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长城,万里长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点,第一是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中原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主要是蒙古、新疆、西藏、东北、台湾;第二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版图最终奠定。
1368年,朱元璋继皇帝位,派大将徐达领兵北取中原,当时朱元璋发表的讨元檄文里面有这么两句:“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你要是听我的,你就在中国待着,不听我的,就自窜塞北。这等于对元朝网开一面,你愿意走你就走吧。元朝的末代皇帝顺帝妥帖睦尔率文武百官出大都建德门北逃,逃到元上都,后来在应昌病死。他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继位,又当了8年皇帝,这就是元昭宗,昭宗死后传给平宗。蒙古人被明朝赶走之后,元朝的帝位还往下传了六代,有30多年时间,历史上称为北元。北元第六代皇帝被人家干掉了,这是他们特别擅长的事。然后这帮人就开始抢椅子,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以前的状态。但是蒙古一直有一个至少是名义上的大汗,元朝的国号也一直保留着。元朝皇帝本身就是双重身份,对中国人来讲是元朝皇帝,对蒙古人来讲是蒙古大汗,必须由成吉思汗后裔出任。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出任大汗一直到皇太极时代,最后的第35代蒙古大汗——林丹汗是被皇太极消灭的。黄金家族传了四百多年的汗位,到此才告结束。
所以有人讲,明朝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蒙古人几乎是全身而退,还控制着蒙古的草原大漠,随时南下,威胁明朝的北疆。明朝中期,为防止蒙古而修建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一万多华里,折合六千多公里。现在我们一说长城起止点就是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会儿山海关以东也有长城,可能大清入关之后拆得差不多了,它不但防蒙古,还把建州女真挡在了关外。
明长城比起秦长城来更靠南,明朝把都城迁到北京,就是天子戍边,皇上来守大门。一般部队都集中在边境和首都,这下把首都搁边境上,部队集中在边境,也就是集中在首都了,一举两得。当时北京城三大营就拥有50万军队,三千营、神机营、五军营,光这三大营的兵力,就占了明军总兵力的将近三分之一。这样既能保卫京师,又能戍守边疆。
我给你东西不就完了嘛
明代草原上的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瓦剌是蒙古的别部,臣服于鞑靼,后来势力逐渐发展起来。1449年,明朝建立不到80年的时候,挥兵南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应战,京师三大营全部调了过去。在河北土木堡,被两万瓦剌骑兵打得全军覆没,当然这是由于宦官王振瞎指挥造成的,但也说明了瓦剌骑兵战斗力之强。明英宗本人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跟“靖康之变”有一拼,皇上都被人逮着了。瓦剌首领也先自称大元天圣可汗,想恢复大元江山,率十万大兵南下,直抵北京。于是,爆发了气壮山河的北京保卫战。
明朝历史上有两次北京保卫战,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崇祯二年,后金入关,袁崇焕袁督师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这一次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是兵部尚书于谦① ,他指挥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蒙古人。明英宗被俘之后,于谦力主立英宗的弟弟郕王监国,后来继位就是明代宗,年号景泰。北京有一种工艺品叫景泰蓝,就是明代宗景泰年间形成。景泰皇帝即位的时候,明英宗还在蒙古草原上喝羊奶呢。也先这个人还不错,一看皇上没什么用,不但没杀,还给送回来了,他也可能是送回来之后想让哥儿俩抢皇位。明英宗遣返回来之后,被关在南内。明代宗短命,七年就死了,没活过哥哥,明朝皇帝基本上没有一个长寿的。代宗断气之前,宦官和大臣拥立明英宗复辟,这就是“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第一个杀的就是于谦。我当年在草原上喝奶,你立我弟弟,差点儿让我死在那儿,我不管你于江山社稷有功,我要报私仇。于谦也埋在了西湖畔,跟岳飞一样,“为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知重西湖”。他们有少保衔,岳少保、于少保都埋在杭州,为这个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股英气。
明朝一共16个皇帝,太祖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死无葬身之地,迁都北京以后是14个皇帝,昌平只有十三陵,独缺代宗景泰皇帝的坟。因为英宗一复辟就把他降封为王,埋葬在玉泉山。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人比较厚道,我叔叔好歹做过七年天子,又把他的坟改建了,绿琉璃瓦换成黄瓦,但是地方没变,还是在那儿,规模比较小,本来是王陵,但今天除了一个碑亭什么都没有。
瓦剌被于谦一打败就衰落了,之后鞑靼兴起。鞑靼的俺答汗与明朝修好,两族开始和平共处。蒙古人入主中原将近一百年,回到草原上连冶炼都不会,生活必需品完全要靠中原给提供。每一次南下的目的就是抢东西,一口铁锅在草原上能值黄金百两,没锅没法煮肉,老吃烤串费劲啊。铁器特稀有,锅还好说,不行我就吃烤串。刀、箭头从哪儿来啊?不能拿木头削尖了干啊,蒙古人打仗就为了这个。后来明朝皇帝跟俺答汗两人一合计,你也别打我了,我干脆给你东西不就完了嘛。你不就是要盐要铁嘛,你给我马,给我奶制品。所以,双方就友好了,呼和浩特城就是俺答汗修建的。
