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百鬼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男人看了他一眼,随后笑了起来,眼前这个人竟然能掏出一两白银,这在市可是活久见了,趁此机会应赶快捞些好处。
肥大的脑筋一转,喝退手下人,那帮地痞们明白老大是想独吞这个有钱外乡人的财物,并没有打算分给自己一个子儿,于是都十分不情愿,男人几次怒吼驱赶,这才把他们驱走,同时已经对顾潜起了杀心。
到了一处僻静的小巷,顾潜看着眼前男人眼睛里的光芒,并不急着拿出他那件所谓的“宝贝”。
男人等不及了,催促道:“别磨蹭,有什么宝贝东西赶快拿出来。”
顾潜一笑,“想看宝物啊?”
“想。”
“好,给你看。”
男人欣喜若狂,顾潜眼中寒光一闪,桃木钢刀出鞘,一刀斩下男人头颅,那欣喜的表情没来得及变换,脑袋就已经落地。
这颗脑袋掉在淤泥之中,无人问询,顾潜把掉在地上的银子捡拾起来,扔在街道上。
一时间,道上的人目光齐齐锁定在那块银子上面,然后便是嘈杂的哄抢。
顾潜叹了口气,冷冷地同秦飞说:“走吧。”
……
京城的东市,一家客栈挨着江家,这天傍晚迎来了两位不同寻常的客人。
蓬头垢面,满脸污泥,一看就是从西市逃逸出来的或者是刚到京城的游民,这种人照例是不允许到东市这种繁华地段来的。
但奈何二人排出的白花花的银子,掌柜的立马白脸变红脸,吩咐店小二腾出了上佳的房间,
无数黑骑在远处来回驰骋。远处长河之上,一轮浑圆的血色落日;孤城城中,狼烟正直直刺向昏黄的天空。
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巳正
长安,长安县,西市。
春寒料峭,阳光灿然。此时的长安城上空万里无云,今日应该是个好天气。
随着一阵嘎吱声,西市的两扇厚重坊门被缓缓推开,一面开明兽旗高高悬在门楣正中。外面的大街上早已聚集了十几支骆队。他们一看到旗子挂出,立刻喧腾起来。伙计们用牛皮小鞭把卧在地上的一头头骆驼赶起来,点数货箱,呼唤同伴,异国口音的叫嚷声此起彼伏。
这是最后一批在上元节前抵达长安的胡商队。他们从遥远的拂林、波斯等地出发,日夜兼程,就为了能赶上这个长安最重要的节日。要知道,从今晚开始,上元灯会要持续足足三夜,大唐的达官贵人们花起钱来,可是毫不手软。
西市署的署吏们一手持簿,一手持笔,站在西市西入口的两侧,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查验通关文牒和货物。今天日子特殊,西市比平时提前半个时辰开启。这些署吏都想赶快完成工作,回家过节去,查验速度不觉快了几分。
一位老吏飞快地为一队波斯客商做完登记,然后对排在后面的人招招手。一个穿双翻领栗色短袍的胡商走过来,把过所双手呈上。
老吏接过去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
这份过所本身无懈可击。申请者叫作曹破延,粟特人,来自康国。这次来到长安一共带了十五个伴当、十五峰骆驼和一匹公马,携带的货物是三十条羊毛毡毯和杂色皮货,一路关津都有守官的勘过签押。
问题不在过所,而在货物。
老吏做这一行已有二十年,见过的商队和货物太多了,早练就了一双犀利如鹘鹰的眼睛。十六个人,却只运来这么点货物,均摊下来成本得多高?何况长安已是开春,毡毯行情走低。这些货就算全出手,只怕连往返的开销都盖不住——万里长路上,哪有这么蠢的商人?
