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议、搬兵 (2/2)
百度小说 www.bdxs.cc,夺鼎161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宣大能够积粟米数十万石。。。。。。”
“大胆!”
“高公公!”
旁边的王承恩、王德化、杨嗣昌等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出言喝止高起潜。而卢象升脸色被气的发白,瞬间涨得通红。他起身离座,跪在崇祯面前,“陛下,臣乞陛下能够放臣回乡为老父守制丁忧!”
老子不干了!
“高起潜!卢大人在宣大,抚慰流民,修建堡垒,开垦荒地、训练士卒,三年时光将残破的宣大地区整治的兵精粮足,这份辛苦和功劳,皇上圣明烛照,早已下旨嘉勉!且卢大人同南中商人处采购农具等物,亦是向圣上上过题本,司礼监已经转承,你这奴才,此时说出这番言语来,是何居心?!”
高起潜自恃在外监军,对于在宫内的王承恩、王德化等人便不是那么恭谨尊敬,年节的礼物孝敬常例也不是那么周全,这二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当下王德化大声申斥。
宣大各处屯堡中,大者有铁犁数十张,小者也有十余张,铁制锄头、锹镐等物更是在屯堡村镇中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铁制农具,宣大地区的军户与民户才能做垦荒、深翻土地减少病虫害等事,否则,拿着木质的农具如何将冻土深翻?如何开垦荒地?如何能够扩大耕种面积,更不要说增加亩产和囤积粮草了!
这些,卢象升在历次上奏的题本当中都向崇祯禀报过。如今高起潜把这个事情往卢象升与李守汉私下里有勾结上去引,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打崇祯的脸吗?而且,别的不说,每年几十万元的银子和几十万石粳米可是实打实的都进了崇祯的库房。
眼下正是要让卢象升出力的时候,而这个奴才高起潜竟然为了一己私怨而诋毁卢象升与李守汉,这如何让崇祯能够过得去?
正要发作,那边王承恩恰到好处的又给高起潜上了一把眼药。
“高公公,你如此对待李总督与卢大人,莫非你还记恨当日李总督见你胆怯不敢对东奴作战时愤然而申斥你的那几句言语?”
当年李守汉在追击出关的建奴至清水明月关时,见高起潜坐拥数万军马不敢有一矢对敌。眼睁睁的看着建奴带着劫掠来的财物人口大摇大摆的出关之后。愤然在关下松树上留下了一句话,“一个没卵子的领着一群没卵子的!”
这话,便将高起潜彻底得罪到了死。
今天遇到了这样的机会,高起潜这个本来就心胸不那么宽广的太监。岂能不给李守汉和卢象升使绊子?
但是。流年不利。此时崇祯正要用卢象升与李守汉二人。
“嘟!你这奴才!如何的肆意妄加评议大臣?到外面跪着去!”
高起潜被崇祯赶到院子里去罚跪,王承恩与王德化特意安排了两个小太监到外面伺候,实则就是监督这位高公公。
东暖阁内。君臣数人继续讨论眼前的军情。
“卢爱卿,若是檄调李爱卿所部兵马入卫勤王,这个,这个。”
崇祯有些踌躇,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措辞。他很清楚,对于李守汉这个表面上的自干五,若是不给他些好处,他是不会那么主动积极的带兵北上的。只是,眼下朝廷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赏赐给他?
封爵?不合适,上次赏赐了他亲王的部分仪仗,朝中大臣便颇有议论,碍着他斩首数千的战功上,这些人不好说什么,如今若是不曾进京便有封爵之赏,唯恐舆论物议。
“陛下,以臣与李大人交往,此人忠心为国勤于王事,又岂能以世俗眼光来评判?粮饷之事,想来李大人是会自备的。皇上只需考虑如何犒赏三军抚慰有功将士即可!”
犒赏?如今各处军马都把眼睛盯到了崇祯手中的那点钱粮上!纷纷伸手要钱要粮,打胜了,要犒赏,打败了要抚恤。每天各处兵马雪片般飞来的文书都是这一类。
崇祯手头积攒的那点钱,便随着这些文书又流淌了出去。如何找钱粮来犒赏南中军入卫将士?何况,这钱粮本身就是李家送给他朱由检的?