明长城,万里长
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点,第一是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中原王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主要是蒙古、新疆、西藏、东北、台湾;第二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版图最终奠定。
1368年,朱元璋继皇帝位,派大将徐达领兵北取中原,当时朱元璋发表的讨元檄文里面有这么两句:“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你要是听我的,你就在中国待着,不听我的,就自窜塞北。这等于对元朝网开一面,你愿意走你就走吧。元朝的末代皇帝顺帝妥帖睦尔率文武百官出大都建德门北逃,逃到元上都,后来在应昌病死。他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继位,又当了8年皇帝,这就是元昭宗,昭宗死后传给平宗。蒙古人被明朝赶走之后,元朝的帝位还往下传了六代,有30多年时间,历史上称为北元。北元第六代皇帝被人家干掉了,这是他们特别擅长的事。然后这帮人就开始抢椅子,回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以前的状态。但是蒙古一直有一个至少是名义上的大汗,元朝的国号也一直保留着。元朝皇帝本身就是双重身份,对中国人来讲是元朝皇帝,对蒙古人来讲是蒙古大汗,必须由成吉思汗后裔出任。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出任大汗一直到皇太极时代,最后的第35代蒙古大汗——林丹汗是被皇太极消灭的。黄金家族传了四百多年的汗位,到此才告结束。
所以有人讲,明朝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蒙古人几乎是全身而退,还控制着蒙古的草原大漠,随时南下,威胁明朝的北疆。明朝中期,为防止蒙古而修建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一万多华里,折合六千多公里。现在我们一说长城起止点就是山海关到嘉峪关,那会儿山海关以东也有长城,可能大清入关之后拆得差不多了,它不但防蒙古,还把建州女真挡在了关外。
明长城比起秦长城来更靠南,明朝把都城迁到北京,就是天子戍边,皇上来守大门。一般部队都集中在边境和首都,这下把首都搁边境上,部队集中在边境,也就是集中在首都了,一举两得。当时北京城三大营就拥有50万军队,三千营、神机营、五军营,光这三大营的兵力,就占了明军总兵力的将近三分之一。这样既能保卫京师,又能戍守边疆。
我给你东西不就完了嘛
明代草原上的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剌两部。瓦剌是蒙古的别部,臣服于鞑靼,后来势力逐渐发展起来。1449年,明朝建立不到80年的时候,挥兵南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应战,京师三大营全部调了过去。在河北土木堡,被两万瓦剌骑兵打得全军覆没,当然这是由于宦官王振瞎指挥造成的,但也说明了瓦剌骑兵战斗力之强。明英宗本人被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跟“靖康之变”有一拼,皇上都被人逮着了。瓦剌首领也先自称大元天圣可汗,想恢复大元江山,率十万大兵南下,直抵北京。于是,爆发了气壮山河的北京保卫战。
明朝历史上有两次北京保卫战,这是第一次。另一次是崇祯二年,后金入关,袁崇焕袁督师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这一次北京保卫战的指挥官是兵部尚书于谦① ,他指挥了北京保卫战,打败了蒙古人。明英宗被俘之后,于谦力主立英宗的弟弟郕王监国,后来继位就是明代宗,年号景泰。北京有一种工艺品叫景泰蓝,就是明代宗景泰年间形成。景泰皇帝即位的时候,明英宗还在蒙古草原上喝羊奶呢。也先这个人还不错,一看皇上没什么用,不但没杀,还给送回来了,他也可能是送回来之后想让哥儿俩抢皇位。明英宗遣返回来之后,被关在南内。明代宗短命,七年就死了,没活过哥哥,明朝皇帝基本上没有一个长寿的。代宗断气之前,宦官和大臣拥立明英宗复辟,这就是“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第一个杀的就是于谦。我当年在草原上喝奶,你立我弟弟,差点儿让我死在那儿,我不管你于江山社稷有功,我要报私仇。于谦也埋在了西湖畔,跟岳飞一样,“为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知重西湖”。他们有少保衔,岳少保、于少保都埋在杭州,为这个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股英气。
明朝一共16个皇帝,太祖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死无葬身之地,迁都北京以后是14个皇帝,昌平只有十三陵,独缺代宗景泰皇帝的坟。因为英宗一复辟就把他降封为王,埋葬在玉泉山。英宗的儿子宪宗继位,人比较厚道,我叔叔好歹做过七年天子,又把他的坟改建了,绿琉璃瓦换成黄瓦,但是地方没变,还是在那儿,规模比较小,本来是王陵,但今天除了一个碑亭什么都没有。
瓦剌被于谦一打败就衰落了,之后鞑靼兴起。鞑靼的俺答汗与明朝修好,两族开始和平共处。蒙古人入主中原将近一百年,回到草原上连冶炼都不会,生活必需品完全要靠中原给提供。每一次南下的目的就是抢东西,一口铁锅在草原上能值黄金百两,没锅没法煮肉,老吃烤串费劲啊。铁器特稀有,锅还好说,不行我就吃烤串。刀、箭头从哪儿来啊?不能拿木头削尖了干啊,蒙古人打仗就为了这个。后来明朝皇帝跟俺答汗两人一合计,你也别打我了,我干脆给你东西不就完了嘛。你不就是要盐要铁嘛,你给我马,给我奶制品。所以,双方就友好了,呼和浩特城就是俺答汗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