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老大是女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和昶哈哈笑了几声,刚喝了燕窝汤,嘴唇仍然发乌,“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虽然从小就生病,没法出门看外边的景色,可我爹是王爷,我是世子,王府里除了我爹就是我最大,谁都不敢欺负我,从小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辈子锦衣玉食,吃穿不愁,我有花不完的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他忽然发了一通感慨,然后撇撇嘴,低下头,凑到傅云英耳边,做贼似的,小声说:“不过这话不能当着我爹的面说,他整天伤春悲秋,说他很可怜。他嫌王府太憋闷了,总想到外面去瞧瞧,其实外面有什么好看的?”
傅云英没说话。
王不见王,各地藩王只能在自己属地范围内活动,楚王终身不能离开武昌府,最远只能在周围方圆百里之内的郊外逛一逛。对大多数人来说,宗室亲王的富贵荣华足矣让他们心甘情愿守在一个地方过日子。但楚王不是那样的人,他向往更广阔的的天地,可惜他自出生起就注定一生不得自由。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朱和昶倒是很想得开,他身为世子,拥有别人做梦都求不来的华衣美食和可供他以及他的子孙纵情挥霍的财富,他心满意足,即使他曾好几年幽居一室,几次死里逃生。
“我病了,这么多人照顾我,我一点都不难受,就是总躺着,心里不大痛快。”
朱和昶感叹完,开始耍赖,“云哥,不如你留下来陪我好不好?我叫王府的幕僚们帮你写书,然后署名写你,他们比书院的教授还厉害。”
即使知道他在开玩笑,傅云英还是直截了当地拒绝。
朱和昶嘿嘿笑。
两人在棋桌旁坐下,傅云英陪朱和昶打双陆,玩了一个多时辰,基本是傅云英和房里伺候的婢女玩,朱和昶靠在大迎枕上看热闹,给她加油鼓劲,用自己的世子身份威逼婢女故意放水。
玩着玩着,婢女们说笑的声音越来越低,傅云英抬起头,发现朱和昶抱着一只手鼓睡着了。
他睡得很熟,发出低低的鼾声,脸色好像比刚才好了些。
傅云英给其他人使眼色,婢女们会意,收拾走棋盘,搬来被褥和枕头。
她告辞出来,正要走,守在门边的管家忙走上前,“傅少爷,王爷想见您。”
……
如果不是府中婢女、侍者环伺左右,傅云英根本认不出那个在桃树底下扛着锄头挥汗如雨的花农是楚王本人。
他头戴青布包头,穿窄袖短褐衣,窄腿裤,光脚穿草鞋,佝偻着腰,不知道在树底下挖什么,周围的侍者眼观鼻鼻观心,沉默肃立,一声咳嗽不闻。
管家领着傅云英走进院子,垂手站在花圃外边等着。
楚王一个人忙活了半天,站起身,捶捶腰,用肩上搭的巾帕擦汗,余光扫到傅云英,笑了笑,丢开锄头,大踏步走过来,“宝儿怎么样了?”
“世子睡下了。”管家笑着答话,“刚才世子用了两碗燕窝羹,傅少爷陪世子玩了一会儿。”
楚王点点头,挥手让旁边的人把一张写满名字的红纸拿给傅云英,“本王记得你有位堂兄参加了此次会试,这是贡士名单,你看看。”
傅云英愣了一下,接过红纸,飞快扫一眼,找到傅云章的名字,脸上浮起笑容,颊边漾出浅浅的笑涡。
二哥果然榜上有名。
“多谢王爷。”
民间书信往来不方便,等贺喜的家书送回湖广,已经是炎炎夏季,楚王神通广大,消息比她灵通多了。
楚王挥挥手,“这对本王来说不过是顺手的事,你是宝儿的朋友,只要宝儿高兴就行。”
言下之意,暗示她必须哄朱和昶开心,这是他们之间的交易。
这对蒙在鼓里的朱和昶并不公平,他只是想要一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
不过想想朱和昶曾经试图拿钱买她这个好兄弟,父子俩其实做的是一样的事情。
傅云英觉得,如果哪一天朱和昶发现楚王私底下要求她忠于他,不仅不会勃然大怒,说不定还会感谢楚王。
……
她带着贡士名单回到书院,先给孔秀才写信,喜报还没传回来,楚王大概是湖广第一个知道傅云章考中贡士的人。
各处都要提前打点好,要预备酒席,要给傅云章平时交好的人家报喜……
信写到一半,她握笔的动作忽然停下来,迟疑了一下。
要不要现在就告诉陈老太太?
