点出了某些官员的私心所在!
这一下,可算是切中那些家伙的要害了。这种朝中争论要是只局限在朝廷之内,或许还不是问题,可一旦传扬出去,并被一些了解内情之人看出其中深意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果然,这些论调才明发天下不到十日,民间对这些反对者的声讨便已迅速成型,甚至有一些衙门还接到了告发某地大族和地方官员勾结了走私出海的种种罪名。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瞒上不瞒下,而百姓因为对方势力庞大也不敢揭发。可现在,随着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