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簪缨问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窑主,可以开窑了!”一夜过去了,窑温终于降下,老练的陶工用手试了试外壁,对江匠头说道。
“开!小心些,莫让热气冲了。”江匠头咬了咬牙,用力一挥手,几个陶工立刻围上去,小心翼翼的用木铲挖开封好的窑门。
站在外面,江匠头有些焦躁的搓着手掌。这次可一定要烧成啊!纸坊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试制出了新纸,木坊和铁坊也不消停,奖钱奖人。唯独他的陶坊,折腾了一个多月,还没烧出新瓷!
为了这事,江匠头的头发都快愁白了。风箱虽好,但是火力不好掌握,他先后两次改建了窑口,又费尽心力研究怎么添柴封窑,废瓷烧了一窑又一窑,也亏得如今木坊的活儿多,他们能趁着弄些木材,否则光是伐木,都要累掉半条命去!
如今终于自觉把一切做到了极处,这次开窑,老天爷该赏脸了吧?!
陶工们手脚相当利落,不一会儿,窑门就被铲开,呼的一下冒出股热浪。江匠头大声道:“散开,都散开!让窑温降降!”
众人巴巴围在窑边,眼瞅着那股热浪渐渐消散,才一哄而上,继续开挖。等半人高的窑门终于挖开后,江匠头再也忍不住了,推开众人,跐溜一下就弓身钻进了窑门。
过了好半晌,窑内突然传出了一阵笑声:“哈哈哈~成了!成了!”
外面立刻炸了锅,只见江匠头一头一脸的灰土,从窑里钻了出来,手中跟抱孙子似得小心翼翼抱着一个物件。这时哪还敢有人上前啊?一个陶工紧张兮兮的问道:“窑主,真烧成了?!”
“成了!这绝对是瓷器!快去叫倪儿过来,跟我一起去见郎主!”江匠头的腰杆挺得笔直,意气风发的叫道。这次,他的陶坊终于能在郎主面前露脸了!
※
翻看着桌上书信,梁峰长长出了口气。晋阳的情况,要比他设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自从姜达赶赴晋阳之后,就派出信使,每隔五日寄送一次书信,专门为梁峰讲述城中情形。如今医寮已经筹建起来,还有十数位医者加入了防治疫病的行列。这自然得益于王汶借来的僧房和怀恩寺的大力配合。
防疫之事本来就是假托佛祖入梦,有了僧侣加入简直坐实了这一说法,肯离家到医寮寻求救治的百姓也多了起来。其他自持身份,不愿进医寮的士族,也会前往寺里打听一下,僧人们是如何防治疫病的。这么一来二去,防疫理念自然在城里流传开来。
虽然是州郡治所,但是这时候的晋阳毕竟不是洛阳、邺城那样的繁华都市,人口密度相对稀疏,也正因此,当大部分人都有了防范意识之后,疫病就有了控制的可能。
而这,也多亏了身在晋阳的姜家祖孙。
仔细又看了两遍姜达寄来的书信,梁峰抽出一张纸,提笔写了起来。他很清楚自己不是学医出身,在具体的事务上从不擅自插嘴。但是建议,确实可以提一提。譬如那十几位前来帮手的医者,不正是收集病例,总结经验的好机会吗?
怎么说也写过无数次案件报告,参加过无数次座谈研讨,梁峰自然清楚总结经验的重要性。有姜太医这个王熙的嫡传弟子坐镇,也许真能让他们研究出个成果呢?斟酌着写完了信,梁峰又草草整理了一下书案上的经文,把《金刚经》剩下的最后几品,也放在了书信之中。
现在可不是买关子的时候了,既然僧人们都参与到了疫病防治,那么《金刚经》十有*也会被他们知晓。与其再吊人胃口,不如全部拿出来,加深佐证。也算对王汶的鼎力支持有个交代。
又检查了一遍书信,梁峰才道:“把这交给信使,让他速速发去晋阳。”
绿竹不敢怠慢,把信送了出去,过了片刻,又转了回来:“郎主,江匠头求见。”
“哦?快招他进来!”梁峰兴奋的坐直了身体。
就在前几日,纸坊刚刚试制出了第一批新纸,质量相当不错,虽然跟后世的宣纸还有不小差距,但是纹理细腻,纸色洁白,完全不亚于梁府现在使用的左伯纸。不过梁峰并没有立刻扩大生产,也没有直接用它书写经句,而是让柳木头再根据时令材料,加一些芙蓉花汁或是薄荷青汁,研制花笺。
这时代去别人家拜访,都需要递上名刺,性质跟后世的名片相仿。不过此时的名刺大多还是木质的,就像之前姜太医送给他的那枚。如果能做出五色花笺作为名刺,拿出去想来也能吸引目光。纸张可跟别的奢侈品不同,没有足够的花巧,恐怕很难拼出销路。还是要先打出名号才行。
不过瓷器就不一样了。只要品质出众,任何人都能看出瓷器之美,这是简直是跨越了国境和种族的审美意趣,强大到了能让外国人以“瓷”(chian)为中国命名。若是烧出了精美的瓷器,还真是不愁卖的!
很快,江家父子就走了进来,江匠头显然情绪激动,快步走到案前,噗通一声跪下,高高举起了一样物事,大声禀道:“郎主!陶坊烧出了第一件瓷器,还请郎主过目!”
