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大宋武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赵谌现年虚岁十三,按说依照赵宋的惯例,不会让他这么急着亲政的。宋英宗三十一岁登基,三十四岁的时候,曹太后才撤帘,英宗亲政。哲宗九岁登基,直到他十七岁时高太皇太后去世,才得以亲政。
赵谌十三岁亲政,的确是一个异数。呼延庚向张崇探寻了一下。
朱凤琏不是治国的人才,而且她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权欲,她不过是想安安稳稳的做天下之母,享受皇后和太后的尊荣。但两个皇帝被抓,赵谌年幼,朱凤英垂帘听政是迫不得已。在以李纲为太宰,何栗为少宰的五相体制确立之后,朱凤琏多次说过:“哀家什么也不懂,宰相们议定,哀家用印就是。”这是懒政的态度。
在中枢五相中,中书侍郎孙傅和少宰何栗都在靖康之变后失势,只是后来为了抗拒康王势力的渗透,将这两人列入了中书五相。
孙傅是赵谌的老师,他一直在推动赵谌亲政,而何栗在渊圣皇帝被掳走后,一直想找一颗新的大树,重新爬起来,一展生平抱负。
何栗是政和五年的进士,博学强记,正直敢言,外放为官时也政绩卓著。但他不通军事,汴梁围城期间,仓促为宰相,遇到了超出他知识能力以外的困难,昏招连连,后来信用神兵,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何栗一直以二帝被掳为耻,在另一个时空,他一同被俘,金人仰慕他的状元名声,招降他,他拒绝了,并绝食而死。
在这一个时空,何栗则希望有一个机会,让他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洗雪耻辱,故而孙傅一联络他,何栗便同意了。何栗投靠赵谌,很大程度是为了自己雪耻,倒不完全是功利心作祟。
这样,中书五相中,就有两个人要赵谌亲政。两人又在朝廷中四处打探,放出风声,试探各方的反应。尚书右丞黄潜流和御史中丞李回都表示支持赵谌亲政,而此时宗泽在大名督战。
作为太宰的李纲反对得也不坚决,他是大宋的宰相,而非太后的家臣。在他看来,太后垂帘实际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他的犹豫只是因为皇帝还过于年幼,暂时担不起职责。
更要命的是,朱凤琏本人也不恋栈,她垂帘也不过垂拱而治,李纲说什么她用印就是。而且赵谌是她亲生的,孩子早一点行使皇帝的权力,做母亲的只有高兴地份。她也同样只是担心赵谌年幼,容易受人蒙蔽。
最终的结果,就是朱凤琏撤帘,日常不上朝,但每日仍旧听取政事汇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继续放在朱凤琏手中,太后的均旨仍旧有最终的效力,但日常的行政,太后就不干预了。
而且太后有言,在赵谌十八岁之前,不许换宰相,如果宰相身故,则由太后指明续任者。
“也包括黄潜善?”
“如实专门把黄潜善单列,岂不是摆明了针对康王?”张崇道,“至少李相公和宗左丞,太后信得过。何少宰和孙中书,也不会损害今上的利益,单单一个黄右丞,翻不起什么浪来。”
“那新君当政这几个月怎么样?”
“你是要问谁将你麾下一分为四?”张崇点点头,“正是今上的圣意。”
“皇帝要针对我?”
“倒不是针对你,不过金兵退走,朝廷就想开始收河北的兵权。你是本朝第一个镇抚使,出头的椽子先烂。”
“那我该怎么应对,请大兄教我。”
“有什么好应对的,金兵又不是不再来了,金贼一来,朝廷在河北弄的这一套都玩完,除了……”张崇犹豫了。
“除了什么?”
“我也拿捏不太准,只是有这种迹象,康王可能在拉拢刘承宣,让他来取代你,收你的兵权。”
刘光世啊。呼延庚对刘光世的印象,他打仗不行。武臣吗,其他的事情做得再漂亮,被金贼一击即垮,会很难混的。
“谢兄长提醒,我会小心的。”
第二天,童穆前来传旨,让呼延庚进宫去。呼延庚跟着童穆坐同一辆车走,在车上,呼延庚问:“是太后见召?”
“是啊。”
“太后已经撤帘,还这样随意的召臣下入宫……”
“太后仍旧监国,叫呼将军去问问河北战局的详情,哪个敢拦?”
