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喜当爹:太上皇哪里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几通响锣敲下,百名精壮的汉子按着事先分好的地块儿分成十队,每十人一队,负责事先丈量好的一亩田地,齐刷刷的下了田。
每块地头都插了标有数字一至十的木牌,这便是用作计数的田地。
汉子们将事先准备好的铁丝网插到垅上,开始挖埝放水。
不到半个时辰,田地里的水便只剩了浅浅的一层。
稻垅中,尺长的肥鱼在不断跳跃,阳光打在鱼鳞上,泛起星星点点的光。
“还有鱼!”
于孝谦只觉脑子都不够用了。
稻田里怎么还有鱼呢?汉子们拎了背篓下田,踩着薄薄的水,软软的泥,虽已是秋日,水泥寒凉,但他们却是一点也觉不出来,一尾尾尺长的鱼捞到篓子里,一只只成人拳头大小的螃蟹进了筐,没人再管那些官老爷在不在场了
,惊呼声和笑闹声层出不穷,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丰收的喜悦绽现在每个人脸上。
稻子还没收割,鱼和蟹已经被抬到埝上,倒进早就准备好的一只只大木桶里。
居然还有长到擀面杖大小的泥鳅、巴掌大的贝类和指头长的草虾。
许是稻米种子上还带着的些许灵气改善了这方水土,让这地这水变得更适宜物种生存。
于孝谦坐不住了,带了一众官员到了一溜儿木桶前,每一个都扒着眼睛看了,不住咋舌。
又让负责管粮库的官员对称重的三杆大秤一一较验了,确定准确无误,开始对鱼和蟹过称。
每一样都得称足三遍,确定斤两不差才算定数。
请来作见证的三十多号人围在一旁,声丝不闻。
一号地,鱼,六百三十七斤,蟹四十二斤。
二号地,鱼,六百三十三斤,蟹四十斤。
三号地,鱼,六百五十一斤,蟹四十八斤。
四号地,鱼,六百四十五斤,蟹四十六斤。
……
十亩地,平均每亩六百四十四斤,蟹四十五斤。
泥鳅每亩地也收了六十余斤,草虾贝类收了两大桶。
众人看着两名书吏在纸上唰唰的笔走龙蛇,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还只是副产品。
汉子们又拎起了镰刀,下了稻田。
一边割一边捆,一捆捆的稻子被运到地头儿早就清理出的空地,早就备好的人也分成了十拨儿,就开始在现场摔打,将稻米粒收到麻袋里,不到一个时辰,十亩地的水稻也已收割完毕。
众人又围在了大秤前。
又是一翻检验,确认度量无误。
一号地,产稻米一千三百二十七斤。
二号地,一千三百六十三斤。
三号地,一千三百四十五斤。
四号地,一千三百八十九斤。
……
十亩地平均亩产稻米一千三百六十二斤。
这个数字一出来尽皆哗然。
别说在北地,就是适宜水稻生长的南方,那些上等的好田里,最高的不过亩产四百余斤,而在青州,水稻的产量居然翻了三倍了。
一千三百多斤!
于孝谦带领众人在记录册上捺了手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还觉得脑袋是晕的。
许是太阳太大了。
这怎么可能呢?
看着那一袋袋的稻米被运回庄子,于孝谦蹦了起来。
“你要另找一些地块儿再测?”齐青林沉声问着于孝谦,一双上了年岁,但依旧清亮的眼睛中闪着睿智的光。
... -->>
几通响锣敲下,百名精壮的汉子按着事先分好的地块儿分成十队,每十人一队,负责事先丈量好的一亩田地,齐刷刷的下了田。
每块地头都插了标有数字一至十的木牌,这便是用作计数的田地。
汉子们将事先准备好的铁丝网插到垅上,开始挖埝放水。
不到半个时辰,田地里的水便只剩了浅浅的一层。
稻垅中,尺长的肥鱼在不断跳跃,阳光打在鱼鳞上,泛起星星点点的光。
“还有鱼!”
于孝谦只觉脑子都不够用了。
稻田里怎么还有鱼呢?汉子们拎了背篓下田,踩着薄薄的水,软软的泥,虽已是秋日,水泥寒凉,但他们却是一点也觉不出来,一尾尾尺长的鱼捞到篓子里,一只只成人拳头大小的螃蟹进了筐,没人再管那些官老爷在不在场了
,惊呼声和笑闹声层出不穷,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
丰收的喜悦绽现在每个人脸上。
稻子还没收割,鱼和蟹已经被抬到埝上,倒进早就准备好的一只只大木桶里。
居然还有长到擀面杖大小的泥鳅、巴掌大的贝类和指头长的草虾。
许是稻米种子上还带着的些许灵气改善了这方水土,让这地这水变得更适宜物种生存。
于孝谦坐不住了,带了一众官员到了一溜儿木桶前,每一个都扒着眼睛看了,不住咋舌。
又让负责管粮库的官员对称重的三杆大秤一一较验了,确定准确无误,开始对鱼和蟹过称。
每一样都得称足三遍,确定斤两不差才算定数。
请来作见证的三十多号人围在一旁,声丝不闻。
一号地,鱼,六百三十七斤,蟹四十二斤。
二号地,鱼,六百三十三斤,蟹四十斤。
三号地,鱼,六百五十一斤,蟹四十八斤。
四号地,鱼,六百四十五斤,蟹四十六斤。
……
十亩地,平均每亩六百四十四斤,蟹四十五斤。
泥鳅每亩地也收了六十余斤,草虾贝类收了两大桶。
众人看着两名书吏在纸上唰唰的笔走龙蛇,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还只是副产品。
汉子们又拎起了镰刀,下了稻田。
一边割一边捆,一捆捆的稻子被运到地头儿早就清理出的空地,早就备好的人也分成了十拨儿,就开始在现场摔打,将稻米粒收到麻袋里,不到一个时辰,十亩地的水稻也已收割完毕。
众人又围在了大秤前。
又是一翻检验,确认度量无误。
一号地,产稻米一千三百二十七斤。
二号地,一千三百六十三斤。
三号地,一千三百四十五斤。
四号地,一千三百八十九斤。
……
十亩地平均亩产稻米一千三百六十二斤。
这个数字一出来尽皆哗然。
别说在北地,就是适宜水稻生长的南方,那些上等的好田里,最高的不过亩产四百余斤,而在青州,水稻的产量居然翻了三倍了。
一千三百多斤!
于孝谦带领众人在记录册上捺了手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还觉得脑袋是晕的。
许是太阳太大了。
这怎么可能呢?
看着那一袋袋的稻米被运回庄子,于孝谦蹦了起来。
“你要另找一些地块儿再测?”齐青林沉声问着于孝谦,一双上了年岁,但依旧清亮的眼睛中闪着睿智的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