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 (1/2)
百度小说 www.bdxs.cc,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文】
宋子曰:玉韫山辉,珠涵水媚①,此理诚然乎哉,抑意逆之说②也?大凡天地生物,光明者昏浊之反,滋润者枯涩之仇,贵在此则贱在彼矣。合浦、于阗③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④,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⑤。岂中国辉山、媚水者,萃在人身,而天地菁华止有此数哉?
【注释】
①玉韫山辉,珠涵水媚:山韫玉而生辉,水涵珠而生媚。
②意逆之说:以意逆之,即主观推测。
③合浦、于阗(tián):合浦在今广西,古以产珠出名。于阗:今新疆和田,产羊脂美玉。
④辉煌廊庙之上:廊庙:指朝廷。古时大臣佩玉带。
⑤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使得中华所产的各种宝物都屈居下位,而推珠玉为上座。
【译文】
宋先生说:藏蕴玉石的山总是光辉四溢,涵养珍珠的水也是明媚秀丽,这其中的道理究竟是本来如此呢,还是人们的主观推测?凡是由天地自然化生的事物之中,总是光明与混浊相反,滋润与枯涩对立,在这里是稀罕的东西往往在另一个地方就很平常。广西合浦与新疆和田,相距约两万里,在这边有珍珠称雄,在那里有玉石傲立,但都很快就聚集过来,在人世间受到宠爱,在朝廷上焕发出辉煌的光彩。这就使得全国各地无尽的宝藏都降低了身价而把珠玉推上宝物的首位。这难道是中原地区的山光水媚全都聚集在人身上了,而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精华难道就只有珠玉这两种吗?
珠
【原文】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①,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②。三代以前,淮扬亦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嫔珠”③,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里路,元采扬村直沽口④,皆传记相承之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⑤出珠,则夷地,非中国也。
凡蚌孕珠,乃无质而生质。他物形小而居水族者,吞噬弘多,寿以不永。蚌则环包坚甲,无隙可投,即吞腹,囫囵不能消化,故独得百年千年,成就无价之宝也。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圆月中天,即开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则老蚌犹喜甚。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他海滨无珠者,潮汐震撼,蚌无安身静存之地也。
凡廉州池自乌泥、独揽沙至于青莺,可百八十里。雷州池自对乐岛斜望石城界,可百五十里。蜑户⑥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牲杀⑦祭海神,极其虔敬。蜑户生啖海腥,入水能视水色,知蛟龙所在,则不敢侵犯。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经过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⑧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死。
宋朝李招讨设法以铁为构,最后木柱扳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如囊状。绳系舶两旁,乘风扬帆而兜取之,然亦有漂溺之患。今蜑户两法并用之。
凡珠在蚌,如玉在璞。初不识其贵贱,剖取而识之。自五分至一寸五分径者为大品。小平似覆釜,一边光采微似镀金者,此名珰珠,其值一颗千金矣。古来“明月”、“夜光”,即此便是。白昼晴明,檐下看有光一线闪烁不定,“夜光”乃其美号,非真有昏夜放光之珠也。次则走珠,置平底盘中,圆转无定歇,价亦与珰珠相仿(化者⑨之身受含一粒,则不复朽坏,故帝王之家重价购此)。次则滑珠,色光而形不甚圆。次则螺蚵珠,次官雨珠,次税珠,次葱符珠。幼珠如粱粟,常珠如豌豆。琕而碎者曰玑。自夜光至于碎玑,譬均一人身,而王公至于氓隶也。
