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黑田家的战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局势呈胶着状态时,安艺的毛利家、丰后的大友家对伊予的威胁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协议。河野家督由分宗的河野通政继承。来岛通康则可以姓河野氏,用河野的家徽。
本来的历史中,在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村上通康归顺了日渐强大的毛利家,此后率来岛水军随村上武吉转战。
只是这一世,因岛和能岛因为毛利家赏赐的问题,加上黑田家开出的丰厚的条件,所以加入了黑田家,所以来岛更加受到了毛利家的重视,甚至比历史上更加的重视。
只是来到水军现在也陷入了困局,来岛之前的船总大将来岛通康,已经在去年(永禄十年)过世,继位的乃是其四男,也是作为嫡长子的,年龄仅有七岁的,历史上未来的海贼大名来岛通总。
来岛村上氏的名迹由其四弟来岛通总继承,因为其生母乃是村上通康的正室,是主家河野氏出身,所以得以获得家督之位。
黑田职高对于倭国对于嫡长子和庶出,分的还是比较清楚这一点,还是比较赞同的。就比如村上通康的长子得居通幸,乃是庶出。据后世撰写的《河野分限录》得居半右卫门尉通久乃是来岛村上氏当主通康长男(庶长子),过继给得能氏,并继承其家名。
但是说实话,有的时候,对于一个大势力来说,即使是确定了继承人,即使是有明确的长幼顺序,该出现混乱的时候,也同样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在这倭国的战国乱世之中,别说兄弟之间,父子相残也并非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来岛通总的上位,还得益于来到通康自己就是一个强力的人物,早早地就把没有继承权的长子给弄走了。否则留在家中的话,已经二十岁左右的得居通幸,只要手段高明一点,笼络一些人马,还是个小娃娃的来岛通总能对他怎样?
来岛家暂且不表,此处言归正传。
话说面对黑田家已经进入伊予国的消息,河野家众人在汤筑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头脑风暴。但是不论如何争吵,是和黑田家求和,还是降服,是集结队伍直接野战,还是收缩人手进行笼城,各种想法交织混杂,根本就不能够得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即使是先主公河野通直都出面了,也依然还是如此,最后河野通宣只能够宣布,先暂停和议,之后走一步算一步了。
河野家没有能够得到一个统一的意见,但是在此时的宇都宫家的居城大洲城,宇都宫家之人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算计。
此时黑田家大军,在安藤守就的带领下,通过狭窄的街道,进入了伊予国宇摩郡。宇摩郡作为河野家一向与三好家的缓冲地带,因为两家心照不宣,所以郡内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豪族、国人势力。
像只有几百、上千石的诸如石川、今上、松村、山田等数家小豪族、国人,原本都是河野家麾下的小豪族,出兵数都不过一百来人。他们即使想要为河野家尽忠,但是加起来一共也就只有三百来人的实力,去面对黑田家一万余人的大军,想想也知道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既然不能够抵抗,而且河野家似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他们觉得自己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的了吧!
于是在他们知道,黑田家大军前来的第一时间,宇摩郡的小豪族、国人们,就全部恭敬地派出使者,献上了人质、降表,并且表示了对黑田家的臣服。
安藤守就也打了半辈子的仗,他忽然觉得,似乎来黑田家真是好呀!如果放在之前斋藤家的话,哪怕是打一个小砦子,估计也要一个个的推过去吧!现在因为有黑田家的威名,一个郡就这么直接整个降服了,实在是不得不感叹呀!
黑田家的安藤守就军势,一直畅通无阻的在伊予国行进,直到来到大野山附近的新居城,才遇到了抵抗。
此处的城主新居通野,乃是河野家的家老级重臣,新居氏一族也是伊予国的世代豪族。就连所在的新居郡,都是以其苗字命名的伊予国坚城。
新居通野此人说起来乃是河野家的忠诚,在之前河野弹正少弼通直时期,曾经因为河野弹正少弼通直准备将家督之位,过继给自己的女婿村上通康。因为觉得这样会使得家督不是河野家人物,所以出于忠心,对主家进行过叛乱,这个确实比较奇葩。
说白了,新居通野的本意也并不坏,他是河野家的谱代重臣,效忠的是河野家,而不是村上家。河野通直想要叫村上通康继承河野家,村上通康别看娶了河野通直的女儿,也算是河野家的一门众。不过其本身,乃是海贼出身,并不是河野家的人物。
想要让一个海贼继承伊予国名门河野家,新居通野作为家中重臣,自然不能同意,所以才会叛乱。而且当时,起兵反抗此事的,可不止新居通野一人,家中重臣基本上都加入了反对主君的行列。
但是河野通直在平定了诸位重臣的叛乱之后,并没有太过去制裁新居通野及其家族,正是因为河野通直的宽厚,加上他本来就是忠于河野家之人,所以新居通野对河野家更加的忠诚了。
现在黑田家大军一万余人,已经完全包围了新居城,新居通野决定带着已经召集起来的八百人笼城一战。说起来,伊予国乃是富庶之地,一个新居家,不过一万石不到的土地,可以集结起八百人的军势,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黑田家的善战之名,其实在突入备后国的时候,就已经传播开了,即使是远在伊予国的河野家之人,对此也是知道的。虽说没有任何的自信,甚至已经做好了决死的打算,新居通野还是决定笼城,哪怕为河野家拖延一点时间也好。
