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文化大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白忆娥手中接过报纸,易之当下扫视过去。同样在标题上就定住了眼神。
《绝圣弃智,是谓大同》?赵静章的文章?
绝圣弃智,出自《道德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对于习惯了当下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人们来说,在阅读老子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主张的时候,很多人会感到困惑。因为怎么看,仁义这样的理念难道也是能够被摈弃的吗?有不学无术这就揪住这一点,大肆批评道家思想如何如何,浑然不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所谓绝圣弃智,是摈除权威干扰,不受到挂有“智慧”伪名的东西的影响,抛弃这些使得人们追求虚名的东西。
是谓大同则是出自《礼记·礼运》,描绘的是理想状态下的大同社会,以更西方的词语描绘的话,大概可以翻译为乌托邦。
而把这两句截搭在一起,却硬生生冒出了锋锐的味道。绝圣弃智,哪一个圣,哪一个智?是谓大同,又是如何的大同?
易之很少去想岳激流或者赵静章的立场,因为这会让他们的关系变得尴尬起来。但是以懂得的知识,文化底蕴或者是行为处事,他们并非处不过来。在这样一个时代,站在和朋友不同的立场的事情,并不少见。至少易之怎么样都觉得,激进保守中立的矛盾,比起真正有尖锐冲突的皇族和军方的矛盾来说要温柔多了。但朱怀仁和宋谦士却是总角之年便相交的至交好友,他们在两派,多少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在易之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矛盾存在,但是在矛盾的不同方面,友情依旧是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斩断。
可是无论平时大家如何下意识地选择躲避开矛盾的要点,到了关键的时刻,最终还是免不了兵戎相见。
易之始终是无法理解如民国时期那些军人,是如何站在完全对立的立场互相征伐,却依旧不改变友谊的。至少他知道他做不到,因为在看见赵静章的这篇文章标题的那一刻,他心里已经是咯噔一声。
赵静章是保守派的领袖人物,或者准确地说,是在皇族支持之下的,保守派中主张完全摒除西化一派的领袖人物。但是和岳激流三天两头爆出惊人的消息,不断吸引人的眼球不同。赵静章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传统文化中那种一个人埋头做学问的老先生。耗费一生的时间著写一部倾注了所有精神想法的书。他理所应当是安静、沉默而温柔的。至少对于易之而言,赵静章一向给他一种包容而广博的君子之感。加上对方的年纪,更让易之下意识地将对方看做那种最有涵养的大师的形象。
但是君子之风,并不意味着君子就是一味的包容忍让。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真君子尚佩剑,六艺通习。即使赵静章这样在易之心里应该温润如玉的人,也有峥嵘的一面。
或许,易之早就应该想到了?曾经赵静章告诉过他在他年轻时的轻狂举动。能做出那样行为的人,内心怎么可能真的古井无波。而一个从不出声发表自己意见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保守派公认的领袖人物之一?
要知道,曾经死皮赖脸让易之差点就下不了台的那些个文坛前辈,多少还算是保守派的人,也半点不敢在赵静章面前放肆呢!
就如一只所想的那样,一路向下阅读,只觉得赵静章这一篇文章半点没有温润之意,锋芒毕露的,全是剑意。他没有如易之那样写出带着煽动性,鼓动人们情绪的文章。整篇文章读起来是朴实无华的,但是每一个字都藏着寒光。
赵静章只是将这么多南来,他亲眼所见,所不解的那些在社会中出现的糟糕的事情列举出来。然后将英宗改革,或者说是西方文化介入大明之前的情况摆了出来,即使他并没有倡导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简单的事实列举中,陡然明白,甚至开始支持他的主张。
如果没有这些被大明的人认为值得学习的东西,如果没有所谓的工业发展,如果没有商人开始被承认得到社会地位,如今怎么会造成勋贵家庭的没落,他们不没落,又何至于两大派之间互相对立,何至于煌煌大明,剑拔弩张,在内耗之中消耗了太多。最后竟然让周边小国竟然敢大着胆子窥伺大明,那原本不过是蛮夷之地的泰西诸国,竟敢开始染指大明原本的属地。肉啊是如此,却有人还以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强大的缘故,越发想要引入西方文化!