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⑩(我朝弘治中,一采得二万八千两。万历中,一采止得三千两,不偿所费)。
【注释】
①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宋人陆佃《埤雅》:“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至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又云“鳖珠在足”,并云蜘蛛、蜈蚣之大者皆有珠,雷击之,即龙取珠也。凡此皆古人臆度之说,并无根据。
②雷、廉二池:雷州府,治在今广东雷州半岛之海康。廉州府,治在今广西合浦。
③《禹贡》“淮夷嫔珠”:淮、夷为二水名,嫔即蚌。
④扬村直沽口:即今天津大沽口。
⑤忽吕古江:在今东北境内。
⑥蜑(dàn)户:当时广东、广西、福建以船为家的居民。
⑦牲杀:即杀牲。
⑧没人:潜水探珠者。
⑨化者:死去者。
⑩“所谓‘珠徙珠还’”句:《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阯郡界。孟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译文】
珍珠一定是出产自蚌腹内,映照着月光而逐渐孕育成形,其中年限最为长久的,就成为了最贵重的宝物。至于蛇的腹内、龙的下颔及鲨鱼的皮中有珍珠,这些说法都是虚妄而不可信的。中国的珍珠必定出产在广东海康(雷州)和广西合浦(廉州)这两个“珠池”里。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淮安、扬州一带也属于南方诸侯国的地域,得到的珠子比较接近《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珠,或许只是从互市上交易得来的,却不一定是当地所出产。宋代金人采自东北黑龙江克东县乌裕尔河一带,元代采自河北武清(杨村)到天津大沽口一带的种种说法,都只是误传,这些地方什么时候采得过珍珠呢?至于说忽吕古江产珠,那则是少数民族地区,而不是中原地区了。
从蚌中孕育出珍珠,这是从无到有。其他形体小的水生动物,多因天敌太多而被吞噬掉了,所以寿命都不长。蚌却因为有其坚硬的外壳包裹着,天敌没有空子可以钻,即便蚌被吞咽到肚子里,也是囫囵吞枣而不容易被消化掉,所以蚌的寿命很长,能够生成无价之宝。蚌孕育珍珠是在很深的水底下,每逢圆月当空时,就张开贝壳接受月光照耀,吸取月光的精华,化为珍珠的形魄。尤其是中秋月明之夜,老蚌就会格外高兴。如果通宵无云,它就随着月亮的东升西沉而不断转动它的身体以获取月光的照耀。也有些海滨不产珍珠,是因为当地潮汐涨落波涌得过于厉害,蚌没有藏身和静养之地的缘故。
广西合浦(廉州)的珠池从乌泥池、独揽沙池到青莺池,大约有一百八十里远。广东海康的珠池从乐岛到石城界(合浦与廉江边界),约有一百五十里。这些地方的水上居民采集珍珠,每年必定是在三月间,到时候还宰杀牲畜来祭祀海神,显得非常虔诚恭敬。他们能生吃海腥,在水中也能看透水色,知道蛟龙藏身的地方,于是不敢前去侵犯。
采珠船比其他的船要宽和圆一些,船上装载有许多草垫子。每当经过有旋涡的海面时,就把草垫子抛下去,这样船就能安全地驶过。采珠人在船上先用一条长绳绑住腰部,然后带着篮子潜入水里。潜水前还要用一种锡做的弯环空管将口鼻罩住,并将罩子的软皮带包缠在耳项之间,以便于呼吸。有的最深能潜到水下四五百尺,将蚌捡回到篮里。呼吸困难时就摇绳子,船上的人便赶快把他拉上来,命薄的人也有的会葬身鱼腹。潜水的人在出水之后,要立即用煮热了的毛皮织物盖上,太迟了的话人就会被冻死。
