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脾虚的女人老得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有一个朋友,是网站的高管,很斯文的一个女子,但她的案头总是摆着“保和丸”“健胃消食片”之类治疗食积、消食导滞的中成药。按理说,这些药物最常用在贪吃,而且因为贪吃而消化不良的男孩子身上。这朋友我从认识她开始就没见她食欲特好过,她从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东西,居然也会有食积问题?会的。和那些真的是“吃饱了撑的”的人相比,她的食积不是因为吃得过多,而是因为她的脾胃太虚弱了。对别人来说很寻常的食物,对她来说已经超标了,或者说超过了她脾胃的承受能力,这使她很无辜,没吃什么就被“积”住了。她脾胃虚弱的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肝郁,因为肝气太强了,愣是把脾胃“欺负”成虚的了。
我们常说的“上心火”“动肝气”都是在遇到了不愉快的事件、情绪异常时发生的。两者所不同的是,“上心火”的时候一般是干着急、没办法解决。比如,春节回家,买不到火车票,想开车回家又赶上下雪,这时候的起急就是“上心火”。“动肝气”不是着急,而是生气,是因为一件事情而恼怒。如果这个人的脾气因此爆发了,骂人了,或者摔东西了,虽然有失教养,但这个人的火气好歹还是发泄出去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女人身上,而且这个女人还很要面子,不好意思和人家争执,恶气就可能自己咽下去了,没发出去的肝火就可能变成肝气郁结。
在中医五脏的关系中,肝是可以克伐脾的。只要肝气郁结了,没处撒气了,就要从脾上找撒气口,所以,很多人脾气虚,其实最早都是从气上得的。主要症状就是食欲不振或者食不甘味,问题都出在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上。
人体有个“第二大脑”,就位于胃肠神经上,也称为“腹脑”。之所以有这个称谓,就是因为在人体的各大器官中,胃肠消化系统,也就是中医说的“脾胃”,和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像大脑一样,可以因为情绪而影响功能。比如有人请你去吃顿大餐,坐在餐桌边上时,你突然接了个电话,领导批评你工作没做好,第二天要返工,即便是再丰盛的菜肴,你也肯定马上就没胃口了。如果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你的消化功能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医生总是告诫家长,不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多年前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心理有点儿问题的年轻人,他因为长得不好看,很自卑,更不愿意结交朋友。可偏偏他们家的客人很多,而且一来就在家里吃饭。每当此时,这个年轻人都匆匆地躲到厨房里去,一个人把饭潦草地吃下去。他来医院是因为胃痛,我们做胃镜检查时吓了一跳,包括我的老师在内,谁都没见过那么大的胃溃疡!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胃病,如果不控制,这样大的溃疡是会癌变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长期的情绪不畅,而且这种不畅总是发生在进餐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没有突然而来的恶性刺激,但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比如现在的很多白领,竞争压力很大,要揣摩上司的心思,要跟同事进行沟通,很难有时间让自己彻底放松,郁闷是一种常态,久而久之,这也是对脾胃的克伐,会造成脾虚。
我们都知道“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其实它的来历也能说明心情和脾胃的关系。据说在三国时期,有军队坐船过三峡,那里有很多猴子。有个士兵从一只母猴怀中抢了一只小猴子上船,那只母猴一直在岸边飞跑着追,追着追着突然倒地毙命。人们很奇怪,就把这只母猴解剖了,结果发现,母猴的肠子都断成一段一段的了,于是就有了“肝肠寸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悲伤欲绝。这也是心理、情绪对消化系统影响的最好例证。
中国人普遍具有内敛、隐忍的个性,中国文化也从不提倡张扬,始终提倡的是“内省”“克己”。在“克己”的过程中,我们就可能将一些怨气压抑下来,长此以往,就为脾气的被克伐、为脾气虚队伍的“壮大”提供了可能。有个词叫“傻吃憨睡”,无非是形容那些心思少、很外向的人才会很能吃,因为他们的脾胃没有被克伐。
我前面说的那个朋友,只要稍微吃一点儿硬的米饭、凉点儿的菜、油腻点儿的肉,就会消化不了,所以才离不开助消化的药物。实际上,这种纯粹的助消化药只能解决这一顿的问题。她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脾胃虚弱的症状,首先要放自己一马,不在工作中为难自己,不要对自己有过高要求,这样就少了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带来的失落和郁闷。肝郁的机会少,脾胃“受气”的机会也就少了。如果这个问题怎么也改不了,就是要有一颗要强的心,那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在这些消食药之外,再加一点儿疏解肝郁的药物。比如,到药店就能买到的“加味逍遥丸”,这是特别适合女性调养的药,专门针对肝气郁结。人是因为肝郁而郁闷,肝气不郁了,人也就逍遥了。可以用“逍遥丸”配“保和丸”来吃,前者是“杀杀”过火的肝气,后者是帮帮“受辱”的脾气。