老吏不由得皱起眉头,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胡商。曹破延大约三十岁,高鼻深目,瘦削的下颌留着一圈硬邦邦的络腮黑胡,像是一把硬鬃毛刷。如果算上他头戴的白尖毡帽,整个人得有七尺多高。
老吏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曹破延一一回答。他的唐话很生硬,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词,脸上一直冷冷的没有笑容,完全不像个商人。老吏注意到,这家伙在答话时右手总是不自觉地去摸腰间。这是握惯武器的动作,可惜现在他的腰带上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铜钩。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商人的随身利器在进城时就被城门监收缴了,要出城时才会交归。
老吏不动声色地放下笔簿,围着曹破延的商队转了一圈。货物没有任何问题,普通货色。十五个伴当都是胡人,紧腿裤,尖头鞋,年纪都与曹破延相仿。他们各自牵着一峰骆驼,默不作声,但肩膀都微微紧绷着。
“这些家伙很紧张。”老吏暗自做出了判断,提起笔来,打算在过所上批上一个“未”字——意思是这个商队身份存疑,得由西市署丞做进一步勘验。可笔未落下,却被一只大手给拦住了。
老吏抬头一看,发现一个浓眉宽脸的汉子,正在冲他微笑。
“崔六郎?”
这个人在西市是个有名的掮客,人脉甚广,举凡走货质库、租房寻人、诉讼关说之类,找他做中介都没错。所以他虽无官身,在西市地面儿却颇吃得开。
崔六郎笑眯眯道:“还没吃朝食吧?我给老丈你捎了张饼。”然后递过去一张热气腾腾的胡麻面饼,正面缀着一粒粒油亮的大芝麻,香气扑鼻。老吏一捏,发现在面饼的反侧深深压着一枚小小的直银铤。他暗自掂量了一下,怕不有二两,虽不能做现钱,但也能给闺女打支好簪子了。
“这几位朋友头一次到长安来,很多规矩都不清楚,还请老丈通融。”崔六郎压低声音道。
老吏略作犹豫,还是接过面饼,然后在过所上批了个“听”,准许入市。崔六郎叉手致谢,转过身去,流利地说... -->>
男人看了他一眼,随后笑了起来,眼前这个人竟然能掏出一两白银,这在市可是活久见了,趁此机会应赶快捞些好处。
肥大的脑筋一转,喝退手下人,那帮地痞们明白老大是想独吞这个有钱外乡人的财物,并没有打算分给自己一个子儿,于是都十分不情愿,男人几次怒吼驱赶,这才把他们驱走,同时已经对顾潜起了杀心。
到了一处僻静的小巷,顾潜看着眼前男人眼睛里的光芒,并不急着拿出他那件所谓的“宝贝”。
男人等不及了,催促道:“别磨蹭,有什么宝贝东西赶快拿出来。”
顾潜一笑,“想看宝物啊?”
“想。”
“好,给你看。”
男人欣喜若狂,顾潜眼中寒光一闪,桃木钢刀出鞘,一刀斩下男人头颅,那欣喜的表情没来得及变换,脑袋就已经落地。
这颗脑袋掉在淤泥之中,无人问询,顾潜把掉在地上的银子捡拾起来,扔在街道上。
一时间,道上的人目光齐齐锁定在那块银子上面,然后便是嘈杂的哄抢。
顾潜叹了口气,冷冷地同秦飞说:“走吧。”
……
京城的东市,一家客栈挨着江家,这天傍晚迎来了两位不同寻常的客人。
蓬头垢面,满脸污泥,一看就是从西市逃逸出来的或者是刚到京城的游民,这种人照例是不允许到东市这种繁华地段来的。
但奈何二人排出的白花花的银子,掌柜的立马白脸变红脸,吩咐店小二腾出了上佳的房间,
无数黑骑在远处来回驰骋。远处长河之上,一轮浑圆的血色落日;孤城城中,狼烟正直直刺向昏黄的天空。
天宝三载,元月十四日,巳正
长安,长安县,西市。
春寒料峭,阳光灿然。此时的长安城上空万里无云,今日应该是个好天气。