宋朝有一位姓李的招讨官还发明了一种采珠网兜,他想办法做了一种齿耙形状的铁器,底部横放木棍用以封住网口,两角坠上石头(作为沉子)沉底,四周围上如同布袋子的麻绳网兜,将牵绳绑缚在船的两侧,借着风力张开风帆,继而兜取珠贝。这种采珠的办法还有漂失和沉没的危险。现在,水上采珠的居民上述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珍珠生长在蚌的腹内,就如同玉生在璞中一样。开始的时候还分不出贵贱,等到剖取之后才能分开。周长从五分到一寸五分的就算是大珠。其中有一种大珠,不是很圆,像个倒放的锅一样,一边光彩略微像镀了金似的,名叫珰珠,每一颗都价值千金。这便是过去人们所传说的“明月珠”和“夜光珠”。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屋檐下能看见它有一线光芒闪烁不定,“夜光”不过是它的美号罢了,并不是真有能在夜间发光的珍珠。其次便是走珠,放在平底的盘子里,它会滚动不停,价值与珰珠差不多(死人口中含上一颗,尸体就不会腐烂,所以帝王之家不惜出重金购买)。再次的就是滑珠,色泽光亮,但形状不是很圆。再次的是螺蚵珠、官雨珠、税珠、葱符珠等。粒小的珠像小米粒儿,普通的珠像豌豆儿。低劣而破碎的珠叫做玑。从夜光珠到碎玑,就好比同样的人却分成从王公到奴隶几个不同等级一样。
珍珠的自然产量是有限度的,采得太频繁,珠的产量就会跟不上。如果几十年不采,那么蚌可以安身繁殖后代,孕珠也就多了。所谓“珠去而复还”,这其实是取决于珍珠固有的消长规律,并不是真有什么“清官”感召之类的神迹(明代弘治年间,有一年采得二万八千两;万历年间,有一年仅仅只采得三千两,还抵不上采珠的花费)。
宝
【原文】
凡宝石皆出井中,西番诸域最盛,中国惟出云南金齿卫与丽江两处。凡宝石自大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金银必积土其上,韫结乃成,而宝则不然,从井底直透上空,取日精月华之气而就,故生质有光明。如玉产峻湍,珠孕水底,其义一也。
凡产宝之井即极深无水,此乾坤派设机关。但其中宝气如雾,氤氲①井中,人久食其气多致死。故采宝之人,或结十数为群,入井者得其半,而井上众人共得其半也。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带叉口袋两条,及泉近宝石,随手疾拾入袋(宝井内不容蛇虫)。腰带一巨铃,宝气逼不得过,则急摇其铃,井上人引縆提上,其人即无恙,然已昏瞢。止与白滚汤入口解散,三日之内不得进食粮,然后调理平复。其袋内石,大者如碗,中者如拳,小者如豆,总不晓其中何等色。付与琢工鑢错解开,然后知其为何等色也。
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木难、酒黄、喇子。猫精黄而微带红。琥珀最贵者名曰瑿(值黄金五倍价),红而微带黑,然昼见则黑,灯光下则红甚也。木难纯黄色,喇子纯红。前代何妄人,于松树注②茯苓,又注琥珀,可笑也。
属青绿种类者,为瑟瑟珠、祖母绿、鸦鹘石、空青之类(空青既取内质,其膜升打为曾青)。至玫瑰一种,如黄豆、绿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玑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此等皆西番产,其间气出。滇中井所无。时人伪造者,惟琥珀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最易辨认(琥珀磨之有浆)。至引灯草,原惑人之说,凡物借人气能引拾轻芥③也。自来《本草》陋妄,删去毋使灾木。
【注释】
①氤氲(yīn yūn):雾气缭绕。
②注:注释。
③引拾轻芥:吸附轻微的东西。
【译文】
宝石都产自矿井中,其产地以我国西部地区新疆一带为最多。中原地区就只有云南金齿卫(澜沧江到保山一带)和丽江两个地方出产宝石。宝石不论大小,外面都有石床包裹,就像玉被璞石包住一样。金银都是在土层底下经过恒久的变化而形成的。但宝石却不是这样,它是从井底直接面对天空,吸取日月的精华而形成的,因此能够闪烁光彩。这跟玉产自湍流之中,珠孕育在深渊水底的道理是相同的。
出产宝石的矿井,即便很深,其中也是没有水的,这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但井中有宝气就像雾一样地弥漫着,这种宝气人呼吸的时间久了多数都会致命。因此,采集宝石的人通常是十多个人一起合伙,下井的人分得一半宝石,井上的人分得另一半宝石。下井的人用长绳绑住腰,腰间系两个叉口袋,到井底有宝石的地方,随手将宝石赶快装入袋内(宝石井里一般不藏有蛇虫)。腰间系一个大铃铛,一旦宝气逼得人承受不住的时... -->>
【原文】
宋子曰:玉韫山辉,珠涵水媚①,此理诚然乎哉,抑意逆之说②也?大凡天地生物,光明者昏浊之反,滋润者枯涩之仇,贵在此则贱在彼矣。合浦、于阗③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④,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⑤。岂中国辉山、媚水者,萃在人身,而天地菁华止有此数哉?
