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清明上河图密码4: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七八岁开始,她娘就催督她学烹煮。她最善蒸黄糕麋,心想百好不如一精,便买了上等黍米,泡软后捣得细细融融,再加些蜂蜜、乳酪、香药,每天只蒸黄糕麋卖。再没人跟她斗气,她一心一意只做这件事,蒸的黄糕麋细滑香糯。没上三个月,“安远桥蔡娘子黄糕麋”的名头便已传开。
生意上了路,她再无顾虑,唯一担忧的是儿子的身体。她儿子那时才两岁多,生下来体格便有些虚弱,那场大火里,由于蔡氏惊慌,略耽搁了些,儿子的小肺被烟呛坏,时常哮喘犯病。蔡氏只能头天夜里将黍米泡好捣细,第二天赶早蒸好三笼,到午后卖完,不管还有多少人想买,都不再管。关了铺子,抱着孩子四处去求医,想把儿子这病根除掉。
谁知这病症非但没有治好,反倒一年年加重。蔡氏挣的钱,只有小半用于衣食,大半都拿去求医寻药。钱倒在其次,儿子这病症每犯一回,蔡氏都像是要陪着死一回。母子两个都被这病磨得面色灰白、身子枯瘦。连她蒸的黄糕糜,那些老主顾都说不如当初香甜,似乎渗出一丝苦味。她不知道这苦味是从何而来,制法配料从没变过,莫非是泪水滴到里头了?她自己已经全然尝不出苦或不苦,也不知道这等煎熬哪天到头。
她没料到的是,四年前,朝廷忽然下了一道诏令,说景龙门内以东、安远门内以西要建造艮岳,这一带房舍全部拆除,住户给地迁到城北郊酸枣门外。才过了几天,便有许多厢军来拆屋。那天偏生她儿子的病症发作,喘得几乎背过气去。蔡氏让儿子躺到床上,慌忙带上门,赶忙去抓药。等她抓了药,飞赶回来时,她那间小铺房已经被拆倒。她疯了一般扑过去,哭喊着掀开瓦砾木椽,却见儿子已死在底下,满头满身都是厚厚灰尘,连眉眼都看不清楚……她顿时昏倒在瓦砾堆上。
一年多,她都像死了一般。她爹将她接回家,她娘也再不对她发气,尽心尽意照料她。瞧着爹娘这般疼怜自己,她不忍去死,也不忍再这般麻麻木木,只得强使自己活动起来,卖力替爹娘做活儿。只有累极,她才吃得下、睡得着。
又过了半年,有个人托了个媒人来提亲。她原本没有半毫心思,但听媒人说那人是皇城御厨,心里不由得一动。她虽然生来气性大,却从没有真恨过谁,除了一个人——当今官家赵佶。她日夜想的只有一件事,自尽之后变作厉鬼,将赵佶撕扯成碎片,给自己儿子报仇。既然那人是御厨,不须自尽恐怕也能寻机报仇。
于是,蔡氏答应了那门亲事。
嫁过去之后,她才知道,那人只是给皇城内侍们烹煮饭食,而且并非侍奉天子后妃的北司内侍,只是外廷供奉的南班内侍。莫说接近天子,便是天子身边近侍,想见也如登天。
蔡氏后悔不已,但意外的是,这新丈夫对她极疼惜,说话从不大声,进出都轻手轻脚,生怕惊扰到她。更从她爹娘那里仔细问来她的脾性喜好,每天换着烹煮她素来爱吃的菜肴。她的心原本早如寒冰,竟被这丈夫一天天、一点点化开。一两年后,她渐渐重又活了过来。