“陛下,以臣愚见,不如先行派遣天使往李大人处宣召其领兵入卫,至于说犒赏之事,可以慢慢统筹。”一旁半天轮不到他开口的陈新甲,终于抓到了发表意见的机会。
眼下军情如同野火,建奴正在四处劫掠州县,还是先把这能打得部队调来,将建奴赶出关外之后,再行细细筹措商议安顿犒赏之事。
去南中传旨,令李守汉再度带兵北上勤王,这个差使听上去不错。南中的繁华富庶,众人也是有所耳闻。而且照着大明官场的规矩和李守汉这几年的表现来看,无论是谁去宣召这道圣旨,程仪、路费之类合法的贿赂是少不了的。这一趟下来,至少可以弄个几万两银子回来。
但是,银子虽然白花花的很诱人,可是也有有命去花才是。
建奴的游骑不时的出没于京城畿辅各地,昨日更是攻克了通州的漕运码头张家湾,夺走了囤积在那里的五万石南漕粳米,数千建奴正在那里欢呼雀跃,往来搬运,这个时候往天津去,不是找死是什么?
既然文官不愿意去南中宣旨调李守汉入京勤王,那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太监们的头上。
一番折冲纵横之后,崇祯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为宣旨太监往南中调李守汉入京勤王。随军回京时便是监军太监。
。。。。。。
仰望着马车顶棚上漂亮的花纹,王德化早已神游天外,一面是畅想着像当年的三宝太监一样建立功业,一面又担心未曾到通州便被建奴一刀砍了。那些京营兵马和锦衣旗校的战斗力他还是很清楚的,只怕对付京城中的流氓混混都未必能够完胜。
“公公请放心,外面除了您所带来的护卫,还有我隆盛行的二百保安,这些人都是从退役的兵士中选拔而来,虽不如公公手下精壮,但也可以与建奴周旋一二,以保护公公周全。”
说话的正是京城中隆盛行商号的田管事。
他负责带领二百商号的护卫护送王德化到天津上船。
“有劳田大先生了。”
王德化知道外面那些策马而行的护卫都是与建奴对阵过的好手,自然要对这位田先生客套些。但是,他却不知,外面骑手手中的旗帜更是为建奴所熟悉,黄台吉同多尔衮都有严令,不得加害、抢掠持有隆盛行商号旗帜的队伍。
“商民回头还要陪同公公南下,这一点也是应该的。公公和随行的众位小公公、护卫的将士若是打算在敝处采购些许物品,在下还可以效劳。”
听了这话,王德化只能是报以一阵苦笑,他和他手下的人,除了抱着必死的决心出这趟差使外,更是抱着要发大财的心思。很多小太监不惜向京城中的高利贷商人借了印子钱准备做本,打算在南中采购各类值钱的物事回来贩卖。而那些神机营、三千营的将士,身上更是带了不少的银钱。
“如此,便有劳田先生了。”
“公公说那里的话。正该报效,正该报效!”
“贵处自李总督以下都是这般急公好义之人,特别是李大人,勤于王事,忠心报国,正是大臣之楷模。”
王德化开始往这个田管事头上戴高帽子了。
“陛下有意在击退建奴之后继续偏劳贵主上,咱们这些做奴婢的私下里揣测,陛下大概是打算将闽粤、南直隶等处海上缉私捕盗等事都要交给李大人管理。”
将闽粤浙江等处海上防务诸事交给李守汉的水师负责,正是杨嗣昌和陈新甲二人提出来的。“李卫儒所部水师既然如此精锐,那便能者多劳,将上述海面诸事一并管理起来。也算是陛下对他信任嘉勉。”
作为曾经在留都为官多年的杨嗣昌,自然知晓这一带海面上的那些事情。
看上去似乎是给了李守汉一件差使,如果做得好,是一桩可以赚得金银铺地的买卖,做的不好,那就是粉身碎骨的死路一条。
不过,这些危险,杨大人是不会告诉李守汉的。
一路无话,王德化沿着运河边上刚刚铺成的大路平安无事的抵达泥沽上船,之后船队沿着渤海湾一路乘着北风南下广州。(未完待续。。)
在宣大能够积粟米数十万石。。。。。。”
“大胆!”
