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说 www.bdxs.cc,大宋第一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卷 新生 第002章 起兵造反
方德尚的人头被杨峰书用石灰腌了,整个洱海以西杨家的势力已经全部动员了起来,大批大批早已被杨峰书收买的乌族人加入了杨峰书的军队,杨峰书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高手,写了一篇声色俱厉的檄文,直指当初高氏和段思胄勾结,将段思平的子孙推下皇位。而由段思胄一脉继承了大理国的皇位。檄文写得文辞凌厉,栩栩如生,仿佛当初段思胄逼宫只是,笔者就在旁边看着一般。
但是一篇好的檄文可以抵得上数万大军,老百姓总是不明白真相的,被杨峰书这一通檄文一说,没影的事也变得好像是真的一样。许多人心里暗自打起了嘀咕,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站在杨峰书这一边。
应该说这次造反杨峰书选择的路线是对的,如果杨家公然拉起旗号和段氏争夺大理皇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造反,到时候已经习惯了被段氏统治了数十年的老百姓也会起来反抗杨峰书,各地的诸侯也会加入段氏讨伐杨家的行列。
但是杨峰书打起的旗号是清君侧,正大统。一下子把杨家的叛国战争变成了段氏的内部矛盾,许多诸侯便不方便插手其中。偏偏这个时候段肃顺居然态度暧昧起来了,对于杨峰书的那套檄文,段肃顺只不过是说了句:“流言止于智者!”
就算完了。智者?满天下的老百姓有多少智者?不说明白能行么?
还有许多等着趁火打劫的诸侯现在都积攒着力量准备看好戏,要是段氏和杨家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说不定就被谁家捡了便宜。当年大理国有六大家族,段氏只不过是个小家族,不是也一样得了天下了么?现在为什么就轮不到他们呢?
杨峰书自封为讨逆大元帅,起兵五万,加上吐蕃拉萨王系助战的三万大军,诈称二十万,浩浩荡荡从洱海以西朝着大理城的方向进攻。
颇为有趣的是,杨峰书遥遵远在大理城的段智恩殿下为皇帝,改元政顺。这就让人颇为玩味了,杨峰书可以尊段智恩殿下为皇帝,但是他并没有权力自己一个人给皇帝定了年号吧?况且杨峰书一起兵就开始分封大臣,右丞相的位置留给了杨刚正,左丞相是杨家的另一位元老杨峰量,枢密使白拓锋,水步军指挥使柳镇全……连文武百官都自己封了,还口口声声说是要扶大统,这位为国为民的侯爷倒是想得周到。
杨峰书是侯爷,按照大理国的规定,他最多只能拥有一万人的军队,可是杨峰书手下的军队早已不止这个数目了。他一边编造花名册,伪造军队人数,一边拉拢许多小部落的首领,许下高官厚禄,一起兵,那些小部落就尽数投入杨峰书的麾下,武器盔甲粮饷,杨峰书是应有尽有,不怕人来了没武器,而是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武器就怕没人来用。
杨峰书将大理段氏设在洱海以西的地方官全部收了官印,愿意跟着杨峰书一起造反的,便重新安排,若是对段氏忠心耿耿的,二话不说,方德尚就是榜样。那颗被石灰腌制过之后依然怒目圆睁,愤怒不已的人头,早已被这个官员看了个遍,一个个心里明白着,要是造反,成功了就罢,就算是失败了也可以偷偷逃走,大不了去蒲甘王朝或者去吐蕃避难去。可要是不造反,现在脑袋就得被杨峰书砍下来,做成腌制的工艺品陪着方德尚的脑袋一起旅行展览去,到了生死关头,真正原因说什么天无二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没几个,命只有一条,脑袋只有一个,还是结结实实的长在自己的头上最安稳。
杨峰书一起兵,带着他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就直扑大理城,吐蕃王子尚义立赞亲自带领三万吐蕃战士助战,杨峰书和尚义立赞兵分两路,一南一北,齐头并进,箭头直指大理城。
兵发四日之后,杨峰书一战而下大和城,转首和尚义立赞两路夹击,大军前锋距离大理城已经不过一百多里。大理满朝震动,段肃顺发诏书痛斥杨家乃是叛逆,号召大理军民同伐之,悬赏万两黄金要取杨峰书项上人头。大理国四万大军在羊苴咩城和杨峰书对峙,段氏发动全国军民,要再拼凑出几万大军和杨峰书决一死战,同时,段肃顺勒令各部诸侯务必派兵参战,若有不从者,视为同谋!