正当她要好生和丈夫过活时,一桩事忽然撞过来。一位内侍殿头官差拨她丈夫去艮岳宿院,给几位匠师烹煮饭菜。她一听“艮岳”二字,心忽又割开一道深口。再一问,那几位匠师是给艮岳谋划馆阁殿亭。她顿时生出一个念头:赵佶,我杀不得你,但我也不能让你轻易造楼造殿。
于是,她让丈夫去求那殿头官,让她也一起去艮岳宿院帮厨,没有工钱都成,只求我们夫妻在一处。她丈夫听了这话,喜得直搓手,忙去求告那殿头官。那殿头官原本也要另差一个仆妇帮厨端菜,一听便应允了。他们夫妻便顺利进了那艮岳宿院。
到了那里,蔡氏迅即打问出,原来是三个匠师分别绘制图稿,官家再从中选取最优。蔡氏顿时有了主意,她借端菜送茶之际,先极力笼络那两个徒弟,慢慢瞧出他们各自对师傅都心怀不满,便用言语点火浇油,让两人越发愤恨,令两对师徒仇怨激增。
接着,她又去拨弄黄岐、云戴、白岗三人。云戴和白岗两个人都不好下手,她便着力激怒黄岐,从他徒弟陈宽那里打问到“羊幼”的典故,便专门蒸羊肉馒头,端去时,有意高声叫唤“羊幼”。又假意看黄岐的图稿,谎称和云戴画的一模一样。黄岐果然越来越恼恨。
蔡氏本想以此来扰乱这几人心神,让他们绘不成画稿。然而,黄岐、云戴、白岗三人仍然如期完成,明天三人画稿便要上呈给赵佶。蔡氏无比沮丧,从前的气性和冤仇全都涌起,再难克制。她也猛然醒悟:自己错了,他们就算这个月画不出来,下个月仍能画。除非他们全都死了,赵佶便再难找见如他们一般高超的匠师。
一个念头随之生出:杀掉这几个人,就在今晚……第八章龙女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苏轼
庞七想杀陈宽,想杀周耐,想杀白岗,想杀崔秀,想杀黄岐,想杀云戴,但他最想杀的是蔡氏。他已准备好,今晚下手。
庞七是蔡氏的丈夫,艮岳宿院的厨子,今年三十二岁,短脖子、圆胖脸,却生了一对小眼睛,自小人都笑他是“脂麻团子”。他被取笑的地方远不止于此。他家世代为厨,上头六个哥哥,一个是御厨,一个是蔡太师府的头厨,剩下四个,全都在京中名店掌厨。京城有句童谣,“周家衣,庞家饭,银钱尽在秦家店”,其中的庞家便指他家。众兄弟中唯有庞七,最不成事,又是侧室所生,他的哥哥们都耻于认他。
庞家子弟,六岁便要开始练厨艺。头一门功是刀工,刀又分为切、削、片、剜、剔、旋、雕、砍、剁九种,样样都极难。庞七生来就有些虚怯,自小又被哥哥们嘲唬,看见刀就怕,拿起刀便抖,哪里练得好?他父亲因他是幼子,起先还能疼惜容让,后来听了其他娘的风言,疑心他不是庞家的正种,便渐渐冷了心肠。一见他刀法不对,随手抓起物件就朝他摔过来,有肉摔肉,有菜摔菜。他越发慌怕,又不敢哭躲,只能咬牙硬学。练刀法最要心气平和,才能感知刀性、按准刀律。刀刃虽锋利,其性却如水,越顺它,便越轻畅;越怕它,便越拙重。庞七这般惊怕,哪里能寻见轻畅?手指不知被割破多少回,有天练剁功,甚而险些连四根指头齐齐斩断。
他娘又是几个娘中最卑弱的一个,常日里大声都不敢出。见他挨骂、受伤,只敢没人处流着泪悄声安抚他,让他莫信那些风话,他是庞家的嫡亲骨血。他却越来越不信,哥哥们握起刀,像是生在手臂上,随意舞弄。唯独自己,与刀有世仇一般。