二哥成了贡士,而且还名列前茅,进士肯定是板上钉钉的,按理应该把这个喜讯告知二哥的母亲……可她总觉得不大妥当。
思忖片刻后,她让孔秀才自己斟酌着办,所有事情可以提前备好,但先不要把喜讯透漏给其他人知道,免得惹出祸端。
……
信送出去后的第三天,傅四老爷来了武昌府。
他没去铺子,下船之后径直赶往江城书院。
学生在上课,今天刚好轮到傅云英讲解一道截搭题,她站在讲堂前,明明个子比许多学生要矮得多,但气势十足,说话的声音并不响亮,不过吐字清晰,语速不快不慢,每个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傅四老爷站在外边长廊往里看,见她把一群桀骜不驯的半大少年管得服服帖帖的,心里爱得不行。
直到散学时,傅云英才发现傅四老爷在外面,“四叔,您几时来的?”
“我刚到。”傅四老爷笑眯眯道,伸手想摸她的脑袋,想起她现在身份不同了,成了教书的夫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逗她,收回手,轻咳一声,“书稿给南边来的书商了,几乎是白送的,他们走的时候一个个嘴巴都快咧开了。”
傅家要价低,书商们都乐坏了。还有人背地里笑话傅四老爷是傻大憨,出钱白费力,一文钱赚不着。
傅云英嘴角微翘,这时候让书商们占便宜,以后自然要从他们身上讨回来,等丹映公子的手册流传到各省各个州县,打响名声,她以后再刻新书,就不必自己费力去找书商帮忙售卖。
叔侄俩一边往外面走,一边说书坊的事,袁三和傅云启听不懂,跟在后面拌嘴。
“你给月姐的添妆礼,她收到了,很喜欢,要我谢你。”傅四老爷道。
傅云英道:“月姐喜欢就好。”
傅四老爷看她一眼,她穿圆领袍,束丝绦,手中一柄折扇,几本书册,走路的姿态从容娴雅,越来越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君。
曾几何时,她那么瘦小,捧着一碗鸡丝面挨在韩氏身边一小口一小口抿,惹人怜爱。
现在她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他叹息一声,不再提傅月和傅桂的事,笑着说:“我这次要去北边看看行情,想着要不要顺便去一趟北直隶,我还没去过京城,你二哥差不多该考完了,我正好去看看他,看能不能碰上。”
傅云英笑了一下,拉拉傅四老爷的袖子,等他弯腰,附耳道:“四叔,二哥考中贡士了。”
傅四老爷呆了一呆,接着,眼底闪过一抹狂喜,整个人激动得直发颤。
傅云英忙道:“四叔,这事先不要声张,等朝廷的喜报送到傅家再说。”
傅四老爷唔唔点头如捣蒜,因为高兴,忍不住淌下两行清泪。
……
傅四老爷当晚就走了,他打点好铺子里的事,带着平日最倚重的几个伙计走陆路北上。
他带了满满五大箱子的《制艺手册》,“我家英姐编的书,我得多带几本,到时候我一路走一路送。”
傅云英哭笑不得。
傅四老爷不顾她阻拦,看着下人把箱子抬到骡车上去,道:“你不晓得,现在县里的私塾和族学都用这本书教家里的后生写文章,人人都羡慕我,说我们家祖坟风水好,子弟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他给傅云英使了个眼色,小声说:“等他们晓得你二哥考中贡士,咱们家得把祖坟修一修,最好建墙围起来,县里人准得打祖坟那片山的主意!”