如果不全盘摈除这些根本无法根植于大... -->>
从白忆娥手中接过报纸,易之当下扫视过去。同样在标题上就定住了眼神。
《绝圣弃智,是谓大同》?赵静章的文章?
绝圣弃智,出自《道德经》。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对于习惯了当下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方式的人们来说,在阅读老子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的主张的时候,很多人会感到困惑。因为怎么看,仁义这样的理念难道也是能够被摈弃的吗?有不学无术这就揪住这一点,大肆批评道家思想如何如何,浑然不知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所谓绝圣弃智,是摈除权威干扰,不受到挂有“智慧”伪名的东西的影响,抛弃这些使得人们追求虚名的东西。
是谓大同则是出自《礼记·礼运》,描绘的是理想状态下的大同社会,以更西方的词语描绘的话,大概可以翻译为乌托邦。
而把这两句截搭在一起,却硬生生冒出了锋锐的味道。绝圣弃智,哪一个圣,哪一个智?是谓大同,又是如何的大同?
易之很少去想岳激流或者赵静章的立场,因为这会让他们的关系变得尴尬起来。但是以懂得的知识,文化底蕴或者是行为处事,他们并非处不过来。在这样一个时代,站在和朋友不同的立场的事情,并不少见。至少易之怎么样都觉得,激进保守中立的矛盾,比起真正有尖锐冲突的皇族和军方的矛盾来说要温柔多了。但朱怀仁和宋谦士却是总角之年便相交的至交好友,他们在两派,多少也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在易之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矛盾存在,但是在矛盾的不同方面,友情依旧是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斩断。
可是无论平时大家如何下意识地选择躲避开矛盾的要点,到了关键的时刻,最终还是免不了兵戎相见。
易之始终是无法理解如民国时期那些军人,是如何站在完全对立的立场互相征伐,却依旧不改变友谊的。至少他知道他做不到,因为在看见赵静章的这篇文章标题的那一刻,他心里已经是咯噔一声。
赵静章是保守派的领袖人物,或者准确地说,是在皇族支持之下的,保守派中主张完全摒除西化一派的领袖人物。但是和岳激流三天两头爆出惊人的消息,不断吸引人的眼球不同。赵静章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传统文化中那种一个人埋头做学问的老先生。耗费一生的时间著写一部倾注了所有精神想法的书。他理所应当是安静、沉默而温柔的。至少对于易之而言,赵静章一向给他一种包容而广博的君子之感。加上对方的年纪,更让易之下意识地将对方看做那种最有涵养的大师的形象。
但是君子之风,并不意味着君子就是一味的包容忍让。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真君子尚佩剑,六艺通习。即使赵静章这样在易之心里应该温润如玉的人,也有峥嵘的一面。
或许,易之早就应该想到了?曾经赵静章告诉过他在他年轻时的轻狂举动。能做出那样行为的人,内心怎么可能真的古井无波。而一个从不出声发表自己意见的人,又怎么可能成为保守派公认的领袖人物之一?
要知道,曾经死皮赖脸让易之差点就下不了台的那些个文坛前辈,多少还算是保守派的人,也半点不敢在赵静章面前放肆呢!
就如一只所想的那样,一路向下阅读,只觉得赵静章这一篇文章半点没有温润之意,锋芒毕露的,全是剑意。他没有如易之那样写出带着煽动性,鼓动人们情绪的文章。整篇文章读起来是朴实无华的,但是每一个字都藏着寒光。
赵静章只是将这么多南来,他亲眼所见,所不解的那些在社会中出现的糟糕的事情列举出来。然后将英宗改革,或者说是西方文化介入大明之前的情况摆了出来,即使他并没有倡导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简单的事实列举中,陡然明白,甚至开始支持他的主张。
如果没有这些被大明的人认为值得学习的东西,如果没有所谓的工业发展,如果没有商人开始被承认得到社会地位,如今怎么会造成勋贵家庭的没落,他们不没落,又何至于两大派之间互相对立,何至于煌煌大明,剑拔弩张,在内耗之中消耗了太多。最后竟然让周边小国竟然敢大着胆子窥伺大明,那原本不过是蛮夷之地的泰西诸国,竟敢开始染指大明原本的属地。肉啊是如此,却有人还以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强大的缘故,越发想要引入西方文化!
如果不全盘摈除这些根本无法根植于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