不过,不管疑不疑、怕不怕,他都得练。他也愿意练好,让父亲相信自己是他亲骨肉。不过,几年下来,虽然吃尽了苦,他也只练到勉强有了些模样。
刀功未练熟,又得练官功。眼辨色、耳听声、鼻嗅气、舌尝味、手触物。一道菜在锅中,他父兄们眼一看或耳一听便知火候,鼻一嗅、舌一尝,便能细说出十来种味料中哪样多了几分、哪样欠了几成。一小片精瘦肉,闭眼一摸,便知是那种禽畜,更能说出雌雄、老幼、出自哪个部位。
庞七却诸种官能都极昏蒙,只能粗粗尝出咸淡。五味中,只要混杂三种,便顿时失了分辨。何况,名虽为五味,只要味料不同,味道便大不同。同样是咸,盐咸与豉咸、酱咸便相差极大。即便同为盐咸,东南海盐、河北池盐、陇西青盐、四川井盐,又各个不同。
庞七头一回试练舌功,他父亲便是拿了这四样盐,让他蒙了眼分辨。头两样,他还能辨出一丝不同,尝了第三样后,顿时晕乱,哪里还分辨得清?正在迟疑,脑顶已被父亲扔过来的萝卜砸中。
好不容易练过五年刀功、官功,到十一岁开始上灶,练诸般厨艺。蒸、煮、煎、炙、漉、燠、烧、炸、糟、淹、拌……他性子慢,蒸煮还易上手,其他便颠东倒西、忙左忘右,每天不知要挨多少骂。偶尔做对一两回,见父亲怒气稍散,他心里都无比欢喜,盼着这样的欢喜能更多些,于是练得极卖力。
然而,才过了三年,他父亲就亡故了。其他几个娘立即撺掇大娘,将他们母子逐出了庞家,只许他们带走自己穿的几件衣裳。他娘原本就是抵债卖过来的侍妾,娘家早已败落。母子两个无处可去,流着泪茫茫然在街头乱走,一路走到东水门外汴河北街。天又下起了雨,他们便躲在旁边一个磨房的房檐下避雨。房檐很窄,半身都被淋透,母子两个缩在一处发抖。
这时,旁边传来个甜嫩声音:“婶婶,你们到棚子里头来避避吧。”
他回头一瞧,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梳了两个小鬟,穿了件淡绿衫裙,生得娇娇甜甜。只是头脸和身上都落了些面粉,像是雪里一个美瓷娃。
他和他娘瑟缩着绕到棚子下头,立在一张旧木桌边,小女孩儿笑着说:“婶婶你们坐啊。我爹娘给桥那头的面馆送面粉去了,这是新煎的茶水,还滚着呢,你们喝一碗。这是我才蒸的黄糕糜,娘骂我蒸得黏嗒嗒的,可惜了黄黍米。婶婶你们尝尝。”
小女孩给他们各倒了一碗热茶,又各塞了一块黄糕糜在手里。庞七正又冷又饿,忙喝了几大口热茶,两嘴吞下那块黄糕糜。他在庞家这十四年,虽然挨骂受气吃苦,却从来不缺精好饭食。然而,自小吃过的所有可口之物,都不及那天那碗煎茶和那块黄糕糜。
小女孩儿一直笑瞅着他,那笑并非嘲笑,是欢喜待客的笑。那对眼珠又黑又灵,笑起来,露出一排小牙齿,又雪白莹亮。庞七不敢正眼瞧她,心里偷偷叹想,这小女孩儿怕是观世音菩萨身边抱净瓶的那个龙女。
他娘和那小女孩攀谈,庞七在一旁悄悄听着,心里说不出地受用。小女孩儿说她姓蔡,名叫柳儿。庞七越发信了,观音净瓶里插的不正是柳枝吗?