&n... -->>
“窑主,可以开窑了!”一夜过去了,窑温终于降下,老练的陶工用手试了试外壁,对江匠头说道。
“开!小心些,莫让热气冲了。”江匠头咬了咬牙,用力一挥手,几个陶工立刻围上去,小心翼翼的用木铲挖开封好的窑门。
站在外面,江匠头有些焦躁的搓着手掌。这次可一定要烧成啊!纸坊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试制出了新纸,木坊和铁坊也不消停,奖钱奖人。唯独他的陶坊,折腾了一个多月,还没烧出新瓷!
为了这事,江匠头的头发都快愁白了。风箱虽好,但是火力不好掌握,他先后两次改建了窑口,又费尽心力研究怎么添柴封窑,废瓷烧了一窑又一窑,也亏得如今木坊的活儿多,他们能趁着弄些木材,否则光是伐木,都要累掉半条命去!
如今终于自觉把一切做到了极处,这次开窑,老天爷该赏脸了吧?!
陶工们手脚相当利落,不一会儿,窑门就被铲开,呼的一下冒出股热浪。江匠头大声道:“散开,都散开!让窑温降降!”
众人巴巴围在窑边,眼瞅着那股热浪渐渐消散,才一哄而上,继续开挖。等半人高的窑门终于挖开后,江匠头再也忍不住了,推开众人,跐溜一下就弓身钻进了窑门。
过了好半晌,窑内突然传出了一阵笑声:“哈哈哈~成了!成了!”
外面立刻炸了锅,只见江匠头一头一脸的灰土,从窑里钻了出来,手中跟抱孙子似得小心翼翼抱着一个物件。这时哪还敢有人上前啊?一个陶工紧张兮兮的问道:“窑主,真烧成了?!”
“成了!这绝对是瓷器!快去叫倪儿过来,跟我一起去见郎主!”江匠头的腰杆挺得笔直,意气风发的叫道。这次,他的陶坊终于能在郎主面前露脸了!
※
翻看着桌上书信,梁峰长长出了口气。晋阳的情况,要比他设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自从姜达赶赴晋阳之后,就派出信使,每隔五日寄送一次书信,专门为梁峰讲述城中情形。如今医寮已经筹建起来,还有十数位医者加入了防治疫病的行列。这自然得益于王汶借来的僧房和怀恩寺的大力配合。
防疫之事本来就是假托佛祖入梦,有了僧侣加入简直坐实了这一说法,肯离家到医寮寻求救治的百姓也多了起来。其他自持身份,不愿进医寮的士族,也会前往寺里打听一下,僧人们是如何防治疫病的。这么一来二去,防疫理念自然在城里流传开来。
虽然是州郡治所,但是这时候的晋阳毕竟不是洛阳、邺城那样的繁华都市,人口密度相对稀疏,也正因此,当大部分人都有了防范意识之后,疫病就有了控制的可能。
而这,也多亏了身在晋阳的姜家祖孙。
仔细又看了两遍姜达寄来的书信,梁峰抽出一张纸,提笔写了起来。他很清楚自己不是学医出身,在具体的事务上从不擅自插嘴。但是建议,确实可以提一提。譬如那十几位前来帮手的医者,不正是收集病例,总结经验的好机会吗?
怎么说也写过无数次案件报告,参加过无数次座谈研讨,梁峰自然清楚总结经验的重要性。有姜太医这个王熙的嫡传弟子坐镇,也许真能让他们研究出个成果呢?斟酌着写完了信,梁峰又草草整理了一下书案上的经文,把《金刚经》剩下的最后几品,也放在了书信之中。
现在可不是买关子的时候了,既然僧人们都参与到了疫病防治,那么《金刚经》十有*也会被他们知晓。与其再吊人胃口,不如全部拿出来,加深佐证。也算对王汶的鼎力支持有个交代。
又检查了一遍书信,梁峰才道:“把这交给信使,让他速速发去晋阳。”
绿竹不敢怠慢,把信送了出去,过了片刻,又转了回来:“郎主,江匠头求见。”
“哦?快招他进来!”梁峰兴奋的坐直了身体。
就在前几日,纸坊刚刚试制出了第一批新纸,质量相当不错,虽然跟后世的宣纸还有不小差距,但是纹理细腻,纸色洁白,完全不亚于梁府现在使用的左伯纸。不过梁峰并没有立刻扩大生产,也没有直接用它书写经句,而是让柳木头再根据时令材料,加一些芙蓉花汁或是薄荷青汁,研制花笺。
这时代去别人家拜访,都需要递上名刺,性质跟后世的名片相仿。不过此时的名刺大多还是木质的,就像之前姜太医送给他的那枚。如果能做出五色花笺作为名刺,拿出去想来也能吸引目光。纸张可跟别的奢侈品不同,没有足够的花巧,恐怕很难拼出销路。还是要先打出名号才行。
不过瓷器就不一样了。只要品质出众,任何人都能看出瓷器之美,这是简直是跨越了国境和种族的审美意趣,强大到了能让外国人以“瓷”(chian)为中国命名。若是烧出了精美的瓷器,还真是不愁卖的!
很快,江家父子就走了进来,江匠头显然情绪激动,快步走到案前,噗通一声跪下,高高举起了一样物事,大声禀道:“郎主!陶坊烧出了第一件瓷器,还请郎主过目!”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