而那位段智恩殿下,却被段肃顺亲自抱在马上,在大理城里走了一圈。可不要小看了他们这走秀似的活动,至少证明给大理军民看看,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相处,互相敬爱的。
回到皇宫,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这次是大理国的内政,就算谢慕华在大宋位高权重也不得出席。
段肃顺一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看着排的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厉声喝道:“杨峰书公然造反,兵锋已经到了羊苴咩城,若是羊苴咩城失手,不到两天,大... -->>
第三卷 新生 第002章 起兵造反
方德尚的人头被杨峰书用石灰腌了,整个洱海以西杨家的势力已经全部动员了起来,大批大批早已被杨峰书收买的乌族人加入了杨峰书的军队,杨峰书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个高手,写了一篇声色俱厉的檄文,直指当初高氏和段思胄勾结,将段思平的子孙推下皇位。而由段思胄一脉继承了大理国的皇位。檄文写得文辞凌厉,栩栩如生,仿佛当初段思胄逼宫只是,笔者就在旁边看着一般。
但是一篇好的檄文可以抵得上数万大军,老百姓总是不明白真相的,被杨峰书这一通檄文一说,没影的事也变得好像是真的一样。许多人心里暗自打起了嘀咕,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站在杨峰书这一边。
应该说这次造反杨峰书选择的路线是对的,如果杨家公然拉起旗号和段氏争夺大理皇位,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造反,到时候已经习惯了被段氏统治了数十年的老百姓也会起来反抗杨峰书,各地的诸侯也会加入段氏讨伐杨家的行列。
但是杨峰书打起的旗号是清君侧,正大统。一下子把杨家的叛国战争变成了段氏的内部矛盾,许多诸侯便不方便插手其中。偏偏这个时候段肃顺居然态度暧昧起来了,对于杨峰书的那套檄文,段肃顺只不过是说了句:“流言止于智者!”
就算完了。智者?满天下的老百姓有多少智者?不说明白能行么?
还有许多等着趁火打劫的诸侯现在都积攒着力量准备看好戏,要是段氏和杨家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说不定就被谁家捡了便宜。当年大理国有六大家族,段氏只不过是个小家族,不是也一样得了天下了么?现在为什么就轮不到他们呢?
杨峰书自封为讨逆大元帅,起兵五万,加上吐蕃拉萨王系助战的三万大军,诈称二十万,浩浩荡荡从洱海以西朝着大理城的方向进攻。
颇为有趣的是,杨峰书遥遵远在大理城的段智恩殿下为皇帝,改元政顺。这就让人颇为玩味了,杨峰书可以尊段智恩殿下为皇帝,但是他并没有权力自己一个人给皇帝定了年号吧?况且杨峰书一起兵就开始分封大臣,右丞相的位置留给了杨刚正,左丞相是杨家的另一位元老杨峰量,枢密使白拓锋,水步军指挥使柳镇全……连文武百官都自己封了,还口口声声说是要扶大统,这位为国为民的侯爷倒是想得周到。
杨峰书是侯爷,按照大理国的规定,他最多只能拥有一万人的军队,可是杨峰书手下的军队早已不止这个数目了。他一边编造花名册,伪造军队人数,一边拉拢许多小部落的首领,许下高官厚禄,一起兵,那些小部落就尽数投入杨峰书的麾下,武器盔甲粮饷,杨峰书是应有尽有,不怕人来了没武器,而是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武器就怕没人来用。
杨峰书将大理段氏设在洱海以西的地方官全部收了官印,愿意跟着杨峰书一起造反的,便重新安排,若是对段氏忠心耿耿的,二话不说,方德尚就是榜样。那颗被石灰腌制过之后依然怒目圆睁,愤怒不已的人头,早已被这个官员看了个遍,一个个心里明白着,要是造反,成功了就罢,就算是失败了也可以偷偷逃走,大不了去蒲甘王朝或者去吐蕃避难去。可要是不造反,现在脑袋就得被杨峰书砍下来,做成腌制的工艺品陪着方德尚的脑袋一起旅行展览去,到了生死关头,真正原因说什么天无二主,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没几个,命只有一条,脑袋只有一个,还是结结实实的长在自己的头上最安稳。
杨峰书一起兵,带着他的“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就直扑大理城,吐蕃王子尚义立赞亲自带领三万吐蕃战士助战,杨峰书和尚义立赞兵分两路,一南一北,齐头并进,箭头直指大理城。
兵发四日之后,杨峰书一战而下大和城,转首和尚义立赞两路夹击,大军前锋距离大理城已经不过一百多里。大理满朝震动,段肃顺发诏书痛斥杨家乃是叛逆,号召大理军民同伐之,悬赏万两黄金要取杨峰书项上人头。大理国四万大军在羊苴咩城和杨峰书对峙,段氏发动全国军民,要再拼凑出几万大军和杨峰书决一死战,同时,段肃顺勒令各部诸侯务必派兵参战,若有不从者,视为同谋!
而那位段智恩殿下,却被段肃顺亲自抱在马上,在大理城里走了一圈。可不要小看了他们这走秀似的活动,至少证明给大理军民看看,太祖一脉和太宗一脉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相处,互相敬爱的。
回到皇宫,那气氛就完全不同了,这次是大理国的内政,就算谢慕华在大宋位高权重也不得出席。
段肃顺一拳头重重砸在桌子上,看着排的整整齐齐的文武百官,厉声喝道:“杨峰书公然造反,兵锋已经到了羊苴咩城,若是羊苴咩城失手,不到两天,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