过了一阵,雨停了,他娘不敢久待,忙连声谢过蔡柳儿。庞七却有些舍不得,走了半截回头一瞧,蔡柳儿仍站在棚子底下望着他们,见他回头,又露出莹白牙齿笑了一下,庞七也忍不住回了一笑。
这一笑,他心底里一甜、一颤又一痒,似乎有一粒种子冒出了芽。
那天,母子两个一路询问,天黑前总算寻到一家酒肆肯雇他们。
他娘在庞家这些年,学到不少手艺。他在庞家虽然最笨,到外头寻常酒肆,却已是个好厨子。那店主试过母子两个的手艺,有些意外,忙将后院一间空房腾出来让他们歇宿。他们母子从此安顿下来,有吃有住,那店主也极善待他们,倒比在庞家舒心了许多。
庞七心里始终忘不掉那个蔡柳儿,只要得空,便跑到汴河北街,躲在斜对面店旁树后偷瞧。蔡柳儿却再难得露出那龙女般的莹亮亮的笑,常里里外外地忙做活儿。她娘脾性极不好,时常骂蔡柳儿,蔡柳儿有时受不得便要回嘴。她娘越发恼怒,抓起扫帚撵着打她。庞七瞧着心里极难受,恨不得跑过去护住蔡柳儿,却也只能心里骂一阵,而后闷闷回去。
过了三四年,蔡柳儿已经出落得嫩柳枝一般,只远远瞧一眼,庞七便立即要醉倒。有回他瞧见一个穿了件黄褙子、打着把清凉伞、媒人打扮的老妇人进了蔡柳儿家,他心里大惊,蔡柳儿要说亲了?他慌忙跑到蔡家斜对面瞅着,半晌,那媒人走了出来,看神色似乎不乐。他才放了心,旋即却又担心起来,慌忙跑回去,求娘也寻个媒人替他去蔡家说亲。
那年他已经十八岁,他娘已在攒钱筹备这事。但听他说是当年那个小女孩儿后,仍极意外。随即却又笑起来,说那个女孩儿好,不但模样生得俏,心肠更好。于是他娘去寻了个媒人去蔡家探探情,媒人回来后说,那女孩儿人物出众,争的人家多,你这家境,就莫去讨嫌了。况且,除了家室,蔡家还得先相看过女婿,才做定准。他娘便求那媒人带庞七去撞一撞,说不得正凑了缘分呢。那媒人得了钱,才带了他去。可见了蔡柳儿的娘,没说两句话,蔡柳儿的娘便冷着脸说不成。
他出来后,明明大晴天,却再看不见一丝日光,只觉着天灰沉沉压下来,将他压到地底深处,出不得气。他娘百般开导,他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也没有一丝气力和兴味再去活。生性偏又虚弱,狠不下心去死,每日便昏蔫蔫苟活。
其间,他又去偷瞧过几... -->>
自七八岁开始,她娘就催督她学烹煮。她最善蒸黄糕麋,心想百好不如一精,便买了上等黍米,泡软后捣得细细融融,再加些蜂蜜、乳酪、香药,每天只蒸黄糕麋卖。再没人跟她斗气,她一心一意只做这件事,蒸的黄糕麋细滑香糯。没上三个月,“安远桥蔡娘子黄糕麋”的名头便已传开。
生意上了路,她再无顾虑,唯一担忧的是儿子的身体。她儿子那时才两岁多,生下来体格便有些虚弱,那场大火里,由于蔡氏惊慌,略耽搁了些,儿子的小肺被烟呛坏,时常哮喘犯病。蔡氏只能头天夜里将黍米泡好捣细,第二天赶早蒸好三笼,到午后卖完,不管还有多少人想买,都不再管。关了铺子,抱着孩子四处去求医,想把儿子这病根除掉。
谁知这病症非但没有治好,反倒一年年加重。蔡氏挣的钱,只有小半用于衣食,大半都拿去求医寻药。钱倒在其次,儿子这病症每犯一回,蔡氏都像是要陪着死一回。母子两个都被这病磨得面色灰白、身子枯瘦。连她蒸的黄糕糜,那些老主顾都说不如当初香甜,似乎渗出一丝苦味。她不知道这苦味是从何而来,制法配料从没变过,莫非是泪水滴到里头了?她自己已经全然尝不出苦或不苦,也不知道这等煎熬哪天到头。