【注释】
①玉韫山辉,珠涵水媚:山韫玉而生辉,水涵珠而生媚。
②意逆之说:以意逆之,即主观推测。
③合浦、于阗(tián):合浦在今广西,古以产珠出名。于阗:今新疆和田,产羊脂美玉。
④辉煌廊庙之上:廊庙:指朝廷。古时大臣佩玉带。
⑤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使得中华所产的各种宝物都屈居下位,而推珠玉为上座。
【译文】
宋先生说:藏蕴玉石的山总是光辉四溢,涵养珍珠的水也是明媚秀丽,这其中的道理究竟是本来如此呢,还是人们的主观推测?凡是由天地自然化生的事物之中,总是光明与混浊相反,滋润与枯涩对立,在这里是稀罕的东西往往在另一个地方就很平常。广西合浦与新疆和田,相距约两万里,在这边有珍珠称雄,在那里有玉石傲立,但都很快就聚集过来,在人世间受到宠爱,在朝廷上焕发出辉煌的光彩。这就使得全国各地无尽的宝藏都降低了身价而把珠玉推上宝物的首位。这难道是中原地区的山光水媚全都聚集在人身上了,而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精华难道就只有珠玉这两种吗?
珠
【原文】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①,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②。三代以前,淮扬亦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嫔珠”③,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里路,元采扬村直沽口④,皆传记相承之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⑤出珠,则夷地,非中国也。
凡蚌孕珠,乃无质而生质。他物形小而居水族者,吞噬弘多,寿以不永。蚌则环包坚甲,无隙可投,即吞腹,囫囵不能消化,故独得百年千年,成就无价之宝也。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圆月中天,即开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则老蚌犹喜甚。若彻晓无云,则随月东升西没,转侧其身而映照之。他海滨无珠者,潮汐震撼,蚌无安身静存之地也。
凡廉州池自乌泥、独揽沙至于青莺,可百八十里。雷州池自对乐岛斜望石城界,可百五十里。蜑户⑥采珠,每岁必以三月,时牲杀⑦祭海神,极其虔敬。蜑户生啖海腥,入水能视水色,知蛟龙所在,则不敢侵犯。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经过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⑧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口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死。
宋朝李招讨设法以铁为构,最后木柱扳口,两角坠石,用麻绳作兜如囊状。绳系舶两旁,乘风扬帆而兜取之,然亦有漂溺之患。今蜑户两法并用之。
凡珠在蚌,如玉在璞。初不识其贵贱,剖取而识之。自五分至一寸五分径者为大品。小平似覆釜,一边光采微似镀金者,此名珰珠,其值一颗千金矣。古来“明月”、“夜光”,即此便是。白昼晴明,檐下看有光一线闪烁不定,“夜光”乃其美号,非真有昏夜放光之珠也。次则走珠,置平底盘中,圆转无定歇,价亦与珰珠相仿(化者⑨之身受含一粒,则不复朽坏,故帝王之家重价购此)。次则滑珠,色光而形不甚圆。次则螺蚵珠,次官雨珠,次税珠,次葱符珠。幼珠如粱粟,常珠如豌豆。琕而碎者曰玑。自夜光至于碎玑,譬均一人身,而王公至于氓隶也。
凡珠生止有此数,采取太频,则其生不继。经数十年不采,则蚌乃安其身,繁其子孙而广孕宝质。所谓“珠徙珠还”,此煞定死谱,非真有清官感召也⑩(我朝弘治中,一采得二万八千两。万历中,一采止得三千两,不偿所费)。
