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暴君养成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气扬扬了。”朱夫人笑着摇摇头,没再继续说张大人的事,转而带着沈芊继续参观听涛苑。
然而,朱夫人口中最近很“意气扬扬”的张大人,正一头雾水地被赵曜“留堂”:“陛下,可是有事要嘱咐臣?”
赵曜放下奏章,笑眯眯地看着张远:“张卿在京城住得可还习惯?搬家搬完了吗?”
张远回道:“虽然臣有二十多年没回京城了,但适应还不错,搬家也已经搬完了。这都要感谢陛下赐给臣的宅子。”
“不过一个宅子,张大人为大周劳心劳力,这是应该的。”赵曜寒暄了一句,又问,“对了,内阁那边草拟先帝的谥号,拟得怎么样了?”
张远听到这问题,倒是紧张了一下,他入内阁,纯粹是空降,而且是一空降就空降了个二把手的位置,而身为一把手的当朝首辅孔大人虽然还占这个首辅的名儿,但自从两年前京城陷落,他勉强南渡之后,就一直缠绵病榻,当初立新帝那么大的事,宋庭泽借着他的职位和名义写了封百官书,他都没能出面,如今拖着病体拖了两年,就更难有痊愈的可能了。
换而言之,他现在已经是内阁实质上的一把手,隐形的当朝首辅了!然而,名义上虽是这样,但这官场上的事,最要紧的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而最忌讳的就是莫名空降顶了人家的职。而他呢,二十多年没回京城,一回来就空降首辅——基本上是把内阁里资历老的都给得罪了,甚至还有可能得罪了更多他不知道的厉害人物!
所以,这定谥号一事,还真搅得他焦头烂额了,成日里就顾着和内阁老臣们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到可怕。故而,赵曜这一问吧,张远便以为他是觉得自己办事不利了,连忙解释:“关于先帝的谥号,臣已经草拟了几个字,到时还要请陛下定夺。”
赵曜也知道张远在内阁的难处,但在他看来这很正常,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臣子间的牵制,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当然,目前的赵曜肯定是完全站在张远这一边的,毕竟京城这批老臣们那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太强大,很有几分要逼到他头上来的意思。这样子的文官集团,赵曜是绝对忍不下的。张远只担心着内阁里的老臣们,赵曜却知道他把张远把这二把手的位置上一放,最戳心的可不是那些个老臣,恐怕是他那位好外公宋庭泽!
他大周朝,虽有太/祖的规矩,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但是呢,这规矩对官员来说,还真挺苛刻,毕竟瞧瞧考中科举的平均年龄,那都是三十好几了。人家寒窗二十几年考中了科举,官都还没当几天,级别都还没来得及升,就要按规定退休……这也着实是不合情理。故而,大周后面几任的皇帝,都会默认按照《礼记》的规矩,“大夫七十而致仕”。甚至像内阁这种一人之下的地方,还出过几个八十岁的老臣——照这个趋势,现年六十有七的宋庭泽,想再进内阁,那既有旧例可循,又有名望声望,不能更合理。
但赵曜偏就不想要这种合理,所以他直接把张远放到了那个位置上,先发制人,就等着看宋庭泽会出什么招。
“嗯,朕相信张卿的能力,必能拿出让朕满意的答复来。”赵曜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全让张远压力巨大,“朕回宫也有些时日了,这祭祖拜天的事也都该准备起来了,礼部、户部那边,也要张卿多督促。”
张远站在下头都要擦冷汗了,真是天可怜见,夫人前些日子还说他进了内阁之后走路的样子都变了,隐有几分“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意思,锋芒太盛了。现下看来,莫说什么锋芒,陛下这是要把他这为数不多的几根黑发都给熬白了才肯罢休啊!
赵曜这边寒暄完了几句,终于把话题转到了关键点上,他负手慢悠悠地从台阶上走下来:“对了,前些日子陈卿来时,曾说令夫人想见沈姑娘?”
张远心下了然,情绪瞬间便有些复杂,他默默低头道:“是,拙荆与沈姑娘一向聊得来,今日也派人去邀请了沈姑娘来府中小住。”
赵曜很自然地点点头,漫不经心道:“这倒是没想到,令夫人竟然如此喜欢沈姑娘,倒也是极难得的缘分了。”
张远默默地思量着赵曜的话,并没有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还没等张远琢磨透,赵曜这边又换了个话题:“对了,朕当时北上的时候,听说汤松平定山西之后,就将令郎的……运回了山东,如今,可还好?”
提到儿子,张远便有一瞬间的悲伤,但毕竟过去一年多了,他也不似之前那般失控:“多谢陛下关心,大郎他……已经在山东下葬了。臣的祖籍虽不在山东,但大郎自小便在山东长大,他想必也更愿意在那里长眠。”
赵曜沉默了一瞬,走近几步拍了拍张远的肩,表示安抚:“令郎高义,乃是国之典范,朕已经着令他们拟定这些功臣的名单了,到时,必会给所有为国捐躯的功臣们一个交代的。”
“臣,谢主隆恩。”张远弯下腰,深深一拜。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小曜是什么意思
气扬扬了。”朱夫人笑着摇摇头,没再继续说张大人的事,转而带着沈芊继续参观听涛苑。
然而,朱夫人口中最近很“意气扬扬”的张大人,正一头雾水地被赵曜“留堂”:“陛下,可是有事要嘱咐臣?”