她没料到的是,四年前,朝廷忽然下了一道诏令,说景龙门内以东、安远门内以西要建造艮岳,这一带房舍全部拆除,住户给地迁到城北郊酸枣门外。才过了几天,便有许多厢军来拆屋。那天偏生她儿子的病症发作,喘得几乎背过气去。蔡氏让儿子躺到床上,慌忙带上门,赶忙去抓药。等她抓了药,飞赶回来时,她那间小铺房已经被拆倒。她疯了一般扑过去,哭喊着掀开瓦砾木椽,却见儿子已死在底下,满头满身都是厚厚灰尘,连眉眼都看不清楚……她顿时昏倒在瓦砾堆上。
一年多,她都像死了一般。她爹将她接回家,她娘也再不对她发气,尽心尽意照料她。瞧着爹娘这般疼怜自己,她不忍去死,也不忍再这般麻麻木木,只得强使自己活动起来,卖力替爹娘做活儿。只有累极,她才吃得下、睡得着。
又过了半年,有个人托了个媒人来提亲。她原本没有半毫心思,但听媒人说那人是皇城御厨,心里不由得一动。她虽然生来气性大,却从没有真恨过谁,除了一个人——当今官家赵佶。她日夜想的只有一件事,自尽之后变作厉鬼,将赵佶撕扯成碎片,给自己儿子报仇。既然那人是御厨,不须自尽恐怕也能寻机报仇。
于是,蔡氏答应了那门亲事。
嫁过去之后,她才知道,那人只是给皇城内侍们烹煮饭食,而且并非侍奉天子后妃的北司内侍,只是外廷供奉的南班内侍。莫说接近天子,便是天子身边近侍,想见也如登天。
蔡氏后悔不已,但意外的是,这新丈夫对她极疼惜,说话从不大声,进出都轻手轻脚,生怕惊扰到她。更从她爹娘那里仔细问来她的脾性喜好,每天换着烹煮她素来爱吃的菜肴。她的心原本早如寒冰,竟被这丈夫一天天、一点点化开。一两年后,她渐渐重又活了过来。
正当她要好生和丈夫过活时,一桩事忽然撞过来。一位内侍殿头官差拨她丈夫去艮岳宿院,给几位匠师烹煮饭菜。她一听“艮岳”二字,心忽又割开一道深口。再一问,那几位匠师是给艮岳谋划馆阁殿亭。她顿时生出一个念头:赵佶,我杀不得你,但我也不能让你轻易造楼造殿。
于是,她让丈夫去求那殿头官,让她也一起去艮岳宿院帮厨,没有工钱都成,只求我们夫妻在一处。她丈夫听了这话,喜得直搓手,忙去求告那殿头官。那殿头官原本也要另差一个仆妇帮厨端菜,一听便应允了。他们夫妻便顺利进了那艮岳宿院。
到了那里,蔡氏迅即打问出,原来是三个匠师分别绘制图稿,官家再从中选取最优。蔡氏顿时有了主意,她借端菜送茶之际,先极力笼络那两个徒弟,慢慢瞧出他们各自对师傅都心怀不满,便用言语点火浇油,让两人越发愤恨,令两对师徒仇怨激增。
接着,她又去拨弄黄岐、云戴、白岗三人。云戴和白岗两个人都不好下手,她便着力激怒黄岐,从他徒弟陈宽那里打问到“羊幼”的典故,便专门蒸羊肉馒头,端去时,有意高声叫唤“羊幼”。又假意看黄岐的图稿,谎称和云戴画的一模一样。黄岐果然越来越恼恨。
蔡氏本想以此来扰乱这几人心神,让他们绘不成画稿。然而,黄岐、云戴、白岗三人仍然如期完成,明天三人画稿便要上呈给赵佶。蔡氏无比沮丧,从前的气性和冤仇全都涌起,再难克制。她也猛然醒悟:自己错了,他们就算这个月画不出来,下个月仍能画。除非他们全都死了,赵佶便再难找见如他们一般高超的匠师。
一个念头随之生出:杀掉这几个人,就在今晚……第八章龙女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苏轼
庞七想杀陈宽,想杀周耐,想杀白岗,想杀崔秀,想杀黄岐,想杀云戴,但他最想杀的是蔡氏。他已准备好,今晚下手。