【注释】
①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宋人陆佃《埤雅》:“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至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又云“鳖珠在足”,并云蜘蛛、蜈蚣之大者皆有珠,雷击之,即龙取珠也。凡此皆古人臆度之说,并无根据。
②雷、廉二池:雷州府,治在今广东雷州半岛之海康。廉州府,治在今广西合浦。
③《禹贡》“淮夷嫔珠”:淮、夷为二水名,嫔即蚌。
④扬村直沽口:即今天津大沽口。
⑤忽吕古江:在今东北境内。
⑥蜑(dàn)户:当时广东、广西、福建以船为家的居民。
⑦牲杀:即杀牲。
⑧没人:潜水探珠者。
⑨化者:死去者。
⑩“所谓‘珠徙珠还’”句:《后汉书.循吏列传》: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阯郡界。孟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译文】
珍珠一定是出产自蚌腹内,映照着月光而逐渐孕育成形,其中年限最为长久的,就成为了最贵重的宝物。至于蛇的腹内、龙的下颔及鲨鱼的皮中有珍珠,这些说法都是虚妄而不可信的。中国的珍珠必定出产在广东海康(雷州)和广西合浦(廉州)这两个“珠池”里。在夏、商、周三代以前,淮安、扬州一带也属于南方诸侯国的地域,得到的珠子比较接近《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珠,或许只是从互市上交易得来的,却不一定是当地所出产。宋代金人采自东北黑龙江克东县乌裕尔河一带,元代采自河北武清(杨村)到天津大沽口一带的种种说法,都只是误传,这些地方什么时候采得过珍珠呢?至于说忽吕古江产珠,那则是少数民族地区,而不是中原地区了。
从蚌中孕育出珍珠,这是从无到有。其他形体小的水生动物,多因天敌太多而被吞噬掉了,所以寿命都不长。蚌却因为有其坚硬的外壳包裹着,天敌没有空子可以钻,即便蚌被吞咽到肚子里,也是囫囵吞枣而不容易被消化掉,所以蚌的寿命很长,能够生成无价之宝。蚌孕育珍珠是在很深的水底下,每逢圆月当空时,就张开贝壳接受月光照耀,吸取月光的精华,化为珍珠的形魄。尤其是中秋月明之夜,老蚌就会格外高兴。如果通宵无云,它就随着月亮的东升西沉而不断转动它的身体以获取月光的照耀。也有些海滨不产珍珠,是因为当地潮汐涨落波涌得过于厉害,蚌没有藏身和静养之地的缘故。
广西合浦(廉州)的珠池从乌泥池、独揽沙池到青莺池,大约有一百八十里远。广东海康的珠池从乐岛到石城界(合浦与廉江边界),约有一百五十里。这些地方的水上居民采集珍珠,每年必定是在三月间,到时候还宰杀牲畜来祭祀海神,显得非常虔诚恭敬。他们能生吃海腥,在水中也能看透水色,知道蛟龙藏身的地方,于是不敢前去侵犯。
采珠船比其他的船要宽和圆一些,船上装载有许多草垫子。每当经过有旋涡的海面时,就把草垫子抛下去,这样船就能安全地驶过。采珠人在船上先用一条长绳绑住腰部,然后带着篮子潜入水里。潜水前还要用一种锡做的弯环空管将口鼻罩住,并将罩子的软皮带包缠在耳项之间,以便于呼吸。有的最深能潜到水下四五百尺,将蚌捡回到篮里。呼吸困难时就摇绳子,船上的人便赶快把他拉上来,命薄的人也有的会葬身鱼腹。潜水的人在出水之后,要立即用煮热了的毛皮织物盖上,太迟了的话人就会被冻死。