“高公公!”
旁边的王承恩、王德化、杨嗣昌等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出言喝止高起潜。而卢象升脸色被气的发白,瞬间涨得通红。他起身离座,跪在崇祯面前,“陛下,臣乞陛下能够放臣回乡为老父守制丁忧!”
老子不干了!
“高起潜!卢大人在宣大,抚慰流民,修建堡垒,开垦荒地、训练士卒,三年时光将残破的宣大地区整治的兵精粮足,这份辛苦和功劳,皇上圣明烛照,早已下旨嘉勉!且卢大人同南中商人处采购农具等物,亦是向圣上上过题本,司礼监已经转承,你这奴才,此时说出这番言语来,是何居心?!”
高起潜自恃在外监军,对于在宫内的王承恩、王德化等人便不是那么恭谨尊敬,年节的礼物孝敬常例也不是那么周全,这二人早就看他不顺眼了。当下王德化大声申斥。
宣大各处屯堡中,大者有铁犁数十张,小者也有十余张,铁制锄头、锹镐等物更是在屯堡村镇中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铁制农具,宣大地区的军户与民户才能做垦荒、深翻土地减少病虫害等事,否则,拿着木质的农具如何将冻土深翻?如何开垦荒地?如何能够扩大耕种面积,更不要说增加亩产和囤积粮草了!
这些,卢象升在历次上奏的题本当中都向崇祯禀报过。如今高起潜把这个事情往卢象升与李守汉私下里有勾结上去引,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打崇祯的脸吗?而且,别的不说,每年几十万元的银子和几十万石粳米可是实打实的都进了崇祯的库房。
眼下正是要让卢象升出力的时候,而这个奴才高起潜竟然为了一己私怨而诋毁卢象升与李守汉,这如何让崇祯能够过得去?
正要发作,那边王承恩恰到好处的又给高起潜上了一把眼药。
“高公公,你如此对待李总督与卢大人,莫非你还记恨当日李总督见你胆怯不敢对东奴作战时愤然而申斥你的那几句言语?”
当年李守汉在追击出关的建奴至清水明月关时,见高起潜坐拥数万军马不敢有一矢对敌。眼睁睁的看着建奴带着劫掠来的财物人口大摇大摆的出关之后。愤然在关下松树上留下了一句话,“一个没卵子的领着一群没卵子的!”
这话,便将高起潜彻底得罪到了死。
今天遇到了这样的机会,高起潜这个本来就心胸不那么宽广的太监。岂能不给李守汉和卢象升使绊子?
但是。流年不利。此时崇祯正要用卢象升与李守汉二人。
“嘟!你这奴才!如何的肆意妄加评议大臣?到外面跪着去!”
高起潜被崇祯赶到院子里去罚跪,王承恩与王德化特意安排了两个小太监到外面伺候,实则就是监督这位高公公。
东暖阁内。君臣数人继续讨论眼前的军情。
“卢爱卿,若是檄调李爱卿所部兵马入卫勤王,这个,这个。”
崇祯有些踌躇,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措辞。他很清楚,对于李守汉这个表面上的自干五,若是不给他些好处,他是不会那么主动积极的带兵北上的。只是,眼下朝廷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赏赐给他?
封爵?不合适,上次赏赐了他亲王的部分仪仗,朝中大臣便颇有议论,碍着他斩首数千的战功上,这些人不好说什么,如今若是不曾进京便有封爵之赏,唯恐舆论物议。
“陛下,以臣与李大人交往,此人忠心为国勤于王事,又岂能以世俗眼光来评判?粮饷之事,想来李大人是会自备的。皇上只需考虑如何犒赏三军抚慰有功将士即可!”
犒赏?如今各处军马都把眼睛盯到了崇祯手中的那点钱粮上!纷纷伸手要钱要粮,打胜了,要犒赏,打败了要抚恤。每天各处兵马雪片般飞来的文书都是这一类。
崇祯手头积攒的那点钱,便随着这些文书又流淌了出去。如何找钱粮来犒赏南中军入卫将士?何况,这钱粮本身就是李家送给他朱由检的?
