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踢开永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学们,翻开课本,今天我们讲第二章第二节,大明分封制度的变化。”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这九个字。
允熥坐在下面看着老师写字,同时心里感慨道:‘以后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这个世界了。虽然我知道这个世界与第一世的世界并不一样,但因为社会发展程度相似,总是下意识用第一世的经验来套这一世。以后一定记住,不能瞎套。’
允熥昨天晚上看到示威游行、看过新闻后,对大明与所谓藩属地的关系、大明的政治体制以及移民政策很好奇,不过凭借新闻里的那点儿介绍根本想不出来,于是先将此事放下,按照计划拿出朱师躅家里的历史类书籍继续了解历史。
看到晚上11点,允熥放下书要洗漱睡觉,想起历史老师嘱咐预习的话,从书包里拿出历史课本,翻开第二章第二节,要大略将内容看一看,以备第二天老师上课时提问。
可是才看了几眼,允熥就满脸惊讶之色。他第一世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当然知道第一世的历史课本怎么样。其中近现代史的内容因为与当代密切相关,内容很简略,许多重要且影响巨大的事情,比如88年的‘物价闯关’都没有提;这个世界的中原仍然是大明帝国统治,所以即使明初的历史也会与当代密切相关,他以为同样只是大概说一说。
但课本内容却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这一节对于分封制的介绍非常详细,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分封诸王开始讲,一直讲到十年前藩属地政策的最后一次变化,丝毫没有隐瞒和避讳的内容。允熥用了半个小时将课本的这一章看了一遍,又想起还有一本叫做《历史教材辅助》的书,又拿出来看对应这一节的内容,一直到凌晨1点才看完。
允熥正感慨着,就见老师将那九个字写完转过头看向学生,顿了顿又道:“老师知道有些同学对分封制度的变化比老师还清楚,但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因为老师会着重提到考试的重点内容,你们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不会说哪点将来大考要考吧。”
下面传来一阵低低的笑声。教室里一半学生是贵族出身,而且还是破落贵族。破落贵族没什么别的能吹,只能吹嘘祖上的光辉事迹,也会涉及一些分封制的事情,所以教室里的贵族学生确实大多对分封制度比老师还清楚。
老师也笑了笑,之后开始讲课。“大明帝国的分封制度,开始于复兴历3年,洪武三年。太祖皇帝册封皇次子为秦王,皇三子为晋王,……,皇九子为赵王,唯一的皇侄孙为靖江王。后来又于11年、24年、25年、26年先后册封其他皇子为王。”
“太祖皇帝分封的原因,是因为担心武将造反,所以派皇子们驻守各地,协助皇帝保卫国家。但显然,这一政策是有问题的。即使太祖皇帝册封的藩王并不像汉代的藩王那样拥有封地的全部权力,但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这就导致了复兴历32年、建业元年的路谢之乱。路谢之乱的经过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中讲过,如果齐王三护卫不是归属齐王管辖,那么路远根本不可能调动军队;燕炀王也不可能起兵呼应。”
听到‘齐王’与‘燕厉王’这两个词,允熥微微一笑。朱棣死后,允熥下旨将他加封为燕炀王。这可让高煦与高炽高兴坏了。‘炀’这个字当然不好,但以朱棣当年的作为,允熥能承认他是亲王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反正朱棣死时也不在中原,不给谥号也没什么影响。朱榑死后,允熥下旨缅怀他当了和尚以后的功绩,完全将他当做了一个僧人,没有追封为亲王当然也没有谥号。所以当不得不提到他当王爷时的事情的时候只称为齐王。
“所以之后,昭帝逐渐废除传统中原地区的藩王,在复兴历72年、建业四十一年将周宪王(朱有炖)的继子改封至海外后,传统中原地区只剩下宁夏的庆王、甘州的肃王与成都的蜀王。这三个王爷因为封地靠近边境,所以并未改封。”