……
桃花落尽的时候,天气一日比一日热起来。
这天早上落了场急雨,雨后满地残红,泥水漫到甬道上,待云销雨霁,庭间一片泥泞。
学长李顺找到在藏经阁前张贴新书通知的傅云英,“傅云,山长要你去正堂。”
“正堂?”
正堂平时都是关着的,只有遇上重大事情才开启。
傅云英先回东斋换了身衣裳,匆匆赶到正堂。
正堂却没开,只开了第一重院门,姜伯春站在大牌匾下,遥遥朝她微笑。
仿佛预感到什么,她突然紧张起来,心跳如鼓,一步一步走到台阶下。
“傅云。”姜伯春微笑着道,“不久前我和众位教授约定,如果你次次考试都能拔得头筹,就把去国子监的名额给你……”
傅云英心跳加快了一瞬,没说话。
按例,地方每隔三、五年可以选拔一名年轻有为的人才送往京城入国子监学习,听起来只是换一个地方读书,但天下人都明白其中的不同,去国子监的人不必上学,他们只是走一个形式,为入仕打基础。
人人都晓得想当官必须考科举,想当大官必须考进士,所以天下文人寒窗苦读,读到头发花白也要挣一个功名在身,没有功名就没法做官,没法出人头地。
但凡事总有例外。
比如某位大臣,从来没考过进士,他只考中秀才,先从芝麻小官做起,一点一点熬资历,后来因为政绩突出,慢慢被提拔上来,几十年后朝廷任命他为主考官,让他写一篇八股文,算是象征性给他一个功名。
这种例外一两百年来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通常来说,举人会试落第后谋个官做,慢慢熬资历,熬到白头也只不过是个知县。
国子监是另一个例外,它是未得科举而想要入仕做官的人最好的选择,它几乎就是为权贵功勋子弟而设的,一般老百姓想入国子监读书,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还不如去考科举实在点。
地方举荐人才听起来很公平,其实早就作废了。
江城书院这些年并未举荐人才去京城,为什么姜伯春会忽然提起这个?
朱和昶哈哈笑了几声,刚喝了燕窝汤,嘴唇仍然发乌,“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虽然从小就生病,没法出门看外边的景色,可我爹是王爷,我是世子,王府里除了我爹就是我最大,谁都不敢欺负我,从小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辈子锦衣玉食,吃穿不愁,我有花不完的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他忽然发了一通感慨,然后撇撇嘴,低下头,凑到傅云英耳边,做贼似的,小声说:“不过这话不能当着我爹的面说,他整天伤春悲秋,说他很可怜。他嫌王府太憋闷了,总想到外面去瞧瞧,其实外面有什么好看的?”
傅云英没说话。
王不见王,各地藩王只能在自己属地范围内活动,楚王终身不能离开武昌府,最远只能在周围方圆百里之内的郊外逛一逛。对大多数人来说,宗室亲王的富贵荣华足矣让他们心甘情愿守在一个地方过日子。但楚王不是那样的人,他向往更广阔的的天地,可惜他自出生起就注定一生不得自由。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朱和昶倒是很想得开,他身为世子,拥有别人做梦都求不来的华衣美食和可供他以及他的子孙纵情挥霍的财富,他心满意足,即使他曾好几年幽居一室,几次死里逃生。
“我病了,这么多人照顾我,我一点都不难受,就是总躺着,心里不大痛快。”
朱和昶感叹完,开始耍赖,“云哥,不如你留下来陪我好不好?我叫王府的幕僚们帮你写书,然后署名写你,他们比书院的教授还厉害。”
即使知道他在开玩笑,傅云英还是直截了当地拒绝。
朱和昶嘿嘿笑。
两人在棋桌旁坐下,傅云英陪朱和昶打双陆,玩了一个多时辰,基本是傅云英和房里伺候的婢女玩,朱和昶靠在大迎枕上看热闹,给她加油鼓劲,用自己的世子身份威逼婢女故意放水。
玩着玩着,婢女们说笑的声音越来越低,傅云英抬起头,发现朱和昶抱着一只手鼓睡着了。
他睡得很熟,发出低低的鼾声,脸色好像比刚才好了些。
傅云英给其他人使眼色,婢女们会意,收拾走棋盘,搬来被褥和枕头。
她告辞出来,正要走,守在门边的管家忙走上前,“傅少爷,王爷想见您。”
……
如果不是府中婢女、侍者环伺左右,傅云英根本认不出那个在桃树底下扛着锄头挥汗如雨的花农是楚王本人。
他头戴青布包头,穿窄袖短褐衣,窄腿裤,光脚穿草鞋,佝偻着腰,不知道在树底下挖什么,周围的侍者眼观鼻鼻观心,沉默肃立,一声咳嗽不闻。
管家领着傅云英走进院子,垂手站在花圃外边等着。
楚王一个人忙活了半天,站起身,捶捶腰,用肩上搭的巾帕擦汗,余光扫到傅云英,笑了笑,丢开锄头,大踏步走过来,“宝儿怎么样了?”