庞七是蔡氏的丈夫,艮岳宿院的厨子,今年三十二岁,短脖子、圆胖脸,却生了一对小眼睛,自小人都笑他是“脂麻团子”。他被取笑的地方远不止于此。他家世代为厨,上头六个哥哥,一个是御厨,一个是蔡太师府的头厨,剩下四个,全都在京中名店掌厨。京城有句童谣,“周家衣,庞家饭,银钱尽在秦家店”,其中的庞家便指他家。众兄弟中唯有庞七,最不成事,又是侧室所生,他的哥哥们都耻于认他。
庞家子弟,六岁便要开始练厨艺。头一门功是刀工,刀又分为切、削、片、剜、剔、旋、雕、砍、剁九种,样样都极难。庞七生来就有些虚怯,自小又被哥哥们嘲唬,看见刀就怕,拿起刀便抖,哪里练得好?他父亲因他是幼子,起先还能疼惜容让,后来听了其他娘的风言,疑心他不是庞家的正种,便渐渐冷了心肠。一见他刀法不对,随手抓起物件就朝他摔过来,有肉摔肉,有菜摔菜。他越发慌怕,又不敢哭躲,只能咬牙硬学。练刀法最要心气平和,才能感知刀性、按准刀律。刀刃虽锋利,其性却如水,越顺它,便越轻畅;越怕它,便越拙重。庞七这般惊怕,哪里能寻见轻畅?手指不知被割破多少回,有天练剁功,甚而险些连四根指头齐齐斩断。
他娘又是几个娘中最卑弱的一个,常日里大声都不敢出。见他挨骂、受伤,只敢没人处流着泪悄声安抚他,让他莫信那些风话,他是庞家的嫡亲骨血。他却越来越不信,哥哥们握起刀,像是生在手臂上,随意舞弄。唯独自己,与刀有世仇一般。
不过,不管疑不疑、怕不怕,他都得练。他也愿意练好,让父亲相信自己是他亲骨肉。不过,几年下来,虽然吃尽了苦,他也只练到勉强有了些模样。
刀功未练熟,又得练官功。眼辨色、耳听声、鼻嗅气、舌尝味、手触物。一道菜在锅中,他父兄们眼一看或耳一听便知火候,鼻一嗅、舌一尝,便能细说出十来种味料中哪样多了几分、哪样欠了几成。一小片精瘦肉,闭眼一摸,便知是那种禽畜,更能说出雌雄、老幼、出自哪个部位。
庞七却诸种官能都极昏蒙,只能粗粗尝出咸淡。五味中,只要混杂三种,便顿时失了分辨。何况,名虽为五味,只要味料不同,味道便大不同。同样是咸,盐咸与豉咸、酱咸便相差极大。即便同为盐咸,东南海盐、河北池盐、陇西青盐、四川井盐,又各个不同。
庞七头一回试练舌功,他父亲便是拿了这四样盐,让他蒙了眼分辨。头两样,他还能辨出一丝不同,尝了第三样后,顿时晕乱,哪里还分辨得清?正在迟疑,脑顶已被父亲扔过来的萝卜砸中。
好不容易练过五年刀功、官功,到十一岁开始上灶,练诸般厨艺。蒸、煮、煎、炙、漉、燠、烧、炸、糟、淹、拌……他性子慢,蒸煮还易上手,其他便颠东倒西、忙左忘右,每天不知要挨多少骂。偶尔做对一两回,见父亲怒气稍散,他心里都无比欢喜,盼着这样的欢喜能更多些,于是练得极卖力。
然而,才过了三年,他父亲就亡故了。其他几个娘立即撺掇大娘,将他们母子逐出了庞家,只许他们带走自己穿的几件衣裳。他娘原本就是抵债卖过来的侍妾,娘家早已败落。母子两个无处可去,流着泪茫茫然在街头乱走,一路走到东水门外汴河北街。天又下起了雨,他们便躲在旁边一个磨房的房檐下避雨。房檐很窄,半身都被淋透,母子两个缩在一处发抖。
这时,旁边传来个甜嫩声音:“婶婶,你们到棚子里头来避避吧。”
他回头一瞧,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梳了两个小鬟,穿了件淡绿衫裙,生得娇娇甜甜。只是头脸和身上都落了些面粉,像是雪里一个美瓷娃。