“陛下,以臣愚见,不如先行派遣天使往李大人处宣召其领兵入卫,至于说犒赏之事,可以慢慢统筹。”一旁半天轮不到他开口的陈新甲,终于抓到了发表意见的机会。
眼下军情如同野火,建奴正在四处劫掠州县,还是先把这能打得部队调来,将建奴赶出关外之后,再行细细筹措商议安顿犒赏之事。
去南中传旨,令李守汉再度带兵北上勤王,这个差使听上去不错。南中的繁华富庶,众人也是有所耳闻。而且照着大明官场的规矩和李守汉这几年的表现来看,无论是谁去宣召这道圣旨,程仪、路费之类合法的贿赂是少不了的。这一趟下来,至少可以弄个几万两银子回来。
但是,银子虽然白花花的很诱人,可是也有有命去花才是。
建奴的游骑不时的出没于京城畿辅各地,昨日更是攻克了通州的漕运码头张家湾,夺走了囤积在那里的五万石南漕粳米,数千建奴正在那里欢呼雀跃,往来搬运,这个时候往天津去,不是找死是什么?
既然文官不愿意去南中宣旨调李守汉入京勤王,那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太监们的头上。
一番折冲纵横之后,崇祯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为宣旨太监往南中调李守汉入京勤王。随军回京时便是监军太监。
。。。。。。
仰望着马车顶棚上漂亮的花纹,王德化早已神游天外,一面是畅想着像当年的三宝太监一样建立功业,一面又担心未曾到通州便被建奴一刀砍了。那些京营兵马和锦衣旗校的战斗力他还是很清楚的,只怕对付京城中的流氓混混都未必能够完胜。
“公公请放心,外面除了您所带来的护卫,还有我隆盛行的二百保安,这些人都是从退役的兵士中选拔而来,虽不如公公手下精壮,但也可以与建奴周旋一二,以保护公公周全。”
说话的正是京城中隆盛行商号的田管事。
他负责带领二百商号的护卫护送王德化到天津上船。
“有劳田大先生了。”
王德化知道外面那些策马而行的护卫都是与建奴对阵过的好手,自然要对这位田先生客套些。但是,他却不知,外面骑手手中的旗帜更是为建奴所熟悉,黄台吉同多尔衮都有严令,不得加害、抢掠持有隆盛行商号旗帜的队伍。
“商民回头还要陪同公公南下,这一点也是应该的。公公和随行的众位小公公、护卫的将士若是打算在敝处采购些许物品,在下还可以效劳。”
听了这话,王德化只能是报以一阵苦笑,他和他手下的人,除了抱着必死的决心出这趟差使外,更是抱着要发大财的心思。很多小太监不惜向京城中的高利贷商人借了印子钱准备做本,打算在南中采购各类值钱的物事回来贩卖。而那些神机营、三千营的将士,身上更是带了不少的银钱。
“如此,便有劳田先生了。”
“公公说那里的话。正该报效,正该报效!”
“贵处自李总督以下都是这般急公好义之人,特别是李大人,勤于王事,忠心报国,正是大臣之楷模。”
王德化开始往这个田管事头上戴高帽子了。
“陛下有意在击退建奴之后继续偏劳贵主上,咱们这些做奴婢的私下里揣测,陛下大概是打算将闽粤、南直隶等处海上缉私捕盗等事都要交给李大人管理。”
将闽粤浙江等处海上防务诸事交给李守汉的水师负责,正是杨嗣昌和陈新甲二人提出来的。“李卫儒所部水师既然如此精锐,那便能者多劳,将上述海面诸事一并管理起来。也算是陛下对他信任嘉勉。”
作为曾经在留都为官多年的杨嗣昌,自然知晓这一带海面上的那些事情。
看上去似乎是给了李守汉一件差使,如果做得好,是一桩可以赚得金银铺地的买卖,做的不好,那就是粉身碎骨的死路一条。
不过,这些危险,杨大人是不会告诉李守汉的。
一路无话,王德化沿着运河边上刚刚铺成的大路平安无事的抵达泥沽上船,之后船队沿着渤海湾一路乘着北风南下广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