随着一阵嘎吱声,西市的两扇厚重坊门被缓缓推开,一面开明兽旗高高悬在门楣正中。外面的大街上早已聚集了十几支骆队。他们一看到旗子挂出,立刻喧腾起来。伙计们用牛皮小鞭把卧在地上的一头头骆驼赶起来,点数货箱,呼唤同伴,异国口音的叫嚷声此起彼伏。
这是最后一批在上元节前抵达长安的胡商队。他们从遥远的拂林、波斯等地出发,日夜兼程,就为了能赶上这个长安最重要的节日。要知道,从今晚开始,上元灯会要持续足足三夜,大唐的达官贵人们花起钱来,可是毫不手软。
西市署的署吏们一手持簿,一手持笔,站在西市西入口的两侧,面无表情地一个一个查验通关文牒和货物。今天日子特殊,西市比平时提前半个时辰开启。这些署吏都想赶快完成工作,回家过节去,查验速度不觉快了几分。
一位老吏飞快地为一队波斯客商做完登记,然后对排在后面的人招招手。一个穿双翻领栗色短袍的胡商走过来,把过所双手呈上。
老吏接过去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
这份过所本身无懈可击。申请者叫作曹破延,粟特人,来自康国。这次来到长安一共带了十五个伴当、十五峰骆驼和一匹公马,携带的货物是三十条羊毛毡毯和杂色皮货,一路关津都有守官的勘过签押。
问题不在过所,而在货物。
老吏做这一行已有二十年,见过的商队和货物太多了,早练就了一双犀利如鹘鹰的眼睛。十六个人,却只运来这么点货物,均摊下来成本得多高?何况长安已是开春,毡毯行情走低。这些货就算全出手,只怕连往返的开销都盖不住——万里长路上,哪有这么蠢的商人?
老吏不由得皱起眉头,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胡商。曹破延大约三十岁,高鼻深目,瘦削的下颌留着一圈硬邦邦的络腮黑胡,像是一把硬鬃毛刷。如果算上他头戴的白尖毡帽,整个人得有七尺多高。
老吏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曹破延一一回答。他的唐话很生硬,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词,脸上一直冷冷的没有笑容,完全不像个商人。老吏注意到,这家伙在答话时右手总是不自觉地去摸腰间。这是握惯武器的动作,可惜现在他的腰带上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铜钩。
出于安全考虑,所有商人的随身利器在进城时就被城门监收缴了,要出城时才会交归。
老吏不动声色地放下笔簿,围着曹破延的商队转了一圈。货物没有任何问题,普通货色。十五个伴当都是胡人,紧腿裤,尖头鞋,年纪都与曹破延相仿。他们各自牵着一峰骆驼,默不作声,但肩膀都微微紧绷着。
“这些家伙很紧张。”老吏暗自做出了判断,提起笔来,打算在过所上批上一个“未”字——意思是这个商队身份存疑,得由西市署丞做进一步勘验。可笔未落下,却被一只大手给拦住了。
老吏抬头一看,发现一个浓眉宽脸的汉子,正在冲他微笑。
“崔六郎?”
这个人在西市是个有名的掮客,人脉甚广,举凡走货质库、租房寻人、诉讼关说之类,找他做中介都没错。所以他虽无官身,在西市地面儿却颇吃得开。
崔六郎笑眯眯道:“还没吃朝食吧?我给老丈你捎了张饼。”然后递过去一张热气腾腾的胡麻面饼,正面缀着一粒粒油亮的大芝麻,香气扑鼻。老吏一捏,发现在面饼的反侧深深压着一枚小小的直银铤。他暗自掂量了一下,怕不有二两,虽不能做现钱,但也能给闺女打支好簪子了。
“这几位朋友头一次到长安来,很多规矩都不清楚,还请老丈通融。”崔六郎压低声音道。
老吏略作犹豫,还是接过面饼,然后在过所上批了个“听”,准许入市。崔六郎叉手致谢,转过身去,流利地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