赵曜放下奏章,笑眯眯地看着张远:“张卿在京城住得可还习惯?搬家搬完了吗?”
张远回道:“虽然臣有二十多年没回京城了,但适应还不错,搬家也已经搬完了。这都要感谢陛下赐给臣的宅子。”
“不过一个宅子,张大人为大周劳心劳力,这是应该的。”赵曜寒暄了一句,又问,“对了,内阁那边草拟先帝的谥号,拟得怎么样了?”
张远听到这问题,倒是紧张了一下,他入内阁,纯粹是空降,而且是一空降就空降了个二把手的位置,而身为一把手的当朝首辅孔大人虽然还占这个首辅的名儿,但自从两年前京城陷落,他勉强南渡之后,就一直缠绵病榻,当初立新帝那么大的事,宋庭泽借着他的职位和名义写了封百官书,他都没能出面,如今拖着病体拖了两年,就更难有痊愈的可能了。
换而言之,他现在已经是内阁实质上的一把手,隐形的当朝首辅了!然而,名义上虽是这样,但这官场上的事,最要紧的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而最忌讳的就是莫名空降顶了人家的职。而他呢,二十多年没回京城,一回来就空降首辅——基本上是把内阁里资历老的都给得罪了,甚至还有可能得罪了更多他不知道的厉害人物!
所以,这定谥号一事,还真搅得他焦头烂额了,成日里就顾着和内阁老臣们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到可怕。故而,赵曜这一问吧,张远便以为他是觉得自己办事不利了,连忙解释:“关于先帝的谥号,臣已经草拟了几个字,到时还要请陛下定夺。”
赵曜也知道张远在内阁的难处,但在他看来这很正常,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臣子间的牵制,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当然,目前的赵曜肯定是完全站在张远这一边的,毕竟京城这批老臣们那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太强大,很有几分要逼到他头上来的意思。这样子的文官集团,赵曜是绝对忍不下的。张远只担心着内阁里的老臣们,赵曜却知道他把张远把这二把手的位置上一放,最戳心的可不是那些个老臣,恐怕是他那位好外公宋庭泽!
他大周朝,虽有太/祖的规矩,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但是呢,这规矩对官员来说,还真挺苛刻,毕竟瞧瞧考中科举的平均年龄,那都是三十好几了。人家寒窗二十几年考中了科举,官都还没当几天,级别都还没来得及升,就要按规定退休……这也着实是不合情理。故而,大周后面几任的皇帝,都会默认按照《礼记》的规矩,“大夫七十而致仕”。甚至像内阁这种一人之下的地方,还出过几个八十岁的老臣——照这个趋势,现年六十有七的宋庭泽,想再进内阁,那既有旧例可循,又有名望声望,不能更合理。
但赵曜偏就不想要这种合理,所以他直接把张远放到了那个位置上,先发制人,就等着看宋庭泽会出什么招。
“嗯,朕相信张卿的能力,必能拿出让朕满意的答复来。”赵曜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全让张远压力巨大,“朕回宫也有些时日了,这祭祖拜天的事也都该准备起来了,礼部、户部那边,也要张卿多督促。”
张远站在下头都要擦冷汗了,真是天可怜见,夫人前些日子还说他进了内阁之后走路的样子都变了,隐有几分“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意思,锋芒太盛了。现下看来,莫说什么锋芒,陛下这是要把他这为数不多的几根黑发都给熬白了才肯罢休啊!
赵曜这边寒暄完了几句,终于把话题转到了关键点上,他负手慢悠悠地从台阶上走下来:“对了,前些日子陈卿来时,曾说令夫人想见沈姑娘?”
张远心下了然,情绪瞬间便有些复杂,他默默低头道:“是,拙荆与沈姑娘一向聊得来,今日也派人去邀请了沈姑娘来府中小住。”
赵曜很自然地点点头,漫不经心道:“这倒是没想到,令夫人竟然如此喜欢沈姑娘,倒也是极难得的缘分了。”
张远默默地思量着赵曜的话,并没有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还没等张远琢磨透,赵曜这边又换了个话题:“对了,朕当时北上的时候,听说汤松平定山西之后,就将令郎的……运回了山东,如今,可还好?”
提到儿子,张远便有一瞬间的悲伤,但毕竟过去一年多了,他也不似之前那般失控:“多谢陛下关心,大郎他……已经在山东下葬了。臣的祖籍虽不在山东,但大郎自小便在山东长大,他想必也更愿意在那里长眠。”
赵曜沉默了一瞬,走近几步拍了拍张远的肩,表示安抚:“令郎高义,乃是国之典范,朕已经着令他们拟定这些功臣的名单了,到时,必会给所有为国捐躯的功臣们一个交代的。”
“臣,谢主隆恩。”张远弯下腰,深深一拜。
作者有话要说: 猜猜小曜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