“同时,昭帝又在海外册封了许多藩王。从建业元年开始,昭帝就在南洋、西北与东北地区册封藩王,分别将岷王分封于缅甸、……... -->>
“同学们,翻开课本,今天我们讲第二章第二节,大明分封制度的变化。”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这九个字。
允熥坐在下面看着老师写字,同时心里感慨道:‘以后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这个世界了。虽然我知道这个世界与第一世的世界并不一样,但因为社会发展程度相似,总是下意识用第一世的经验来套这一世。以后一定记住,不能瞎套。’
允熥昨天晚上看到示威游行、看过新闻后,对大明与所谓藩属地的关系、大明的政治体制以及移民政策很好奇,不过凭借新闻里的那点儿介绍根本想不出来,于是先将此事放下,按照计划拿出朱师躅家里的历史类书籍继续了解历史。
看到晚上11点,允熥放下书要洗漱睡觉,想起历史老师嘱咐预习的话,从书包里拿出历史课本,翻开第二章第二节,要大略将内容看一看,以备第二天老师上课时提问。
可是才看了几眼,允熥就满脸惊讶之色。他第一世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当然知道第一世的历史课本怎么样。其中近现代史的内容因为与当代密切相关,内容很简略,许多重要且影响巨大的事情,比如88年的‘物价闯关’都没有提;这个世界的中原仍然是大明帝国统治,所以即使明初的历史也会与当代密切相关,他以为同样只是大概说一说。
但课本内容却与他的想象完全不同。这一节对于分封制的介绍非常详细,从朱元璋于洪武三年分封诸王开始讲,一直讲到十年前藩属地政策的最后一次变化,丝毫没有隐瞒和避讳的内容。允熥用了半个小时将课本的这一章看了一遍,又想起还有一本叫做《历史教材辅助》的书,又拿出来看对应这一节的内容,一直到凌晨1点才看完。
允熥正感慨着,就见老师将那九个字写完转过头看向学生,顿了顿又道:“老师知道有些同学对分封制度的变化比老师还清楚,但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因为老师会着重提到考试的重点内容,你们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不会说哪点将来大考要考吧。”
下面传来一阵低低的笑声。教室里一半学生是贵族出身,而且还是破落贵族。破落贵族没什么别的能吹,只能吹嘘祖上的光辉事迹,也会涉及一些分封制的事情,所以教室里的贵族学生确实大多对分封制度比老师还清楚。
老师也笑了笑,之后开始讲课。“大明帝国的分封制度,开始于复兴历3年,洪武三年。太祖皇帝册封皇次子为秦王,皇三子为晋王,……,皇九子为赵王,唯一的皇侄孙为靖江王。后来又于11年、24年、25年、26年先后册封其他皇子为王。”
“太祖皇帝分封的原因,是因为担心武将造反,所以派皇子们驻守各地,协助皇帝保卫国家。但显然,这一政策是有问题的。即使太祖皇帝册封的藩王并不像汉代的藩王那样拥有封地的全部权力,但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这就导致了复兴历32年、建业元年的路谢之乱。路谢之乱的经过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中讲过,如果齐王三护卫不是归属齐王管辖,那么路远根本不可能调动军队;燕炀王也不可能起兵呼应。”
听到‘齐王’与‘燕厉王’这两个词,允熥微微一笑。朱棣死后,允熥下旨将他加封为燕炀王。这可让高煦与高炽高兴坏了。‘炀’这个字当然不好,但以朱棣当年的作为,允熥能承认他是亲王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反正朱棣死时也不在中原,不给谥号也没什么影响。朱榑死后,允熥下旨缅怀他当了和尚以后的功绩,完全将他当做了一个僧人,没有追封为亲王当然也没有谥号。所以当不得不提到他当王爷时的事情的时候只称为齐王。
“所以之后,昭帝逐渐废除传统中原地区的藩王,在复兴历72年、建业四十一年将周宪王(朱有炖)的继子改封至海外后,传统中原地区只剩下宁夏的庆王、甘州的肃王与成都的蜀王。这三个王爷因为封地靠近边境,所以并未改封。”
“同时,昭帝又在海外册封了许多藩王。从建业元年开始,昭帝就在南洋、西北与东北地区册封藩王,分别将岷王分封于缅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