“世子睡下了。”管家笑着答话,“刚才世子用了两碗燕窝羹,傅少爷陪世子玩了一会儿。”
楚王点点头,挥手让旁边的人把一张写满名字的红纸拿给傅云英,“本王记得你有位堂兄参加了此次会试,这是贡士名单,你看看。”
傅云英愣了一下,接过红纸,飞快扫一眼,找到傅云章的名字,脸上浮起笑容,颊边漾出浅浅的笑涡。
二哥果然榜上有名。
“多谢王爷。”
民间书信往来不方便,等贺喜的家书送回湖广,已经是炎炎夏季,楚王神通广大,消息比她灵通多了。
楚王挥挥手,“这对本王来说不过是顺手的事,你是宝儿的朋友,只要宝儿高兴就行。”
言下之意,暗示她必须哄朱和昶开心,这是他们之间的交易。
这对蒙在鼓里的朱和昶并不公平,他只是想要一个能说得上话的朋友。
不过想想朱和昶曾经试图拿钱买她这个好兄弟,父子俩其实做的是一样的事情。
傅云英觉得,如果哪一天朱和昶发现楚王私底下要求她忠于他,不仅不会勃然大怒,说不定还会感谢楚王。
……
她带着贡士名单回到书院,先给孔秀才写信,喜报还没传回来,楚王大概是湖广第一个知道傅云章考中贡士的人。
各处都要提前打点好,要预备酒席,要给傅云章平时交好的人家报喜……
信写到一半,她握笔的动作忽然停下来,迟疑了一下。
要不要现在就告诉陈老太太?
二哥成了贡士,而且还名列前茅,进士肯定是板上钉钉的,按理应该把这个喜讯告知二哥的母亲……可她总觉得不大妥当。
思忖片刻后,她让孔秀才自己斟酌着办,所有事情可以提前备好,但先不要把喜讯透漏给其他人知道,免得惹出祸端。
……
信送出去后的第三天,傅四老爷来了武昌府。
他没去铺子,下船之后径直赶往江城书院。
学生在上课,今天刚好轮到傅云英讲解一道截搭题,她站在讲堂前,明明个子比许多学生要矮得多,但气势十足,说话的声音并不响亮,不过吐字清晰,语速不快不慢,每个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傅四老爷站在外边长廊往里看,见她把一群桀骜不驯的半大少年管得服服帖帖的,心里爱得不行。
直到散学时,傅云英才发现傅四老爷在外面,“四叔,您几时来的?”