宋朝有一位姓李的招讨官还发明了一种采珠网兜,他想办法做了一种齿耙形状的铁器,底部横放木棍用以封住网口,两角坠上石头(作为沉子)沉底,四周围上如同布袋子的麻绳网兜,将牵绳绑缚在船的两侧,借着风力张开风帆,继而兜取珠贝。这种采珠的办法还有漂失和沉没的危险。现在,水上采珠的居民上述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珍珠生长在蚌的腹内,就如同玉生在璞中一样。开始的时候还分不出贵贱,等到剖取之后才能分开。周长从五分到一寸五分的就算是大珠。其中有一种大珠,不是很圆,像个倒放的锅一样,一边光彩略微像镀了金似的,名叫珰珠,每一颗都价值千金。这便是过去人们所传说的“明月珠”和“夜光珠”。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屋檐下能看见它有一线光芒闪烁不定,“夜光”不过是它的美号罢了,并不是真有能在夜间发光的珍珠。其次便是走珠,放在平底的盘子里,它会滚动不停,价值与珰珠差不多(死人口中含上一颗,尸体就不会腐烂,所以帝王之家不惜出重金购买)。再次的就是滑珠,色泽光亮,但形状不是很圆。再次的是螺蚵珠、官雨珠、税珠、葱符珠等。粒小的珠像小米粒儿,普通的珠像豌豆儿。低劣而破碎的珠叫做玑。从夜光珠到碎玑,就好比同样的人却分成从王公到奴隶几个不同等级一样。
珍珠的自然产量是有限度的,采得太频繁,珠的产量就会跟不上。如果几十年不采,那么蚌可以安身繁殖后代,孕珠也就多了。所谓“珠去而复还”,这其实是取决于珍珠固有的消长规律,并不是真有什么“清官”感召之类的神迹(明代弘治年间,有一年采得二万八千两;万历年间,有一年仅仅只采得三千两,还抵不上采珠的花费)。
宝
【原文】
凡宝石皆出井中,西番诸域最盛,中国惟出云南金齿卫与丽江两处。凡宝石自大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金银必积土其上,韫结乃成,而宝则不然,从井底直透上空,取日精月华之气而就,故生质有光明。如玉产峻湍,珠孕水底,其义一也。
凡产宝之井即极深无水,此乾坤派设机关。但其中宝气如雾,氤氲①井中,人久食其气多致死。故采宝之人,或结十数为群,入井者得其半,而井上众人共得其半也。下井人以长绳系腰,腰带叉口袋两条,及泉近宝石,随手疾拾入袋(宝井内不容蛇虫)。腰带一巨铃,宝气逼不得过,则急摇其铃,井上人引縆提上,其人即无恙,然已昏瞢。止与白滚汤入口解散,三日之内不得进食粮,然后调理平复。其袋内石,大者如碗,中者如拳,小者如豆,总不晓其中何等色。付与琢工鑢错解开,然后知其为何等色也。
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木难、酒黄、喇子。猫精黄而微带红。琥珀最贵者名曰瑿(值黄金五倍价),红而微带黑,然昼见则黑,灯光下则红甚也。木难纯黄色,喇子纯红。前代何妄人,于松树注②茯苓,又注琥珀,可笑也。
属青绿种类者,为瑟瑟珠、祖母绿、鸦鹘石、空青之类(空青既取内质,其膜升打为曾青)。至玫瑰一种,如黄豆、绿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玑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此等皆西番产,其间气出。滇中井所无。时人伪造者,惟琥珀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最易辨认(琥珀磨之有浆)。至引灯草,原惑人之说,凡物借人气能引拾轻芥③也。自来《本草》陋妄,删去毋使灾木。
【注释】
①氤氲(yīn yūn):雾气缭绕。
②注:注释。
③引拾轻芥:吸附轻微的东西。
【译文】
宝石都产自矿井中,其产地以我国西部地区新疆一带为最多。中原地区就只有云南金齿卫(澜沧江到保山一带)和丽江两个地方出产宝石。宝石不论大小,外面都有石床包裹,就像玉被璞石包住一样。金银都是在土层底下经过恒久的变化而形成的。但宝石却不是这样,它是从井底直接面对天空,吸取日月的精华而形成的,因此能够闪烁光彩。这跟玉产自湍流之中,珠孕育在深渊水底的道理是相同的。
出产宝石的矿井,即便很深,其中也是没有水的,这是大自然的刻意安排。但井中有宝气就像雾一样地弥漫着,这种宝气人呼吸的时间久了多数都会致命。因此,采集宝石的人通常是十多个人一起合伙,下井的人分得一半宝石,井上的人分得另一半宝石。下井的人用长绳绑住腰,腰间系两个叉口袋,到井底有宝石的地方,随手将宝石赶快装入袋内(宝石井里一般不藏有蛇虫)。腰间系一个大铃铛,一旦宝气逼得人承受不住的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