他和他娘瑟缩着绕到棚子下头,立在一张旧木桌边,小女孩儿笑着说:“婶婶你们坐啊。我爹娘给桥那头的面馆送面粉去了,这是新煎的茶水,还滚着呢,你们喝一碗。这是我才蒸的黄糕糜,娘骂我蒸得黏嗒嗒的,可惜了黄黍米。婶婶你们尝尝。”
小女孩给他们各倒了一碗热茶,又各塞了一块黄糕糜在手里。庞七正又冷又饿,忙喝了几大口热茶,两嘴吞下那块黄糕糜。他在庞家这十四年,虽然挨骂受气吃苦,却从来不缺精好饭食。然而,自小吃过的所有可口之物,都不及那天那碗煎茶和那块黄糕糜。
小女孩儿一直笑瞅着他,那笑并非嘲笑,是欢喜待客的笑。那对眼珠又黑又灵,笑起来,露出一排小牙齿,又雪白莹亮。庞七不敢正眼瞧她,心里偷偷叹想,这小女孩儿怕是观世音菩萨身边抱净瓶的那个龙女。
他娘和那小女孩攀谈,庞七在一旁悄悄听着,心里说不出地受用。小女孩儿说她姓蔡,名叫柳儿。庞七越发信了,观音净瓶里插的不正是柳枝吗?
过了一阵,雨停了,他娘不敢久待,忙连声谢过蔡柳儿。庞七却有些舍不得,走了半截回头一瞧,蔡柳儿仍站在棚子底下望着他们,见他回头,又露出莹白牙齿笑了一下,庞七也忍不住回了一笑。
这一笑,他心底里一甜、一颤又一痒,似乎有一粒种子冒出了芽。
那天,母子两个一路询问,天黑前总算寻到一家酒肆肯雇他们。
他娘在庞家这些年,学到不少手艺。他在庞家虽然最笨,到外头寻常酒肆,却已是个好厨子。那店主试过母子两个的手艺,有些意外,忙将后院一间空房腾出来让他们歇宿。他们母子从此安顿下来,有吃有住,那店主也极善待他们,倒比在庞家舒心了许多。
庞七心里始终忘不掉那个蔡柳儿,只要得空,便跑到汴河北街,躲在斜对面店旁树后偷瞧。蔡柳儿却再难得露出那龙女般的莹亮亮的笑,常里里外外地忙做活儿。她娘脾性极不好,时常骂蔡柳儿,蔡柳儿有时受不得便要回嘴。她娘越发恼怒,抓起扫帚撵着打她。庞七瞧着心里极难受,恨不得跑过去护住蔡柳儿,却也只能心里骂一阵,而后闷闷回去。
过了三四年,蔡柳儿已经出落得嫩柳枝一般,只远远瞧一眼,庞七便立即要醉倒。有回他瞧见一个穿了件黄褙子、打着把清凉伞、媒人打扮的老妇人进了蔡柳儿家,他心里大惊,蔡柳儿要说亲了?他慌忙跑到蔡家斜对面瞅着,半晌,那媒人走了出来,看神色似乎不乐。他才放了心,旋即却又担心起来,慌忙跑回去,求娘也寻个媒人替他去蔡家说亲。
那年他已经十八岁,他娘已在攒钱筹备这事。但听他说是当年那个小女孩儿后,仍极意外。随即却又笑起来,说那个女孩儿好,不但模样生得俏,心肠更好。于是他娘去寻了个媒人去蔡家探探情,媒人回来后说,那女孩儿人物出众,争的人家多,你这家境,就莫去讨嫌了。况且,除了家室,蔡家还得先相看过女婿,才做定准。他娘便求那媒人带庞七去撞一撞,说不得正凑了缘分呢。那媒人得了钱,才带了他去。可见了蔡柳儿的娘,没说两句话,蔡柳儿的娘便冷着脸说不成。
他出来后,明明大晴天,却再看不见一丝日光,只觉着天灰沉沉压下来,将他压到地底深处,出不得气。他娘百般开导,他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也没有一丝气力和兴味再去活。生性偏又虚弱,狠不下心去死,每日便昏蔫蔫苟活。
其间,他又去偷瞧过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