“我刚到。”傅四老爷笑眯眯道,伸手想摸她的脑袋,想起她现在身份不同了,成了教书的夫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逗她,收回手,轻咳一声,“书稿给南边来的书商了,几乎是白送的,他们走的时候一个个嘴巴都快咧开了。”
傅家要价低,书商们都乐坏了。还有人背地里笑话傅四老爷是傻大憨,出钱白费力,一文钱赚不着。
傅云英嘴角微翘,这时候让书商们占便宜,以后自然要从他们身上讨回来,等丹映公子的手册流传到各省各个州县,打响名声,她以后再刻新书,就不必自己费力去找书商帮忙售卖。
叔侄俩一边往外面走,一边说书坊的事,袁三和傅云启听不懂,跟在后面拌嘴。
“你给月姐的添妆礼,她收到了,很喜欢,要我谢你。”傅四老爷道。
傅云英道:“月姐喜欢就好。”
傅四老爷看她一眼,她穿圆领袍,束丝绦,手中一柄折扇,几本书册,走路的姿态从容娴雅,越来越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君。
曾几何时,她那么瘦小,捧着一碗鸡丝面挨在韩氏身边一小口一小口抿,惹人怜爱。
现在她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他叹息一声,不再提傅月和傅桂的事,笑着说:“我这次要去北边看看行情,想着要不要顺便去一趟北直隶,我还没去过京城,你二哥差不多该考完了,我正好去看看他,看能不能碰上。”
傅云英笑了一下,拉拉傅四老爷的袖子,等他弯腰,附耳道:“四叔,二哥考中贡士了。”
傅四老爷呆了一呆,接着,眼底闪过一抹狂喜,整个人激动得直发颤。
傅云英忙道:“四叔,这事先不要声张,等朝廷的喜报送到傅家再说。”
傅四老爷唔唔点头如捣蒜,因为高兴,忍不住淌下两行清泪。
……
傅四老爷当晚就走了,他打点好铺子里的事,带着平日最倚重的几个伙计走陆路北上。
他带了满满五大箱子的《制艺手册》,“我家英姐编的书,我得多带几本,到时候我一路走一路送。”
傅云英哭笑不得。
傅四老爷不顾她阻拦,看着下人把箱子抬到骡车上去,道:“你不晓得,现在县里的私塾和族学都用这本书教家里的后生写文章,人人都羡慕我,说我们家祖坟风水好,子弟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他给傅云英使了个眼色,小声说:“等他们晓得你二哥考中贡士,咱们家得把祖坟修一修,最好建墙围起来,县里人准得打祖坟那片山的主意!”
……
桃花落尽的时候,天气一日比一日热起来。
这天早上落了场急雨,雨后满地残红,泥水漫到甬道上,待云销雨霁,庭间一片泥泞。
学长李顺找到在藏经阁前张贴新书通知的傅云英,“傅云,山长要你去正堂。”
“正堂?”
正堂平时都是关着的,只有遇上重大事情才开启。
傅云英先回东斋换了身衣裳,匆匆赶到正堂。
正堂却没开,只开了第一重院门,姜伯春站在大牌匾下,遥遥朝她微笑。
仿佛预感到什么,她突然紧张起来,心跳如鼓,一步一步走到台阶下。
“傅云。”姜伯春微笑着道,“不久前我和众位教授约定,如果你次次考试都能拔得头筹,就把去国子监的名额给你……”
傅云英心跳加快了一瞬,没说话。
按例,地方每隔三、五年可以选拔一名年轻有为的人才送往京城入国子监学习,听起来只是换一个地方读书,但天下人都明白其中的不同,去国子监的人不必上学,他们只是走一个形式,为入仕打基础。
人人都晓得想当官必须考科举,想当大官必须考进士,所以天下文人寒窗苦读,读到头发花白也要挣一个功名在身,没有功名就没法做官,没法出人头地。
但凡事总有例外。
比如某位大臣,从来没考过进士,他只考中秀才,先从芝麻小官做起,一点一点熬资历,后来因为政绩突出,慢慢被提拔上来,几十年后朝廷任命他为主考官,让他写一篇八股文,算是象征性给他一个功名。
这种例外一两百年来只有那么寥寥几个。
通常来说,举人会试落第后谋个官做,慢慢熬资历,熬到白头也只不过是个知县。
国子监是另一个例外,它是未得科举而想要入仕做官的人最好的选择,它几乎就是为权贵功勋子弟而设的,一般老百姓想入国子监读书,根本就是痴人说梦,还不如去考科举实在点。
地方举荐人才听起来很公平,其实早就作废了。
江城书院这些年并未举荐人才去京城,为什么姜伯春会忽然提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