见童穆这样说,呼延庚确定朱凤琏并未大权旁落。
还是在睿思殿,呼延庚等了一会,朱凤琏来了,她还是遣退内侍宫女,与呼延庚两人留在殿中,只隔一道屏风。
“河朔四镇都统制,听起来很威风呀。”朱凤琏道。
“都是圣人的恩典。”
“听起来有怨气啊,心怀怨望。”
“这真是杀人诛心。”
“还会狡辩了,看来圣上将你的兵权一分为四,你无所谓嘛。”
“是圣上的意思?”呼延庚装作刚知道。
“我怎会削你的兵权呢?这次是新君亲政,一干小御史们急着在御前留名,简在帝心,一个接一个的上书,祖宗法度,修文偃武,而且金兵已退,河北藩镇跋扈,若不加以制约,旧唐四镇之乱将重现眼前,哎呦,四镇之乱呢。”
朱凤琏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呼延庚,难怪在圣旨里还专门写一个“简称河朔四镇都统制”,这样违背常理,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呢。在宋代,朱凤琏意识不到,可呼延庚来自后世,后世做广告最简单粗... -->>
皇帝赵谌现年虚岁十三,按说依照赵宋的惯例,不会让他这么急着亲政的。宋英宗三十一岁登基,三十四岁的时候,曹太后才撤帘,英宗亲政。哲宗九岁登基,直到他十七岁时高太皇太后去世,才得以亲政。
赵谌十三岁亲政,的确是一个异数。呼延庚向张崇探寻了一下。
朱凤琏不是治国的人才,而且她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权欲,她不过是想安安稳稳的做天下之母,享受皇后和太后的尊荣。但两个皇帝被抓,赵谌年幼,朱凤英垂帘听政是迫不得已。在以李纲为太宰,何栗为少宰的五相体制确立之后,朱凤琏多次说过:“哀家什么也不懂,宰相们议定,哀家用印就是。”这是懒政的态度。
在中枢五相中,中书侍郎孙傅和少宰何栗都在靖康之变后失势,只是后来为了抗拒康王势力的渗透,将这两人列入了中书五相。
孙傅是赵谌的老师,他一直在推动赵谌亲政,而何栗在渊圣皇帝被掳走后,一直想找一颗新的大树,重新爬起来,一展生平抱负。
何栗是政和五年的进士,博学强记,正直敢言,外放为官时也政绩卓著。但他不通军事,汴梁围城期间,仓促为宰相,遇到了超出他知识能力以外的困难,昏招连连,后来信用神兵,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何栗一直以二帝被掳为耻,在另一个时空,他一同被俘,金人仰慕他的状元名声,招降他,他拒绝了,并绝食而死。
在这一个时空,何栗则希望有一个机会,让他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才能,洗雪耻辱,故而孙傅一联络他,何栗便同意了。何栗投靠赵谌,很大程度是为了自己雪耻,倒不完全是功利心作祟。
这样,中书五相中,就有两个人要赵谌亲政。两人又在朝廷中四处打探,放出风声,试探各方的反应。尚书右丞黄潜流和御史中丞李回都表示支持赵谌亲政,而此时宗泽在大名督战。
作为太宰的李纲反对得也不坚决,他是大宋的宰相,而非太后的家臣。在他看来,太后垂帘实际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他的犹豫只是因为皇帝还过于年幼,暂时担不起职责。
更要命的是,朱凤琏本人也不恋栈,她垂帘也不过垂拱而治,李纲说什么她用印就是。而且赵谌是她亲生的,孩子早一点行使皇帝的权力,做母亲的只有高兴地份。她也同样只是担心赵谌年幼,容易受人蒙蔽。
最终的结果,就是朱凤琏撤帘,日常不上朝,但每日仍旧听取政事汇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继续放在朱凤琏手中,太后的均旨仍旧有最终的效力,但日常的行政,太后就不干预了。
而且太后有言,在赵谌十八岁之前,不许换宰相,如果宰相身故,则由太后指明续任者。
“也包括黄潜善?”
“如实专门把黄潜善单列,岂不是摆明了针对康王?”张崇道,“至少李相公和宗左丞,太后信得过。何少宰和孙中书,也不会损害今上的利益,单单一个黄右丞,翻不起什么浪来。”
“那新君当政这几个月怎么样?”
“你是要问谁将你麾下一分为四?”张崇点点头,“正是今上的圣意。”
“皇帝要针对我?”
“倒不是针对你,不过金兵退走,朝廷就想开始收河北的兵权。你是本朝第一个镇抚使,出头的椽子先烂。”
“那我该怎么应对,请大兄教我。”
“有什么好应对的,金兵又不是不再来了,金贼一来,朝廷在河北弄的这一套都玩完,除了……”张崇犹豫了。
“除了什么?”
“我也拿捏不太准,只是有这种迹象,康王可能在拉拢刘承宣,让他来取代你,收你的兵权。”
刘光世啊。呼延庚对刘光世的印象,他打仗不行。武臣吗,其他的事情做得再漂亮,被金贼一击即垮,会很难混的。
“谢兄长提醒,我会小心的。”
第二天,童穆前来传旨,让呼延庚进宫去。呼延庚跟着童穆坐同一辆车走,在车上,呼延庚问:“是太后见召?”
“是啊。”
“太后已经撤帘,还这样随意的召臣下入宫……”
“太后仍旧监国,叫呼将军去问问河北战局的详情,哪个敢拦?”
见童穆这样说,呼延庚确定朱凤琏并未大权旁落。
还是在睿思殿,呼延庚等了一会,朱凤琏来了,她还是遣退内侍宫女,与呼延庚两人留在殿中,只隔一道屏风。
“河朔四镇都统制,听起来很威风呀。”朱凤琏道。
“都是圣人的恩典。”
“听起来有怨气啊,心怀怨望。”
“这真是杀人诛心。”
“还会狡辩了,看来圣上将你的兵权一分为四,你无所谓嘛。”
“是圣上的意思?”呼延庚装作刚知道。
“我怎会削你的兵权呢?这次是新君亲政,一干小御史们急着在御前留名,简在帝心,一个接一个的上书,祖宗法度,修文偃武,而且金兵已退,河北藩镇跋扈,若不加以制约,旧唐四镇之乱将重现眼前,哎呦,四镇之乱呢。”
朱凤琏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呼延庚,难怪在圣旨里还专门写一个“简称河朔四镇都统制”,这样违背常理,原来是在这儿等着他呢。在宋代,朱凤琏意识不到,可呼延庚来自后世,后世做广告最简单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