我有一个朋友,是网站的高管,很斯文的一个女子,但她的案头总是摆着“保和丸”“健胃消食片”之类治疗食积、消食导滞的中成药。按理说,这些药物最常用在贪吃,而且因为贪吃而消化不良的男孩子身上。这朋友我从认识她开始就没见她食欲特好过,她从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东西,居然也会有食积问题?会的。和那些真的是“吃饱了撑的”的人相比,她的食积不是因为吃得过多,而是因为她的脾胃太虚弱了。对别人来说很寻常的食物,对她来说已经超标了,或者说超过了她脾胃的承受能力,这使她很无辜,没吃什么就被“积”住了。她脾胃虚弱的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肝郁,因为肝气太强了,愣是把脾胃“欺负”成虚的了。
我们常说的“上心火”“动肝气”都是在遇到了不愉快的事件、情绪异常时发生的。两者所不同的是,“上心火”的时候一般是干着急、没办法解决。比如,春节回家,买不到火车票,想开车回家又赶上下雪,这时候的起急就是“上心火”。“动肝气”不是着急,而是生气,是因为一件事情而恼怒。如果这个人的脾气因此爆发了,骂人了,或者摔东西了,虽然有失教养,但这个人的火气好歹还是发泄出去了。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女人身上,而且这个女人还很要面子,不好意思和人家争执,恶气就可能自己咽下去了,没发出去的肝火就可能变成肝气郁结。
在中医五脏的关系中,肝是可以克伐脾的。只要肝气郁结了,没处撒气了,就要从脾上找撒气口,所以,很多人脾气虚,其实最早都是从气上得的。主要症状就是食欲不振或者食不甘味,问题都出在脾胃、消化和吸收功能上。
人体有个“第二大脑”,就位于胃肠神经上,也称为“腹脑”。之所以有这个称谓,就是因为在人体的各大器官中,胃肠消化系统,也就是中医说的“脾胃”,和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像大脑一样,可以因为情绪而影响功能。比如有人请你去吃顿大餐,坐在餐桌边上时,你突然接了个电话,领导批评你工作没做好,第二天要返工,即便是再丰盛的菜肴,你也肯定马上就没胃口了。如果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你的消化功能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医生总是告诫家长,不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多年前我在医院实习的时候,看到过一个心理有点儿问题的年轻人,他因为长得不好看,很自卑,更不愿意结交朋友。可偏偏他们家的客人很多,而且一来就在家里吃饭。每当此时,这个年轻人都匆匆地躲到厨房里去,一个人把饭潦草地吃下去。他来医院是因为胃痛,我们做胃镜检查时吓了一跳,包括我的老师在内,谁都没见过那么大的胃溃疡!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胃病,如果不控制,这样大的溃疡是会癌变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长期的情绪不畅,而且这种不畅总是发生在进餐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身体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没有突然而来的恶性刺激,但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比如现在的很多白领,竞争压力很大,要揣摩上司的心思,要跟同事进行沟通,很难有时间让自己彻底放松,郁闷是一种常态,久而久之,这也是对脾胃的克伐,会造成脾虚。
我们都知道“肝肠寸断”这个成语,其实它的来历也能说明心情和脾胃的关系。据说在三国时期,有军队坐船过三峡,那里有很多猴子。有个士兵从一只母猴怀中抢了一只小猴子上船,那只母猴一直在岸边飞跑着追,追着追着突然倒地毙命。人们很奇怪,就把这只母猴解剖了,结果发现,母猴的肠子都断成一段一段的了,于是就有了“肝肠寸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悲伤欲绝。这也是心理、情绪对消化系统影响的最好例证。
中国人普遍具有内敛、隐忍的个性,中国文化也从不提倡张扬,始终提倡的是“内省”“克己”。在“克己”的过程中,我们就可能将一些怨气压抑下来,长此以往,就为脾气的被克伐、为脾气虚队伍的“壮大”提供了可能。有个词叫“傻吃憨睡”,无非是形容那些心思少、很外向的人才会很能吃,因为他们的脾胃没有被克伐。
我前面说的那个朋友,只要稍微吃一点儿硬的米饭、凉点儿的菜、油腻点儿的肉,就会消化不了,所以才离不开助消化的药物。实际上,这种纯粹的助消化药只能解决这一顿的问题。她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脾胃虚弱的症状,首先要放自己一马,不在工作中为难自己,不要对自己有过高要求,这样就少了因为达不到目的而带来的失落和郁闷。肝郁的机会少,脾胃“受气”的机会也就少了。如果这个问题怎么也改不了,就是要有一颗要强的心,那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在这些消食药之外,再加一点儿疏解肝郁的药物。比如,到药店就能买到的“加味逍遥丸”,这是特别适合女性调养的药,专门针对肝气郁结。人是因为肝郁而郁闷,肝气不郁了,人也就逍遥了。可以用“逍遥丸”配“保和丸”来吃,前者是“杀杀”过火的肝气,后者是帮帮“受辱”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