在局势呈胶着状态时,安艺的毛利家、丰后的大友家对伊予的威胁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协议。河野家督由分宗的河野通政继承。来岛通康则可以姓河野氏,用河野的家徽。
本来的历史中,在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村上通康归顺了日渐强大的毛利家,此后率来岛水军随村上武吉转战。
只是这一世,因岛和能岛因为毛利家赏赐的问题,加上黑田家开出的丰厚的条件,所以加入了黑田家,所以来岛更加受到了毛利家的重视,甚至比历史上更加的重视。
只是来到水军现在也陷入了困局,来岛之前的船总大将来岛通康,已经在去年(永禄十年)过世,继位的乃是其四男,也是作为嫡长子的,年龄仅有七岁的,历史上未来的海贼大名来岛通总。
来岛村上氏的名迹由其四弟来岛通总继承,因为其生母乃是村上通康的正室,是主家河野氏出身,所以得以获得家督之位。
黑田职高对于倭国对于嫡长子和庶出,分的还是比较清楚这一点,还是比较赞同的。就比如村上通康的长子得居通幸,乃是庶出。据后世撰写的《河野分限录》得居半右卫门尉通久乃是来岛村上氏当主通康长男(庶长子),过继给得能氏,并继承其家名。
但是说实话,有的时候,对于一个大势力来说,即使是确定了继承人,即使是有明确的长幼顺序,该出现混乱的时候,也同样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在这倭国的战国乱世之中,别说兄弟之间,父子相残也并非是什么稀罕的事情。
来岛通总的上位,还得益于来到通康自己就是一个强力的人物,早早地就把没有继承权的长子给弄走了。否则留在家中的话,已经二十岁左右的得居通幸,只要手段高明一点,笼络一些人马,还是个小娃娃的来岛通总能对他怎样?
来岛家暂且不表,此处言归正传。
话说面对黑田家已经进入伊予国的消息,河野家众人在汤筑城中,展开了激烈的头脑风暴。但是不论如何争吵,是和黑田家求和,还是降服,是集结队伍直接野战,还是收缩人手进行笼城,各种想法交织混杂,根本就不能够得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即使是先主公河野通直都出面了,也依然还是如此,最后河野通宣只能够宣布,先暂停和议,之后走一步算一步了。
河野家没有能够得到一个统一的意见,但是在此时的宇都宫家的居城大洲城,宇都宫家之人也在进行着自己的算计。
此时黑田家大军,在安藤守就的带领下,通过狭窄的街道,进入了伊予国宇摩郡。宇摩郡作为河野家一向与三好家的缓冲地带,因为两家心照不宣,所以郡内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豪族、国人势力。
像只有几百、上千石的诸如石川、今上、松村、山田等数家小豪族、国人,原本都是河野家麾下的小豪族,出兵数都不过一百来人。他们即使想要为河野家尽忠,但是加起来一共也就只有三百来人的实力,去面对黑田家一万余人的大军,想想也知道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既然不能够抵抗,而且河野家似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他们觉得自己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应该都是可以理解的了吧!
于是在他们知道,黑田家大军前来的第一时间,宇摩郡的小豪族、国人们,就全部恭敬地派出使者,献上了人质、降表,并且表示了对黑田家的臣服。
安藤守就也打了半辈子的仗,他忽然觉得,似乎来黑田家真是好呀!如果放在之前斋藤家的话,哪怕是打一个小砦子,估计也要一个个的推过去吧!现在因为有黑田家的威名,一个郡就这么直接整个降服了,实在是不得不感叹呀!
黑田家的安藤守就军势,一直畅通无阻的在伊予国行进,直到来到大野山附近的新居城,才遇到了抵抗。
此处的城主新居通野,乃是河野家的家老级重臣,新居氏一族也是伊予国的世代豪族。就连所在的新居郡,都是以其苗字命名的伊予国坚城。
新居通野此人说起来乃是河野家的忠诚,在之前河野弹正少弼通直时期,曾经因为河野弹正少弼通直准备将家督之位,过继给自己的女婿村上通康。因为觉得这样会使得家督不是河野家人物,所以出于忠心,对主家进行过叛乱,这个确实比较奇葩。
说白了,新居通野的本意也并不坏,他是河野家的谱代重臣,效忠的是河野家,而不是村上家。河野通直想要叫村上通康继承河野家,村上通康别看娶了河野通直的女儿,也算是河野家的一门众。不过其本身,乃是海贼出身,并不是河野家的人物。
想要让一个海贼继承伊予国名门河野家,新居通野作为家中重臣,自然不能同意,所以才会叛乱。而且当时,起兵反抗此事的,可不止新居通野一人,家中重臣基本上都加入了反对主君的行列。
但是河野通直在平定了诸位重臣的叛乱之后,并没有太过去制裁新居通野及其家族,正是因为河野通直的宽厚,加上他本来就是忠于河野家之人,所以新居通野对河野家更加的忠诚了。
现在黑田家大军一万余人,已经完全包围了新居城,新居通野决定带着已经召集起来的八百人笼城一战。说起来,伊予国乃是富庶之地,一个新居家,不过一万石不到的土地,可以集结起八百人的军势,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黑田家的善战之名,其实在突入备后国的时候,就已经传播开了,即使是远在伊予国的河野家之人,对此也是知道的。虽说没有任何的自信,甚至已经做好了决死的打算,新居通野还是决定笼城,哪怕为河野家拖延一点时间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